秦始皇嬴政为何要用“朕”自称,把“朕”字拆开,你就明白了_始皇_秦国_是一个

秦始皇少年时期过得其实并不顺利,一直被当做质子生活在赵国,当时的赵国受到秦国的攻打伤亡惨重,两国之间是有血海深仇的,可想而知,秦始皇在赵国过的是什么日子,最后还是在母亲赵姬的计谋下成功回国。

展开全文

终于,在他不断的努力下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结束了这场分裂的局面,战争结束后,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能给常年处于战乱的百姓创造幸福。他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之前的所有制度,建立了以他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其实统一六国初期的时候,众人就已经给他取了一个称号,其就是如今耳熟能详的“秦始皇”,显然他对此并不满足,因为他认为这远远不够,应当用更霸气的称号来形容他,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有些飘了、太狂了,但他确实有狂的资本。

李斯是一个文采斐然的人,当然这要得益与他的老师,很多人都知道荀子,李斯就是他的学生,有这样优秀的老师,根本不怕学不到真功夫。他很早就投奔了秦国,这天下的局面他早已洞悉,预料到将来的秦国一定会大展宏图,他一直想要在秦始皇身边做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秦始皇可不是一个软柿子,他做事雷厉风行、杀伐果断,在他身边做事需要时刻警醒,注意自己的脑袋。不过对于这个丞相,秦始皇可以说是很喜欢了,想“自称”这样一个重大的任务,秦始皇想都没想就直接委派给了李斯。

这个任务看起来简单,实际执行起来却是难上加难,李斯愁的头发都白了,在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里看见的“朕”字。

在当时,舟字是由独特意义的,它代表着船,而秦始皇的首都就设立在当时的咸阳,周边就是黄河。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是无法生存的,舟作为行船浮在水面,象征着其地位比水还高,至高无上。

不仅如此,李斯还巧妙的运用了谐音,“朕”和“政”读音一致,李斯给出的解释是“政”象征的政治,只有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才能拥有管理政治的权力。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朕”与“征”这个字读音也一致,秦始皇征战沙场、统一六国用征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功大于过,有人认为其过大于工,还有人认为其能功过相抵。不过我们确实无法忽视他统一天下、改变社会制度的功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确是一个拥有能预见未来发展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