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攒50万去鹤岗提前退休,每月花1000,称“躺平”不一定需要500万_鹤岗_生活_块钱

1

没有车,没有房,没有组建家庭,32岁的杨鑫决定带着仅存的15万离开广州,不再工作。

他开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后备箱里堆满了行李,一路开到了广东云浮市的老家。

杨鑫拿出一部分钱把老房子重新装修了一遍,然后开始了计划中的“FIRE”生活。

“FIRE”这个词近几年特别流行,意思是“财务独立,早日退休”。

而追逐这种生活状态的,不仅有成功人士,还有很多普通老百姓。

但像杨鑫这样32岁存款15万左右就选择“提前退休”的,的确寥寥无几。

那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

他又如何用15万维持退休后的生活?

一切看起来都不可思议,可他偏偏选择了“离大谱”的生活......

展开全文

2

杨鑫做出“FIRE”这个决定,源于对工作的失望。

他从广州一所大学毕业后,有过两段工作经历:在教育培训机构当过辅导老师,在一家招标公司做过行政。

要么薪资很低,一个月只有三四千块钱,要么不分白天黑夜的加班。

从公司到家的距离很远,杨鑫扶着把手站在广州的地铁上,以前他觉得工作就是为了换取更多的支票和时间,去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的,可现在他只想睡觉。

“根本没精力再干别的事了”。

地铁上的人也是相同的状态,大家都在刷手机,眼神空洞、眉头紧锁,人的精力、热情、多样性好像都被榨干了。

杨鑫不想这样,于是他辞掉了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一家学校做宣传。

这是他对工作最后的赌注和期待。

刚到学校时他还是挺兴奋的,他是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专业对口也感兴趣,然而三个月后他就后悔了。

因为学校里藏着太多他不理解的“规则”:

一切以领导为中心,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没人敢反驳,就算领导说错了,也只能怪下面的人没提醒到位。

有些事情已经商定好了,但在众人面前仍要保持着一种毫不知情的态度。

杨鑫有自己的自尊和骄傲,他是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他很相信自己的能力,可在这里他总觉得一腔热血无处施展。

于是没过多久他便向校方提出了离职,对方要求扣除半个月的工资,杨鑫不服气,周围的同事却没有一个帮他说话的,即便在自己身上也会发生相同的事情。

“不想工作”的想法再次在杨鑫的脑海中飘过。

现在拿到支票的代价越来越高了,不仅要付出精力、时间、劳动力,还要扔掉自尊受尽屈辱。

后来他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关于“FIRE运动”的文章,近几年里这个词特别流行,但完成这个运动需要脱离两件事:

“费时费心的工作,以及消费主义”。

杨鑫迫切的想“提前退休”,但能否实现“FIRE”他并没有把握。

可一想到枯燥的职场,他当晚还是收拾好了全部行李,带着15万存款、开着破旧的吉普车回了老家。

云浮市是广东人口最少的地级市,群山环绕,溪水蜿蜒,人是泡在大自然里的。

杨鑫在自家门前建了个花园和菜园,他打算种点胡萝卜和白菜,早日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停止工作后,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闲下来时可以爬爬山,也可以窝在家里写作,没人催着交工,也不用跟讨厌的人打交道。

杨鑫说:“在云浮享受了大半年的退休生活后,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和自由”。

但是在这之前,杨鑫也有一个顾虑:“我的钱能支撑多久?到底需要多少积蓄才能实现FIRE?”

跟他有着相似经历的80后段新宇,也在质疑工作的意义。他在2000公里外的鹤岗租了个房子,同样过上了理想中的“FIRE”生活。

在这之前,他的目标很明确:挣钱、买房、结婚生子、还完上百万的房贷、然后实现FIRE。

段新宇在杭州从事金融行业,赶上过一波“红利”,那时他的业务特别多,早上五六点起床一直忙到凌晨。

他的确挣了不少钱,但总觉得银行卡里的数字跟自己没关系:“钱在我账户上躺着,可惜没有消费的时间”。

2013年,有两三个同事接连患病,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得了癌症,公司为了少赔点钱直接裁掉了大部分员工。

再之后,金融行业遭到了冲击,有公司倒闭的,有高管跳楼的,段新宇说:“我以为人只要有钱了就会快乐,可倒头来想想,其实工作本身就没什么意义”。

于是他想到了“FIRE”。

“FIRE”中有个4%法则:简单来说就是把你年支出的25倍设定为存钱目标。当你的存款达到这个数字后,靠每年4%投资回报,就实现了经济独立。

此时不工作也可以维持基本生活。

他听说鹤岗的房子很便宜,5万块钱就能买一套海景房,租房子只需要300块钱。虽然他只有50万的存款,但如果做好规划应该也够“FIRE”好几年的。

在“老年人养老,年轻人躺平”的诱惑下,段新宇也跟着时代的思绪,迁徙到了鹤岗,成了一名追求“FIRE”的鹤飘。

早上睡到自然醒,推开窗户吹来一阵海风,再慢悠悠的吃顿早午餐,去海边散散步、跟邻居们打打羽毛球,晚上伴着夕阳回家,做饭、小酌一杯酒,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这样的日子确实很惬意,“提前退休”成了人人羡慕的诗情画意。

可段新宇和杨鑫一样,在选择过上这样的生活之前,他不知道手里的钱能支撑多久,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之前“35岁硕士攒够100万提前FIRE”的消息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100万太少了,至少攒够300万或者500万才能考虑提前退休的问题。

但据杨鑫观察,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在村子里生活没有快递,没有外卖,更没有年轻人喜欢的星巴克、KTV、酒吧,这就意味着“在农村有钱没地花”。

想吃什么菜就去院子里摘,他的菜园里种了三五种蔬菜,如果还想吃别的就骑着摩托车去6公里外的县城买。

杨鑫算过,他每月最大的消费项就是100块钱的流量费,村子太远,装不了网。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一个月的花费大概为500元。

最初他选择“FIRE”时仅有15万存款,除去重装房子的钱,剩余的还够他“FIRE”七八年。

钱没了之后该怎么生活杨鑫也想过,他想做一名自媒体博主,专门拍摄自己的生活,只要一个月有500以上的收入,他就能继续“FIRE”。

段新宇迁徙到鹤岗后,发现那里的物价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便宜。

城市5块钱一把的菜,在鹤岗只卖1块钱,市区30块钱的猪肉只卖15块钱。

他每月的固定支出仅有300块钱的房租和100块钱的水电费,再加上买食材和出行所需要的费用,基本每个月的花销都维持在1000元左右。

上个月段新宇花了910元,除去拔牙的350元,实际生活支出为560元,他的存款完全够他“FIRE”很久。

如果再节省一点,靠着利息和本金精打细算的维持生活,可能还会“FIRE”更久。

在鹤岗生活了一年后,段新宇说:“感觉FIRE跟多少钱没关系,它最需要的是在极简生活中理解自己,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其实“FIRE生活”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美好,它跟躺平不一样,“FIRE”需要跟过去的生活做种种对抗。

3

云浮的冬天特别冷,没有热水器,洗澡要用壶烧,坐在桶里勉强能擦洗身体。夏天云浮特别燥热,蚊虫嗡嗡嗡的环绕在耳边,这里听不到广州的地铁声,只能听见风声、鸟叫声和水声。

杨鑫所在的村子几乎成了“空村”,他搬回来的时候村子里还剩4个人,3个失独老人和一个精神不太好的中年人,其他人都搬去了县城,包括他的父母。

独自坐在房子里,难免会被孤独吞噬,“FIRE”是自由的,也是需要独自承受孤独的。

鹤岗也很安静,那里是出了名的“房比人多”,有个跟随潮流来“躺平”的小姑娘,急匆匆的花了4万元在鹤岗买了套二手房,还没装修完又急匆匆的卖出去了。

她在本地生活群里说:“鹤岗挺好的,就是太孤独了,我还不太适应它的慢节奏”。

听说姑娘后来又回到了北京,她继续挤地铁、为了KPI不停的加班,过上了标准的“销售人员”的日子。

还有一对退休老人,他们在鹤岗买完房子后又在酒店找了个保洁工作,老两口都是退休教师,他们的存款完全够养老的。

但在段新宇看来,他们干保洁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打发无趣的时间。

杨鑫“FIRE”的这段时间里,感觉最别扭的就是农村没有可以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人,他们总觉得既然从村里走出去了,就不应该回来了,要不然考大学干什么?

每到逢年过节,去县城里的人回来了,杨鑫都会把自己关在家里,看见熟人也会绕道而行。

邻居们都在指指点点,为什么老杨家的儿子没有在大城市买房、结婚、生子?

这也是“FIRE”的“漏洞”,没房没车没工作不好找对象,关于生育的问题就更难说了,除非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要不然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

但杨鑫表示,现在还不想结束“FIRE”,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或许他也会重新返回广州。

生产力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休闲型社会”迟迟没有来,“消费主义”却早早开始了。

人们每日都疲于奔波,为了赚更多的钱满足更丰富的物质欲望,但属于个人的空间越来越少,幸福感也越来越贫瘠。

35岁的廖女士和他老公现在生活在中国一个“鸟不拉屎”的小镇,过着“水都是甜味”的生活。

他们已经提前退休4个月了,廖女士以前是一名运营人员,在北京工作了十年了,紧张的工作节奏让她再也承受不住压力,所以夫妻俩果断选择了“FIRE”。

而“FIRE”的前提就是要学会极简生活,给生活做好规划。

廖女士说:“以前我们俩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8000块钱,后来达到了20000,但不管怎样,我们都没脱离‘月光族’”。

想到“提前退休”之后,两人开始做出改变,30天没用到的东西就扔掉,平日里除了必备用品都不乱花钱。

慢慢的,他们的房间空了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

“钱花的少了,家务活少了,幸福感反而多了”,尝到甜头后,廖女士两口子决定找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彻底实现“FIRE”。

在这之前,他们还制定了一份规划:

从厌倦了上班到选择提前退休,廖女士和丈夫已经在偏僻小镇生活了4个月了,她说她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怎样,但他们很享受此刻的生活。

有人问:“FIRE”之后生病怎么办呢?能不能撑得住?

廖女士有些无所谓的说道:“有钱人攒不住钱也未必看得起病,我们的收入来源少了也不代表看不起病”。

生病需要花大钱的一般都是些疑难杂症,杨鑫也觉得如果实在看不起,“顺从天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想到身上插满管子,还要往医院送大把的钱,还不如在最后的时刻过得潇洒一点”。

“FIRE”不是无所事事的代名词,提早退休也并不是意味着懒散和摆烂,而是把人生的精力投注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

“盲目辞职选择FIRE”不是件理智的行为,但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前提条件一定是“热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