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精美,是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_文庙_泉州_孔子

福建泉州的涂门街上,是个世界宗教一家亲的景象。伊斯兰元素满满的清净寺、世俗而极具闽南特色的关帝庙比邻而居,而在它们不远处还有庄重大气的文庙。

泉州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最初位置并不是现址,名为鲁司寇庙,此名得自孔子曾任鲁国司寇一职。及至北宋,庙宇从原址迁至现处并建州学,后代又有几次变迁,如今人们看到的府文庙为南宋绍兴七年重建后的模样。

展开全文

或许树木真的有灵气,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它们长得也格外茂盛。大成殿前两棵古树郁郁葱葱,如孔子的思想在全世界的开枝散叶。

按理说,古时泉州临海,远离统治中心,儒家思想对其影响应远不及中原地区,然而这座文庙却相当出名,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

整座文庙规模相当大,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因此从建筑中可窥四代风采。泮池、泮桥前便是文庙的C位建筑大成殿。重檐黄色琉璃瓦在晴朗天空的映衬下仿佛有金光在流动,面阔七间的格局显出不寻常的庄重。

大成殿供奉着孔子造像,高悬的匾额是历朝历代对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的肯定,最显眼的匾额便是蓝底金字的“万世师表”。

和北方文庙大成殿内的模样不同,泉州这座因檐顶上的彩绘装饰更显富丽堂皇。虽年代久远已脱去最早的艳丽,依然红是红黄是黄,各种颜色和花纹搭配在一起,看得人眼花缭乱。

大殿横梁上彩绘着龙凤鸟兽,精美繁复,华丽异常。殿内圆柱以灰白为界,上半部分为木柱,下半部分为石柱,构造也相当特别。

如今文庙不仅可以参拜孔子,还时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在充满古典韵味的殿宇中听上一节国学课,也是相当有仪式感的。

展馆内展示了府文庙的历史和其在儒学传播中的作用,以及泉州的教育历史等内容。亲自在文庙中游览一番后,再结合史实资料,会对泉州的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历史上泉州曾走出过2454名进士,文武状元8位,20余位宰相,让人不禁感慨,宋代朱熹在开元寺中所题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果然名不虚传。这其中,大概归功于这座泉州城不仅包容开放、有众神护佑,也不断吸收和传承着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