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厦门旅游听不懂闽南话该怎么办?福建话为什么是闽南话而不是福州话_闽南语_漳州_泉州

本文目录

  • 去厦门旅游听不懂闽南话该怎么办
  • 福建话为什么是闽南话而不是福州话
  • 福建龙岩说的是闽南语吗
  • 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福建省哪个地级市说闽南话的人最多你觉得闽南语怎么样
  • 广东潮汕地区和温州地区有些人讲闽南语,他们是福建人迁移过去的吗
  • 广东哪些地方是说闽南话的

去厦门旅游听不懂闽南话该怎么办

这个难题恐怕是走遍全国甚至全世界都会遇到,毕竟各种地方方言各有不同,福建各地市都有不同的方言,所以要出门旅游,不必顾虑听不懂方言,只要你会说普通话就可以了,普通话在全国各地几乎是普及的,再说厦门是一座开放的发达的文明城市,所以你来厦门不必考虑听不懂闽南话,照样能愉快的地游走厦门,品尝厦门的美食,欣赏厦门的美景!

福建话为什么是闽南话而不是福州话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语、客家语、赣语、吴语和官话。

那为什么闽南话成了福建话的代表呢?闽南话主要分布在福建沿海的厦漳泉一带和台湾等。由于台湾居民祖辈从福建沿海一带移民过去较多,且历史上一直交流频繁,所以两地语言相同。

改开以来,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此时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经济发达,民生优越。以闽南语歌曲为代表的台湾文化也渗入内地流行开来。同时台商也大量投资在闽南一带,使得这一带的经济比福建其他地方发达,厂矿企业众多,吸引了各地大量的务工人员。如此,作为当地民众交流的语言,自然被大众熟知,知名度也进一步提升。说起了福建,闽南语就成了代表了。

福建龙岩说的是闽南语吗

现在的龙岩新罗区从唐代开始一千多年来都叫龙岩县,属漳州管辖。到清朝后期才独立与漳平宁洋成为龙岩州。因为龙岩的水是流向漳州的,过去的交通以水路为主,因此龙岩话和漳平话必然是闽南语系,与现在龙岩市其他几个客家县的语言完全不同。龙岩话语法用词说法和闽南话95%相同,只是腔调不一样,有些常用词不同而已,因此互相交流还不大顺,说快了互相听不懂。龙岩话10里以外就互有差别了,用词和语调就开始变化了。四五十里外变化就很明显了。近年看了些台湾的本土电视剧,觉得他们的话有些和我们还更接近。

闽南话的最早发源地,是漳州还是泉州闽南话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闽南语的最早发源地,从闽南政区的沿革看,应该是泉州晋江流域,特别是南安丰州一带。
闽南语,作为闽方言的最大支派,几乎遍布整个东南沿海,从浙江一直到海南,无所不包,但追溯其本源,无非是以漳泉两地为代表的闽南地区。

在闽南,公认的闽南语只有两个组成,那就是泉州话和漳州话,泉州话以泉州市区为代表,漳州话同样以漳州市区为代表,他们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泉州府和漳州府两种口音。

闽南在上古时期,属于蛮夷之地,从来没有因人烟辐辏而有所闻名,相反的,却是不毛之地。
一旦一个地区被中原政权发现并实施有效统治时,这个地区的人口和区划也会随之跟上。闽南真正进入中原势力的视野,大概是三国时期的东吴,那时还是东汉建安年号,于是福建的新开辟便以建安为名,而闽南的第一次出现便是这个时期新设定的东安县,也就是南安县的前身,县治就在南安丰州。

也是从那时候起,闽南开始慢慢集聚人口,以丰州为中心,最南到达九龙江畔,是为龙溪县(梁代),就是现在的漳州市区和龙海,最北止于木兰溪,是为莆田县(陈代短暂存在),也就是今日的莆田市,中间还有个晋代短暂出现的同安县,这大概就是闽南的最早滥觞。

有人,有政权,就意味着有语言,那时的闽南语还没有形成,至少和福州是一样的,至于说什么,没人会知道。闽南真正能有规模,是在两晋时期,东安县摇身一变成了晋安县,一个以当朝名字为名的县必然不会太逊色,同时晋江这个江流的名字也产生了,显然闽南和晋的关系挺密切的。
唐代张籍在永嘉县时,曾经这样感慨过,“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嘉县就在温州,而永嘉之名来自西晋五胡乱华的那个年号,时称“永嘉之乱”,既然北人都越过雁荡山到达了闽越的前沿温州,那么很自然的也进入了福建,所以,闽南语的最早源头一定有晋语的成份,而晋语所分布的区域,从温州一直到闽南,这事实上是整个闽方言的基本构成。

至于闽南,其地界也就只有九龙江和晋江一带,也就是几个大江的中下游,但看起来已经包含了泉漳两个方言中心了,虽然确实有点偏差。

比如,两晋的泉州中心在南安丰州,唐以后则转移至鲤城;同样的状况,早期的漳州中心在龙海古县,唐以后则转移至芗城,这是受政区中心变化而随之产生偏差的现实。

真正闽南语的形成,并不在两晋南北朝,而是唐代。

特别是以陈政、陈元光带领的光州子弟兵在漳南的开拓,这些将士直接将光州的土话带入漳南,并使之在漳南和潮汕地区生根发芽,这算是比较地道的唐语了,姑且不管是不是唐人官话,但总是河南地方话吧。随着漳州的建立,以及其郡治的北移,这时漳南唐语开始与漳泉晋语发生碰撞,并在九龙江流域形成了最原始的漳州话。
那么唐语和晋语本身差异到底有多大呢?或许不大,因为漳泉口音虽有差异,但沟通并无障碍;或许很大,因为闽南和闽东完全无法交流。

我个人认为差异并不大,因为漳南的闽南语和泉州话本身在语法和用词上并无明显差别,只是音韵差异而已。

造成漳泉差异缩小的另一因素是王潮兄弟在唐末又带来一批固始人融入了泉州的地界,这使得漳泉两地都有晋唐两代的口音,只是泉州晋语占优,而漳州唐语更强势而已。
于是我们也找到了规律,泉州以北晋语占大部分,漳州以南,唐音后来居上,因两种口音本身差异不大,所以闽南语从莆田一直到潮汕,呈现递变的关系,事实上他们就是同一种方言。

因此,从闽南语的源头看,最早滥觞于泉州丰州,偏晋语的发源地是泉州,偏唐语的发源地是漳州,但彼此都可以互相交流。

.........................................

文/圭海四记

闽南语,语音颇獠,到底是听者已经忘却了晋语还是深喑晋语之道,时至今日已经无人知晓。

福建省哪个地级市说闽南话的人最多你觉得闽南语怎么样

闽南语以泉州市和漳州市两系口音为主,厦门是泉州漳州口音混合体,所以厦门听懂泉州口音也能听懂漳州口音,泉州人跟漳州人交流闽南语,不能全部听懂,时常用普通话交流,福建省地级市人口最多的人讲闽南语,是泉州市,超过了漳州和厦门的总和,泉州市有850万人囗,海外泉州祖籍人囗也有800万,大部分在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现在还保留着泉州闽南语口音,台湾省的闽南人大部分从泉州漳州迁移过去,也是泉州漳州口音综合体,与厦门口音比较接近,闽南语歌曲是台湾省最先流行也以台湾省闽南语口音为主,三明市的大田尤溪部分地方,浙江省苍南平阳部分地方会讲闽南语也是泉州市南安迁移过去的,曾经在江西省三清山下遇到会讲闽南语,据当地人说是从泉州市的永春县迁移过去的,交流基本上都能听懂。闽南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不管在闽南地区、台湾地区,或者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能够传承发扬闽南语才是正道,不存在那里正宗,会讲闽南语就是正宗的闽南语。

广东潮汕地区和温州地区有些人讲闽南语,他们是福建人迁移过去的吗

导言

温州地区的方言其实有许多种,并不只有闽南话。从福建迁移到温州的确实是一个历史进程,这其中分成三次大移民。而潮汕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潜移默化下从福建地区移民过去。这是历史事实也不用否认。

广东潮汕地区讲闽南语的来源

从语言上看,潮汕人讲的潮汕话的确属于语言学上的闽南语系,但是互相之间已经很难沟通,是两种不同的方言。

从人口交流上看,明朝中期以后,潮汕地区已经跟福建一样变成人口稠密之地,本身也开始向外移民。从那时起福建也停止了向潮汕移民的浪潮,转而向台湾、粤西、海南以及南洋移民。也就是说从明朝中期起人口交流就中断了,各自发展。

唐朝末年,福建地区才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由于这个地方山地太多,平原过少,所以不得不让人民向更南的潮汕地区搬迁。这也就造成潮汕地区的祖先多数来自福建的原因。而闽南地区和潮汕是紧邻,自然会形成统一的语言区。

温州地区讲闽南语的成因

温州在汉代称为瓯越国,但是受到闽越国的欺负,在汉代中央王朝的帮助下最终是打败了闽越国。可 瓯越王害怕闽越人来报复,就向国家申请搬家。于是呢温州地区的人民就集体搬家去了庐江郡。而温州本地就长达500年的空地,直到魏晋时期才开始继续建设。

很明显,此时的温州地区的人民要么来自于现在的福建一带,要么就是土著人剩余。所以在温州靠南方向讲福建话,而北面讲吴语区。

到了宋代 南宋乾道二年发生了重大的海啸,温州城内十室九空。没有办法新任的长官请求福建移民到温州。这就开始里大量的人口迁徙活动。最终形成了闽南语区。

第三次大移民在明末,南明小王朝的不断倒闭,让老百姓不得不出海成为海盗或者跟着明郑王朝逃到了台湾去了。到了清代,有开始禁海令,不准片帆入海。

温州实在活不下去了,有开始了人口的流动,温州人搬家去了江西而福建人搬家来到了温州。和最初形成的方言区逐步的扩大形成今天的样子。

历史之镜可见古今

语言代表了你 文化的根从哪里来。方言区的形成很鲜明的说明了大量的人员流动才形成了如今的方言现象。温州和附件是紧密相连的城市,虽然在骨子里是浙江,但在文化遗传中确实福建的基因更多。

不算如何,他们都是血脉里的一部分,别忘记了就好

广东哪些地方是说闽南话的

广东粤东地区主要有:潮汕地区(潮州,汕头,揭阳以及底下包含的县市),海陆丰地区(汕尾,海丰,陆丰),梅州市丰顺县,惠州市(惠阳区,惠东等讲河洛话/福佬话/学老话的)。粤西雷州半岛(雷州话,海话,电白话)。此外广东的粤北跟珠三角也有分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