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校长“下马”,揭露校园内部的“捞金池”,食堂成为重灾区_校长_学校_家长

学校是“象牙塔”还是“污水池”?一桩桩、一件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爆出,令许多家长不可置信的同时,也不禁感到后怕。

体制内的官员“下马”不足为奇,毕竟公务员干部就是坐拥权力的化身,面对诱惑,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就会做出违背道德和信念的事情,在体制内利用个人职权,去贪污纳贿。

直到姚校长的“不雅事件”被爆出,有学生和家长反应:他在任职校长期间,学校食堂的饭菜简直难以下咽,清汤寡水不说,还要价高昂,同学和家长敢怒不敢言。

很显然,并非所有的校长,都配得上“教育工作者”的称呼,伴随多名校长下台,一次次被刷新三观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学校长常见的几种敛财手段。

校园里的每个角落,看似书声朗朗,实则都又可以沦为校长的专属“捞金池”,作为连级别都谈不上的中小学校长,在最纯洁的地方做最污糟的事情,令人愤怒的同时,也不禁反思,教育到底怎么了?

校长“捞金”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也是诸多家长都能感受到的,就算太高学校采购物资的价格。

展开全文

这些物资包括校服定做、书本教材、练习册、教辅、课外书、作业本,以及试卷印刷,学生要参加各种活动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住宿舍需要用到的床品和洗漱用具等等。

由于学校订购学生物品时,数量较大,因此更容易压下价格,但家长不难发现,这些质量不如自己单买的学校用品,价格却比自己单买更贵些。

这其中的猫腻,就算校长利用职权便利,从中赚取差价进行牟利,不过校长也不傻,把价格提高的同时也不会让家长难以承受,否则家长若针对闹起来,也是一件麻烦事。

除了学生用品还有学校基础用品,比如马鞍山这位校长,就被查出在学校的订购单上,出现了3600元的插线板,真是令人既气愤,又哭笑不得。

优化教职工队伍,应先从教育管理者着重入手

其实中小学的经费,原本家长们想象中的充足,资金投入抠搜不代表学校真的没钱,除了国家经费外,还有学校私自收取的各种费用来源,这些不合法的收入,最终都成为了校长的“个人小金库”.

四川名山中学的校长就是如此,动用公款帮助儿媳在银行“买工作”,并且开设私人账户,从学校挪出1600多万元,最终也是落得绳之以法的下场。

而真正的重灾区,实则是在学校的食堂内部,毕竟材料不能天天丁,贿赂也不是时时都有,但学校的师生吃饭,却是避免不了的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能敛财多少?看之前那位爱逛KTV的姚校长生活的有多滋润就清楚了,无独有偶,河南省许昌市第十中学的原校长,守着学校食堂这棵摇钱树,没多久就贪污了102万元。

这100多万,是从每个学生身上,每一天、每一顿,一点点地刮下来的“油水”,中学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而却有人坐拥校长的职务,却舔着老脸做着昧良心的事情,这些校长,自己也是父母家长,也有子女在上学,却没有一点同理心。

想必他们都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学习,却忍心把几千名家长的“宝贝”,随意搜刮对待,当成敛财的工具。

写在最后:

这些没良心的校长,用没有师德来形容都不足以,甚至是没人性。以笔者看来,教育改革也好,优化教职工队伍也罢,与其盯着教书育人的教师,不如把更多目光放到学校管理者身上。

学校管理者若合格,许多教学中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但若教学管理者无德无能,无论教师队伍再优秀,也弥补不了管理者缺德对学生带来的伤害。

就算不谈贪污受贿,管理者不合格,对学校的发展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经常有教师在网上吐槽抱怨:让最不懂教育的人来管真正负责教育的人,这是什么道理?

一名真正的好校长,如果连教育都不懂,那自然是不配忝居高位的,至于其他,笔者以为,校长的最低门槛,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关爱学生,否则一切假大空的门槛,都是枉然。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