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奇异的神兽,征服欧美人的电影圈,哪个是老外的最爱?_山海经_神兽_都是

提到上古奇书,不得不提《山海经》——山川湖泽,神兽异怪,既怪奇又有趣。

《山海经》看似光怪陆离,甚至有人认为《山海经》不过是荒诞不经,毫无现代意义上的价值。

随着越来越多考古出土,比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天目山中出土的玉人,这些在《山海经》中确切记载的,都昭示了很多我们不相信的东西,或许真的存在过。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中加入“山海经”元素,这些毫无意义的论调似乎也不攻自破了。

前不久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3》放出的预告片中,人们看到了一个熟悉身影,麒麟。其实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特别是《山海经》中的神兽出现在欧美的影视中。

浓郁的中国文化,超前的想象力,都让外国人无比着迷,很多电影中的角色都是借鉴于《山海经》,有哪些神兽是影视剧的最爱呢?

展开全文

TOP1九尾狐:

要说出现次数最多的神兽,那不得不提九尾狐。

《山海经》中是这样记录这类动物的,“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无论是我国的《封神榜》中的妲己、日本动漫中的九尾妖狐、韩剧中九尾狐爱上人类,甚至是美国漫威电影《尚气》中的九尾狐……

塑造的九尾狐形象多是既魅惑又强大,而这种既有危险性,又有神秘感的角色,很符合亚洲文化的审美,所以九尾狐自然就成了《山海经》在影视剧中登场最多的神兽。

TOP2驺吾:

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2》带火了神兽驺吾——猫头、虎身、巨大的尾巴,还能被逗猫棒吸引,让外国观众大为新鲜。

其实很多中国观众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才了解了驺吾。

电影中的驺吾无论形象还是日行千里的特点都是借鉴的《山海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正是驺吾的爆火,让外国的网友们开始纷纷寻找它的来源和历史,结果惊奇地发现这个令外网疯狂的神兽,在它的发源地同样不为人知。

除此之外,张艺谋导演的外国剧本《长城》,里面的饕餮来自于《山海经》中的四大凶兽,《尚气》中的帝江其实就是《山海经》中四大凶兽之一的帝江。

虽然电影中的帝江稍显“蠢萌”,形象也和书中无二致,“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博物馆奇妙夜3》中的九头蛇原型是《山海经》中九颗脑袋的相柳,《哈利波特》中的凤凰以及《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的麒麟都是出自《山海经》。

《山海经》在国外的大热,也让国内的我们不免深深反思,就像是中国的熊猫形象被搬到外国拍成了有名的《功夫熊猫》系列,《山海经》那么多神奇动物,为什么我们却不能真正开发?反而成了外国人的嫁衣。

很明显,我们没有给这些文化价值予以足够的重视。

就像是对于《山海经》,很多人觉得它不过是描绘一些虚无的动物,能有什么价值,但是外国人却利用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去增加他们影视作品的内涵。

就像是许多家长禁止孩子看《聊斋志异》,原因是他们认为看妖看鬼对孩子能有什么好处?在这种观念的深植下,《山海经》这么一个富有内涵的文化IP就被忽视了。

就像尼采说的,每一种文化如果彻底失去了神话,就意味着它也将失去其自然而健康的创造力。

无论是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还是《山海经》中的神兽异怪,它们不仅是中华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那部分核心,同样也是孩子们想象力的启蒙,更是我们每个人认识这个世界的切入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