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国防大学校长?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给哪10位军官授予上将军衔_郑和_上将_中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郑和上将 郑和 上将 中国

本文目录

  • 历任国防大学校长
  • 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给哪10位军官授予上将军衔
  • 最早绘制世界地图的简·罗兹为什么在他绘制的世界地图中要特别绘有中国皇家动物园里的袋鼠呢
  • 郑和将军的父亲
  • 谁知道昆明的名人名事
  • 中国航海之父是谁
  • 中国现有多少位上将
  • 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
  • 郑和少将父亲是什么军职

历任国防大学校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张震上将:1985.11—1992.10(1985.11兼校党委副书记,1990.04兼校党委书记)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二任校长是朱敦法上将:1992.10—1995.07(1992.10兼校党委书记)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三任校长是邢世忠上将:1995.07—2003.01(1995.07兼校党委书记)

  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四任校长是裴怀亮上将:2003.01—2006.08

  5.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五任校长是马晓天上将:2006.08—2007.09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六任校长是王喜斌上将:2007.09—2013.07

  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七任校长是宋普选上将:2013.07—2014.12

  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八任校长是张仕波上将:2014.12—2017.06

  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九任校长是郑和上将:2017.06—2021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十任校长是许学强上将:2021— 

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给哪10位军官授予上将军衔

 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警衔的10位人员是:

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南部战区司令员袁誉柏、西部战区政治委员吴社洲、北部战区政治委员范骁骏、中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生岭、海军司令员沈金龙、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空军司令员丁来杭、国防大学校长郑和、武警部队政治委员安兆庆。

 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10位军官警官军容严整、精神抖擞来到主席台前。习近平向他们颁发命令状,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佩戴了上将军衔警衔肩章的10位军官警官向习近平敬礼,向参加仪式的全体同志敬礼,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晋衔仪式在嘹亮的军歌声中结束。随后,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军官警官合影。

最早绘制世界地图的简·罗兹为什么在他绘制的世界地图中要特别绘有中国皇家动物园里的袋鼠呢

以下全是自己码的理解,所以如有偏颇欢迎随时指正。
因为如我们所知,中国本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并没有孕育有袋类动物。现在世界上分布着最多有袋类动物的国家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
在我的分析,最早绘制世界地图的简·罗兹在世界地图中特别绘有中国皇家动物园里的袋鼠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1.第一种可能:当时已经是中国明朝,处在十四世纪~十七世纪,即历史上新航路开辟时期。当时明政府曾经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巡航任务“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年开始)。根据记载,郑和曾到达过包括爪哇、苏门答腊等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的岛国,最远曾达非洲东部及红海。资料推算,郑和很有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大陆、美洲和新西兰。假设当时郑和到达了澳大利亚大陆,那么在中国皇宫里出现不常见的澳洲袋鼠这一点就能够得到合理解释。当时中国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人口昌盛。世界上当时超过100万居住人口的大城市,中国独占四分之三。当时很多外国传教士慕名来到中国从事一系列文化活动,这位最早的世界地图绘制者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他很有可能惊讶于中国皇家动物园里竟然会拥有这种属于异国他乡的动物,震撼于中国国力之昌盛,所以在地图中标志了一笔,希望后来者也能够欣赏到这样的奇景。
2、第二种可能,就是这位简·罗兹自己也没有到过澳大利亚大陆,并未见过袋鼠这种有袋动物。他在自己所生活的欧洲和亚洲都没有见过这种奇异的动物,所以特此标记。

郑和将军的父亲

马哈只,云南昆阳人,生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卒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享年三十九岁。马哈只生前曾朝拜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娶温氏为妻并生有二男四女,其中次子即为郑和。永乐九年(1411年),郑和在第四次出使西洋前不久回乡祭扫。这段经过,刻记在《故马公墓志铭》碑阴右上角“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宗坟茔祭扫追荐,至十二月吉日回还。记耳。”

谁知道昆明的名人名事

1,郑和:
郑和出生于云南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人,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2,唐继尧:
字蓂赓,汉族,云南会泽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第六期。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次年回国。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蔡锷指挥的昆明重九起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发起推翻袁世凯的“护国起义”掀起“护国运动”。1927年2月6日唐继尧交出政权下野。1927年5月23日,44岁的唐继尧气病成疾吐血丧命,葬于昆明园通山。
3,龙云:
龙云(1884.11.19—1962.06.27),字志舟,原名登云,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彝族人,彝名纳吉乌萨。龙云早年参加过反清斗争,1911年加入滇军,1914年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毕业后,入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为唐所赏识,被唐继尧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侍卫队长,1921年秋响应孙中山讨桂,进兵广西讨伐陆荣廷,被任为梯团长。1922年升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1926年改任昆明镇守使。1927年龙云与胡若愚等策动“二?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投向广州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之后在与胡若愚争夺云南统治权的斗争中获胜,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职。1929年秋统一云南。1933年出兵助蒋镇压福建人民政府(见“福建事变”)。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在黔、滇、川边境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兼陆军副总司令。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地处后方,但龙云先后派遣滇军20多万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伤亡10多万,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后因与蒋介石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龙云逐渐支持

抗日民主活动,反对蒋介石消灭异己的阴谋,同中国共产党及民主人士结交,并秘密参加了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龙云遭蒋介石猜忌,1945年10月被调至中央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虚职,软禁三年。1948年12月,在陈纳德等人帮助下,龙云从南京出走香港,脱离蒋介石的控制。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8月13日,龙云与黄绍竑、刘斐等44位国民党同仁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50年1月3日从香港赴北京,加入共产党的新政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1956年曾出访苏联、罗马尼亚、捷克、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1957年龙云被划为“右派”,成为少数民族著名六大右派之首。1962年在6月27日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1980年6月平反昭雪。
4,卢汉:
卢汉(1895—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5,聂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另外由赵丹主演的影片《聂耳》在1959年上映后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中国航海之父是谁

  • 你好,据我所知,中国航海之父应该是郑和,郑和下西洋。

  • 我国航海之父应该是“郑和”,他是第一人。

中国现有多少位上将

截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有26位现役上将。26位现役上将中,包括空军上将5人,海军上将4人,武警上将2人。

其余陆军上将有15人,其中3人出身火箭军,1人来自战略支援部队。按分布看,军委领导层及军委机关8人,战区7人,军种10人,军事院校1人。

扩展资料:

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军官警官是: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中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生岭、海军司令员沈金龙、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空军司令员丁来杭、国防大学校长郑和、武警部队政治委员安兆庆  。

2019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的军官是:东部战区司令员何卫东、东部战区政治委员何平、南部战区政治委员王建武、北部战区司令员李桥铭、火箭军司令员周亚宁、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李凤彪、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 

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

  论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
  1405年7月11日,一支27000人的船队驶离了江苏刘家港。在此后的30多年中,这支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出航,经东海、南海,穿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阿拉伯海、阿曼湾、亚丁湾向西航行,然后过红海南下东非海岸,到访了暹罗国(泰国)、爪哇国、真腊国(柬埔寨)、溜山国(马尔代夫群岛)、锡兰山(斯里兰卡)、天方国(麦加),最远到达了今天肯尼亚东南角的蒙巴萨港。因为率领这支船队的正使名为郑和,因此中国历史上将发生于明永乐至宣德年间的这七次大规模远航称之为“郑和下西洋”。
  历史上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我认为郑和下西洋利弊参半。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在于: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郑和使团奉行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外交方针,赢得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与友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中国当时在国际上的威望。
  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就重视礼尚往来,反对恃强凌弱。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但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在爪哇岛,郑和的部下被误杀170人,郑和并没有使用武力相报复。郑和在旧港与锡兰的两次用兵都属于自卫性质。郑和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二、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此时期的中国外交达到了明代西洋外交史上的顶峰。
  经过郑和的努力,多年不与中国来往甚至从未与中国来往的一些东南亚国家都先后与明朝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有4个国家的9位国王先后8次来华访问,有16-17个国家先后4次派遣使者来华。中国同东南亚的关系就是从那时候建立起来的,中国同东南亚的贸易圈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三、关于郑和的评价,中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对千年以来影响世界的百名伟人排名中,中国共有6人上榜,其中郑和名列第一。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为此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没有根据郑和海洋思想和实践继续推进中国的海洋事业,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了蜗居、孤立状态的历史遗憾,否则,当重写世界历史。郑和的伟大不仅仅是传播了中华民族的“黄色文明”,同时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为蓝色文明的崛起,提供了经验和技术保障。尽管中华民族因此而落伍,但是郑和改变了世界。
  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局限性在于:
  一、郑和下西洋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经济上得不偿失。
  永乐年间是明朝对外交往的高涨时期,著名使臣很多,像侯显“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李达、陈诚多次持节赴西域,他们都是为了贯彻明成祖安定周边的战略。明成祖要郑和出使西洋,是为了“颁正朔”,广加招徕,促使周围各国“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制造一种“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况,以便提高自己的皇帝声望。郑和下西洋,“恩赏”、“受贡” 不少,却无关开拓国际商贸。明成祖本人并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郑和使团在海外进行一些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这种交换活动只是作为与西洋诸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手段,所换回的大多是异域珍宝,供宫廷享用,它与赢利性的海外贸易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
  二、任何国家的对外关系,都有民间的和政府的两种方式。郑和下西洋是政府行为,说它是主动外交,开放政策,一点不错。但是,明朝实行海禁,就是禁止私人从事贸易,关闭中外交往的那扇大门,海外贸易完全被政府垄断, 这与宋、元时期政府鼓励私人海外贸易相比,已经趋于保守和内向,是退步了。以至于明成祖朱棣死后,主管财政的户部尚书夏原吉认为下西洋是弊政,向即将继位的太子建议罢西洋去宝船。郑和去世后,反对者更是占据优势。明英宗时,兵部侍郎刘大夏鼓动兵部尚书项忠把郑和下西洋的史料烧毁,连郑和船队也遭至被烧的命运。中国从此开始禁海,甚至“寸板不得入海”,两代王朝实行了长达400年闭关锁国政策。如此结局,绝非偶然。
  郑和下西洋时代中国造船术、航海术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郑和的航海波澜壮阔,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壮举。遗憾的是,给西方带来工业文明的航海活动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革命性动力,郑和下西洋也因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毫无益处,最终使这种壮举成了昙花一现。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郑和少将父亲是什么军职

郑和,男,汉族,上海市人,1958年11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战术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军事学硕士学位,少将军衔。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训练管理部部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