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解放区具体在哪里(抗日战争之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范围)_解放区_晋绥_边区

本文目录

  • 抗日战争之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范围
  • 解放区的晋绥边区
  • 解放战争(1945-1949)时共几大解放区啊
  • 东北解放区还是西北解放区还是山东解放区还是中原解放区
  • 列一列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解放区和根据地
  • 历史上的“解放区”是指哪段时间的称谓
  • 1952年土地革命中的新解放区指的是哪里

抗日战争之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范围

1.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2.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晋绥抗日根据地

4.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5.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6.山东抗日根据地

7.华中抗日根据地

8.华南抗日根据地

9.苏北抗日根据地

10.苏中抗日根据地

11.苏浙皖抗日根据地

12.淮北抗日根据地

13.淮南抗日根据地

14.皖江抗日根据地

15.浙东抗日根据地

16.河南抗日根据地

17.鄂豫皖抗日根据地

18.湘鄂抗日根据地

19 .东江抗日根据地 

20 .琼崖抗日根据地

扩展资料

日本对外扩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解放区的晋绥边区

晋绥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包括山西省西北部和绥远省东南部广大地区。边区领导机关长期驻于兴县。1937年冬,八路军一二O师进入晋西北,创立了晋西北根据地。同年8月一二O师一部和地方武装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北部,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15日正式建立晋西北民主政权,称山西省第二游击行政公署,1941年8月1日改为晋西北行政公署,1943年11月改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边区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寇多次“扫荡”和击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1937年冬至1944年春,边区军民和日伪军作战一万零一百余次,毙伤日伪军十万零七百余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边区军民团结一致同蒋阎匪帮进行了坚决斗争,不断扩大和发展了解放区。1948年春,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等同志,来到晋绥边区,对边区人民是极大的鼓舞。毛主席在兴县蔡家崖发表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人员的谈话》两篇光辉著作,为晋绥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边区的各项工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打过长江 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需要,1949年2月21日撤销晋绥边,区,所辖山西地区划分为晋南区、晋西北区,归陕甘宁边区领导。
晋绥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包括山西省西北部和绥远省东南部广大地区。边区领导机关长期驻于兴县。1937年冬,八路军一二O师进入晋西北,创立了晋西北根据地。同年8月一二O师一部和地方武装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北部,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15日正式建立晋西北民主政权,称山西省第二游击行政公署,1941年8月1日改为晋西北行政公署,1943年11月改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边区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日寇多次“扫荡”和击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1937年冬至1944年春,边区军民和日伪军作战一万零一百余次,毙伤日伪军十万零七百余人,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边区军民团结一致同蒋阎匪帮进行了坚决斗争,不断扩大和发展了解放区。1948年春,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等同志,来到晋绥边区,对边区人民是极大的鼓舞。毛主席在兴县蔡家崖发表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人员的谈话》两篇光辉著作,为晋绥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边区的各项工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放战争(1945-1949)时共几大解放区啊

19个抗日根据地经撤并,形成: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后分出冀热辽给东北、主力为黄永胜纵队)、东北(主力为山东1、2、4、5师一部、6、7师和新四军3师)、晋冀豫-冀鲁豫、山东、华中、中原(鄂豫皖)

1947年以后:西北(陕甘宁-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后分出中原)、山东(华东)、东北

东北解放区还是西北解放区还是山东解放区还是中原解放区

这个并不是按哪个解放区来划分的,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到西柏坡,之前在陕西的延安,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
解放战争日期:1946年6月—1 9 5 0 年 6 月。应该加入一个北平,就是今天的北京。

列一列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解放区和根据地

华北解放区
晋冀鲁豫解放区
晋察冀解放区
东北解放区
冀察热辽解放区

西北解放区
华中解放区
鄂豫解放区
皖西解放区
豫皖苏解放区
豫陕鄂解放区
桐柏解放区
江汉解放区
中原解放区

华东解放区
苏皖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华东解放区
华南解放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解放区

历史上的“解放区”是指哪段时间的称谓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区特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敌伪统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地区。

历史上,对中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称呼。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即从日寇手中解放出来的区域。

扩展资料

在内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连连击退由美国扶持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区的范围逐渐扩大,国统区的范围逐渐丧失。最终于1949年,中国国民党退守中国台湾。

同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而中国国民党依旧留守台湾,造成了至今未能解决的“台湾问题”。

至此,国统区和解放区二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52年土地革命中的新解放区指的是哪里

华东、中南、西南、西北。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土地改革运动在有三亿一千万人口的新解放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1950 年冬季开始, 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新解放区广泛展开。

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进行。每期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财产、复查总结和动员生产等步骤。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至1952 年底, 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已完成土地改革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90%以上。

扩展资料:

1952年土地改革的意义:

到1953年春,除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我国大陆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全国3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百度百科-土地改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