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将退出俄罗斯(爱立信将关闭在俄罗斯代表处,裁减所有员工,对当地的市场会有哪些影响)_诺基亚_俄罗斯_爱立信

本文目录

  • 爱立信将关闭在俄罗斯代表处,裁减所有员工,对当地的市场会有哪些影响
  • 爱立信将裁所有在俄员工,会全面推出俄罗斯市场吗
  • 爱立信、诺基亚相继宣布决定,主动让出关键市场,华为成了唯一
  • 诺基亚被哪个公司回收了
  • 《创新者窘境》延读——巨头诺基亚因何错过智能手机时代
  • 外媒报道:星巴克宣布将退出俄罗斯市场,还有哪些品牌放弃了俄罗斯市场

爱立信将关闭在俄罗斯代表处,裁减所有员工,对当地的市场会有哪些影响

据俄罗斯媒体2022年8月29日报道,瑞典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将在年底前关闭其在俄罗斯的代表处并裁减所有员工。此前,美国计算机制造商戴尔公司于2022年9月27日宣布将完全退出俄罗斯市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包括麦当劳、星巴克和乐高在内的一些西方公司已经宣布暂停或停止在俄罗斯的业务。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2年8月25日报道,欧洲、美国和日本公司决定离开俄罗斯市场以及冻结在俄罗斯的业务,已经使俄罗斯至少损失了700亿美元的资金。

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分别以28.7%、15%和14.9%的份额位居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前三位。众所周知,现在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而互联网的实现需要相关的通信设备,通常是路由器、基站等,可以看出,这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还将继续增长,增长前景可期。但两家国际通信巨头诺基亚和爱立信分别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诺基亚决定退出俄罗斯市场,因为它没有看到俄罗斯的发展前景和机会,而爱立信则由于最近国际形势的变化所以决定退出俄罗斯市场。

由于国际局势的影响,许多国家减少了与俄罗斯的合作,苹果和英特尔等欧美巨头已宣布暂停与俄罗斯的合作,并禁止向俄罗斯当地产业提供软件、技术和服务支持,导致俄罗斯技术产业处于停滞状态。

爱立信的离去,对于华为的市场扩展有很大的好处,华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5G设备,在俄罗斯市场进行了5G网络试验,并在爱立信和诺基亚之前与MTS签订了战略协议,中国的华为有契约精神,自然不会单方面解锁协议,退出俄罗斯市场。此外,在华为受到欧美国家制约时,在2020年8月,俄罗斯就已经公开声称支持华为,坚持与华为进行5G合作。

爱立信将裁所有在俄员工,会全面推出俄罗斯市场吗

爱立信将会裁掉所有在俄员工,同时爱立信也会全面退出俄罗斯市场。

一、爱立信将裁所有在俄员工 

按照目前国际媒体报道的消息,爱立信将会在年底前关闭其在俄罗斯的代表处,同时还会裁掉所有在俄罗斯的员工。这种消息出来的时候,不少的人都在怀疑着这家公司会不会全面退出俄罗斯市场,毕竟目前的这种状况是扑朔迷离的,但比较坚定的是爱立信是一家欧洲企业,那肯定是要退出俄罗斯市场的,最后会实现资本以及个人的分离。

二、全面退出俄罗斯市场也很正常

其实爱立信全面退出俄罗斯市场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最为主要就是爱立信本身就是一家欧洲企业,在很久以前有一家公司叫做索尼爱立信,当时是索尼公司收购了爱立信公司,但随着两家公司业务之间存在着冲突,而且爱立信的手机确实不怎么赚钱,最后索尼公司也就把爱立信卖给了欧洲的诺基亚。虽然目前不少的人都说北欧的某些国家是如何中立的,但是欧洲的国家基本上立场还是比较理智的,随着这种强制要求的管理下,爱立信最后也会退出俄罗斯市场。

三、目前欧洲企业撤资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目前戴尔已经宣布完全退出俄罗斯市场的,其实爱立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退出其中,为什么这么说呢?本身这就属于一种潮流,再加上目前欧洲企业本来就比较清高,他们只不过是把钱投入到了俄罗斯市场而已,当他们宣布退出市场的时候,除了相应的固定资产和相应的培训的员工带不走以外,他们是可以把全部的资本收回到自己的口袋里的,所以我们不要咸吃萝卜淡操心。

爱立信、诺基亚相继宣布决定,主动让出关键市场,华为成了唯一

在全球通信市场,华为、爱立信、诺基亚这三大巨头形成主导之势,一半以上的通信设备市场份额都在他们手里。尤其是华为,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就顶的上爱立信和诺基亚。

去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华为的份额高达28.7%,爱立信,诺基亚的份额加起来才和华为持平。

但在未来,华为这样的份额可能会再次上涨,因为爱立信,诺基亚已经宣布决定,主动让出了关键市场,华为将成为这一国家市场的唯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华为成了唯一,有何影响?

在全球格局大变局中,我们都见证了 历史 ,也目睹了一些与事件无关的人,是如何随大流,蹚浑水的。本来与他们毫无关系的事情,非要冒头。

比如爱立信和诺基亚这两大欧洲通信企业,一开始只是宣布暂停对俄罗斯市场的业务服务,但情况再次发生变化,爱立信和诺基亚纷纷官宣了更进一步的决定。

先看爱立信,这家公司在4月11日公开宣布,将无期限暂停在俄业务。

言简意赅的消息中却彻底展露了爱立信的真实想法,至于该国的员工则被安排带薪休假。爱立信宣布的消息重点不是暂停,而是无期限。

这也意味着爱立信只要认为时机不成熟,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就会一直保持现状,不会重新启动隔壁邻居的市场业务。

爱立信只是无期限暂停,但是没想到诺基亚做出更具影响力的决定。诺基亚表示,将退出俄罗斯市场。

诺基亚做出这一决定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虽然都能看出诺基亚有着怎样的立场和态度,但诺基亚还是众多随大流的企业中,第一个做出退出市场决定的巨头。

即便是爱立信。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一个退路。在此之前,爱立信和诺基亚都宣布过暂停对隔壁的产品供货,但那时候还没有发展到目前这一局面。可结果还是发生了,爱立信,诺基亚相继宣布决定,相当于主动将俄罗斯这一关键市场让了出来。

不过诺基亚似乎对此并不放在心上,诺基亚还表示,俄罗斯市场在2021年占公司的销售额不到2%,不会给2022年业绩造成影响。

只能说诺基亚还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如果只是单纯从业绩表现来看,确实如诺基亚所说,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可上升到商业布局,客户权益保障和形象信誉等诸多方面,如此轻易就退出一个市场,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那些已经使用了诺基亚设备的客户,该如何得到权益保障,原本已经确定合作的订单,而现在单方面宣布一走了之,将契约精神置放在什么位置。

诺基亚怎么说也是一个国际大公司,全球有多少国家市场选择了诺基亚的网络技术解决方案,已经签约和正在签约的5G订单合同多达上百份。

看似是仅对单一国家市场的行为,可如果其它市场地区也遭遇了随大流的情况,诺基亚是不是也要宣布退出。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是一走了之,也不需要急于表现自己,最应该做的就是少掺和。很显然,诺基亚这么做只会给自己带来有悖契约精神的形象。

诺基亚认为在俄市场的销售额占比并不多,所以没有什么负担。但同样的,俄罗斯采购诺基亚这么少的设备,说明也是可有可无的状态。而且除了爱立信,诺基亚,隔壁邻居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华为。

华为没有对俄市场做出任何决定,态度,保持现状,继续维持合作。因此,在爱立信,诺基亚相继宣布各自决定的情况下,华为成为了该国市场的唯一通信设备供应商。

在西方 科技 企业做出一连串的行动之前,任正非早就对俄罗斯市场有了更深入的布局。将对美市场的投资转移到了俄罗斯市场,开展一些必要的全球化布局,包括通信设施建设、智慧公路、5G合作等等。

现在通信巨头爱立信,诺基亚拱手将市场让出,岂有不接的道理。估计不需要特意做什么,该有的合作机会自然会找上门。

华为成了唯一的影响,在于给华为提供更积极正面的契约精神信息,在关键时刻没有随大流,不跟风,这种保持合作的态度理念,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全球化。而更深远的影响还会给华为带来实际的订单效益。

一场随大流的 科技 巨头跟风和隔壁邻居的市场大变局,让我们认识到了很多东西。核心技术得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行,关键时刻谁靠得住也得到了验证。

所幸华为为我国带来了通信技术,操作系统等多方面产业的领先和进步。爱立信,诺基亚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那后续产生的影响只能自行承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诺基亚被哪个公司回收了

被微软收购。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诺基亚未来将努力发展Here地图服务、解决方案与网络(NSN)和领先科技三大支柱业务。 

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将设备与服务业务出售给微软后,正式退出手机市场;同日,诺基亚任命拉吉夫·苏里(Rajeev Suri)担任诺基亚总裁兼CEO。 

历史沿革

诺基亚的历史始于1865年。1865年采矿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在芬兰坦佩雷镇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工厂位于芬兰和俄罗斯帝国的交界处,并以当地的树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木浆和纸板。

1868年,艾德斯坦又在坦佩雷镇西边15公里处的诺基亚河(Nokianvirta River)边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厂:橡胶加工厂,该工厂除了生产皮靴和轮胎外,还生产工业用橡胶制品。

1871年,艾德斯坦在他的朋友利奥·米其林(Leo Mechelin)的帮助下,将两家工厂合并为一家工厂,并且将其转变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艾德斯坦成为首任诺基亚管理者,随后两人将公司的名字命名为“诺基亚”。该公司此后一直保留“诺基亚” 这一名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诺基亚

《创新者窘境》延读——巨头诺基亚因何错过智能手机时代

 

创新者系列是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的著作,在书中他提出了两个核心的概念 “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并通过大量的企业分析总结了导致大型企业陷入创新窘境的原因, 他指出真正让一个行业看上去利润可观的原因,是一家企业在合适的时间,在恰当的市场环境中正好处在了合适的增值链上,并且这条增值链正好顺应了利润增长的法则。 虽然书中列举的案例集中在计算机、钢铁、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但其中的创新法则对于新兴行业而言不仅适用而且似乎更加匹配,通过斯坦森教授的理论我们似乎能够解释为什么包括巨头诺基亚在内的手机制造业巨头几乎都错过了智能手机革命。
 
诺基亚起初是在芬兰的“诺基亚河”沿岸创建的一家木材纸浆厂。1922年诺基亚与近邻、生产高统皮套鞋和轮胎的芬兰橡胶厂与制造电力电话电缆的芬兰电缆厂合并。诺基亚之所以能够成为电子通信行业的巨头,很大程度得益于比约恩·韦斯特兰的领导,他不仅大量投资电子工业,在集团内部更是鼓励研发人员自行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

1992年奥利拉执掌诺基亚公司之后。将公司业务重点放到电信业,并直接将其他业务压缩到了最低限度。集中90%的资金和人力加强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994年诺基亚公司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1996年诺基亚公司拍卖电缆及彩电生产业务,并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飞速发展。1998年生产出第一亿部移动电话,成为世界最大移动电话生产商。
诺基亚3310发布于2000年10月31日,对当时的用户来说,诺基亚3310提供了许多比较罕见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计算器、秒表、备忘录等。同时,诺基亚3310亦支持短信聊天室以及语音拨号。允许用户在发SMS短信时最多输入459个字,比其他标准的SMS短信系统多达3倍, 不过诺基亚3310给世人带去最大的惊喜是它内置的四款游戏,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贪吃蛇”和“空间大战”。

不仅如此,诺基亚3310的坚固性也是全世界闻名,“核弹”、“板砖”这些有意思的外号形容的都是这款机型,不少人也调侃用诺基亚“砸核桃”,“开啤酒”,从诺基亚3310开始诺基亚的坚固性质就成为了诺基亚手机的一个标签。

“这就是芬兰”网站首次推出芬兰系列表情的时候,将这款传奇般的“不死手机”也纳入其中,成为芬兰国家表情中的一种。 在销售数据上,诺基亚3310销量达到1.26亿部,是史上销量最佳的手提电话。

 

 

 

在商业竞争中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掌握头部资源的龙头企业他们之间会变得越来越像,他们的产品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小,我们期待他们的产品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但是大部分时候,能给我们带来惊艳的反而是那些初创的企业或新涉足某个领域的企业。

这是因为当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价值网络”后,它的发展就会收到这个网络的限制,诺基亚并非没有掌握包括软件系统开发、触屏、硬件开发等技术在内的智能手机开发的核心技术,而是它的“价值网络”和他们完善的管理使他们在接触新型技术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该技术是否能够匹配既有资源,维持企业所在的”价值网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它们就会被迫放弃这项技术。 保持领先也是一种竞争策略,但有时候它是被迫做出的选择,当企业的”价值网络“变得庞大和复杂时,就好像是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蒙上了一层雾,驾驶者只能通过后视镜中的其他车辆来判断行驶的方向。
诺基亚在巅峰时期有接近2500亿美元的市值,8个国家14家工厂,11个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雇员人数达到了约58800人(大约是芬兰全国2%的就业岗位)。 2005年,手机年发货量约2.64亿支,是第二名摩托罗拉的1.8倍,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2.1%。销售额达到了341.9亿欧元,利润收入为46.4亿欧元。 贡献了芬兰全部企业所得税收入的23%,占到芬兰全部出口额的20%。作为一家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诺基亚分别在芬兰赫尔辛基、德国法兰克福以及美国纽约挂牌上市),它必须维持投资者预期的增长率,显然业务切割后的小市场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与此同时成熟市场是最快也是最能够带来增长的途径,所以诺基亚必须选择放弃无法带来稳定且一定规模增长的小市场。
诺基亚在全球拥有上亿的客户,虽然他们给诺基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他们也限制了诺基亚的发展,当一个企业拥有了如此数量级的客户之后,他们便很难摆脱他们的“限制”,诺基亚和当时的龙头企业所做的创新都是围绕着这部分客户所反馈的需求进行的, 这些需求将诺基亚限制在了一个创新的窘境内即手机应该拥有的特点是更好的商务性、更加持久的续航、信号、网络等等,而忽略了手机其他的可能性。 当智能手机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想象,重新定义了手机之后,面对客户需求的转变和新客户所在市场的形成,这部分客户资源反而成了诺基亚产品创新的枷锁。
竞争力的本质在于实现客户价值,而不是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商业避免不了竞争,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谨慎的选择竞争对手,因为竞争趋同效应会使得你与竞争者之间变得越来越像。

诺基亚虽然一直拥有领先科技的优势,但激烈的竞争和它庞大得“价值网络”致使它做出了错误得市场细分策略,诺基亚打破了每两年发布一个新产品的业界规律,而代之以平均一个多月就有一个新品种问世。 快速推出新品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的代价是 它的系列移动电话 却越来越少让人们眼前一亮,除了基本的功能 优化 外,更多的只是外观上的创新。 在3310之后为我们所熟知的经典款仅仅只有3250、N70、N-Gage、5300、N81(个人见解)等机型,而在这个周期内诺基亚总共推出的机型超过340种以上。

当企业在市场的角逐中为了独占鳌头,不断提升产品功能和可靠性时,产品往往会过度开发,市场逐渐向模块化产品架构演进,整个行业被推向分包型运营模式,竞争者能够取得相同的组件,按照同样的标准进行组装,产品的性能和成本都开始丧失了差异化的优势。

 

 

虽然诺基亚后续的产品在创新上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创新基因,实际上它一直在完善手机的功能性、可靠性、便携性并极力的满足不同人群对外观的需求, 诺基亚和同时期手机制造行业的巨头们的“延续性创新”就好比“母爱”,总是先询问作为“孩子”的“客户”需要什么,并极力的满足,但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的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传奇公司苹果之所以传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创新是“父爱”式的创新,它会定义一个产品并且告诉它的客户这才是他所需要的东西。
破坏性产品的特点是在产品初期在主流市场几乎没有价值属性,而这却成为他们在新兴市场最大的卖点,如果你还有印象,在2007年iPhone推出之前,世界的手机制造业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和黑莓推出的手机不仅外观相似,而且功能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而IPHONE的问世,直接向人们重新定义了手机,记得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经典的开场吗?

 

但即使将第一代IPHONE最令人赞叹的“多点触控”技术包括在内,苹果手机的每个技术指标都算不上是同类产品中的翘楚(而且大部分技术都非苹果研制出来的),但是在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后,苹果通过将这些技术重新的排列组合就能够把产品做到极致,破坏性创新通过将技术的排列组合导致产品市场的竞争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就像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成功虽好,但是如果不明白成功的原因便会误导我们的方向, 用正确的方法得到一个失败的结果,其实要远远好于用错误的方法得到一个胜利的结果。 竞争意识会削弱竞争力,如果成熟企业以“核心竞争力”自居那就会将着眼点放在产品本身,而非创造客户价值,诺基亚之所以会错误地判断市场一个原因就是过度聚焦于竞争,而忽略了创造客户价值,他们过度在意和思考添加怎样的功能能够让已有的客户接受和满意而忽略了思考客户“雇佣”他们的产品是为了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苹果公司能够获得智能手机时代胜利的秘诀就在于,它定义了手机的用途,不仅告诉客户也告诉竞争者,当新的技术搭载到你的手机中时,你可以使用它完成什么新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个,苹果第一个发现了“智能手机时代”创造利润的不仅仅是硬件销售,更大的占比在于搭载的软件(并推出了APP商场),这也是苹果能够持续引领创新的重要原因。

 
这里的“低端市场”指的并不是价格低、品质差的产品所占有的市场,而是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市场,我们亦可以称它为“空白市场”或“零消费市场”。不重视“低端市场”会让成熟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破坏性创新”往往都是从这个“低端市场”切入的。

IPHONE的推出实际上瞄准的并不是成 熟的手机市场,而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空白市场,站住阵脚的同时有很强烈的价值主张,它不管在成熟市场的手机用户怎么看待它的产品,它仅仅只是告诉使用IPHONE的使用者你可以用IPHONE做什么,然后让用户想象IPHONE还能用来做什么。

”低端市场“早期无法为成熟企业贡献足以维持增长的利润,而且”低端市场“早期有欺骗性,因为它未来的规模是不可预测的,要知道,初代iphone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出售,直到iphone4才在中国火起来。所以当时包括诺基亚在内的大企业才会拱手让出”低端市场“,而先入者优势和苹果的创新基因使得苹果最终跨越了早期接受者到早期大众使用者的鸿沟,随着智能手机革命的推进,”低端市场“逐渐取代主流市场,IPHONE从一步步的蚕食变为了占领。成为智能手机时代最大的赢家。当诺基亚意识到时为时已晚。

 

 
随着iPhone掀起的 智能手机 革命,加上 Android 的出现,NOKIA在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和三星双双超越,而在低端手机市场,又无法制住其它的亚洲竞争对手。损失了近40亿美元的诺基亚在2013年将手机业务以及32000名员工都转让给了微软。并关闭芬兰、德国和加拿大厂房转让在俄罗斯的40家手机专卖店店铺,出售包括总部大楼等房地产在内的”非核心资产“。

大企业虽然有时候会”犯傻“,但如果拥有优秀的基因,他们终有醒悟的一天,虽然近年来诺基亚逐步淡出我们的视线,很多人说诺基亚落寞了,但它一直在做着创新和改变, 斯蒂芬·埃洛普 担任CEO之后诺基亚将手机产品线 Windows Phone 投入市场并收购了德国西门子公司所持诺西的50%股份,成为诺基亚的全资子公司,改名为诺基亚解决方案与网络(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后再易名诺基亚网络。 2012年第四季,诺基亚录得7季以来首次的盈利。其中部分盈收就来自诺基亚通信设备部门——诺基亚西门子通信。
实际上,手机作为UE(用户终端设备)在整个通信业一直都是最低端的产品。互联网推动了“标准品”透明化的进程,使得通过硬件销售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少,现在知名的移动通讯企业都不再是纯粹的手机生产厂商,苹果手机所有的手机制造业务都是外包的,利润的主要来源在软件销售,三星主要依靠半导体和屏幕,谷歌卖的是安卓系统,华为如果把研发投入算上还真未必赚到钱。意识到这点之后,诺基亚的转型也算是相当明智和正确,这家本来便是依靠电子通讯起家的企业又回到了自己曾经最擅长的领域, 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的巨轮抛去了沉重的负担,更换了引擎,朝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地重新杨帆。
今天,我们熟悉的大写NOKIA标志,主要出现在网络处理器、路由器、基站无线电接入元件,以及消费者基本接触不到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其他组件上。

随着通信行业开始推出下一代无线网络,5G将带来更快和更丰富的数据,这些变化将使全新的移动技术成为可能,包括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更全面自动化的工作场所,以及我们尚未想到的其他变化。期待诺基亚的涅槃重生,王者归来!

 

 

外媒报道:星巴克宣布将退出俄罗斯市场,还有哪些品牌放弃了俄罗斯市场

还有麦当劳。

如果星巴克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往来,星巴克也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毕竟俄罗斯也是一个人口非常多的大国,所以星巴克很快就会亏损很多。俄罗斯民众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快餐品牌或者其他咖啡品牌,没必要非星巴克不可。在俄罗斯今天这种情况下,只有买自己本土品牌的东西,才能为国家做贡献。而且,我认为像这样的咖啡品牌有很多,不仅仅是星巴克一家,我们也可以选择购买一些手工制作的咖啡或者一些速溶咖啡。所以俄罗斯人民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品牌的咖啡。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多国对俄罗斯发起经济制裁,不少欧洲企业也关闭了在俄罗斯的业务。之后,星巴克、麦当劳等连锁餐饮品牌也暂停了在俄罗斯的所有业务,并表示将无限期停止这些业务,甚至可能彻底退出俄罗斯市场。这主要是因为像星巴克和麦当劳这样的公司是俄罗斯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光顾的地方。尤其是对于麦当劳来说,因为年轻人普遍不喜欢做饭,所以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在麦当劳消费,麦当劳的行为会导致很多人的生活成本和难度增加。

这些人就是认为俄罗斯做错了,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制裁俄罗斯。但对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不认可这种单边制裁的行为的。我认为这种制裁本身就是违法的,同时可能涉嫌越界。我一直认为,商业永远属于商业,我们需要做商业范围内的事情,没有必要把商业活动强行变成地区冲突。这样只会让双方的冲突加深,目前俄罗斯需要进一步考虑居民的生活问题,同时需要应对更多可能的制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