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流传下来的俗语?老人言:上身长福分长下身长走忙忙,蕴含哪些道理_俗语_的人_身长

老人流传下来的俗语

1.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2.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3.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4.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5.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6.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7.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8.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9.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10.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11.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12.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3.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14.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5.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16.久住坡,不嫌陡。

17.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18.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19.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20.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21.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2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23.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24.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25.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26.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27.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28.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29.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30.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1.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32.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33.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34.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35.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36.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37.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38.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39.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40.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41.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42.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43.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44.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45.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46.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47.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48.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49.经得广,知得多。

50.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老人言:上身长福分长下身长走忙忙,蕴含哪些道理

民间俗语大多都是先辈人久久相传,还得以流传至今的经验之说。我们从小到大,听过最多的也不过就是民间俗语了吧!很久以前,并没有什么俗语或者老话,然而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老百姓们对于生活的经验,相传与继承,才凝结出了我们现在民间俗语。有助我们后人的生活,指引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



我们中华民族原先是一个农耕民族,秉承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好习惯。天地阴阳,万物自然皆有它们的法则,然而,我们古时只期盼着,年年风调雨顺,不要有什么自然灾害。可以说我们之前是靠天吃饭,所以古人在运用他们的智慧发明创造出了很多农业谚语,为他们的后代总结经验。代代相传,便有了我们如今喜闻乐见却也博大精深的俗语文化。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我们从小便听到过的一句话,这是一句叙述天气的民间俗语。它的意思是,如果到了中秋节云却把十五的月亮给遮住的话,那么在今年的正月十五日那天就会下大雪。大部分俗语是人们透过生活感悟与动手劳作换来的结果。例如“龟背蛇腰不可交,嫖眼看人不用刀“,然而这句谚语的意思是,驼背的人往往容易被人家取笑,其实并没有恶意,只是听到的人却放在了心上,时间久了心里就会不平衡,这样的人是不可做朋友的。同时撇眼看人很不礼貌,指的是那些春风得意却又瞧不起别人的样子,他们的眼神就也会藐视寒冷像刀一样。

“上身长福分长,下身长走茫茫“这则民间俗语,就是我们的前辈生活中所总结的经验。相信大部分人,还是对这句话摸不着头脑,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呢?



上身长福分长,意思就是一个人上半身的长度,实际就是按照人体比例来算的。要是一个人的上半身比下半身还长。那么古代的人就认为这个人是天生福相,必将洪福齐天。在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双手长度直到膝盖,就是上半身长典型的代表人物。历史上也能够知晓,刘备在中年时候开始有所作为,拥有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辅助,最后在四川自封为王,称为蜀地。这就佐证了上半身长的人,果然天生万事亨通,吉星高照。



同时上半身较为长的人,往往享受的生活比较安逸随和,古时候这样的人,往往都不是苦吏之人,而是将相之才衣食无忧,安享一生。而通常上半身长于下半身的人,绝大部分因素都是人体基因所决定的。这些在古时看来都是先天之相,不可改变的,所以尤为看重。

下身长走忙忙,如今我们所指的下身长所说的其实是我们的大长腿,很明显,指的就是下半身腿,超过了上半身的长度。这样的人往往很敏捷,较为灵活。走路做事都抢先别人一步,可所谓是捷足先登。这也许就是下身长的好处。可惜古时认为,下半身长的人,一生都在四处漂泊奔走,而且常年做苦力。体格健硕伟岸,奔走也不会感觉疲惫,所以一直给人忙碌匆忙的感觉,整日四处奔走谋生,寻求发展。



虽然这句话是一则俗语,但我们今日来看,其实也不无道理。尽管从我们现代人的美学角度,大长腿我们都心向往之。毕竟长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谁不希望自己可以变高大帅气又或者说是气质迷人呢?假如把刘备放在当代,他也只是一个长相平平,和大多数人一般的身材体貌。但他的胆识和学问,却是一般人得不到的,说不定也可以在现代大有一番作为。



今日我们所说的这句俗语,并不主要在讲述身体美学,而是先一辈人用他们长期仔细的观察与分析来总结归纳了这句俗语。其实不管是上半身长还是下半身长,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福分长“也好,“走忙忙“也罢,都是要懂得自身的长处与优势去进行发展。如果我们分开来理解这个俗语,其实也无非是这个道理。

农村俗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什么意思呢

因为“老人”在生活阅历上要远远超过年轻人,见过的事情多,在处理一些事物上经验充足,当“老人”给予我们忠告时,一定要去倾听,倾听“老人”的忠告,可以在我们行走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当“老人”发现我们所做的事情,曾经他们也曾做过时,一些方式方法毕然能减少我们犯错误的几率,如果此时我们还一意孤行,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容易吃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然,也不能过分依赖经验主义,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在面对“老人言”上也是一样,客观事实必须要听,其他酌情考虑,才能让我们有的放矢。

俗语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所经历的毕竟比年轻人多,所以他们生活经验也比年轻人丰富,就比如我的公公,我其实是很佩服他的,我盖房子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都是他帮我出主意,因为这些事是我没有经历过的,公公他这些年帮人盖过很多次房子,所以老年人的经验真是很宝贵

俗语

再来说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还是上面所说的问题,老年人毕竟生活经验比年轻人丰富,所以当老人给我们善意提醒时,我们是要听一下的,否则真有可能吃亏,就比如还是那个盖房子的问题,有一天公公提醒我老公要加固脚手架,结果我老公听完没有及时做,结果第二天有个人掉架了,把脚后跟摔骨折了,因为这件事赔了人家一万多,所以不听别人的劝解和善意的提醒,真的是会吃亏的!

俗语

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很认同这句话,因为老人在大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沧海桑田的人生旅途中,总结的人生经验和社会丰富的阅历的总结,一般来说,这种知识在书本上几乎是学不到的。

俗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