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讳莫如深的意思是什么)_讳莫如深_西周_商代

本文目录

  • 讳莫如深的意思是什么
  • 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
  • 讳莫如深什么意思
  • 讳莫如深的意思
  • 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啊
  • 讳莫如深什么意思讳莫如深典故介绍

讳莫如深的意思是什么

讳莫如深
huì mò rú shēn
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对漏毒气事件,厂方讳莫如深,不愿接受采访。

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

讳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是一个汉语词语,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基本解释为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扩展资料

史书里,对于无法避免而要言及莫国之事,当时的诸侯们就尽力不提莫国之名。比如说,赵武灵王想攻占中山国,而莫国就在中山国南部,占据着两条河道及大片土地。赵武灵王提到其国境东北面莫国之地时(黄河至津水),既不说是中山国土,也不说是燕国国土,更不提是莫国国土,只以“夹水居之民”称之。但这个国家叫什么名字?主人是谁?竟然都不敢在君臣言论之中提及。

周携王虽亡,但其国土(指周携王的京畿之地)还是归属周天子。周虽弱,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只要七国中任何一国还没取得统一天下的实力,谁也不会提前灭掉周王室,否则就会被群起而攻之、灭之而有名。所以,这片土地或者还叫莫国,又或者叫周天子的飞地。赵灭中山国后,索性就将莫国故土——莫、易二地平白送给燕国管理,因燕国也是姬姓侯国,有一定的继承权。

因为东周各国对莫国周携王之事避讳而不谈,因而就有“讳莫如深”的说法。后来《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从此,“讳莫如深”就被解释为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莫”字本义,原是指日落后的时间。《说文解字》说:莫,日且冥也。所以“莫”,又通“暮”。莫字,本来没有“不、非、无、没有”等等的否定含义。查遍各书,莫字有多种解释或含义,但在东周周携王之前都没有“不、非、无、没有”等等的否定含义。需要用否定语义文字时,莫国周携王之前都用否、非、无之类的字。自从周携王莫国之事后,诸侯各国讳“莫”如深、闭口不谈,莫字从此就有了否定的语义。

讳莫如深什么意思

讳莫如深的意思是原来的意思是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出自】: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译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深则隐藏。如果有人看到,不如深的。

【近义词】:秘而不宣、不可告人、守口如瓶、高深莫测、三缄其口

【反义词】:和盘托出、无庸讳言、直抒己见、毋庸讳言、心直口快、显而易见、全盘托出

扩展资料:

讳莫如深的近义词

1、秘而不宣

【解释】: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出自】:陈寿·三国《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译文】:秘密不外露,使孙权如意,这不是上策。

2、不可告人

【解释】: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出自】:清·王无生《论小说与改变社会之关系》:“著诸书者,其人皆深极哀苦,有不可告人之隐,乃以委曲譬喻出之。”

【译文】:著各书的,这里的人都非常非常哀伤,有不可告人的隐藏,就以弯曲比喻出来的。

3、守口如瓶

【解释】: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出自】: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译文】:郑公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

讳莫如深的意思

比喻隐瞒得非常严,唯恐别人知道。
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言。读音:huìmòrúshēn。
出处:《_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例句:对于那个问题他始终是讳莫如深,叫人不可理解。
近义词:秘而不宣。守口如瓶。高深莫测。闪烁其词。深加隐讳。半吞半吐。
反义词:直言不讳。和盘托出。显而易见。心直口快。

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啊

讳莫如深_成语解释
【拼音】:huì mò rú shēn
【释义】: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出处】:《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例句】:中国则~,枢府举动,真相不知。 ★清·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讳莫如深什么意思讳莫如深典故介绍

讳莫如深的意思是指某些事件的真相藏得很深,原意是事件重大,讳而不言。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其典故和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有关,它就是莫国。可能知道莫国的朋友并不多,莫国在当时的确不是一个强国,而且常年都是作为燕国的附庸国存在。到了战国时期,有一度附属赵国,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讳莫如深的典故故事,顺便也介绍下莫国,想了解的朋友就赶快来看看吧。

商代莫国在殷墟一期(盘庚、武丁时期)、二期卜辞(祖庚、祖甲时期)中出现,是商的附属国,被封为伯爵,国君称莫伯。卜辞:“贞,王勿往于莫。”、“贞,勿往从莫,九月。”、“ 寅卜,王……在莫。”说明商王曾去往莫地巡视,商莫两地关系应该不错。卜辞中又有许多“令莫伯……”字样,可见商王对莫伯可以随意使唤,较为信任。那么莫国的地理位置在哪?《商代地理与方国》一书中列为“地望待考”,但看到“莫”字,我们会想到“鄚”,鄚,即莫邑,即鄚阳城。姓氏古籍中介绍,颛顼(黄帝之孙)造“鄚阳城”,在今河北任丘县鄚州镇,也叫颛顼城,现有鄚州城遗址。因此,商代莫国的地理位置很有可能就在河北任丘县鄚州镇。莫国在殷商以北,据说商代这里曾属白洋淀区域,商王能控制这个地区,并经常来此巡视,可见商王朝对该地区的重视。

莫阳城遗址

任丘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考古得知,这里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说明至少六千多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开始活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丑女,叫嫫母,据传她是黄帝的次妃,虽然长得丑,但心底善良,又能干,是黄帝最为得力的贤内助,这个嫫母可能就来自莫地。另外也有说法认为莫人跟貊人有关,貊(mò),北方游牧民族,就是《尚书·武成》中所说的“蛮貊”,莫城为貊人所建,也叫“貊城”。

莫字铜戈

“莫”的甲骨文左右上下都是草木,中间一个“日”,表示夕阳隐没在草丛中,是一幅“日落的景象”。古人善于观察自然天象,造字者根据日出日落的现象来勾图造字。“莫”指太阳没落,即“暮”,“暮”是“莫”的后来字,“暮”产生后,“莫”“暮”通用,都可以代指黄昏、岁末,比如《诗经 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但“莫”太阳落入草丛的本义也在逐渐消失,仅保留无、不、没有的意思。同样《诗经 采薇》: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根据“莫”的造字本义,我们可以得知,远古莫地没有大山,没有大海,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茫无边际的草原地带;远古莫人可能在黄昏或傍晚时分有聚众欢娱礼送草原日落的习惯,跟早晨迎接朝阳同日而语,可以想象早期莫人详和宁静的草原部落生活。

莫的甲骨文

在二期卜辞中,莫国依然与商王朝保留着频繁的互动,“辛亥卜,争,贞令莫伯于受。一月。”、“辛亥卜,出,贞令莫伯于受。”这两条卜辞是分别由两个叫“争”和“出”的卜官占卜的,为了同一件事,即商王贞问令莫伯去执行什么任务。可见这项任务的紧急与重要性,而且商王心里没底,不敢轻易下结论,故而命令不同的卜官进行反复占卜。

商代莫国的结局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西周晚期时曾有个莫国,即周宣王封给儿子姬望的姬姓莫国,就在今河北任丘县鄚州镇一带。据说关于这个莫国涉及到一个典故“讳莫如深”,是指事件关系到某种利害,进行避讳。说得是西周末年,周幽王宠幸褒姒,废了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母子避居娘家申国(西申),申侯得知后大为不满,勾结曾国引犬戎入侵镐京,镐京大乱,幽王被杀。随后犬戎趁火打劫,将镐京洗劫一空后付之一炬,西周灭亡。申侯的目的是想借犬戎向幽王施压,迫使幽王恢复对外孙宜臼的太子地位,不想弄巧成拙,使宜臼多了个弑父弑兄的恶名,直接丧失了王位继承权。幽王死后,以西虢公翰为首的诸侯联盟拥立幽王弟、莫国国君姬望为王,在莫国恢复西周政权,即《竹书纪年》、战国楚简《系年》中记载的周携王。随后申侯以西申国为主要骨干联合秦国、晋国、郑国、卫国的力量共同拥力宜臼为王,即后来的周平王。于是,东周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光怪陆离的二王并立的局面,两相对峙长达二十一年。最后晋文侯杀周携王,周平王终以武力夺取西周政权。但由于这个政治事件过于敏感,诸侯及史官纷纷避讳,于是有了“讳莫如深”一说。

莫国货币

西周莫国应该就是在商代莫国故地重建的,周携王被杀后,由于各种原因,莫国可能被幸存下来,而且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曾在河北任丘境内出土有“莫”铭器物,比如带“莫”铭铜戈、带“莫”字货币等等,均为战国时期器物。据此推测,商代莫国在整个西周时期可能一直存在,直到西周末年,姬望被封莫地终止。鄚阳城为颛顼所建,其子孙世代定居此地,莫人皆奉颛顼为莫姓始祖。据《史记》记载,战国时一代神医扁鹊就是鄚人。

文/堰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