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是什么意思?杜甫写的少年行古诗_杜甫_少年行_少年

本文目录

  • “少年行”是什么意思
  • 杜甫写的少年行古诗
  • 少年行·弓背霞明剑照霜
  • 杜甫少年行二首的意思
  • 杜甫的少年行的诗意

“少年行”是什么意思

乐府杂曲歌辞名。 本为《结客少年场行》, 南朝 宋 鲍照 、 北周 庾信 皆有作,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后多作《少年行》,或冠以地名,如《长安少年行》、《邯郸少年行》等。

关于“少年行”的诗词有:

  1. 《少年行》唐·杜牧

    连环羁玉声光碎,绿锦蔽泥虬卷高。 

    春风细雨走马去,珠落璀璀白罽袍。

  2. 《少年行》唐·杜甫

    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3. 《少年行》唐·刘长卿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4. 《少年行》唐·邵谒

    丈夫十八九,胆气欺韩彭。报仇不用剑,辅国不用兵。 
    以目为水鉴,以心作权衡。愿君似尧舜,能使天下平。 
    何必走马夸弓矢,然后致得人心争。

  5. 《少年行》唐·李百药

    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千金笑里面,一搦掌中腰。 
    挂缨岂惮宿,落珥不胜娇。寄语少年子,无辞归路遥。

  6. 《少年行》唐·张籍

    少年从猎出长杨,禁中新拜羽林郎。独对辇前射双虎, 
    君王手赐黄金珰。日日斗鸡都市里,赢得宝刀重刻字。 
    百里报仇夜出城,平明还在娼楼醉。遥闻虏到平陵下, 
    不待诏书行上马。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 
    不为六郡良家子,百战始取边城功。

杜甫写的少年行古诗

《少年行》
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作者:杜甫
作者介绍杜甫朝代:唐代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作品赏析
  鹤依旧编在宝应元年。  马上谁家白面郎①,临阶下马坐人床②。不通姓氏粗豪甚③,指点银瓶索酒尝④。  (此摹少年意气,色色逼真。下马坐床,指瓶索酒,有旁若无人之状,其写生之妙,尤在“不通姓氏”一句。)  ①《南史》:童谣云:不见马上郎,但见黄尘起。《楚辞》:“厌白玉之面兮,怀琬琰以为心。”②床,胡床也。③《南史》:袁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吴志·孙皎传》:孙权曰:“卿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此人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④《南史》:颜延之好骑马,遨游里巷,遇知旧,辄据鞍索酒。胡夏客曰:此盖贵介子弟,恃其家世,而恣情放荡者。既非才流,又非侠士,徒供少陵诗料,留千古一噱耳。  此说少年意志神情,跃跃欲动。王维诗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吴象之云:“承恩借猎小平津,使气常游中贵人。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皆善于写生者。

少年行·弓背霞明剑照霜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
①少年行:古代歌曲名。
②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
③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赏析
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这是一首出征诗。诗的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后两句写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全诗主调高昂激越,洋溢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少年行其一


李白 少年行其一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击鲁勾践,争博勿相欺。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少年行二首


杜甫 少年行二首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
1.出身:出仕、出任。羽林郎:官名,汉代置禁卫骑兵营,名羽林骑,以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唐代亦置左右羽林军,为皇家禁军的一种。

2.骠骑:官名,即骠骑将军。渔阳:地名,汉置渔阳郡,治所在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唐置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本属幽州,开元十八年改隶蓟州,天宝元年又改蓟州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蓟州。

3.孰知:即熟知、深知。此二句说这些游侠少年明知不宜去边庭受苦,却情愿赴死于边庭,以求流芳百世。

赏析
这首诗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黄家鼎曰:“说得侠士壮怀,凛凛有生气。”

诗中描写一位英雄少年、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形象。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的表现了英雄们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

杜甫少年行二首的意思

杜甫少年行二首原诗: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翻译】:
不要嘲笑农家陈旧的陶制酒器,从爷爷辈到孙子都用它盛酒。玉杯银樽虽然能让人眼前一亮,但用金玉盛酒喝醉了也如同在竹林里睡觉。
燕子抚养的雏燕都飞走了,江边花朵结的子也没剩下多少了。年轻人都意气风发地离开家去追求前程了,却忘记了辛勤养育他们的父母长辈。
【注释】:
其一
莫笑田家老瓦盆①,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玉惊人眼②,共醉终同卧竹根③。
(首章,有达观齐物意,乃晓悟少年之词。【卢注】瓦盆与金玉虽异,若论盛酒而饮,及其醉时,则彼此共卧于竹根,又何贵贱之别乎?)
①《后汉·逢萌传》:“首戴瓦盆。”《阮籍传》:“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②《吴越春秋》:玉杯银樽。③公诗“只想竹林眠”,即卧竹根之意。又诗“鸟下竹根行”,亦概言竹傍也。按:杜田《补遗》:《酒谱》云:老杜“共醉终同卧竹根”,盖以竹根为饮器也。庾信《谢赵王赐酒》诗:“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赵次公曰:卧竹根,谓同醉卧竹根之傍,《选》诗“徘徊孤竹根”可证。若如杜田说,饮器岂可谓之卧乎。《汉·高帝纪》:“时饮醉卧。”罗大经曰:瓦盆金玉,同博一醉,尚何分别之有。由是推之,蹇驴布鞯,与骏马金鞍,同一游也。松床筦席,与绣帏玉枕,同一寝也。知此,则贫富贵贱,皆可以一视矣。
其二
巢燕引雏浑去尽,江花结子也无多。黄衫年少来宜数①,不见堂前东逝波。
(次章有及时行乐意,乃鼓舞少年之词。春光已去,时不可返,故宜频数来游。)
①《北史·麦铁杖传》:将度辽,呼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我得被杀,尔当富贵。”《唐书·礼乐志》: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

杜甫的少年行的诗意

《少年行》是王维的诗,不是杜甫的。
少年行 王维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杨边。
全部注释
1.新丰: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新丰镇古时产美酒,谓之新丰酒。
2.咸阳:秦都,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此借指唐都长安。
3.三、四句写游侠少年因意气相投而欢饮纵酒。
这首诗写长安城里游侠少年意气风发的风貌和豪迈气概。《唐诗归》引钟云:“此’意气’二字虚用得妙。“《唐贤三昧集笺注》:“豪侠凌励之气,了不可折。“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3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全部注释
1.出身:出仕、出任。羽林郎:官名,汉代置禁卫骑兵营,名羽林骑,以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唐代亦置左右羽林军,为皇家禁军之一种。
2.骠骑:官名,即骠骑将军。渔阳:地名,汉置渔阳郡,治所在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唐置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本属幽州,开元十八年改隶蓟州,天宝元年又改蓟州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蓟州。
3.孰知:即熟知、深知。此二句说这些游侠少年明知不宜去边庭受苦,却情愿赴死于边庭,以求流芳百世。
此首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黄家鼎曰:“说得侠士壮怀,凛凛有生气。“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全部注释
1.擘:开弓。雕弧:有雕饰彩绘的弓。
2.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3.五单于:《汉书·宣帝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请求和亲,病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单于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此处泛指敌人的许多首领。
此首写少年们既有勇气,又有技艺,出入敌军如入无人之境。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出生入死的战场被诗人写成了少年英雄们表演武艺的竞技场,铁血之战竟然充满了诗意的美感。《诗式》:“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也。“
《少年行》组诗是对杀敌报国的少年英雄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向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理想的表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