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佳人诗和赏析?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_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__杜甫_绝句_译文

杜甫的佳人诗和赏析

佳人

[ 唐·杜甫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全诗:

《绝句》其二

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赏析: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杜甫的绝句(3首)

1、《八阵图》唐代: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2、《绝句》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3、《绝句》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4、《绝句四首》唐代: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译文: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5、《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