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无迹去无踪(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_浮生_禅师_来时

本文目录

  •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的作者是谁全诗是有图吗
  •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是什么意思
  • “来无声音去无踪”的全诗是什么
  • 形容出家人洒脱的诗句
  •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心一同, 路途何需劳烦事,闭眼无梦睡既空
  • 特人空门问苦空,敢将禅门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复为浮生是梦中.
  •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怎么理解这句话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方云禅画 鸟窠禅话 | 云画禅-5

四方方云 禅画  鸟窠道林 禅诗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梦中。

方云禅画 鸟窠禅话

云禅  释文

生时从哪里来

无踪无迹

死后往哪里去

也无踪迹

生来死去都是一样的无踪迹

何须去过多计较浮生之事

人生的百态千情亦都是幻梦

打碎整个“我 执”

当下就能与整个宇宙合而为一

(《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般若》p65)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的作者是谁全诗是有图吗

方云禅画  鸟窠禅话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的作者是唐代鸟窠禅师。

全诗是: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方云禅画  鸟窠禅话

方云禅画  鸟窠禅话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人从出生到去世,空手而来,空手而去,这是一同。生死之间,另一件事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迷惑。诗人说人生如梦,何须再过问浮生事,让人感受到有些万事皆空的想法。认识人生的自然规律,就能够去留无意,平静对待人生的变化。

出自鸟巢禅师的偈语。

作者小传:鸟巢禅师,唐时着名僧人,行为怪异,栖止树上,与鹊为邻,故世称鸟巢禅师,与白居易多有交往。

出处还有个小故事,如下:

有一次,白居易偈语请教禅师道:“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也以偈回答说:“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间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人生入幻如化,短暂如朝露,但是如果体悟到“无生”的道理,超越时间“去”“来”的限制,生命就能在无尽的空间中不断的绵延扩展,不生亦不灭。

白居易聆听禅师的开示之后,深感敬佩,于是依禅师,作礼而退。

扩展资料

赏析:

“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赤裸裸而生,两手一撒而去。“去与来时事一同”,常人观念上总是生乃可喜,死亦可悲,而在悟 道的人看来,幻生幻死,生就是死,有生必有死,何必到死的时候才悲哀呢?

人生如浮泡、如阳焰、如梦幻,毕竟终归于一掊黄地,生与死都是一样的。“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佛典中,常以“梦”与“幻”比喻一切法非实有,如《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入楞伽经》:“诸风夫痴心执着,堕于邪见,以不能知,但是自心虚妄见故。是故我说一切诸法如幻如梦,无有实体。”浮生是梦,一切法缘如梦幻不真,何必坚固执着,图添烦恼呢?

“来无声音去无踪”的全诗是什么

全诗: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在梦中。

此诗出自唐代著名僧人鸟窠禅师。

译文:

人从生到死,都无法摆脱迷惑。

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充满了迷惑。

那么人就只能陷入迷中,一再沉沦,直到最后一无所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故事

杭州西湖喜鹊寺鸟窠禅师,本名道林,谥号圆修。九岁就落发出家,二十一岁到荆州果愿寺受具足戒,后来入陕西投韬光禅师门下。后来道林座下收了一位侍者叫会通,日子久了,始终不能开悟。

有一天,就向鸟窠道林禅师辞行,请求离去。禅师问他要到哪里里去?

他回答说:“往诸方学佛法去!”

韬光禅师说:“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一些!”于是拈起身上的布毛吹了一吹,侍者会通就这样开悟了,世称为布毛侍者。道不在遐,道就在自家心地上用功夫。

根据《五灯会元》的记载:道林禅师,后来独自到秦望山,在一棵枝叶非常茂盛,盘屈如盖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好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当时的人就称他为鸟窠禅师。

由于禅师道行深厚,时常有人来请教佛法。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也来到巢下拜访禅师,他看到禅师端坐在摇摇欲坠的鹊巢边上,于是说道:

“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我坐在树上倒一点也不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

意思是说宦场浮沉,钩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白居易听后,最初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现在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道:“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却行不得。”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有一次白居易又以偈语请教禅师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也以偈回答说: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鸟窠道林禅师

形容出家人洒脱的诗句

1. 关于出家人生活的诗句

2. 关于出家人的诗句
关于出家人生活的诗句 1.描写出家人的诗句
题赠定光上人(白居易)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

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

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

我来如有悟,潜以心照身。

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

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自远禅师 远以无事为佛事。(白居易)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床。

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相逢是道场。

早服云母散(白居易)

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

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

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

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
2.用一句别开生面的诗句形容出家人的生活
很多自己选一句吧

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鱼鼓颂 ——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鸟巢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学道 ——唐•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牛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庞蕴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

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3.描写亲人的诗句
古人经常借以诗词形式抒发情感,其中以远离家乡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挑选写经典的诗句与您分享: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9.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4.关于家人团聚的有名诗句
1、《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宋代: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译文:荷花飘落,稀疏的梧桐开始坠下绿叶。庭院里,一场秋雨刚停歇。我说不出原因,一个人突然独自伤悲。又看见竹篱边的萤火虫在幽暗中飞来飞去,苔阶旁的蟋蟀叫声更令人断肠。我送别客人,重寻西去的水路,不知水上是否有人为你演奏一曲?

最可惜的是把一片江山大好风景,却付给悲鸣的鸟儿。常常遗憾我们相识相知时间太短,而今在这落花时节,为何又要无奈地依依相别?

清冷的洲渚烟水茫茫,船儿就要出发,友人的行舟已远,如一片轻叶。他的妻子一定在家中盼望着他,日日站在翠竹旁,任凭罗袜上染上清尘。等到丈夫归来后,夫妻二人幸福地团圆。双双下了珠帘,对着明月对饮到天明。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5、《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关于出家人的诗句 1. 描写出家人的诗句有哪些
题赠定光上人(白居易)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

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

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

我来如有悟,潜以心照身。

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

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自远禅师 远以无事为佛事。(白居易)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床。

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相逢是道场。

早服云母散(白居易)

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

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

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

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
2. 描写亲人的诗句
古人经常借以诗词形式抒发情感,其中以远离家乡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挑选写经典的诗句与您分享: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9.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 用一句别开生面的诗句形容出家人的生活
很多自己选一句吧

插 秧 诗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在前。

赠质上人 —唐•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鱼鼓颂 ——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鸟巢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学道 ——唐•龙牙居遁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

悟道诗 —唐•某比丘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牛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不是众生不是相

——唐•大川禅师

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

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

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山高岂碍白云飞

——唐•大川禅师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

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庞蕴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闲。

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4. 关于家人的诗词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8.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9.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5. 描写家人的诗词
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永遇乐 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5太常引 辛弃疾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兰花慢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唐·杜甫《秋兴八首》

好女儿

【宋】黄庭坚

春去几时还。问桃李无言。燕子归栖风劲,梨雪乱西园。唯有月婵娟。似人人、难近如天。愿教清影常相见,更乞取团圆。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 赞美家人的诗句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2.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3.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

4.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钱大昕《恒言录》)

5.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蕉窗日记》)

6.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古德《家庭》)

7.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吕得胜《小儿语》)

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心一同, 路途何需劳烦事,闭眼无梦睡既空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心一同,路途何需劳烦事,闭眼无梦睡既空?这首诗写得好。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心一同,路途何需劳烦事,闭眼无梦睡既空?这首诗写得好。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心一同,路途何需劳烦事,闭眼无梦睡既空?这首诗写得好。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心一同,路途何需劳烦事,闭眼无梦睡既空?这首诗写得好。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心一同,路途何需劳烦事,闭眼无梦睡既空?这首诗写得好。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心一同,路途何需劳烦事,闭眼无梦睡既空?这首诗写得好。

特人空门问苦空,敢将禅门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复为浮生是梦中.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人生的意义,提出了“无常.苦.空.无
我“的观点.有一次他去拜访
禅学大师时,献了一首诗:
特人空门问苦空
敢将禅门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
复为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也以诗作答: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在梦中.
鸟窠禅师在诗中指出,人生原本只是一场梦.然而作为活着的
人来说,要珍惜浮生这个梦,我们要学会在如梦的人生中,要做一
个好梦,要让自己做一个快乐.轻松圆满的梦,而非作一个惊恐,怨
恨,失落的噩梦,到了某时分,人总是要告别这个世界的,到时候你
什么也带不走,只剩下自己的名声留在人世,不过,留下的名声是
好是坏,由不得自己,但在“浮生做梦期间,自己则可以选择做个积
极正面的梦,还是做个消极负面的梦.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我个人理解为,说人生来是悄悄的,没有踪迹,死了化为尘土,也没有踪迹.不管是生来还是死去,都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什么都带不走.所以为什么还要在意浮生俗世呢?因为这大千世界,这浮生都像是一场梦.
应该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消极无作为的思想,不愿意参合到尘世中来.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怎么理解这句话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人生就是悄悄的,来去无踪,一声啼哭,我们来到这世间,最后伴随着别人的啼哭,我们离开了人间,我们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不带走一粒尘埃,又为何要在意这个大千世界的浮生事,不过都是梦一场。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向鸟窠禅师解惑时提的问题,“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圣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就是“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生存于世间就好像在水面上漂浮,离开人世就像在疲劳后休息。我们一直无法摆脱的事情就是迷惑,我们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我们去往何方,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去纠结,何不去趁我们拥有美好的生命的时候,去认识人生的自然规律,平静的去对待人生的变化。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充满的疑惑,我们可能就会一直陷入迷惑中一再沉沦,最后只会一无所有。

          人生如阳焰,如梦幻,最后终归是黄土,我们惯有的观点是“生乃可喜,死亦可悲”但其实,对于修行的人来说,生亦是死,死亦是生,有生就有死,何必等到死的时候才悲哀呢?现在大多数题材的电影都是长生不老,都想要得到一些可以长命百岁的药,但其实,何必要那么固执的去追求这个东西呢,给自己徒增烦恼。不如去好好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不管是善还是恶,去体会这个世界的人与事,会比追求生命的长度更有意义,不要太在乎这个世界的功与名,平静安然的去接受生命带给我们的美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