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窦太后(历史上的窦太后是怎样的人)_太后_皇后_汉武帝

本文目录

  • 历史上的窦太后是怎样的人
  • 真实历史上的西汉皇太后窦漪房是怎样的一个人
  • 历史上的窦太后有治国之才吗
  • 历史上的窦太后是怎样的人如题 谢谢了
  • 历史上真有窦皇后吗
  • 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 真实历史上的窦太后究竟是不是坏人
  • 《美人心计》里的窦漪房,历史原型是谁
  • 历史上的窦太后

历史上的窦太后是怎样的人

窦太后不是一个好人,她多次干预政事,在汉武帝当了皇帝6年也是22岁的时候窦太后病死,王皇后因为爱子心切就不在干预政事,交给汉武帝,窦太后在景帝死后的确想传位与梁王刘武,但没有成功。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道家治国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大汉帝国四百年风云江山的奠基者。

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西历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窦太后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道家治国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大汉帝国四百年风云江山的奠基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真实历史上的西汉皇太后窦漪房是怎样的一个人

窦漪房本是吕雉身边的侍女,命运让她成为了窦太后,窦太后历经文、景、武三代,她年轻时曾跟随着文帝共甘苦,在景帝时又成了权力极大的东宫太后,武帝前期更是朝政的实际掌权者。窦漪房为人所知是在她成为窦太后的时候,在汉景帝继位以后,朝政上每遇大事都需要告知窦太后,她俨然是朝政的幕后监督人,她的权欲之心或许就正是源于那时,她权力鼎盛时甚至可以左右帝位的传承,其人也可以说是很不知足。

一、巩固汉朝的坚定维护者

汉惠帝去世以后,吕雉曾经把控汉室天下长达八年,吕后乱政留下了一个骂名,只因她枉费了汉朝君主的心意,而窦漪房虽然权倾朝野,但她始终没有改制,一直都是在维护着汉朝的天下,她没有那种异于汉室的心思。在景帝时期的诸侯王叛乱中,窦太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她维稳梁王,让梁王成为了汉廷的主力军,在汉景帝立刘彻为太子以后,窦太后对汉朝太子的保护可谓是很到位,这也避免了一场悲剧。

二、权倾朝野的幕后者

窦太后在景帝时期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梁王做太子,她为此甚至经常和景帝作对,一心为窦氏家族谋利,在朝政上左右着很多人事的任免,她在朝堂上的势力已经威胁到了景帝。汉武帝继位以后,窦漪房被尊为太皇太后,她精于黄老之学,也一直推广这一学派,而武帝则深信儒家之言,想要更改制度,这便产生了矛盾,窦漪房一度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整个朝政,武帝基本已经丧失了主政大权,直到窦漪房去世以后,汉武帝才再次拿回大权。

西汉历史上著名的窦太后尽管也是一个谋一家之利的专横者,但她却始终没有损害汉朝的根本利益,总的来说,窦漪房还是有功于汉朝的。

历史上的窦太后有治国之才吗

从她影响三代人的历史来看,窦太后是有治国之才的。

一、窦太后的人生经历

西汉窦太后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的寿命相对比较长了,所以历经了三代帝王,这三代的帝王都被窦太后深刻影响着。

窦氏出生贫寒,后来被选入宫中,吕后在将宫女赏赐给诸侯王时,窦氏本想去离家乡比较近的赵国,还特意拿出为数不多的积蓄去贿赂主管太监。结果太监忘记了,把她分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

阴差阳错,在代国,他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被封为美人,与代王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女儿是馆陶公主,而她最宠爱的是她的小儿子刘武。

二、窦太后的治国理念

窦漪房虽然出身贫民之家,在她后来许多行事中,体现出她的文化素养,但是在治理国家的政策上,却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她最关注的就是朝廷的治国思想。在个人的政治思想上,窦漪房偏爱黄老之术,黄老之术的核心就是“无为而治”。对于汉初刚刚经历过秦朝剥削以及战争时期的社会而言,这种做法十分有利于民间劳动力的恢复。因窦太后喜欢黄帝、老子之言,故要求景帝与诸窦子弟不能不读黄帝、老子之书,并尊循其中道理。 

窦漪房对于统治方面的经验,或许来源她曾经经历过的艰苦生活,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在生活方面,她相当节约朴素,吃住也不奢华。

到了武帝时期,国力空前强大,此时已经具备与北方匈奴抗衡的实力,但是窦太后却认为,如果此时开战,不但无法取得胜利,可能会将文景时期积累下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汉武帝几次想要出兵攻打匈奴,都遭到了反对,直到张骞出使西域,掌握了匈奴的情况之后,再一举发兵,最终将匈奴驱逐。由此可见,窦太后确实有卓越的政治远见。

历史上的窦太后是怎样的人如题 谢谢了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被入选进宫。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姬也在选中之列。窦姬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就这样她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到了代国,代王刘桓却非常喜欢她,先与她生了个女儿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代王原来的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死。这样,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三月封窦姬为皇后,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刘嫖封为馆陶长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封为梁孝王。 窦皇后双亲早亡,葬在观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窦后之父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其规格和仪式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一样。 窦后有兄弟二人,兄长为窦长君,弟为窦广国。广国字少君,在四五岁时,因家境贫困,被人掳掠贩卖到外地,渺无音讯。后又被人辗转贩卖了十几户人家,最后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那里替人家进山挖石炭。一天黄昏,山崖边有一百多人在睡觉,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边的人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逃生。没几天,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听说新封的皇后姓窦,原籍在观津。窦广国离家的时候虽然年纪幼小,却记得自己的籍贯和姓氏,还隐约记得与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从树上摔下来的情景。他把这些事详细的写下来后,托人转交给了窦后。窦后见到了这些材料后,把广国召来并详细问了其它一些情况,果然是她的亲弟弟。皇后还要弟弟回忆一些过去的情景,少君回忆道:「姊姊离我西去的时候,我记得在驿站分别时,讨来米汤水给我洗头,临走时又给我吃了饭才走的。」当窦后听到此情时,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声。窦皇后重赏两个兄弟,都把他们安置在京师居住。后来又为他俩请了有德行的长者与他们住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教育。由于这样,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俩后来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因为地位显贵而盛气凌人。 窦皇后生病,后来双目失明。文帝去世后,景帝刘启即位,窦后成了皇太后。窦太后溺爱幼子刘武,赏赐不可胜数,恨不得让他登上皇位。景帝对这个同胞手足也感情至深,不仅同辇进出,而且想传位于他。初元三年(前154),当时还未立天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从容对刘武说:「我千秋万岁后,把皇位传给你。」刘武口上辞谢,内心却很欢喜。窦太后听了也极高兴。皇太后又提出想以武为嗣,征求大臣意见。大臣们都反对,刘武继位之事也就作罢。 窦氏一族有三人封侯:兄窦长君早死,其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其弟窦少君封为章武侯,其侄窦婴,任命为大将军,封为魏其侯。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因此她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传》)。景帝时她曾召博士辕固生问他《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辕固生不识时务,猝然答道:「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大怒道:「难道一定要司空城旦书吗?」话中讥讽儒教苛刻,比诸司空狱官,城旦刑法。辕固生一听想转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猪圈里去与猪搏斗。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彻(汉武帝)见辕固生为一文弱书生,恐不敌猪,就投进一把匕首,才让辕固生把猪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用儒生。刘彻即位后,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武帝也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太皇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窦氏出知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津有味钓鱼,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皇后吕雉以皇太后的操纵国政,她把在皇宫中皇帝未曾御兴过的宫女分赐给诸侯王,每王五人,窦氏被分给了代王,后荐为王妃,窦氏年轻貌美,虽居皇宫却未得高祖临幸,但依然妩媚动人,而且聪明伶俐有,窦氏生了二子一女,子刘启和刘武,女刘嫖。 在刘恒胜负帝前,他的结发妻子王氏便病逝了,她所生的四儿子在刘恒君临天下后也先后病死,所以刘恒把窦氏当做夫人看待,公元前180年,代王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即位不久,群臣上书,奏请立皇太子。这时诸子中,只有窦氏之子刘启年龄大,刘启便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窦氏被册立为皇后,次子刘武先被封为代王,两年后改封为淮阳王,女儿刘嫖,被封为“馆陶长公主”。 窦皇后追封早死的父母为安成候、安成夫人。 由于窦氏出身贫苦,同情百姓的悲惨遭遇,常劝文帝节俭,减轻百姓的负担,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汉书・文帝纪》)后来,窦氏的兄弟窦长君,窦广国到长安认亲,汉文帝见到两位国舅,十分高兴,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给他们,并留他们住在长安,宰相灌婴和周勃认为两位国舅出身寒微,没有很好读书,应选择有品德的教师对他俩加强教育,以免重蹈吕氏外戚作乱的覆辙,窦氏兄弟“由些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汉书・外戚传》) 过了几年,窦氏年长色衰,在一场大病中失明,她遂渐失宠。文帝另有新欢。对此,窦皇后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暗自悲吧而已。 便她欣慰的是,最喜欢的小儿子刘武在公元前168年改封为梁王。 公元前一五七年(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文帝病逝。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景帝,尊窦氏为皇太后, 影帝即位的第四年,梁王刘武入朝,景帝款待他,喝的兴起时景帝对皇太后说死后将帝位传与刘武,太后听了十分高兴。因她宠爱小儿子刘武上,但她的侄子窦婴却进言道:“父子想传,是汉代的祖制,怎可如此。”此言得罪了太后,没几天窦太后便下令把窦婴从皇戚的名册中除名。 窦太后一心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但景帝只酒后失言,并非真心,但不如此做又会违背母后的意愿,正左右为难之际,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此事。景帝乘机立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景帝便因事废黜,窦太后乘机再次进言,要立刘武为嗣。 这时有个叫袁盎的大臣上书说此事不妥,景帝乘机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的愿望再次落空,而梁王刘琥听说袁盎从中作梗,便派刺客去刺杀袁盎,景帝龙颜大怒,命令缉捕凶手,刘琥怕事情败露,迫令刺客自杀,又托姐姐去向母后说情,在太后的干预下,此事不了了之,但从此景帝开始疏远梁王。 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死。窦太后闻讯整日涕泣,不吃不喝,骂道:“皇上果然杀了吾儿!”景帝惊慌,不知如何是好,姐姐馆陶长公文给景帝出主意,让景帝把梁国一分为五,刘武的五个儿子都封王,五个女儿都赐给汤沐邑,太后方转悲为喜。 这时,窦太后双目失明,她喜欢黄老之术,景帝及窦氏兄弟也不得不读《老子》而尊黄老之术。“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也尊黄老为祖,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窦氏经历文景二朝,史称“文景之治”的盛世,与推行黄老之术的宽民政策有很大关系。 公元147年,景帝病死,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 窦太后死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七十一岁。,太皇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 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自她之后,没有一为中华帝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的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 与文帝合葬霸陵。

历史上真有窦皇后吗

电视剧里边的窦漪房就是《汉武大帝》和《大汉天子》里面的太皇太后窦氏
林心如演的窦漪房太仁慈,真正的窦氏实际上是比较霸道的,是很喜欢掌权的,这在《汉武大帝》的一些片段里能看出来
历史上有窦皇后这个人,您可以看看下面,她的名字叫窦漪
汉文帝窦皇后(?-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被入选进宫。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姬也在选中之列。窦姬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就这样她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到了代国,代王刘恒却非常喜欢她,先与她生了个女儿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西汉皇太后窦漪房的简介,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抗过《美人心计》,了解了当中的主人公窦漪房,但是电视剧始终是电视剧,还是和历史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差距的。

窦漪房,是西汉景帝之母。她一开始出身贫寒,父亲早死,却能从一个小小的宫女一步步成为一国之母,再后来成为太后,垂帘听政可以说她是上天眷顾的人,她的一生实在是太幸运了。一路上可以说是没有一点波折。

她在宫女时,本来想去赵国,却阴差阳错得去了代国,为此窦漪房还伤心的哭过,但是当时诏书以下,只能去了。去了代国,阴差阳错的遇上了未来的汉文帝刘恒。而赵王是刘友,后来赵王王后诬告刘友造反,最后被活活饿死。

窦漪房遇上了刘恒,刘恒也十分的宠爱她。而刘恒当时的王后没过多久就死了。当时刘恒的王后留下四个儿子。随后就是刘恒登基,成为汉文帝。登基后,王后的四个儿子却全都病死了,所以窦漪房所生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所以窦漪房也就成为皇后了。

说窦漪房一生幸运,但是唯一可惜的就是窦漪房的失明了,在窦漪房成为皇后没几年就失明了,而汉文帝的宠爱也随之减少。

到了公元157年,汉文帝去世,刘启即位,窦漪房就为窦太后了。再到后来的刘启去死,汉武帝即位,窦太后又称为太皇太后。这时的窦漪房也推行黄老学说。汉武帝的新政也被窦太后所废除。直到窦太后去世。

可以说窦漪房的一生是很顺遂的,立三朝而不倒,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其中肯定还是有个人的作为。

真实历史上的窦太后究竟是不是坏人

“窦漪房”这个名字,如果真的从历史考证角度来说,并不具有太高的真实性,只能说是后人根据一些资料猜测出来的历史上窦太后的名字。而且在影视剧中,不同人物的演绎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有些毒辣,有些贤惠。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窦太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随着前些年王珞丹和林峰主演的电视剧《大汉贤后卫子夫》的播出,窦漪房在当时又成了热门人物,之前林心如也演过窦漪房,那是人们普遍认为窦漪房这位汉文帝的皇后是贤后,但是2014年的剧中,窦太后成了林峰主演的汉武帝执政的阻碍,因此对窦漪房的评价产生了动摇。其实历史上的窦漪房没有我们想那么坏,但也不是林心如演得那么完美,她有私心,但是她是历史上睿智的女人之一。

窦漪房本身出生贫困,因此才入宫侍奉吕雉,所以她一步一步上位成为皇后还是和汉文帝一起实行节俭的。窦漪房本来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但是幸亏生得聪慧,因此能在宫中立足,不过汉文帝刘恒可能和窦漪房并没有电视剧放得那么恩爱。因为据正史记载,汉文帝后来是宠爱慎夫人和尹姬的,不过汉文帝并没有废去窦漪房的皇后之位。不过窦漪房太过偏爱自己的幼子刘武,当时有让刘启死后立刘武为帝的打算,不过好在窦婴、袁盎等大臣的阻挠,最虽然废了刘荣,但是刘彻成了太子。刘武杀死袁盎,得知此事的汉景帝因此和弟弟结怨,窦漪房还责怪刘启,最后使兄弟二人生隙,刘武死后,窦太后以绝食抗议,最后刘启分封刘武五子为王才高兴,可见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窦漪房在刘启死后,因孙子刘彻和自己的意见不同,常常让汉武帝有事请奏东宫,结果应汉武帝推行儒学,窦太后就不高兴了。赵绾及王臧上书汉武帝不要将政事禀奏给太皇太后,窦漪房知道后暗中逼迫二人自杀,又免了窦婴、田蚡这些外戚势力代表的职位,武帝所推行的新政全部被推翻。

窦漪房的儿子是谁

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的生母。窦漪房和刘恒生有1女2子,分别是刘嫖、刘启和刘武。窦漪房的孩子中两个儿子去世的比窦漪房早,女儿刘嫖一直到汉武帝时公元前116年。窦漪房的女儿馆陶公主嫁给了堂邑侯陈午,生的女儿嫁给了汉武帝刘彻。长子刘启为汉景帝,但是公元前141年就去世了,幼子是去世最早的,病死于封国,在公元前144年病逝。

窦漪房的儿子刘启是刘恒的第五子,因前面四位王后生的哥哥都去世了。刘启继位后在继承其父亲汉文帝的基础上实行了削藩,虽然导致了七国之乱,但是平定后巩固了中央集权。刘启在位时废了薄太后为自己娶的薄皇后埋在公元前150年立王娡为皇后,并立刘彻为太子。刘启是西汉时非常节俭的皇帝,很少兴建宫殿,和父亲汉文帝创建了“文景之治”。

刘武自小就受到了窦漪房的宠爱,本来是受封代王的,但是刘恒幼子梁怀王刘揖坠马去世后,刘恒改封刘武为梁王。因窦太后的喜爱,刘武经常出入皇宫,在平七国之乱时也有功劳,因此刘启对弟弟很好,但是后来刘武每次的排场都盛大如天子,兄弟之间又因窦太后想要让刘武作继承人关系开始瓦解。刘启以刘彻为太子后,刘武怨恨袁盎等人阻挠自己成为继承人将其杀害,兄弟之情破碎,后来日益疏远,刘武在封地病死。

窦漪房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只是一心偏向小儿子刘武,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剧。刘启和刘武本来是相亲相爱的兄弟,汉朝本身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基本都是父传子,窦漪房却想让爱子成为皇帝,最后两个儿子都早早的离她而去。

《美人心计》里的窦漪房,历史原型是谁

《美人心计》里的窦漪房,历史原型就是大汉的孝文窦皇后,字漪房,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人 。汉文帝皇后。

一、窦后简介

出身名家,贤良淑德。汉惠帝时,被选为家人子,入宫伺候吕后,称为窦姬。后被赐予代王刘恒,随行代国,甘苦与共。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册立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景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

窦氏作为被吕后选中的送给诸侯的良家子。本来想去赵国,可是太监忘记了,阴差阳错被送去了代国。幸运的是,当时代王真的喜欢上她了。美人专宠,在当时吕后送去的各个宫女都被怀疑的情况下,她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机敏不仅得到薄太后的喜爱,甚至为代王生下了两子一女,而在这个时候,历史的车轮在悄然运转,她的命运早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农家女子。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去世,而刘恒也被大臣拥立踏上皇帝的宝座,也就是历史上的开创盛世的汉文帝继位。

刘恒上一任王后生下的儿子们接连去世,所剩下的儿子长子是窦氏所生,登基必然会分封后宫,而母凭子贵加上刘恒对她的喜爱,她成功的从一个农家女子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后。

 

成为皇后之后的她,找回了失踪多年的弟弟窦广国,不过在刘恒当政的这些年,从未曾为自己的娘家人争取半分利益。

后来的她因病失明,而皇帝的宠爱也从她身上离去,文帝更宠爱年轻貌美的慎夫人。但是即便这样,她却能够稳稳的在皇后的位置上,除了其本身儿子为皇长子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大的错误,不勾结外戚,不为争宠使用各种计谋,只是自己安静的生活在后宫之内。

后世提起她,更多的是在她的思想上,她是当时西汉最后一位拥立黄老思想的统治者,正是由于她的影响下,西汉后来的政权才会继续推进刘邦初期留下的无为而治,这才促使了文景之治盛世的形成。

历史上的窦太后

  看过汉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汉武帝的奶奶窦漪房,此人经历了无数风浪,一生堪称传奇。本文单说她封后一事。

  第一件事,封后。

  别的女人要当皇后,要有倾国倾城的容貌,要有强大的家族势力作为后盾。这些,窦漪房都没有。

  窦漪房不过是观津地区的穷苦百姓,父母早就在秦末战乱的时候去世了。汉朝初见,在各地选择宫女。窦漪房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就把自己卖了,卖了的钱,交给大弟弟窦建,让他抚养小弟弟窦广国。窦漪房容貌怎样,史书上没有一个字的评价。要是绝代美女,史书上是一定会写的。

  那么,窦漪房是怎么当上皇后的?

  按照史书的说法,一切都注定的,窦漪房那就是皇后的命,想不当都不成!这是怎么回事呢?

  窦漪房选入宫中,充当宫女,一开始是分到吕后身边。吕后看看刘邦的妃子已经够多了,就做主把宫中好些美女赏赐给诸位王子。这在古代,也是惯例。当时的标准,是每位王子发五位宫女。当然,吕后这么做是有目的`的。在发放美女作为福利的同时,她要求,除了皇太子刘盈外,所有的王子一律要到各自的封地去。

  消息传开,窦漪房很烦恼。刘邦的儿子、侄子挺多的,可是她只想回到老家观津去。她一入深宫数年,两个弟弟生死不明,她很担心。

  各个诸侯王的封地中,赵王的封地和观津最近。窦漪房就找到管事的太监,送了礼物给那人,嘱咐说:“请一定要把我放入赵王宫人名册中。”

  赵王是谁呢?就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如果窦漪房真的跟了刘如意,无论她是否得宠,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被吕后杀死。就算逃过一死,此生也注定了悲戚。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太监钱也收了,也答应得很好,可临到分发时,太监忘记了。窦漪房被随便划分到代王刘恒处。

  刘恒的母亲是薄氏,一个非常“薄命”的女子,一生只是和刘邦同房一次,之后就被刘邦遗忘的悲催女子。代国在哪里呢?在山西大同。那一代靠近匈奴,属于鸟不拉屎的穷地方。

  窦漪房又哭又闹,对收钱不办事的太监破口大骂,坚决不要去代国。太监想起当初的嘱托,也有点羞愧。可是,名单都已经呈上去了,有什么办法呢?大家只能好言劝慰。窦漪房还是不依。最终,出动了侍卫,窦漪房才被押着离开了京城。

  窦漪房不想来代国的事情早早就传到了代王刘恒的耳中。按照道理,刘恒应当生气。可是,刘恒没有生气。从后来他当皇帝的情形看,刘恒的思路和常人不同。寻常女子能做王爷的女人,不都得扑上来吗?可这窦漪房却颇有几分瞧不起自己的意思。

  窦漪房一行五位女子到了代国,刘恒让其他四人退下,让窦漪房留下。估计两人之间有一番长谈,刘恒想要证明跟自己没错,窦漪房多半不会轻易低头。结果,挑衅与不屑反倒成为窦漪房的魅力所在,“代王独幸窦姬”。其他女人赵恒还不碰了。结果,不出数月,窦漪房就怀孕了,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做刘嫖——刘恒不是喜欢窦漪房吗?怎么会给女儿取这么一个雷人的名字呢?其实,“嫖”有轻盈、迅捷之意。刘恒希望女儿身轻如燕,体态轻盈。

  后来的几年,窦漪房还给刘恒生了两个儿子。

  不过,窦漪房面临的环境非常严峻。代王刘恒是有王后的,是谁,史书没有记载。王后还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古代继承制度讲究嫡长子,有嫡长子自然不用争抢,不是嫡长子,那也是嫡子为先。也就是说,窦漪房不但自己没有可能成为王后,她那两个儿子也没有丝毫机会。

  可是,命运就是如此眷顾窦漪房。就在窦漪房来到代国数年后,王后病死了,接着,王后的四个儿子一个接一个的病死了。等到代王刘恒被拥立为帝的时候,她窦漪房就成了唯一一个为刘恒生了儿女的女人。

  自然,窦漪房的大儿子刘启被册封为太子,她母以子贵,做了皇后,女儿刘嫖做了长公主,次子刘武封了梁王。

  为何代王王后和她四个儿子那么巧全部都死掉了呢?是不是窦漪房从中做了什么手脚呢?从后来汉景帝、汉武帝在位时期,窦太后干涉国政的种种事迹来看,窦漪房无疑是一位智慧和权谋都堪称第一流的女中豪杰。应该说,有这种可能。只是,估计是窦漪房做得太漂亮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史家于是也就没有任何记载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