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剧本(风雪夜归人的意思 不要剧本的!就这一句的意思和“夜归人”的意思 如果看不懂、只能说你是文盲)_剧本_话剧_归人

本文目录

  • 风雪夜归人的意思 不要剧本的!就这一句的意思和“夜归人”的意思 如果看不懂、只能说你是文盲
  • 吴祖光的书目年表
  • 国内的作家和剧本有哪些 国外的作家和剧本有哪些
  • 求适合教师表演的情景剧剧本
  • 经典话剧有哪些
  • 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剧情
  • 中国现代著名话剧有哪些
  • 现实主义话剧剧本

风雪夜归人的意思 不要剧本的!就这一句的意思和“夜归人”的意思 如果看不懂、只能说你是文盲

晚上归来的人 ,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吴祖光的书目年表

著作书目时间 作品名 类型 出版社 备注 1939 凤凰城 剧本  生活 1942 正气歌 剧本 文艺奖助金管委会出版部  1943 牛郎织女 剧本  启文书局 1944 夜奔 剧本 未林出版社  孩子军 儿童剧本 新联出版公司  风雪夜归人 剧本 新联出版公司  1945 少年游 剧本  开明 1946 后台朋友 散文集 上海出版公司  1947 嫦娥奔月 剧本  开明 林冲夜奔 剧本  开明 捉鬼传 剧本  开明 1955 艺术的花朵 散文集  新文苑 风雪集 剧本  人文 1956 画家齐白石 报道  北京 1957 荒山泪 (j京剧)改写  戏剧 1979 踏遍青山 戏曲本  群众 1980 求凤集 剧本  四川人民 咫尺天涯 剧本  四川人民 闯江湖 剧本  戏剧 1981 吴祖光剧作选   戏剧 童童 剧本  陕西人民 花为媒 电影文学剧本  河北人民 枕下集 诗集  陕西人民 1982 吴祖光散文选   江苏人民 牛女集 剧本  宁夏人民 1986 吴祖光悲欢曲 传记  四川文艺 研究资料书目
《风雪夜归人》的舞台艺术(王正等编)1984年,戏剧
《吴祖光悲欢曲》(许国荣、张洁)1986年,四川文艺

国内的作家和剧本有哪些 国外的作家和剧本有哪些

  夏衍
  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祖籍河南 开封,1900年10月 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曹禺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吴祖光
  吴祖光又名吴召石、吴韶,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原籍江苏武进,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生于北京东城小草厂的一所大宅院里,家庭为吴祖光提供了一个文学的环境。其父吴瀛,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对吴祖光的文学生涯有深刻影响,同年吴祖光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在中法 剧作家齐飞
  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1934年发表的小说《宫娥怨》,是其处女作。七七事变后,随剧校到湖南、四川担任语文和中国戏剧史的教学。1936年于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闯江湖》、《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年——1933年),英国小说家、剧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拉尼尔·威廉斯三世(Thomas Lanier Williams III,1911年3月26日-1983年2月25日),以笔名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闻名于世,是一位美国的,同时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于1948年及1955年分别以他的《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及Cat on A Hot Tim Roof赢得普利策戏剧奖。除此之外,《玻璃动物园》(The Glass Menagerie)在1945年以及《大蜥蝪之夜》(The Night of the Iguana )在1961年拿下纽约戏剧评论奖(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1952年他的《玫瑰刺青》(The Rose Tattoo)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殊荣。
  莫里哀,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参加剧团以后用的艺名。莫里哀10岁丧母,外祖父经常带他去看闹剧、喜剧和悲喜剧。
  50年代,莫里哀开始编演一些闹剧及喜剧《冒失鬼》(1653)。1658年回巴黎主要从事古典主义喜剧创作,一系列作品问世,如《可爱的女才子》(1659)、《斯卡纳莱尔》(1660)、《丈夫学堂》(1661)、《太太学堂》(1662)。1664-1668年,是莫里哀的创作高峰阶段,主要剧作有《伪君子》(1664)、《唐璜》(1665)、《吝啬鬼》(1668)等。1668年以后,莫里哀还写了一些讽刺作品。
  莫里哀一生写了30多部喜剧。他塑造人物性格适当引入了闹剧因素,充分运用日常语言等方面对喜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莫里哀于1673年病逝。
  皮埃尔·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1606年6月6日-1684年10月1日),出生于法国西北部的鲁昂,是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与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拉辛(Jean Racine,1639—1699)并称法国古典戏剧三杰。主要作品有《熙德》le cid 、《西拿 》Cinna、《波利耶克特》Polyeucte和《贺拉斯》Horace等。他的剧作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高乃依极富英雄主义格调的悲剧创作,代表了前期古典主义悲剧的最高成就。
  海尔曼,美国剧作家。1905年6月20日生于新奥尔良一商人家庭,卒于1984年6月30日。祖辈为德国犹太移民。曾就读于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在出版公司、百老汇和米高梅电影公司担任剧本审读工作。30年代初定居纽约,开始创作活动。作品多次获奖,在30年代美国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剧作有《儿童节目》、《未来的日子》、《小狐狸》、《守望莱茵河》、《搜索的风》、《树林那边》、《秋园》、《阁楼上的玩具》等。另有自传《一个未成熟的女人》。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2),美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1920,1922,1928,1957),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尼尔是一位严肃的戏剧家,他的剧作可以说是美国严肃戏剧、试验戏剧之滥觞。他才华横溢,擅长写作悲剧。《啊.荒野》是他剧作中唯一的一部喜剧。独幕剧《东航加迪夫》。
  另外有专门书籍论述《当代美国剧作家》

求适合教师表演的情景剧剧本

一二十年代田汉的《名优之死》、洪深的《少奶奶的扇子》、胡适的《终身大事》等;三十年代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于伶的《夜上海》、夏衍的《上海屋檐下》、陈鲤庭的《放下你的鞭子》等;四十年代曹禺的《北京人》、郭沫若的《屈原》、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欧阳予倩的《桃花扇》等;五十年代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田汉的《关汉卿》、郭沫若的《蔡文姬》等;六十年代的《霓虹灯下的哨兵》、《甲午海战》、《兵临城下》等;七十年代苏叔阳的《丹心谱》、陈白尘的《大风歌》、宗福先的《于无声处》等;八十年代李龙云的《小井胡同》、白峰溪的《风雨故人来》、刘锦云的《狗儿爷涅磐》、刘树纲的《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等;九十年代姚远的《商鞅》、过士行的《棋人》、郭宏启的《李白》等;新世纪七年间姚宝瑄和卫中创作的《立秋》、万芳的《有一种毒药》、孟冰的《黄土谣》等。

经典话剧有哪些

话剧的经典剧目主要有《黑奴吁天录》(作者:曾孝谷、李叔同 )、《名优之死》(作者:田汉)、《年关斗争》(方志敏主持创作)、《终身大事》(作者:胡适)、《一只马蜂》(作者:丁西林)、《获虎之夜》(作者:田汉)。

《五奎桥》(作者:洪深)、《雷雨》(作者:曹禺)、《这不过是春天》(作者:李健吾)、《日出》(作者:曹禺)、《原野》(作者:曹禺)、《上海屋檐下》(作者:夏衍)。

《夜上海》(作者:于伶)、《屏风后》(作者:欧阳予倩)、《放下你的鞭子》(作者:陈鲤庭)、《北京人》(作者:曹禺)、《屈原》(作者:郭沫若)、《法西斯细菌》(作者:夏衍)、《梁上君子》(作者:佐临)、《抓壮丁》(作者:陈戈、丁洪、戴碧湘等集体创作)、《风雪夜归人》(作者:吴祖光)、《升官图》(作者:陈白尘)、《桃花扇》(作者:欧阳予倩)、《龙须沟》(作者:老舍)。

扩展资料

话剧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中国话剧由于社会变革需求应运而生。话剧原本是西方舶来品,英语名为Drama,最初中文译名曾用过新剧、文明戏等名称。

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标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1928年,导演洪深提议将其定名为话剧,以统一有关这个新的艺术形式的多种不同称谓,并使其区别于中国传统戏曲,以独立的艺术品格和崭新姿态屹立于中国艺坛。

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剧情

《风雪夜归人》
吴祖光先生代表作,完成于1942年,1948年由吴祖光亲自导演拍成电影,由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出品。
剧情:
http://baike.baidu.com/view/75059.htm

中国现代著名话剧有哪些

1、获虎之夜

《获虎之夜》是田汉先生1924年创作的一幕独幕剧,在戏剧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该话剧描述了一个流浪青年和富农女儿恋爱的故事。剧本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莲姑、黄大傻这对向往自由幸福,争取合理权力的男女青年的形象。

《获虎之夜》通过莲姑与黄大傻的爱情悲剧,谴责了以等级、财富、地位等来决定婚姻的封建意识,控诉了摧残迫害男女青年真挚爱情的封建制度,歌颂了勇于向封建思想挑战的青年。

2、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

该剧写于1958年,最初刊于《剧本》1958年第5期,同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剧本以《窦娥冤》的写作和上演为线索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艺术形象

3、雷雨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

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

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4、原野

《原野》话剧改编自曹禺先生经典名著《原野》《原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经典名著。这部创作于1937年的经典名著,是曹禺先生唯一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的作品,其风格显然不同于他的其他代表作,如《雷雨》、《日出》、《北京人》。

这部作品已经和现实主义有了区别。这个冤冤相报、看似简单的复仇故事,蕴涵着阔大渊深的人物情感并展现出复杂鲜明的人物性格:它不仅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被压迫、被摧残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更深地发掘了人性的复杂多面性。

5、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并上演的话剧,该话剧《风雪夜归人》之名出自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该剧由戏剧家吴祖光先生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剧作,经国家大剧院重新制作后推出。

吴祖光先生运用唐诗苍茫、悠远的意境,讲述了在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围绕在名伶魏莲生周围数个人物的的悲欢离合。魏莲生经历过早年走红烈火烹油的繁华,也经历过最终酒阑人散的落幕时分;而他和官僚苏弘基的姨太太玉春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二人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一阕悲歌。

现实主义话剧剧本

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抨击封建统治时,就已经露出了端倪。在随后的发展中,虽有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话剧反映时代、表现人生的写实性根基。相反,现代主义的某些艺术表现方法,在被一些剧作家吸纳之后,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有机构成因素。3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话剧的现实主义特色愈加显著。
下面是一些现实主义话剧,可以参考下:
1.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30年代末,他曾创作过一部多幕剧《上海屋檐下》(1937),选取江南特有的“梅雨季节”作为剧情发生的背景,写上海一幢最普通的弄堂房子里居住的五户人家琐碎的生活和辛酸的命运,以及他们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灵魂。
2. 《法西斯细菌》(1942)是夏衍抗战后期的剧作。剧中的主人公俞实夫是一位留学日本的细菌学家,中日战争开始后,他携日籍妻子及幼女回到祖国。尽管连他家的女仆都因痛恨日本人而连带着痛恨他有一位日本妻子,故而愤然辞职,但俞实夫本人却没有意识到现实的严峻,他醉心于科研,埋头于实验室,不问政治与世事。但是,战争却使他辗转迁移,在香港,敌人闯进了他的家门,将其实验仪器抢走,并在他面前枪杀了一位青年。残酷的战争击碎了他的科学之梦,他终于认识到,危害人类最甚的不是显微镜下的细菌,而是猖狂于世的法西斯,这才是最需要根除的“细菌”。于是,他决心投入抗日战争的历史洪流,消灭人类的敌人。
3.吴祖光(1917-),北京人,30年代入中法大学,战时在重庆国立剧专任教。从1937到1947年,他先后创作了《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少年游》等多部剧作,其中以《风雪夜归人》(1942)最为著名。它写京剧名伶魏莲生自视艺高名重,对自身的处境感到欣慰和满足,他与官僚宠妾玉春相识,彼此互生爱慕之情。玉春出身青楼,从良后虽然锦衣玉食,但她十分明白自己不过是别人手中的玩物而已。她告诫魏莲生,不可安于眼前苟且偷生,应当有清醒的自知,知道“人该是什么样儿,什么样就不是人”。他们二人真诚相爱并准备出逃,无奈事情败露,一对有情人终被拆散。20年后,一个大风雪的夜晚,两人相向而来,固执地寻找他们当年定情的地方,可是未及相见、魏莲生即死于白雪之中,玉春满怀伤痛,不知所终。这部话剧表面看来是一部爱情悲剧,但它折射着中国社会中压抑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现实问题,剧作家在剧本中反思着“五四”以来一直萦绕在中国文化人心中的“人的解放”的问题,张扬着思想启蒙的人文主义精神。
4.《雾重庆》(1940)是宋之的的重要剧作。这是一部描写抗战时期一群年轻人在重庆的现实环境中挣扎、沉沦的悲剧。尽管他们受过较好的教育,心怀理想,但现实却逼得他们走投无路,只得苟且度日。苔莉成了交际花,林卷纾开起了小饭铺,沙大千成了投机商,万世修成了算命先生,而老艾则在贫困中死去。剧作着意刻画了有知识的年轻人其理想和生命被吞噬的过程,借此表现了小资产阶级动摇、妥协的软弱性,同时对国民党统治的腐朽和黑暗也做了尖锐批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