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下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解释)_反求诸己_孟子_自己的

本文目录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解释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下一句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大家都清楚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一种儒家推测的现身说法,指“你要求别人做某事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愿意做或做得到,如果自己做到了才会心安理得让别人去做”;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该要求别人去做”;后来也有人理解为:“自己不想承担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的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说法各有不同;我觉得应该是:“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
这两句本来都是朱熹的“接物之要”中的内容,而后面那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也有说过:“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用白话文说就是:“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 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下一句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下一句是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只要自身端正了,连天下的人都会归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