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能言善辩的臣子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韩安国为大汉能臣、智慧超群,为何最后却悲剧收场_太后_匈奴_西汉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韩安国 太后 匈奴 西汉

本文目录

  • 西汉能言善辩的臣子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
  • 韩安国为大汉能臣、智慧超群,为何最后却悲剧收场
  • 韩安国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文韬武略,才智过人,大汉王朝一位被低估的文武全才韩安国,你怎么看呢
  • 抵御西汉匈奴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韩安国,他是什么来头
  • 韩安国死灰复燃文言文意思
  • 韩安国的历史评价
  • 同样是面对羞辱,韩信、李广、韩安国格局高下立判
  • 韩安国典故有哪些

西汉能言善辩的臣子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

作为西汉初期的著名臣子,韩安国在政治方面毋庸置疑是一个大才,可是有才之人,不一定都是有德之人。那么,韩安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韩安国是一个忠厚有才,胸内藏沟壑的大韬略之人,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贪财。
韩安国最大的优点就是忠厚大度,死灰复燃的故事很明显的表现了韩安国的这一优点。死灰复燃这个故事的结果没有和很多的逆袭故事一样,韩安国放过当初在狱中侮辱自己的田甲。这就是韩安国所表现出气度,相反,后来的卫青后代和李广后代之间的恩怨纠葛,就显得非常的小气。
韩安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品格就是不嫉妒贤才,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有很多大才之人,都有着一个善妒的缺点,韩安国就不是这样的人。他在梁国任官的时候,就举荐了一大批有才之人,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天下名士,很多人的才能都超过了韩安国,例如有着“苍鹰”之称的郅都,就是通过韩安国的举荐,才被朝廷所重视的。
由于向朝廷举荐了很多的名士,受到很多读书人尊重和仰慕,也得到皇帝信任和重用。韩安国在汉朝朝廷之中担任御史大夫四年,后来丞相田蚡死了,韩安国代理丞相之职。皇帝本来准备让韩安国正式担任丞相,可是时运不济的韩安国在给皇帝引导马车的时候,摔断了腿。皇帝只好任命别人为相。
韩安国的贪财,是众所周知的,皇帝只在乎他的治国之才,对他的这一小缺点都不放在心上。

韩安国为大汉能臣、智慧超群,为何最后却悲剧收场

韩安国他虽然是为大汉的能臣智慧超群,但是后面的时候他是因为他虽然能文能武,但是因为他再一次对匈奴的战争中十分的相信一个匈奴俘虏的话,他就中了当时匈奴人的计谋,而后就以悲剧收场。

韩安国他这个人其实是在当时的汉奸帝和汉武帝时期,他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因为他非常的有勇有谋,而且还有大智慧去迎接世俗的挑战,所以说当时的皇帝也觉得他非常的有才华。

韩安国他之前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粱国的部位因为他在处理政务这一方面非常的出众,所以就在后面的时候当上了御史大夫,同时因为他的表现非常的出色,所以就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但是因为韩国他当时在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中,因为他在渔阳领军进行待命,然后他就抓到一名俘虏,就听俘虏说这个匈奴的士兵已经撤退了,所以就和当时的皇帝说,匈奴已经撤退了,我们就让当时的士兵撤了吧,让当时的老百姓开始跟前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但谁曾想在后边的一个月里面匈奴又去而复返,还对他当时管理的地方进行洗劫,所以汉武帝对他特别的失望,就对他进行指责,还对他降官,所以因为他非常的愧疚,又因为没有受到重任,他在数月后就吐血身亡了。

韩安国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总的来说,韩安国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在梁孝王手下的时候就给梁王推荐了很多名士,而且作为使臣也给梁王巧妙地解决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后来梁王去世,韩安国在汉武帝舅舅田蚡的推荐下在朝中做官,很快得到武帝器重,做到御史大夫(副丞相)。其实,韩安国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只是有一点,此人贪财。不过他所推荐的人都是廉洁的人,这一点很不容易。或许是他知道贪财的人是什么样的吧。他对于武帝前中期特别是平定七国之乱做了很大的贡献,对于稳定当时朝廷稳定也有很大作用。不过在武帝那个过渡时期,耀眼的人实在太多了,没有多少人注意韩安国这个人。

文韬武略,才智过人,大汉王朝一位被低估的文武全才韩安国,你怎么看呢

大汉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以强悍著称,而强悍的背后除了有超强的国力做基础,更重要的是大汉王朝人才济济,猛将如云,“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霸气十足的豪言就是对汉朝国力强劲和兵多将广的最好诠释。

在汉朝的能臣武将中,除了那些有开国之功的文贵武勋,其他声名赫赫的有功之臣也枚不胜举,比如有“帝国双璧”之称的卫青、霍去病,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有投笔从戎,威震远域的班超,以及治军严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等等。然而,在将星璀璨的大汉王朝,还有一位文韬武略,才智过人的文武全才,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少有人提及,他就是“死灰复燃”的韩安国。

如果不是因为《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的缘故,许多人估计都不知道汉朝还有韩安国这类的人物,在这部电视剧中,涉及韩安国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也基本将韩安国一生之中主要的功绩给轻描淡写的表达出来了。比如韩安国参与平定七国之乱,抵御吴楚叛军、出谋划策,解决帝王嫌隙、统帅三军,设计伏击匈奴等等,以电视剧的演绎为引子,再去了解历史上真正的韩安国,就会发现他真的是一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治世之才!

老成持重,抵御吴楚叛军,声名远扬

韩安国是睢阳人,他自幼就博览群书,后来专攻《韩非子》和杂家学说,博采众长,而睢阳在当时是梁国的地盘,等他学成以后,就到梁王麾下做官,深受梁王器重。

在他侍奉梁王期间,汉朝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刘启的中央政权岌岌可危,作为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挺身而出,承担起了阻击叛军的重任,而正是这个机会让韩安国从此脱颖而出。

当吴楚联军进攻到梁国之地,遭到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由于梁国是进攻长安的战略要地,所以,吴楚联军为了拿下梁国,不顾一切的轮番攻城,猛攻之下的梁国眼看就抵挡不住,梁王便向汉景帝紧急求助,但是当时担任平叛主帅的周亚夫从全局考虑,希望在梁国拖住叛军主力的同时,伺机切断叛军的补给线,然后击溃叛军,并没有直接增兵去救援梁国,即便汉景帝下令都没用。

眼看求助无果,无奈之下的梁王开始任用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御敌将军,准备做最后的殊死抵抗,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支撑下,韩安国和张羽两人紧密配合,张羽原本就是带兵之人,所以他在前线率军御敌作战,而韩安国作为一个文臣,老成持重,就在后方运筹帷幄,坚守城池。

《史记》记载“张羽力战,安国持重”,最终,在他们两人一攻一守的通力配合之下,梁国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也成功的顶住了叛军的猛烈攻击,久攻不下的叛军无奈之下只能调转方向转攻其他地方,平叛形势就此出现转机,而韩安国和张羽二人也因为御敌之功,从此声名远扬。

抵御西汉匈奴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韩安国,他是什么来头

韩安国是西汉时期梁王手下,担任中大夫,梁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兄弟,都是窦太后所生,窦太后对梁王非常宠爱。

1.因成功解决皇家内部矛盾,名声显著

梁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兄弟,母亲窦太后对梁王非常宠爱。这样一层背景,使得梁王行事就比较高调。出入规格、排场好比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景帝知道后,心里极不高兴。

母亲窦太后得知此事后,一时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便将此事迁怒于梁国的使臣,拒绝接见梁国使臣,对梁王的行为,追责梁国使臣。

梁国使臣是韩安国,他边去找长公主哭诉,韩安国首先阐述了梁孝王与景帝兄弟关系最亲,依据是“七国叛乱”时梁国坚定的支持皇上,并派我等六人击败吴国。

紧接着韩安国将话题转入梁王行事的问题,说:‘’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见到的都是大排场,梁王的车子、旗帜都是皇帝所赏赐,梁王用这些在边远的小地方炫耀,只是让天下人知道太后和皇上喜爱他。现在太后要责备梁国使臣,梁王知道后整日流泪哭泣,不知如何是好。”

事后长公主把这件事告诉太后,太后听后非常高兴地说:“我要把这件事转告皇上”。皇上知道后心里的疙瘩才解开。对太后说:“我们兄弟两的事还劳太后忧愁”这件事窦太后、长公主都重赏了韩安国,因此名声显著。

2.抗击匈奴

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统帅三十万人设伏匈奴与马邑城山谷,设伏未成,领兵退回。上谷、渔阳之战韩安国率七百人与匈奴激战,未胜,退回,贬官降职,领兵驻防,心里非常失意。于公元前127年吐血而死。

韩安国死灰复燃文言文意思

韩安国后世流传的典故有二,一个是游说太后,一个是死灰复燃,正是这两个典故才使得韩安国的名声初步显露出来,逐渐被后世人所记住。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韩安国入仕的前期,韩安国也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才逐渐被重用起来。

韩安国死灰复燃文言文

韩安国,字长孺,原在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手下当差,后来因事被捕,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失势,常常借故凌辱他。

安国怒道:“你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

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 田甲嘿嘿一笑,说道:“倘若死灰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

太后为此十分看重韩安国,亲自下诏要梁王起用安国。

韩安国被释放,做了梁孝王的“内史”。

狱吏田甲怕他报复,连夜逃走。

翻译

韩安国,字长孺,原在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手下当差,后来因事被捕,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失势,常常借故凌辱他.安国怒道:“你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 田甲嘿嘿一笑,说道:“倘若死灰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太后为此十分看重韩安国,亲自下诏要梁王起用安国.韩安国被释放,做了梁孝王的“内史”.狱吏田甲怕他报复,连夜逃走.

韩安国死灰复燃

韩安国在西汉梁国任职期间,犯了一些错误,被梁国大王关在大牢之中,当时梁王的想法是将韩安国终生关在大牢之中。当时监狱之内有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吏,此人是一个势力小人,平时就喜欢欺负那些囚徒。

被判重刑的韩安国当然也是田甲欺负的对象,再加上韩安国之前的官职比他要大很多。这么一个之前比他地位高了好多的人物,成了他在这么一个小人物的阶下囚,他当然会特殊的照顾一下的,田甲用尽了所有的手段来侮辱韩安国。

田甲对韩安国说:“现在的你,就像一堆烧完的灰烬一样渺小”,韩安国回答道:“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吗?”。田甲的回答更是狂傲:“如果复燃了,那就一泡尿浇灭它”。可是,田甲还没得意多长时间,在韩安国入狱不久,就被西汉朝廷派人任命为梁国的内史。韩安国在出使西汉的’时候,得到了太后的赏识,所以太后一听到韩安国犯事被关押之后,就想办法去救他,恰好此时梁国内史职位空缺。

知道韩安国被任命为内史之后,田甲想起自己以前说过的话,感到非常的害怕,于是他就弃官逃跑了,韩安国就放出了消息,如果田甲不回来,就将田甲的宗族全部灭掉。无奈,田甲只得回到韩安国的身边,向他请罪。

韩安国看着跪在自己身前的田甲,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我这样的人是不会和你这种小人物计较的”,然后他就扶起了田甲,很友好的对待他。

死灰复燃释义: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

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韩安国的历史评价

司马迁:“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壶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为汉相,会遂卒。不然,壶遂之内廉行修,斯鞠躬君子也。”
班固:“以韩安国之见器,临其挚而颠坠,陵夷以忧死,遇合有命,悲夫!” “汉之得人,於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落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帅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馀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後世莫及。”
蔡邕:“昔韩安国起自徒中,朱买臣出于幽贱,并以才宜,还守本邦。”
刘邵:“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
司马贞:“安国忠厚,初为梁将。因事坐法,免徒起相。死灰更然,生虏失防。推贤见重,贿金贻谤。雪泣悟主,臣节可亮。”

同样是面对羞辱,韩信、李广、韩安国格局高下立判

韩信、李广、韩安国三人都是西汉将领,才能高低和功勋方面不可同日而语,但一件差不多的小事,却能折射出三人格局的高下。

韩信,除了让萧何乘月而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拔旗易帜、背水一战、十面埋伏这些事迹以外,早年还有一次让后人称道的 “胯下之辱“

韩安国,在梁国时,被梁王一时任性送入牢狱。狱吏对他百般折辱。韩安国问他,你就不怕我死灰复燃吗?狱吏嘲讽道,你就是死灰复燃我也能一泡尿把你浇灭。这是韩安国的 “狱中之辱“

李广,雁门出击匈奴,被对方活捉后逃了回来,因罪被贬为庶民。李广一次打猎晚归,误了进城的时辰,回来到了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阻止李广。李广的从骑说:“这是前任李将军。“霸陵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的呢!“就让李广在霸陵亭外露宿了一夜。这就是李广的 “霸陵之辱 “。

三人受辱的程度相较,李广只是露宿一夜,受辱最轻;韩安国在狱中被羞辱戏弄,受辱次之;韩信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钻了别人裤裆,受辱最重。

李广后来被重新起复,任右北平太守,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征调霸陵尉,把他杀了。

韩安国被起复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逃跑的狱吏,威胁要杀他全家。等到狱吏战战兢兢回来领罪,韩安国释然一笑,说不会和他一般见识。

韩信在垓下灭了项羽,衣锦还乡回楚地后,见到当年羞辱他的少年,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敢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李广受辱最轻,把对方杀了;韩安国受辱次之,把对方放了;韩信受辱最重,封对方为校尉。三人格局高下立判。

然而更为有趣的是,三人之中,李广在早年行伍中抗击匈奴立过功劳,参与平叛七国之乱时也立了些功劳,后期汉匈大战几乎寸功未建。

韩安国辅佐梁王,在睢阳和吴楚联军对战三个月,成为七国之乱的转折点。后期又斡旋于梁王和汉廷之间。可谓功勋卓著。

韩信,灭魏、收赵、伐齐,十面埋伏打败项羽。一个人几乎打下了刘邦阵营所有的胜仗。 时人谓之“功高无二“,当之无愧的“功盖寰宇“。

格局大小决定了成就高低。

李广格局之小,使他在漠北失道后,卫青没有责罚他的情况下,自己自刎而死。

韩安国格局如何呢?知道能屈能伸,在梁王和汉廷发生矛盾的时候,他目光敏锐,去长公主那里斡旋。梁王刺杀大臣时,他晓之以理,让梁王交出策划者。

但在更大的问题上,他格局的上限便显露出来了。对付匈奴的问题上,他给汉武帝算了一笔经济账。意思是打击匈奴,得不偿失,不如继续纳贡和亲。这就好比,你和一个人打架,对手攻击你的匕首只值十块钱,身上有二十块钱。你为了打掉对方的匕首,要买一把一百块钱的大刀,赢了后只能拿到对方赔给你的二十块钱。这样一算,确实亏了。但是,你要是不打他,对方刺伤你不说,能打烂你十几万块钱的家。这账你怎么不算?两宋为了安逸,一直用钱养着北方强敌,确实比打仗省钱得多,但靖康之变损失半壁江山怎么算?崖山之后河山沦丧怎么算?

韩信在项羽帐下时 虽然只是个执戟郎,但高屋建瓴,一直谋划战略上的问题,奈何项羽狭隘自负。韩信就离开如日中天的项羽,来投被放逐巴蜀的刘邦。刘邦拜将后,初识韩信,韩信列举了刘邦和项羽两人的优劣长短,目光之深远,见识之高超,让刘邦叹为观止,以为相见恨晚。井陉之战,韩信以数万老弱,大败数十万据险而守的赵军,但却事后恭谨的奉败军之将李左车为师,向其讨教。格局之高,让人敬服。

你的格局,真能决定你的成就。

韩安国典故有哪些

  西汉时期的著名大臣韩安国,是抗击匈奴的大将,韩安国历经西汉文、景、武三帝时期。

   韩安国典故

  韩安国后世流传的典故有二,一个是游说太后,一个是死灰复燃,正是这两个典故才使得韩安国的名声初步显露出来,逐渐被后世人所记住。这两件事都是发生在韩安国入仕的前期,韩安国也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才逐渐被重用起来。

  游说太后,是发生在韩安国在梁国任职的前期,他由于能言善辩,所以被任命为出使西汉的使臣,因为那个时候汉景帝已经对梁王产生了不信任,韩安国的任务就是帮助梁国稳定和西汉之间的关系。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同胞弟弟,窦太后也非常的宠爱他,他在梁国为王的时候,出行依仗和皇帝没有多大的区别,汉景帝对此非常的不满。窦太后也看出了景帝的不满,只好将怒火转移到梁国的使臣之上。

  韩安国就去拜见太后最宠爱的馆陶长公主,哭诉道:“七国之乱的时候,梁王为了保护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承蒙皇帝宠爱,赏赐了很多的宝物,梁王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当然也想在那些偏远小民的面前炫耀一下皇帝对他的信任,所以才会在出行的有那么大排场。现在太后和皇帝却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忘记了梁王的忠心。”馆陶长公主将这番话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听后连忙命人将这些话转告给了景帝,景帝听完就打消了对梁王的猜忌。事后,韩安国还得到了馆陶长公主和窦太后的赏赐。

  死灰复燃,讲的是韩安国在犯罪入狱的时候,被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卒侮辱,他对田甲说道:“殊不知,死灰还会复燃,何况人乎?”,田甲对他的回答是“复燃了,一泡尿就浇灭了”。后来,韩安国被西汉朝廷任命为梁国内史,田甲得知,弃官逃命而去。韩安国以田甲的`家人生命安全威胁,田甲无奈只得跪在韩安国的面前请求原谅。韩安国对田甲说:“我怎么会和你这种小人物计较,起来吧”,就这样放过了田甲。

   韩安国死灰复燃

  韩安国在西汉梁国任职期间,犯了一些错误,被梁国大王关在大牢之中,当时梁王的想法是将韩安国终生关在大牢之中。当时监狱之内有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吏,此人是一个势力小人,平时就喜欢欺负那些囚徒。

  被判重刑的韩安国当然也是田甲欺负的对象,再加上韩安国之前的官职比他要大很多。这么一个之前比他地位高了好多的人物,成了他在这么一个小人物的阶下囚,他当然会特殊的照顾一下的,田甲用尽了所有的手段来侮辱韩安国。

  田甲对韩安国说:“现在的你,就像一堆烧完的灰烬一样渺小”,韩安国回答道:“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吗?”。田甲的回答更是狂傲:“如果复燃了,那就一泡尿浇灭它”。可是,田甲还没得意多长时间,在韩安国入狱不久,就被西汉朝廷派人任命为梁国的内史。韩安国在出使西汉的时候,得到了太后的赏识,所以太后一听到韩安国犯事被关押之后,就想办法去救他,恰好此时梁国内史职位空缺。

  知道韩安国被任命为内史之后,田甲想起自己以前说过的话,感到非常的害怕,于是他就弃官逃跑了,韩安国就放出了消息,如果田甲不回来,就将田甲的宗族全部灭掉。无奈,田甲只得回到韩安国的身边,向他请罪。

  韩安国看着跪在自己身前的田甲,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我这样的人是不会和你这种小人物计较的”,然后他就扶起了田甲,很友好的对待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