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王夫之简介(岳麓书院专祠位置排列中“船山祠”纪念的是())_王夫之_衡阳县_湖广

本文目录

  • 岳麓书院专祠位置排列中“船山祠”纪念的是()
  • 王船山简介
  • 摸鱼儿,王夫之鉴赏下阕表达什么情感
  •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翻译

岳麓书院专祠位置排列中“船山祠”纪念的是()

岳麓书院专祠位置排列中“船山祠”纪念的是王夫之。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东面山下,是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

北宋祥符八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 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现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

王夫之简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王船山简介

王船山(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生于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初一子时,卒于壬申正月初二午时。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

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扩展资料

王船山史学成就:

首先、归纳法。王夫之论史善于分析众多史实,并加以归纳,从而得出富有启发性的结论。如他归纳唐朝灭亡的原因为“唐之亡,亡于人之散”,也就是朝廷要员人心涣散,各自为政,不能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央效力。

其次、比较法。王夫之运用这一方法,纵论古今历史变迁、人物沉浮,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结论。如前人对秦、隋灭亡进行了很多相似性比较,而王夫之通过比较,指明秦、隋亡国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其三、历史主义的方法。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慨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

摸鱼儿,王夫之鉴赏下阕表达什么情感

  一、王夫之《摸鱼儿 》下阕所表达的情感:这里作者所表达的是沉痛和悲愤的情感。
  下片由追忆过去旖旎风光,引发感叹国家的兴亡。在江南那美丽的土地上,仙院香云缭绕,湿润的芳香飘入红漆朱户,道家的神坛疏灯与天上晶亮如珠的星斗互相辉映,就像是一派由天而降的花雨,这一切都如春天注定要逝去一样,也已逝去了。敌人的铁蹄已至国门,江南的桃根古渡已沦于敌手,在这风狂雨妒的不幸时代,那和桃源相似的万点落英和几湾流水是躲避不了侵略者的铁蹄的。此时桂王所凭据的西南地区几乎全部落入清人之手,百姓避乱无地。作者作为明朝遗民,对此感受最为深切、故而也最为沉痛和悲愤。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摸鱼儿 东洲桃浪,潇湘小八景词之三》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
  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
  棠桡无数。
  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
  湿香飞上丹户。
  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
  君莫诉。
  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
  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2、作者简介: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翻译

意思是追求私欲合乎天理。

出自船山。

船山在《读四书大全说》中阐释:

王道本乎人情。人情者,君子与小人同有之情也。…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卷二六)

意思是王夫之认为天理寓于私欲之中,认为追求私欲合乎天理。

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王夫之简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学者王朝聘的儿子。

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社”。崇祯十五年,考中乡试。顺治初年,投靠永历帝朱由榔,参加反清斗争。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拒绝为吴三桂撰写劝进表。

康熙三十一年,病逝于湘西草堂,安葬衡阳县金兰乡高节里大罗山(现衡阳县曲兰镇船山村老屋组大罗山脉的虎形山上)。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夫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