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迁移怎么操作?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_湖广_迁移_新西兰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迁移 湖广 迁移 新西兰

本文目录

  • 王者荣耀迁移怎么操作
  • 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 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历史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 世界上著名的吃人族毛利人是4000多年台湾原住民迁移过去的,毛利人祖先是中国人吗
  • 四川人是从哪里迁移到四川的

王者荣耀迁移怎么操作

王者荣耀手游中用户可以通过账号转移的方式将账号数据进行转区,许多玩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操作,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账号迁移教程。

王者荣耀账号迁移方法

1、首先打开王者营地的应用软件,下载完毕后使用自己的QQ账号或者微信账号进行登录;

2、进入王者营地软件后点击最下方的战绩选项,点击之后进入个人战绩界面,在个人战绩界面有许多的功能选项,选择其中的游戏工具进行点击;

3、游戏工具界面后在最下方的位置有一个游戏角色服务选项,点击一下即可进入角色转区功能界面,选择需要进行迁移的大区以及转移大区,点击确定消耗一定的荣耀币即可进行转移。

在王者荣耀这一游戏中,玩家要是想要将账号进行迁移的话,则玩家首先需要下载王者营地app,之后玩家就可以在这个app中进行登入自己的账号,而玩家可以在最下方找到战绩的标签,之后玩家就可以进入到战绩的页面,当玩家在战绩的页面中将可以找到游戏的工具。而玩家可以在最下方看到游戏角色服务和角色迁移。之后玩家就可以点击迁移,之后玩家就可以开始迁移了。 不过玩家在对账号进行迁移的时候,玩家需要对一些事项进行注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由于现在迁移功能还没有进行开启,因此玩家是不能够正常迁移的。 2、现在的迁移只能够允许安卓和iOS之间相互转移,而QQ是不能转微信的。 3、而玩家要是想要将账号进行迁移的话,则玩家级需要消耗199荣耀币。 4、而在转移的区服是不能够有自己的账号的。 以上便是王者荣耀角色迁移系统使用方法,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

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中。由于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的,这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广义的学习迁移; 而新知识技能的获得也不断地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扩充和丰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过程也属于广义的学习迁移。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学习迁移是狭义的迁移,特指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

合理利用迁移要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是发现前后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似之出,进而温故知新。二是把已学的知识高度概括化和结构化。

大批四川人迁移至山东的历史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人口过亿的山东,其实有很多人祖上都来自四川,尤其是胶东半岛地区。

根据《莱州地名志》等记载,山东莱州1068个村中有751个四川移民村,招远市724个村中有33个四川移民村,昌邑县812个村子里,也有129个四川移民村。

胶东半岛的古莱州、登州之地,有很多的移民祖上都来自于四川之地,而这些移民,都是明朝初期由朝廷主持进行搬迁的。

明初山东人丁凋零,海防虚弱亟需充实

北宋时期的山东地区非常富有,然而在靖康之变后,山东落入金朝之手,从那时候开始,山东与当时北方大多数地区一样,开始急速衰落。

宋末与元朝时期,山东之地战乱频仍,田地荒芜,使得人口不断减少。

明朝建立之初,山东地区成为了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块心病,当时大量被其击溃的敌人退守到山东沿海之地,与日本的倭寇串联,形成北方的倭患。

有了倭患自然需要进行防备铲除,但那时的山东人丁稀少,没有充足的兵源。

为了移民实边,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招募移民迁到山东沿海,但效果并不明显,远不如湖广填四川的规模,所以只能另想办法。

瓦解大夏旧部,迁移川地之民到山东

古代的“湖广填四川”是一场非常著名的移民运动,四川之所以需要“填”,就是因为元末明初的四川,因为战争出现了人口锐减,所以需要外来移民补充。

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四川本身也不是什么人口充裕的地方,那么明太祖为何还要从四川大量迁移居民到山东去呢?

其实,明太祖朱元璋迁走的四川居民并非寻常,而是大夏旧部。

所谓的“大夏”是元末众多起义军之一,大夏之主明玉珍在明朝建立后被流放高丽,但在大夏的主要活动地西南一带,仍旧大量旧部残留着。

大夏亡后,驻守成都的三万将士归顺明朝,这三万将士加上其背后的家眷亲族,规模庞大不可小觑,对于这样的心腹之患,朱元璋自然要妥善考虑。

元末时期割据西南的大夏,定都在如今的重庆,川渝之地易守难攻,而四川盆地之内沃野千里条件优越,很容易尾大不掉。

明朝灭掉大夏以后,将归顺的大夏明氏一族进行分散迁移,又在重庆等地设置诸多千户所对大夏的降兵进行管理,以镇守西南。

不过,朱元璋还是很不放心,尤其是在四川盆地之内,仍旧有众多的大夏旧部。

碰巧的是,明朝初期为了恢复四川的生产经济,将江西与湖广之地众多富余的人丁迁移到了四川之地,这些自然是在壮大当地的实力。

对于朱元璋来说,四川之地的大夏旧部让他很不放心,刚好山东海防缺人,将大夏旧民迁移到山东,两个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可谓是一举两得。

移民源头多在成都,在山东多分布在胶东

按照统计,山东莱州的751个四川移民村之中,主要来自于成都的有88个,如果在加上成都下辖县区的话,那么就超过了六成。

山东地区的四川移民,其祖先绝大多数都来自成都平原地区。

在西南之地,成都平原是个非常优越的存在,这里地势平坦田地肥沃,各种物产都很丰富,从来都是四川盆地人口最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方。

大夏时期,成都也是其非常重视的经营之地,为其提供着兵源与粮饷等。

历来四川之地人丁剧减,而最终剩下的人丁,往往也都还聚集在成都平原一带,大夏被明朝打没了之后,大夏旧部从重庆大量退到成都据守。

明朝初期,将大量四川移民迁到千里之外的山东地区,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充实海防,所以安置四川移民的重点,就放在了胶东半岛地区。

洪武五年,朱元璋在胶东半岛设立了守卫千户所,次年就任命了总兵打击倭寇,但受到了猛烈的报复,莱州登州等地受到侵袭的频率不断加深。

其实整个明朝时期,倭患始终都是个大问题,从明初一直持续到明朝要没。

明朝的倭患并非局限于东南沿海,在北方也有,尤其是山东沿海地区,朱元璋不断下令强化滨海州县与卫所的防卫,但效果一直都不太明显。

明朝沿袭元朝的军户制,大量川兵被安置在胶东沿海为兵,世袭且无法脱离,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胶东之地的川民后裔的数量已经相当惊人。

山东的川人后裔,关于铁碓臼的记忆

在如今山东很多地方的四川移民后代的家谱中,就记载着这么个词,叫做“铁碓臼”,比如成都铁碓臼、丰都铁碓臼、南溪铁碓臼、绵竹铁碓臼等等。

这里的铁碓臼,其实说的是明初时期的一种军中的旌旗。

当时的旌旗旗杆在低端有个铁制的枪头,这个枪头呈圆锥体状,而这个形状很像旧时民间用来舂米的碓臼,因此就将其称作“铁碓臼”。

元末明初之时,人们习惯以“某某铁碓臼”来代指卫所的所在,这就是个通俗的说法,在现实之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地名。

山东的川籍移民后裔所说的“某某铁碓臼”,实际上说的就是他们的先民到底是来自什么地方的军户卫所,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其实山东的川籍移民,也有不少云南人

大夏时期,曾经向云南发动过征伐,明玉珍称帝的第二年,就对云南出兵开疆拓土,而大夏军势如破竹,很快就直逼大理。

不过那时候的云南,除了诸多土司,还有元朝的残余力量存在着。

受到猛烈抵抗之后,大夏从云南撤回,但收获却是满满的,除了大量的奇珍异宝之外,还有就是规模不小的云南人口,有的是作为战俘,有的是作为归降兵卒。

大夏将这些云南的人大多都安置在了成都府一带,而在大夏被明所灭以后,这些云南来的士兵与民众,也被明朝一起进行了安置。

四川之地被迁移到山东的大夏旧部,几乎都是从成都出发的,而成都也成为了一个中转站,类似于山西洪洞大槐树,在山东很多所谓川籍移民里,的确有不少云南后裔。

世界上著名的吃人族毛利人是4000多年台湾原住民迁移过去的,毛利人祖先是中国人吗

“毛利人是中国人!”:毛利人如何从台湾岛来到新西兰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

2006年,新西兰外交部长温斯顿·彼得斯(Winston Peters)在东盟首脑会议上说:“毛利人是中国人!新西兰的第一批居民是中国人的后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从马达加斯加到复活节岛作为新西兰的土著民族,毛利人的语言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南岛)语系,这是在大航海时代以前分布面积最为广大的语系。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语言,包括太平洋各大小岛屿及亚洲大陆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洋一些岛屿上的语言。其分布范围东达南美智利的复活节岛,西到东非外海的马达加斯加岛,南达新西兰,北达台湾(高山族/原住民语言)和夏威夷岛。其东西延伸距离,竟然超过地球圆周的一半。南岛语系分布当麦哲伦从伊比利亚半岛出发,进行他的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时,身边就有一个从苏门达腊买来的奴仆,马来人亨利。船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许多日子,一天,他们在今天的菲律宾群岛的一个小岛上拋锚。面对岸上聚集的大量土人,麦哲伦命令亨利先上岸去打探一下情况,亨利走到土人中间,这是海洋探险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亨利竟然听懂了岛民们的话语,因为那是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一种亲属语言,这些土人都是他的同胞,麦哲伦也成为第一个从东面进入马来语世界的欧洲人。麦哲伦在与菲律宾土人冲突中被杀但这位探险家的兴趣只在香料、财富与国王许诺给他的领地。直到200年后,荷兰航海家,传奇的库克船长才注意到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语和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语、非洲马达加斯加语数词间的相似,从而揭开了南岛语系的神秘面纱。南岛语系究竟起源何处曾经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曾经有一些学者认为,南岛语民族的发源地就在他们今天分布的地区,他们自古以来一直生活在那里,譬如太平洋上的美拉尼西亚群岛。这种想法实在是too young,too simple。虽然语言本身已经无法追溯,但古代语言的传播与人群的迁徙有直接关系。因此,考古学上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语言的起源之谜。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一样,今天南岛语分布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许多太平洋岛屿——原来都为狩猎采集族群所占据,他们没有陶器,没有打磨的石器,没有家畜,也没有作物。在今天的南岛语分布范围内,台湾的新石器时代大致始于6000年前。所知最早是一些华南类型的器物,起初大概是由小群从福建渡台湾海峡而至的农民们带过来的。岛上广泛发现的具有这一时期特征的器物包括绳纹陶器、磨光石锛和石镰、板岩矛头和焙土纺轮;此外还有稻米的遗存;虽据花粉分析得知,内陆地区曾进行过砍伐清理森林的活动。台湾绳文陶器的制作5000-4500年前,与这些类型有明显联系的考古器物扩散到菲律宾、苏拉威西和北婆罗洲,并(与猪一道)远达东南面的帝汶岛沿岸和适宜的内陆地区。对爪哇西部和苏门答腊高原地区的花粉史的研究表明,至少在3000年前或更早,这些地区为从事农业已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森林砍伐活动。因此,经过大约1000年时间,到距今4000年前,农业殖民已从台湾扩展到美拉尼西亚西界。最后,大概也是最令人惊讶的是,在距今2500-1000年间,农业殖民者们完成了对萨摩亚以外的波利尼西亚广襄地域的征服。换句话说,操南岛语的农业殖民者们,在约1500年的时间内,从农业中心地带穿越约1万公里的海域和海岸线,经东南亚岛屿抵达波利尼西亚西缘。这比史前时期任何一次殖民过程都要迅速得多,地域广阔得多。而台湾海峡两岸,可能正是这次南岛语系史前扩张的出发地。南岛语系的扩张波利尼西亚人的史诗这的确是一幕壮丽的史诗。马来-波利尼西亚先民在没有罗盘针、六分仪等航海仪器的情况下,只靠他们独特的航海技术,依靠星象、洋流、海岛的位置及候鸟的飞行路线来判断方向,在海上与风浪英勇奋战,最后竟然征服了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他们是真正伟大的航海者、勇敢的探险家。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首先,他们有建造独木舟的卓越技术,并从建造独木舟发展为建造远洋航行的船只。他们把两艘长20-30米的独木舟并列起来,中间架上木板作为甲板,甲板上建有小屋。可以载乘数十人,还可以装载猪、鸡、狗等家畜。这种船所能运载的人和家畜,足以保障他们到别的岛屿后开始新生活。同时,这种船可以在波浪中保持稳定,很适用于远洋航海。在波利尼西亚海域内进行最长距离的航海,约需一个月时间。这期间可以携带几种易于保存的食品,如薯类、香蕉、椰子果等,饮用水则用椰瓢、竹管、葫芦等容器储存,并且他们在远洋航行之前,都预先经过尽量少饮水的训练。波利尼西亚双体独木舟今天台湾高山族的祖先们在史前时期乘坐简陋的独木舟向外扩散,前往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人群向西扩张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向东则沿着太平洋岛链前进,最后一幕就是对新西兰的发现。据说,在公元950年,一位名叫库普(Kupe)的青年航海家从萨摩亚(位于太平洋南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中心)驾独木舟远航数千里,发现了新西兰。当他靠近这个海岛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而岛上渺无人烟,库普便将该岛称为“长白云之乡(Aotearoa)”。很快,大批波利尼西亚人用独木舟组成了船队,来到了新西兰。他们很快发现,他们移居的这块土地与记忆中的其他波利尼西亚岛屿大不相同,堪称为一块“大”陆,他们从不同的登陆点深入内陆,形成了后来的不同部族。一些毛利老人至今仍记得其祖先东迁时所乘船只的名称及各船首领、祭司和舵手的名字,其族谱世系可追溯20多代。但是“毛利”这个词并不是此时出现的。由于新西兰南、北岛几乎与外界隔绝,早期的波利尼西亚移民并未刻意找个词来给自己命名,而当时在他们的语言中,“毛利”一词意即“普通”。在欧洲人抵达后,他们才将自己称为毛利人,并将欧洲白人称为“帕克哈(pakeha)”,此词现在泛指新西兰白人。从相貌上看,毛利人像亚洲人;而从体格上看,他们却像欧美人。甚至在欧洲早期移民的描述中,毛利人普遍比他们高大。当代的毛利人(正在检阅士兵的新西兰原总督杰瑞·马特帕拉伊爵士)这些毛利人花了几乎不到100年时间就发现了各种有价值的石材资源;又花了仅仅几百年时间就在世界上一些最崎岖不平的地区把巨大的植食性恐鸟全部杀死——这些不会飞的鸟类,体形巨大,腿如牛腿般粗大,即使是个头相对较小的灌木恐鸟,也有火鸡那么大,因而极易捕捉,能提供大量的鲜肉。早期的移民也多在恐鸟经常出没的地方生活,并以恐鸟为主要食物来源,直到大规模的捕杀使得恐鸟灭绝为止(并导致世界上最大的一种猛禽哈斯特鹰因失去主要食物而灭绝);再花了仅仅几百年时间分化成一系列形形色色的社会,从沿海狩猎采集社会到进行新型粮食贮藏的农民社会。他们从传说中的家园“夏威基”带来的最重要的食物是甘薯。甘薯至今仍为毛利人所珍视。哪里甘薯得到了种植,哪里毛利人也就得到了繁殖。北岛北部人口之所以比较多,就是气候温和、甘薯丰产的缘故。当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时的毛利人的寿命很短,平均寿命大概只有30岁,很少有人能活到40岁,活到50岁就更是罕见了。由于普遍的营养不良,他们到了20多岁时就可能遭受各种病痛的折磨,如关节炎之类的,牙齿也会松动脱落。因此,40多岁的人看上去很可能就已是满面风霜了。曾经生活在新西兰的恐鸟征服世界尽头的毛利人在18世纪的时候,新西兰的毛利人口已达到了大约10万到11万人。在传统的毛利社会,男孩从小被教导要像那些传说中的英雄、英勇的部落祖先一样成为出色的武士。自童年起,他们就在游戏中磨练格斗技巧;长成少年后,由部落的男性长者教导他们使用各种武器以及武士这一神圣的职责所必需的资质。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毛利人最常用的武器是以天然材料,比如石、木、骨,制成的棍棒类武器。可以想见,在拥挤着数百个毛利部落的(新西兰)北岛,毗邻的氏族或者部落之间的纠纷和争斗会是多么频繁而不可避免。毛利人战争场面而好战的毛利人甚至在欧洲人来到新西兰之后依然进行了最后一次扩张。新西兰以东800公里处的查塔姆群岛,是一个距离文明世界最远的角落。19世纪之前,这里生活着莫里奥里人。生活的艰难使得人力资源变得宝贵,因而莫里奥里人真的创造出了一个没有战争的“伊甸园”,一切争端都是通过和平解决的。不幸的是,一艘海豹捕猎船在前往新西兰途中到过查塔姆群岛,它给“长白云之乡”带来了关于这个群岛的消息,那里“有大量的海鱼和有壳水生动物;湖里到处是鳗鱼;它是喀拉喀浆果之乡……那里居民众多,但他们不懂打仗,所以没有武器。”新西兰风光这个消息足以诱使新西兰岛上的毛利人乘船前往查塔姆群岛。1835年11月19日,500个毛利人带着枪支、棍棒和斧头,乘坐一艘船来到了。接着在12月5日,又有一艘船运来了400个毛利人。一群群毛利人走过莫里奥里人的一个个定居点,宣布说莫里奥里人现在是他们的奴隶,并杀死那些表示反对的人。在以后的几天中,他们杀死了数以百计的莫里奥里人,把他们的许多尸体煮来吃,并把其余所有的人变为奴隶,在其后的几年中又把其中大多数人随心所欲地杀死。一个莫里奥里的幸存者回忆说,“(毛利人)开始杀我们,就像宰羊一样……(我们)都吓坏了,逃到灌木丛中,躲进地洞里,逃到任何可以躲避我们敌人的地方。但这都没有用;我们被发现了并被杀死——男人、女人和小孩,一古脑儿地被杀死。”这个伊甸园就此毁灭。实际上,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属于种族关系十分密切的近亲——双方都是波利尼西亚人征服海洋的传奇史诗的最终章。莫里奥里人可能是在公元1300年左右移居查塔姆群岛的一支毛利人。可是,毛利人的热带作物不可能在这里的寒冷气候下生长,所以那些移民别无它法,只得重新回到狩猎采集生活。莫里奥里人忘记了耕种,也忘记了战争——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纯种的莫里奥里人已经绝种,而毛利人则生活到了现代,毛利文化已经成为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特色,由白人组成的新西兰橄榄球队入场时就会表演毛利战舞;经过原住民的不懈努力,今天的毛利语也成为除英语外新西兰的另一种官方语言——虽然新西兰政府对移民只有英语(雅思)成绩的要求。新西兰奥克兰(Auckland)街景(本文部分照片由上海旅居奥克兰的张斐然先生提供)参考文献:赵晓寰、乔雪瑛著,《新西兰:历史、民族与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美)戴蒙德(Diamond,J.)著,谢延光译,《枪炮、病菌与钢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原标题:“毛利人是中国人!”:毛利人如何从台湾岛来到新西兰)

四川人是从哪里迁移到四川的

明初,北方从西向东移民,典型的是洪洞大移民,其实洪洞只是个中转站。明初,南方从东向西移民,典型的是江西填湖广,其中湖广也是个中转站。只不过,这个中转站要比洪洞大的多,久得多,跨界两个朝代!题主所说的四川人其实应包括重庆人,他们的来源,历史有个名词叫湖广填四川,其实还有个词叫湖广入四川。说到底,其实是江西填四川、江西入四川!当然,这是迁入四川的主要来源。准确来说,四川人口则由本地少量土著加湖广移民加外省移民构成。

人间乐园——四川

四川自古就是天府之国,文明起源很早,早在前1045年这里就建立了蜀国。因为四川富庶而易守难攻,盆地之外就是崎岖山路,有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这里立国的王国,出则可以汉王成汉皇——汉太祖,入则有刘备建季汉(蜀汉)——汉烈祖。这里就像世外桃源,充满着祥和福乐。故而四川自古物华天宝,人丁兴旺,才子美女辈出。像司马相如、苏轼、武则天、宋朝的武则天刘娥,而且她们不仅是美女还是秒杀男人的女汉子。而到宋元之际,这里遭遇了劫难。到了明朝初,四川迎来了第一次移民——湖广入四川。

湖广入四川

1236年,蒙古西凉王阔端率部南下侵川,大肆杀伐,使蜀地仅剩一州(夔州),一府(顺庆府)。以至于宋理宗对大臣赵熙暨说:为了拯救蜀地,朕几乎天天与重臣商讨归复之事。1237年,南宋收复成都。1239年,蒙古再度来犯。在反反复复50多年(1227年-1279年)无数次的拉锯战中,蒙古(元)军遭遇前所未有的抵抗,他们也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屠杀。宋人笔记《三卯录》记载:蒙古(元)军,将四川人五十个人分一队,逐个用刀刺杀。为防止活口,还要检查进行二次刺杀,仅仅是成都城内就有140万骸骨。南宋(《宋史》载)四川地区(含重庆)约408万户,到了元朝(《元史》载)四川地区(含重庆)约14万户。按一户5人计算,约减少人口1930万人!再加上元末明初起义军在四川的混战,导致四川出现人口危机。怎么办?

湖广入四川!徐寿辉部将明玉珍不服陈友谅弑君夺位,西入蜀地建立的大夏国。他为四川带来了湖广籍将士20万人并要求携带家属。而且明玉珍曾两次征召湖广民众入川,还吸引了一些难民。历史记载追谁夏太祖明玉珍的湖广民众以孝感居多,耐人寻味的是明玉珍的后人却做了朝鲜人、韩国人。福垊估计一共有70万人左右。此后朱元璋灭了大夏国后,将夏太祖的儿子明升还有汉高祖陈友谅的儿子陈理,送给了朝鲜李朝。明太祖也曾鼓励湖广民众入川,从明初到明末这样小规模地充实着四川的人口,这就是湖广入四川。福垊之所以用入字,那是因为这种移民基本自愿性较强。那为什么说小规模充实四川呢?因为两广人口因为战争因素也是人丁凋敝啊!于是也就有了江西填湖广之事。

江西填湖广

湖广地区在元末是起义之地,像宋世宗徐寿辉、汉高祖陈友谅等他们都是湖广人。连年的战争使人口锐减,民众或者充军被杀,或者成为难民而死,或者逃亡到他地。后来,朱元璋又跟陈友谅也是在湖广境内厮杀。明朝一统天下后,皇帝下诏:北边强制由西向东移民,南边强制由东向西移民。江西距离湖广最近,对了,湖广这里不包括广东、广西啊。自然而然就成了江西填湖广的主要人口来源。此外还有皖、苏、浙、闽、鲁、晋、秦、冀甚至川地迁移到该地。川人迁移到该地,那是朱元璋收编明玉珍将士回家就业的手段,一些都为了消除隐患。

湖广填四川

明末农民起义,明清之争再一次给四川人带来了劫难。有大量史料证明,大西皇帝张献忠屠蜀。关于张献忠屠福垊认为,他的确罪恶滔天,但说都是他作的恶,不免有些武断。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嘛!清朝和元朝一样,历来有屠城的习惯,应该说在屠川上,清军也是存在这种恶劣的罪行的。更加上一些灾荒瘟疫导致的人口锐减。这就导致四川人口再次出现了危机,于是取得天下的清朝决定——湖广填四川

《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是康熙帝通过政策鼓励外加强制,令距离四川最近的楚人入蜀。其实楚人(湖广籍)在200多年前就是鄱人(江西人)。福垊认为就是用江西填四川的说法也不能算错。康熙是怎么鼓励移民的呢?康熙把吸引移民当成官吏升迁功绩。对于民众,康熙规定,移民到川后,开垦荒地五年后再收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什么意思呢?生再多的孩子,也不加人头税,为的就是安居乐业。此外还有经商、逃难、访亲等湖广人移民到四川。

他省填四川

在清朝,共有来自17个省的民众移民到了四川,但主要还是四川邻近的几个省份。一图胜万言吧。

谢谢大家,感谢指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