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爱国名句欣赏(离骚中的爱国诗句)_离骚_屈原_楚国

本文目录

  • 离骚中的爱国诗句
  • <离骚>中表现屈原爱国的4句诗句
  • 离骚中爱国诗句
  • 离骚佳句的赏析
  • 离骚中爱国的诗句

离骚中的爱国诗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白话译文:掩住哭泣的脸长长的叹息,哀愁人民生活太艰苦了。

2、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离骚》

白话译文:既然不能和他们一起实现理想的政治, 我只好走彭咸那样的路。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

白话译文:这些都是我心中最美好的理想,就是死了我也不后悔。

4、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离骚》

白话译文: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5、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屈原·《离骚》

白话译文:我在光耀陆离当中我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我的故土,脚下是我的故土,我的车夫哭了,我的马儿也不走了,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呀。

<离骚>中表现屈原爱国的4句诗句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离骚》中爱国诗句应该不止四句,但我认为这四句最能表现其爱国思想。
原因:屈原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故土。在《离骚》的结尾他写到,自己曾经试图要离开这个溷浊的楚国,他用浪漫主义手法,说自己驾着龙啊驾着凤终于脱离了这个现实环境,终于飞升到天空,飞上天空以后似乎已经得到解脱了,写他怎么高兴,我终于解脱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写到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意思是说,我在光耀陆离当中我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我的故土,脚下是我的故土,我的车夫哭了,我的马儿也不走了,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呀。他就是在《离骚》写到最后,还是我舍不得楚国,我底下这片热土,这是多么诚挚的对故土的一种热恋。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往往是从爱乡土而发展起来的。
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50613/100506.shtml

离骚中爱国诗句

1.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2.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3.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4.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5.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6.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7.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8.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9.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3.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佳句的赏析

1. 【离骚的诗句赏析,需要完整的一句,比较好赏析的,请具体一点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离骚》中爱国诗句应该不止四句,但我认为这四句最能表现其爱国思想. 原因:屈原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故土.在《离骚》的结尾他写到,自己曾经试图要离开这个溷浊的楚国,他用浪漫主义手法,说自己驾着龙啊驾着凤终于脱离了这个现实环境,终于飞升到天空,飞上天空以后似乎已经得到解脱了,写他怎么高兴,我终于解脱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写到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意思是说,我在光耀陆离当中我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我的故土,脚下是我的故土,我的车夫哭了,我的马儿也不走了,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呀.他就是在《离骚》写到最后,还是我舍不得楚国,我底下这片热土,这是多么诚挚的对故土的一种热恋.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往往是从爱乡土而发展起来的.。

2. 离骚的诗句赏析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离骚》中爱国诗句应该不止四句,但我认为这四句最能表现其爱国思想。 原因:屈原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故土。

在《离骚》的结尾他写到,自己曾经试图要离开这个溷浊的楚国,他用浪漫主义手法,说自己驾着龙啊驾着凤终于脱离了这个现实环境,终于飞升到天空,飞上天空以后似乎已经得到解脱了,写他怎么高兴,我终于解脱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写到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意思是说,我在光耀陆离当中我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我的故土,脚下是我的故土,我的车夫哭了,我的马儿也不走了,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呀。他就是在《离骚》写到最后,还是我舍不得楚国,我底下这片热土,这是多么诚挚的对故土的一种热恋。

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往往是从爱乡土而发展起来的。

3. 《离骚》的赏析评论有哪些

《离骚》作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作长达三百七十五句、近二千五百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早也是最长的抒情诗,堪称中国历史抒情长诗第一。

诗人在《离骚》 中,叙写了自己的一些生平经历,因而后人说它带有自叙传的性质,但同时它又具有大量的超现实描写,在自我形象的描述中渗入了浓重的神话色彩。诗中的构思,具有情节性,却也并非全是客观的、真实生活经历的直接叙写,而几乎完全是主观想像的驰骋。

这些都说明《离骚》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抒情的代表作,我们在品读时,应特别把握的诗中它的“情”,它是诗人内心世界活动的起伏,也是展开全片诗歌的基础,“情”是由此而展开的全部丰富性和贯穿于全诗的艺术特质。综观《离骚》通篇,不但文辞流畅,而且充分地体现出屈原的机智和策略。

旨在通过这篇长诗,向楚怀王表明心迹,阐述自己忧国、忧君、忧民之赤子之情,希望能够影响并感化楚怀王,从而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

4. 离骚名句赏析:《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

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5. 离骚的赏析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

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异常灿烂的光采。 《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解释。

诗里叙述了诗人的所以“遭忧”和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因此在这首抒情诗里,含有不少叙事的成分。这首诗几乎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这首诗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地说出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终于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理想。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

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且还愿意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于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统一中国,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理想。屈原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

当时的儒家是提出这些人物来加以理想化,希望统治者要像这些理想人物一样来统一中国的。屈原这种思想是当时爱国思想的一种最高的表现,他不仅想使他的祖国成为强国,而且要让他的祖国来完成当时伟大的历史使命。

《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的精神。诗人的理想在楚国腐朽统治集团的阻力下不能实现,他愤怒地斥责了楚国统治集团;还这样描述了他自己的情操和耿介之志: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擥木根以结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作彭咸之遗则。

…… 诗人写自己早晨饮木兰花上坠下的露水,晚间食秋菊初开的花朵;身上佩带着薜荔、菌桂,胡绳等香花编成的装饰,用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和那些统治集团人们的贪婪、嫉妒、驰骛、追逐相比,更衬托出了诗人对于那些丑恶灵魂的鄙视。

接着诗人在斥责了统治集团的“谣诼”和“偭规矩而改错”后,又写他自己的绝不妥协:“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作品里的思想光采正是这样表现的:他十分憎恨腐朽的统治集团,憎恨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美好的思想。

正因为这样,憎恨就愈深。他不只是对于腐朽的统治集团揭露和鞭挞,而在揭露和鞭挞时,还举出自己美好的理想,这就更显出了被揭露者的丑恶,鞭挞也愈重。

这篇作品整个说来都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后半部里,这种色彩更浓烈。诗人在前面写他的生平经历、政治理想以及对于黑暗政治的揭露等,多系实写。

但其中采用了一些“比兴”手法,它和《诗经》中的“起兴”完全不同,也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用来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种幽远的意境: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美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

诗人在作品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人们在读到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觉得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江蓠”、“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

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洁的动人的形象。

但《离骚》的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色还不在此。是重要的特色在于诗人的笔锋底下,大量驱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异常雄奇壮丽的完整的图画。

如诗人写他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能了解他,在无可奈何的情绪下,幻想驾着鸾凰、凤鸟、乘风飞上天空,寻天帝去倾诉: 朝发轫于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6. 解释两句《离骚》名句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故都:指郢(ying)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译文:

尾声唱道:

算了吧!国家缺少忠良没人理解我,又何必深深地怀恋故都。既然不足以一起推行美政,我将追随彭咸去他的居处!

这五句是全篇的总结和尾声,在上面八段外具有其独特意义。它高度地概括了全篇的主要内容,简要而深刻地阐明了屈原以身殉国这一伟大悲剧的真实历史意义。五句分两层:龚景瀚曰:“‘莫我知’,为一身言之也;‘莫足与为美政’,为宗社(祖国)言之也。世臣与国同休戚,苟己身有万一之望,则爱身正所以爱国,可以不死也。不然,其国有万一之望,国不亡,身亦可以不死;至‘莫足与为美政’,而望始绝矣。既不可去,又不可留,计无复之,而后出于死,一篇大要,‘乱’之数语尽之矣。太史公于其本传终之曰:‘其后楚日以削,后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言屈子之死得其所也,是能知屈子之心者也。”(《离骚笺》)死,在今天看来是消极的,但两千年前屈原所采取的这种行动其中却包涵着极其严峻的积极的现实斗争意义。王夫之日:“原之沉湘,虽在顷襄之世,然知几自审(预见未来,考虑到自己所应该采取的态度),矢志已夙(早)。君子之进退生死,非一朝一夕之树立,惟极于死以为志(在思想上能作最后牺牲的准备),故可任性孤行也。”(《楚辞通释》)先大父(名其昶,字通伯)曰:“死,酷事耳;志定于中,而从容以见于文字,彼有以通性命之故矣(有了正确的人生观)! 岂与匹夫匹妇不忍一时之悁忿而自裁者比乎?”(《屈赋微》序)这些,不但说明了为什么屈原在沉湘前二十多年的《离骚》里会出现“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样的句子,而且有力地驳斥了一般封建正统文人们有意诬蔑屈原,毁谤屈原,像汉朝班固所说“露才扬己,忿怼沉江”之类的谬论。

离骚中爱国的诗句

离骚中爱国的语句有这些: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