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翻译(登高古诗原文及翻译)_杜甫_登高_萧萧

本文目录

  • 登高古诗原文及翻译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翻译
  • 登高一诗中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是什么意思
  • 登高杜甫原文及翻译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
  • 杜甫《登高》全诗翻译及赏析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

登高古诗原文及翻译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①渚:水中小块陆地。②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③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④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⑤万里:指远离故乡。
⑥百年: 这里借指晚年。⑦艰难: 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⑧苦恨:极其遗憾。苦,极⑨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⑩潦倒:衰颓,失意。
11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12.浊酒杯:浑浊的酒杯,指当时杜甫生活贫困潦倒,只能喝次等的酒,与李白喝玉杯酒不同。更能突出晚年生活的凄凉。
【作者简介】:杜甫生平年谱 杜甫墓园之谜
【朗读节奏划分】: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这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生活困窘,病魔缠身。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
【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翻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登高一诗中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是什么意思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分析】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这八种“悲”,即是指: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正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诗人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88-289

2.陶道恕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86-588

登高杜甫原文及翻译

登高

杜甫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赏析: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

意思是: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出处】《登高》——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扩展资料

1、《登高》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2、《登高》鉴赏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杜甫《登高》全诗翻译及赏析

《登高》【作者】杜甫 【朝代】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

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

意思: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出自:《登高》杜甫(唐代)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刮得很急,天高猿猴啼发出的叫声,显得特别的悲伤哀愁,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看不到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我这一生体弱多病,时至今日独自登上高台。历尽了千辛万苦和各种磨难导致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扩展资料:

《登高》是杜甫创作于公元767年,地点是在夔州。杜甫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的军队开始发生动乱,相互之间争夺地盘,导致社会出现混乱民不聊生。

当时的时代已经混乱不堪,杜甫自己本身又体弱多病,再加上内心的壮志未酬,导致了杜甫内心极度的苦闷与忧愁。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杜甫带病登台,想通过这种方式排解苦闷与忧愁。在古代的诗歌中,“登高”和“登台”都具备着思乡寄情之意。

《汉乐府民歌悲歌》中写道:“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翻译:悲歌代替哭泣,用远望代替回乡。)”意思是说,想回家没有办法,心中悲痛,因而暂时用悲歌代替哭泣,用远望代替回乡。可以说,这首诗歌通过登高对所见所闻的秋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单之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