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谁(人道寄奴曾住中指的历史人物是谁)_刘裕_口北_怀古

本文目录

  • 人道寄奴曾住中指的历史人物是谁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有典故的具体故事
  • [永遇乐 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的寄奴是谁
  • 寄奴指的是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化用了何人何诗

人道寄奴曾住中指的历史人物是谁

寄奴
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 - 南朝刘宋开国皇帝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有典故的具体故事

这首词一共引用了5个经典故事。上阕写了两个历史人物,引用了两个故事;下阕用典更为丰富,有三个著名典故。

1、起笔“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但“孙权”那样的英雄已经难以寻觅,第二句用孙权自然而然引出“舞榭歌台”——榭,就是建在高台上的宫殿,这里指孙权的皇宫。

2、接着写那寻常的百姓街巷,是寄奴曾经住过的地方,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自然过渡到宋武帝北伐,刘裕当年,平定内乱,取代东晋,又两度北伐。

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长安、洛阳,差一点点就能收复中原了,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如今,刘裕的丰功伟绩,也和孙权一样,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找不到了。

3、下阕开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用了两个典故,元嘉草草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克复中原之志,封狼居胥则是用了霍去病的典故,暗指有北伐必胜的信心。但刘义隆却因看不懂局势,贸然北伐,以至于三战三败,最后只能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是写当时的局势。

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又是用典,佛狸是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刘义隆北伐的对象就是他。拓跋焘南下在瓜埠山建立了行宫,被后人称为佛狸祠。神鸦社鼓是指吃祭品的乌鸦和祭祀的鼓声,这句词是说,此时的老百姓,都以为佛狸祠是供奉神灵的地方,却不知其实是侵略者的行宫。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熟悉,辛弃疾用廉颇的典故,一是为感叹廉颇老将军的不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明,我虽然已经年迈,但依然像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可以为国征战。

[永遇乐 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的寄奴是谁

词中的“寄奴”就是南北朝的宋武帝刘裕,字寄奴。虞世南认为他比曹操和司马懿卓越。  刘裕早年丧父,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挥汗躬耕于田野,上山砍柴,下泽捕鱼,备尝生活的艰辛,晚年当了皇帝还在后宫珍藏着他曾用过的农具。刘裕在东晋末年南北朝混战之际,崛起于行武,终其一生,戎马倥惚。这位靠战争登上皇位的农家子弟,胸有韬略,勇武善战,确实充满了“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其给气概。  刘裕一个普通百姓,提剑首创大业,不到一个月,就安定了苟延残喘的晋室;统率一郡之兵,攻杀四川守将谯纵;西入长安,擒获后秦姚泓家族;在山西大山打败了南燕慕容超;在岭南打败了占据广州的焦循。帅旗所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观其豁达恢弘,有汉高祖刘邦的风度,看他胜算在握,可与光武帝刘秀媲美,只可惜在位时间太短,大志未酬,否则他的业绩不可限量。自轩辕黄帝以来,还没有像刘裕这样用兵神速的。

寄奴指的是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指的就是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化用了何人何诗

这一句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原句,并未化用何人何诗,只不过,其中的寄奴指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此词上片怀念刘裕,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这一句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原句,并未化用何人何诗,只不过,其中的寄奴指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此词上片怀念刘裕,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