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生僻的姓氏,办二代身份证电脑无法识别,全族无奈只能改姓_南中_姓氏_族人

姓氏出现的时间很早,大约出现于原始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一般以部落或者部落首领的名字为姓,为的是区分不同部落的人,后来步入文明社会后,姓氏就成了家族的血缘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姓氏越来越多,被收录在《百家姓》中的就有500多个。

姓氏的来源各有不同,一些是以国名为姓,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燕、韩等各个诸侯国;或者以居住地为姓,比如西门、东郭等等,也有以官职为姓,比如司马、司徒,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偏僻姓氏爨。

爨(cuan,第四声),有烧火做饭的意思,这个姓氏的来源要追溯到周朝时期。“爨”是周朝的一个官职,那时候“爨”的意思也跟今天一样,指的是烧火做饭。而担任这个职位的人专门负责王室膳食,一般是厨房里的小官,于是他们的后代以先人的官职为姓,这才有了“爨”姓。

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在公元225年平定了南中大乱,当时是战乱年代,蜀汉不可能在南中留下太多的兵力,于是为了防止南中再次叛乱,诸葛亮想了一个办法——在此地培养亲蜀势力,让他们代为治理南中。而在诸葛亮选中的这些人中,就有一个叫做“爨习”的人。

展开全文

因为爨习颇得重用,所以爨氏家族在南中迅速崛起。南中地处偏远,再加上有爨氏家族坐镇南中,所以哪怕中原纷乱,南中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其实帝王们也曾想过管理南中,但是在战乱年代,各国自身难保,压根分不出多余的精力。不仅如此,还有更多中原地区的百姓为了避难,只得逃往南中一带。

爨氏政权的统治大约有400年左右,到唐玄宗时期,唐朝打算一统天下,于是向中南发兵,因为南中地区的兵力并不强大,所以很快就被唐朝收复,而繁盛了400年的爨氏文化也至此中断。

爨氏政权被灭掉之后,爨氏家族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部分族人为了避祸,只得更改了自己的姓氏;其实今天的云南地区依然有部分爨姓族人,但是数量已经不多了。因为这个姓氏的书写方法太过复杂,族人为了简化姓氏,纷纷改为大姓。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没有听过这个姓氏,甚至都不认识这个字,这是因为“爨”字笔画太多和使用频率不高,所以被纳入了生僻字之列。新中国建立自之后,国家为中国居民录入身份信息,制作身份证,“爨”姓族人也因此遇到了一大难关,因为当时的电脑版本过低,收录的都是较为简单的汉字,没有办法识别“爨”字。

为了生活方便,部分人只得跟着改姓,所以“爨”姓人的数量也跟着越来越少了。现在人们开始注重姓氏文化的保护,多数生僻字也已经被纳入电脑系统,在专家和族人的呼吁下,部分人又改回了祖姓,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保护的方式吧。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