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学霸毕业后出家为尼,10余载收养26个重病弃婴,她是谁_法师_寺庙_意义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尚颜·《赠村公》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追求功成名就,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芳名”;也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为名利所束缚。甚至有的人为了寻求人生的意义,放弃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遁入空门。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位清华女学霸刚毕业便出家为尼,在当尼姑10余载的时间里,总共收养了26个病重弃婴。她独自抚养这些弃婴长大,由于自身毕业于清华,有知识和文化的她,把这些弃婴教育成长,那么她是何人?

这位清华大学毕业就削发为尼的女学霸,世人都以她的法号“智宏法师”来称呼她。和一些人看破红尘后才出家不一样,智宏法师出家的做法是为了继续追求人生的意义。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就读哲学专业的智宏法师孜孜不倦地研究哲学问题,想要弄清楚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智宏法师对人类本质的理解越来越深,她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她的心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然后她突然意识到,也许是自己走的道路错了,哲学并不能帮她解决心中的问题,也不能帮她弄清楚人生的意义。于是智宏法师把寻求的目光,放到了佛学身上。她觉得,自古以来就在中华大地传播的佛学,或许可以帮自己解开心中的困惑。

展开全文

1995年,已经打定主意的智宏法师告知父母,毕业之后就要出家。这个想法当然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很多亲朋好友也都表示不理解。明明已经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进入清华,只要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必然前程似锦。为何要在毕业出家,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一切?

可是智宏法师早就打定了主意,坚持要出家,父母也只能由她去了。所以刚刚大学毕业的智宏法师,踏上以佛学求解人生意义的道路。她先是来到了中国佛教“圣地”普陀山拜入佛门,得法号“智宏”,随后在普陀山学院当上了教师。可传授佛学,似乎也不是智宏法师要的人生意义。所以她又来到了中国佛教律宗的发源地——终南山。

来到终南山之后,智宏法师于山脚下的一座小寺庙继续修行。在小小的寺庙里面,智宏法师开垦了一片菜地,诵经念佛、种植瓜果成了智宏法师一天中主要的事情。到了2001年的一天,智宏法师又多了一项照顾孩子的任务。

那一年春天,智宏法师早起听到寺庙门外有孩子的哭声。她出门一看,见一个6岁左右的瘦弱小女孩独自站在门外,询问情况,女孩哭哭啼啼也说不清楚。智宏法师把小女孩安顿在寺庙,过了一段时间不见有人来接,期间她又发现女孩患有重病。这时,智宏法师意识到,小女孩是被父母遗弃了。

于是,智宏法师收养了这个小女孩,起名为“道德”。她每天都带着小女孩一起修行,打理菜地。种出来的瓜果除了自己吃外,还拿到外面去卖,成为寺庙的经济来源。有了更多收入,智宏法师治好了道德的病,如今道德已经是国内一家佛学院的研究生了。

而道德也不是智宏法师收养的唯一孩子,自从2001年收养了道德之后,陆陆续续有人把弃婴放在寺庙的门口外。她一共收养了26个被遗弃的孩子、婴儿,其中24个女婴、2个男婴。由于寺庙是尼姑庵,所以智宏法师把男孩寄养在了别的地方,每月定期寄生活费。值得一提的是,26个被遗弃的孩子中,绝大部分都患有疾病,只有一个名为“缘缘”的小女孩,身体健康并且有确切的出生日期。好在经过治疗,这些被遗弃的孩子都慢慢恢复了健康。

后记

看着孩子们慢慢长大,智宏法师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的意义。照顾孩子,供他们读书认字也成了她的修行之一。也许是受到了智宏法师的影响,有19名孩子长大以后也选择出家,而后收养的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则在终南山脚下附近村里的小学读书。

因为要养育26个孩子,原本打算给寺庙修缮大殿的智宏法师,不得不把寺庙翻新的计划推迟。用她的话来说就是:

“对孩子的苦难视而不见,诵经念佛又有什么意义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