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和巡抚相比谁厉害,平西王和亲王比谁厉害?_巡抚_地方_总督

总督和巡抚相比,毫无疑问是总督厉害。

中国的地方官制设置经历了几个阶段,秦朝以前的诸侯国制度不算。秦朝以后,从秦朝开始确立了中央——郡——县制度,地方的最高官员是郡太守,当时秦朝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县下为亭长、里魁等基层官员。这是中国最早的地方行政结构。

到了汉朝,与秦朝的行政结构基本没区别,只不过一些郡变成了封国而已。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督察地方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朝廷于是在各地设立了十三个刺史,将天下分成了“十三刺史部”,用来监察地方官员,可是监察权逐渐逐渐就变成了领导权,到了西汉末年,刺史已经成为了地方长官。到了东汉末年,刺史的权力更大,从刘璋他爹刘焉开始,东汉朝廷正式改变了刺史的名字——州牧。州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如三国之前的益州牧刘璋,荆州牧刘表等等。

之后的魏晋南北朝,又废了州牧制度,连州级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淡化掉了。隋唐的时候,干脆把州——郡——县三级以后也废掉了,朝廷直接统领州郡太守。中国的地方行政一直维持在州(郡)——县两级制度,直到元朝。

到了元朝,形势发生了变化。元朝由于疆域过于辽阔,实在难以管理,而且蒙古人对于管辖汉地也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于是元朝设立了省——府——县三级制度,也就是一直沿用到今天的行省制度。

到了明朝,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分权控,生怕有人抢他的权。于是他虽然沿袭了行省制,却没有设立地方长官,而是设立了布政使管理行政,检查使管理司法,指挥使管理军事。互不统属,谁也管不着谁,他觉得这样就不会有人来分他的权了。

可是这正应了一句老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由于互不统属,所以三个地方长官互相扯皮,谁也不听谁的。老朱在的时候,还没人敢太出格,老朱一死,马上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于是朝廷不得已,设立了地方长官——巡抚。

所谓巡抚,字面意思是巡视地方,抚境安民的意思。实际上,巡抚作为中央派驻在地方的长官,拥有凌驾于三使之上的指挥权,很快成为了定制,是管理一省的封疆大吏。

可是巡抚毕竟只能管理一个省,赶上个饥荒战乱,动辄波及几个省,巡抚也出现了和布政使们一样的问题:互相扯皮。古代交通不方便,中央处理起来太麻烦,于是设立了超级地方官——总督,专门管辖巡抚。

赶上和平年代,只有打仗的时候才有总督,用来应付跨省战争。可是王朝末日,水旱灾荒,民变外敌轮流来,于是总督也不再是临时官职,成为定制。如清末的总督们几乎统治了清朝的所有疆域。

吴三桂一开始被封的平西王更多的是荣誉称号,爵位等同于郡王,后来因为军功升为亲王,然后不久就造反了。所以这个“平西王”和普通的亲王相比,是没什么可比性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