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教师家长 邀您来听【烟台心理教师谈健康之四】_孩子_烟台_教师

三年的疫情虽然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然而在看不见的心灵深海里,有的青少年还在经历着被某些心理疾病困扰的“疫情”,甚至为之付出生命。

孩子,你还好吗?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请务必留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特别是疫情后时代,各位家长朋友和老师们更要学会智慧地去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正向引导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护航我市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市教育局会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专家和教师们,针对疫情后新学期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校共育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开设《烟台心理教师谈健康》专栏,邀请部分专家、教师共同支招,希望在助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方面为各位家长和老师们提供一些支持和参考。衷心希望家、校、社共同努力,一起陪伴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烟台教师家长 邀您来听【烟台心理教师谈健康】

@烟台教师家长 邀您来听【烟台心理教师谈健康之二】

@烟台教师家长 邀您来听【烟台心理教师谈健康之三】

展开全文

【烟台心理教师谈健康之四】

警惕孩子的情感孤独

栖霞市蛇窝泊中学

郝庆娜

从心理学上说,情感孤独就是在一个人心情低落的时候,缺少真正懂他、理解他,和他沟通、听他倾诉的人。低自尊感的孩子换了新的学习环境时更容易产生情感孤独。

有的孩子到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就读后,如果学习成绩不如以前,产生了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与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往往会造成孩子心理状态失衡,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等睡眠问题,也存在一系列例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也有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妄感等心理问题,进食出现异常,甚至有明显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专业人士认为,这类孩子往往性格内向、温和、孤独,较为在意他人的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方面的支持缺失,缺少情绪渲泄的渠道,常有避世的想法。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人的关注。在联合国公布的健康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青少年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背后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支持系统的问题和缺失。当孩子出现诸如焦虑、抑郁、厌学、自残等种种情绪和行为时,其实就是在向家长和老师发送求助信号。

孩子厌学、抑郁、自杀等所有问题根源在于情感方面的孤独。情感孤独由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所引起,这个依恋对象对儿童来说可能是父母、同学,也可能是刚刚走失的宠物;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依恋对象可能是伴侣或者亲密的朋友。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不应该是光有学习或者是工作,他还应该得到人性化的关怀。

如果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却忽略孩子的感受,不跟孩子进行交流,这样的孩子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孤独的人。很多的父母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不玩手机,好好学习”。但孩子会说“不玩手机,我感觉不到快乐,我没有幸福感。”如果家庭、学校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那么现实中的悲剧就会少一些。

首先,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这样,孩子才敢于向我们诉说内心的真实感受。其次,要学会共情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跟他在一起的,要与孩子一起去打败问题,而不是跟问题一起去打败孩子,这样孩子才不会孤单。第三,应积极陪伴孩子,同孩子一起去感受成长,这样才会有“共同语言”。第四,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同伴互助交流中健康成长。

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孩子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健康美好的人生。家长朋友、老师们,警惕孩子们的情感孤独,从改变我们自己做起吧,比如,先从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开始;从一次鼓励、一个拥抱开始;从一个眼神、一次接纳开始。

照片来源摄图网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烟台市教育局政务新媒体

“烟台教育发布”(微信号:ytjyfb)

更多精彩

人民日报: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养育方法(建议收藏)

国家图书馆春季推荐!孩子该读哪些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