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当导演贾樟柯与文学相遇_电影_父亲_作家

原标题:当贾樟柯与文学相遇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聚焦作家与文学、关心故土与家园,以诗意的题名开启了一段电影纪录。

在这部电影里,观众可以读到诗歌:“麦子、植物,生长不易察觉,大地上的生命无不如此。田野中的三株榆树陷入沉默,如同父亲、母亲和孩子”

也会读到小说:“回首往事或者怀念故乡,其实只是在现实里不知所措以后的故作镇静,即便有某种抒情伴随着出现,也不过是装饰而已。”

还能听到作家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很难讲这个事情,一提到我的妈妈,还是忍不住要流泪……”

贾樟柯如何讲述文学?电影如何表现文学?

电影的开场是一段缓慢的艺术表达,镜头移过静止的石雕,随后是养老院中沧桑的面孔。老人们排队吃饭,人群中的这些脸庞,写着各不相同的饱经风霜。我们能够辨识到的是乡土、艰辛与苍老。

马烽的女儿回忆父亲的童年与成长、写作与还乡,提及父亲创作的《饲养员赵大叔》《韩梅梅》《吕梁英雄传》等小说。贾平凹回顾其儿时生活、青年求学与创作经历,讲述的场景从公共的戏剧舞台切换到个人的独特书房,书房中的书画、茶具、圆桌等物件与摆设透露出奇异的文人趣味与审美倾向。梁鸿在一家裁缝铺里幽幽地诉说幼时的艰辛生活:母亲瘫痪在床,每天早上以静默的泪水回应孩子上学前的告别;自己交不起学杂费,被罚站在教室外边听课;父亲带着孩子挨家挨户地借钱凑学费,大姐过早地为原生家庭负重前行……这些隐匿在作家内心深处的过往以一种深沉而动情的方式被呈现。串联起马烽、贾平凹、梁鸿三位作家的主题是归乡,他们都因回到故乡而打开了写作的新天地。贾平凹的《商州》《浮躁》《废都》《秦腔》,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梁庄十年》都书写了有关故乡的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