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五年,高考和就业压力或持续增大,必须提前规划了!_人数_高考_出生

01 大学生就业难

如果大家常看我文章,应该知道了现在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增长的现象。

而且,从2021年国家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大学生人数在十年间增长了1亿人,差不多翻了一番。

展开全文

你就可想而知,现在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那么难了!

而且,除了毕业生人数增加的因素,还有疫情、经济下行等多项因素叠加,使得现在工作机会减少,大学生找工作就变得更难了。

02 未来会好吗

那么,这种情况,未来会变好吗?什么时候,大学生就业竞争可以变小一点呢?

暂且不论其他因素,我们就来看看未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什么时候大概能减少一些吧。

数位观察网整理了2014-2021年全国各阶段教育在校学生数。

从这个表格,就可以看出,连续多年来,我国各阶段学校在校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人数连年上涨。这就意味着,未来多年里的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都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自然,大学毕业生人数也会逐年增长,就业的竞争恐怕是越来越激烈的。

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可能好转呢?

那就看看人口出生情况变化吧。

从上面这幅图片可以看出,自20年前,也就是2003年起,我国的出生人口数一开始都基本保持恒定,到了2011年以后,还出现过几次生育高峰。

而这种现象从2017年开始改变,出生人口数连年大幅度下降。

那么,这样看来,也就只有在2017年后出生的孩子,他们未来的高考和就业竞争人数会可能逐渐下降。

但也只能说可能,因为从过往情况来看,出生人数减少,高考人数未必会减少。

比如2016-2022年间的高考人数在连年增长,而实际上倒推18年,也就是1998-2004年的出生人数却在逐年减少的。

这就说明,即使出生人数减少,但是上学的孩子比例却可能提高了。

事实上,我国过去十年间受教育人口比例提高,就是因为出生人口的入学率上升了。

因此,也只有到2020年这波出生的孩子高考时,我们才能说,那时的高考人数大概率会降到现有水平以下。

因为就在去年,我国高考人数是1193万。

而2020年一整年出生的孩子总共才1200万。

那么,得等到哪一年才会这样呢?

就是他们高考的年份:2038或者2039年。

也就是说,至少要在15年后,高考人数才可能相对减少。

在这之前,孩子的高考压力都难以减小,甚至还在不断上升。

自然,他们的就业压力也会不断增大。

而且,就算出生人口减少,也未必是好事。

因为出生人口减少,就业机会也会减少。

同时与之伴随的,还有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以及房价已经很高,而且还有缓慢上涨趋势。

那么,未来的孩子们,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严重的负担。

03 规划和准备要提前

怎么办?

我多次强调,一定要提前谋划,做好准备!家长们一定要为孩子进行打算,做好规划。

未来,孩子们要想仅凭一己之力白手起家,真的是难上加难。

所以,家长们能帮的地方就帮帮孩子吧。

如果你有财力,那就做好储备,给孩子带来一个较好的起点。

如果没有财力,就尽量早早规划孩子的职业方向,帮助孩子成长,提升他的能力,这样也能让他未来在职业上取得更快发展。

要知道,很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第一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规划,不知道选择什么工作。

所以,这方面,家长们要提前打算和引导才行。

而给孩子的职业方向规划,我建议不要仅仅盯着传统的那几条路:考公、考编、考研。

因为,这几条路是越来越卷,很多人都是满怀希望孤掷一注,最终却是颗粒无收前功尽弃的。

上面这幅图的统计结果,还是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情况。经过了三年疫情,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报考人数都大幅增长了,更难上岸了。

因此,你即使要想进体制,也要做好进不去的准备,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要想想看,以后去求职的时候,面试官问你: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你?

你能怎么回答呢?

因此,我希望家长们要为孩子未雨绸缪,让孩子们做好职业准备。

否则,就会让你的孩子未来在就业竞争中举步维艰,跟有资源有规划的人们差距越来越大,使他和你们家庭的发展也都越来越困难。

那么,要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为他规划出未来的方向,然后提升相应的能力。

这样的话,他即使学习成绩不是很高,也不会太影响他未来的职业发展,甚至可以帮他逆袭,超过那些成绩好却缺乏规划的学生。

正如我多年前曾经发过的一个朋友圈所展示的,有的人尽管起步快,跑在了前面,却会在一些选择面前犹豫彷徨耽误时间,而一开始落后的人却可以方向明确一以贯之,迅速超过他们。

现在,你明白给孩子提前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吗?

具体如何给孩子规划,或者是年轻人怎样为自己规划,欢迎来参加我今晚的直播,主题是:如何做好未来的业规划?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