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体现了元稹怎样的思想感情?元稹最出名的诗_菊花_名句_千古

《菊花 》体现了元稹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最出名的诗

1,《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人小传元稹(779-831),字微之,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的后裔。元稹9岁时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15岁时明经及第,28岁时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元稹有一次离京公干,归途中在驿站住宿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大影响前程的事情。元稹在住宿的时候率先占了正房,这本来符合朝廷的规定,没想到太监仇士良半夜也来这里住宿,要元稹让出正房。当时的太监群体很有权势,仇士良更是一众太监的首领。纵观仇士良的一生,前后共杀二王、一妃四率相,几乎无人可以撄其锋芒。在和元稹发生龃龉的时候,仇士良虽然大恶之迹未彰,但已经目中无人,骄纵跋扈得很。元稹依据朝廷规定,不肯让出正房,仇士良恼羞成怒,痛殴元稹,打伤了元稹的脸。事情上报朝廷之后,唐宪宗偏袒仇土良,宰相也认为元稹年纪不大却乱树官威,有失大臣体统,将他贬官外放。幸而元稹的诗写得很好,朝廷里的乐师和妃嫔们都爱读他的诗,认为他是才子;唐宪宗也喜爱元稹的诗,终于还是把他调回了朝廷。回朝之后,元稹屡屡升迁,甚至做到了宰相,但他素来举止轻浮,缺乏威信,大臣和百姓们都不服他,因此没过多久他就卸任改做节度使了,最后死于节度使的任上。元稹和白居易交情最好,又有一致的诗歌主张,世人将他们并称“元白”。论到新乐府的创作,元稹的成就不及白居易。但元稹的悼亡诗(共三首)堪称独步古今,向来受人称赏。编纂《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称:“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悼亡诗是悼念亡妻的作品,如此看来,元稹和妻子应当是琴瑟好合、如胶似漆才对,然而考察元稹的一生,却始终让人感到他对男女之事不免轻薄。他写《会真记》记述自己始乱终弃的初恋,后人据此改编为《西厢记》,主人公张生的原型就是元有。陈寅恪讥讽元稹“巧婚”“巧宦”,这与悼亡诗里那个痴情丈夫的形象实在大相径庭。元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用简单的非彼既此理解的话,的确很难说清。2,《遣悲怀》(三首之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千古名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3,《遣悲怀》(三首之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二十四岁的元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季女韦丛;三十岁时韦丛卒,元稹写下“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诗句。“常开眼”就是睡不着,但“常开眼”还有更深的含义,却为千几百年来的文人所忽略;近世,有一高人扪得正解,这位高人就是陈寅恪先生,陈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中说:“所谓‘常开眼’者,自比鳏鱼,即自誓终鳏之义。”何以“常开眼”就是自比鳏鱼呢?因为“鳏鱼眼长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二句,可以理解为:我只有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来报答你生前曾经为我做出的牺牲和经历过的忧患苦难。是表示终身不娶,以报答亡妻生前恩义的。千古名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4,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千古名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5,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译文: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千古名句: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6,《离思五首》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千古名句: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7,《酬别致用》风行自委顺,云合非有期。神哉心相见,无眹安得离。我有恳愤志,三十无人知。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千古名句: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8,寄乐天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氾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千古名句: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9,《寄乐天外一首》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未生。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千古名句: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10,《赠乐天》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千古名句: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元稹描写菊花的诗句有哪些

《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佳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