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拼音之前,人民是怎么学习汉字的完全靠死记硬背吗?有人说学习汉语认识3000个汉字即可,而学习英语认识几万个单词都不多,对此你怎么看_汉字_识字_学习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学习汉字 汉字 识字 学习

本文目录

  • 在没有拼音之前,人民是怎么学习汉字的完全靠死记硬背吗
  • 有人说学习汉语认识3000个汉字即可,而学习英语认识几万个单词都不多,对此你怎么看
  • 孩子一年级,学习汉字有点吃力,怎么办
  • 孩子应该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字
  • 学会并掌握5000个不同汉字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 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中国人学习汉字有多难
  • 年轻人不认识汉字怎么学习
  • 怎么教孩子学习认识汉字
  • 让全世界所有人学习汉字除了“孔子学院”,还有什么好的方式和渠道

在没有拼音之前,人民是怎么学习汉字的完全靠死记硬背吗

题中所说的拼音,应该是现在流行并使用的汉语拼音字母,也就是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这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采用二十六个拉丁字母来为汉字注音。

事先说明,讲述汉语拼音,尤其是古汉语拼音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能够看完本文的了了无几,所以说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读一下清代李汝珍所作小说《镜花缘》,其中有一段篇幅所讲古汉语切音之类的,由一老学究口中讲出,虽啜啜不休,读者自会有所乏味的感觉。

近代,指清末以来,由梁启超,卢戆章等提出“切音字运动“,并使用了一套注音字母来为汉字注音(有称为罗马字母的,也有称为拉丁字母的,一直使用到了1958年)。这种注音字母,虽然有许多缺点,但是对汉语拼音的字母运动,起到了开创的作用。

如:丂~k,〈读音科〉

《~g, 〈读音哥〉

丩~j, 〈读音基〉 等等。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

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用《诗经》音作代表。

中古,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代表。

近古,指元明清时代的语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一时期语音系统的代表作,它是归纳元代北曲用韵而成的。

现代,则是以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即北京音系)为代表,即为现在人们所熟悉并正在使用的。

语音的系统性比较强,汉语语音以音节为基本结构,一个音节的书写形式就是一个汉字。每个字音都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的。古代语音和现代语音的差别也表现在字音的声、韵、调三个方面。

如:李白的《越女词五首》之一,“长于吴儿女,

眉目艳星月。

屐上足如霜,

不著鸦头袜“。

诗中以“月、袜“为韵,在古代诗韵里二字均同属入声月韵,但现代“月“念yue《四声》,“袜“念Wa《四声》,韵母完全不同。这个是由于古今韵母发生了变化。如果读时代更早的《诗经》,语音的差异则更大。

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读音,用韵等方面与现代语音读起来既不押韵也不和谐,而且离时代越远,不和谐的地方也越多,这个是很自然的,所以不提倡用古音诵读古诗文,但是要学点古音知识,掌握一些古今语音演变的对应关系,只有了解古代汉语的时代特点,才能更好的分析和解决古书尤其是古诗文中存在的一些语音,用韵等问题。

有人说学习汉语认识3000个汉字即可,而学习英语认识几万个单词都不多,对此你怎么看

事实就是如此。

以前接触了很多外国人,刚认识的时候他们还什么都不会,但是也就是学了一两年他们的中文就说得非常好了,并且能够读懂大部分的报纸和文章。

中文的常用字3000个字只要做到大部分的文章都能够读懂,如果说学得再高深一点,学个6000字,那么基本上绝大部分的文章都可以读。

比较难的是中国文化,有一些字面的意思和实际的意思完全不同。在这一点上,外国人可能会有一些难以理解。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个外国人,他有一个中国女朋友。他女朋友的妈妈会给他送吃的。然后这个老外居然说,这是她妈妈应该的。其实也不是这个外国人大言不惭,而是因为每次他感谢他女朋友的妈妈的时候,她的妈妈都说“应该的”,而外国人的脑袋是直来直去的,他就觉得真的是应该的。

普通的词汇他们一般来说都会学的比较地道,但是像这种中国人的客气,他们就分析不出来。

反过来,如果我们中国人学3500个词,可以说其实大部分的报纸也能够看个大概,但是如果稍微难一点的偏实证性的文章可能就根本看不懂,更不要说法律的文章了。

英文常用的是3500个词,大部分是我们高中学到的那些词,但是还有非常多的词,如果不去背,就是看不懂。一个大学英语专业8级毕业的学生,拿到一篇英文的报纸,肯定还是能够看到非常多的生词的。所以学英语真的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也学不完,背3万个词都不够用。

想当年李阳在背完牛津英汉双解高阶词典之前,他都不敢出来宣传他的疯狂英语。很多英语的牛人,也都是在背完牛津英汉双解高阶词典以后,才敢出来面对观众,推销自己。

并且英语还有一个特点,她喜欢介入其他国家的语言,几乎全世界的语言放到英语里面都可以被英国人拿来当作一个新词来用。他甚至不会拒绝中式英语的如: Newbee这样的词。

因此只要深入到英语的文化圈里面,就永远会有不断的新词出现。

所以英语其实是入门很简单,但是深入学习比较难的。

欧洲语言中还有另外一种语言,它是入门非常难,可是深入起来就比较简单。

那就是德语,德语入门阶段非常困难,有非常复杂的语法,但是它非常规则,并且单词是有限的,被玩有限的单词以后即使有新词汇也经常是组合词。就像我们学汉字,然后组词一样。

主持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我们学会了字以后是有逻辑的,然后再去学词组,就会感觉很简单。在学德语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你背单词的时候,从无意义的字母到有意义的单词确实比较花,时间也比较骚,但是你学会了这些单词以后去组成更长的词,就非常的简单,看一眼就能够把五六十个字母的长词记下来。

这里说一下像英语,如果是遇到长词必须把它背下来,必须要拼写,你才能够把这个单词写清楚,还要记复杂的发音,背单词非常的痛苦,但是像德语这种,单词都是正常英语的两三倍长,但是背单词却没有那么痛苦,甚至绝大部分学德语的人并不需要刻意的背单词。

学汉语的老外也是一样的,他们学写字的时候比较痛苦,但是自己已经会写了以后,他们并不需要刻意的学习组词。因为主持是有意义的符号转化成其他意思的符号,这种学习难度比无意义的笔画转化成有意义的符号要简单的多。

虽然大部分老外说中文非常非常的难,但是他们大部分1~3年时间就可以学的非常的好了,但是再看中国人学了12年的英语,大部分的人都说的很糟糕。

再看德语,大部分的人学8个月就可以考德福去德国留学了。

另外英语除了背单词还要背常用词组,英语40%的表达是用词组来进行表达的。如果没有背词组,英语的学习都是不完整的,大部分的中国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英语学的比较糟糕。英语常用的词组大概有1.5万个。而在牛津英汉双解高阶词典上面大概有60万个。

孩子一年级,学习汉字有点吃力,怎么办

看了问题,不得不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问题出现是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是知识,字有音形义用,就音来说有声母,韵母,声调,三拼还有介音……再看看字形,有笔画,结构,独体字,偏旁部首,合体字,看看造字法,有象形文字,形声字,会意字,指示字,这么多有关字的知识,哪一个简单呢?这里告诉我们急不得,要一样一样的学。孩子吃力,学前没准好行成的。这是人的认识造成的是第二个个原因。一年级学习的起步,好好管理引导辅导练习训练,一年之后就会入门,春天就会来的……孩子的学习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就十二年,这说明什么呢?就语文来说学十几年才打个基础。这里说明知识多,需要时间的,我们可以运用时光的能量加上人的能动性学好知识啊!

孩子应该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字

我认为应该先学认字,这个顺序太重要了!幸亏我们小孩歪打正着,从小认识很字,那个时候,我也没想太多,没有刻意去想过应该先学拼音还是先学字,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经常念叨,经常指认一些字,对于小孩来讲,没有什么难易之分,你经常告诉他的就记住了而已!


而学拼音,孩子反而觉得很难,因为日常生活,从来不用,产生不了关联。


小时候,亲子阅读时,我们大人拿本书,念给他听,他在看绘本的同时,眼睛也会扫描到下面的文字,不要刻意让孩子指读,这样久而久之,其实孩子就已经知道很多字了!有时看动画片,我故意放一个识字的动画片,大人觉得这样学习好像内容很无聊很不可理喻,但这的确是孩子喜欢的方式,很快学会!在小时候就会因为识字多,而对阅读产生兴趣!一般喜欢阅读的孩子没有哪一个是上学才开始认字的,我们孩子身高有多少,看的书就一定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拼音反而只是学校生活中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工具,只是为了能学会并查到这个字而已!

学会并掌握5000个不同汉字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三天,每天2小时,增加1500字,如果掌握5000字,可以做到3-6个月内左右完成。

学会并掌握5000个不同汉字,并不难,普通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前完成一点问题都没有。

现在的学生识字量少,即使高中毕业,大部分学生都未掌握5000字,超过4500字就是次通用字,掌握的人会很少。

很掌握5000字的原因有很多种,最重要是识字思维基础,其中最常见有如下两种原因:

1、很多家长在学龄前不重视识字,上小学后识字量少,基础薄,但小学对识量的要求又很急迫,短期内,使学生的识字压力很大。

2、识字量的基础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如果小学三年级之前没有2000-3000字的底,之后学生对识字就失去兴趣,再大规模增加识字量并掌握汉字,就变得困难。

3、识字方法有问题

看看一年级教材中的生字,就会明白

你会会发现:

1、 这些生字都是散的,大多没有关联,学生识字只能是死记硬背,跟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交流过,这样学习,学生识字的回生率达到70-80%(学过几天后又忘了)

2、 针对生字,没有什么专门的词句训练,比如:立,让学生组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回答:起立、立正。只会老师教过的,课本外的组词就不会了

3、 课本上的歌谣、句子过于口语化,且与生字关系不大,都是独立的一套,看图写画也很困难,对于识字也没什么帮助

这种状况,也会导致学生对汉字没有了兴趣,走入一个死循环,识字越来越困难。

有什么解决之道呢?

必须使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快速再加大识字量

小孩子看汉字是一幅画,是一幅幅抽象画,高年级学生虽然可以更抽象,但识字及理解字义,脱不开汉字的图形字义,汉字是三维的,重字形字义大过字音。

根据本人的经验,使用人字学习法教授学生识字过程中,从多角度全面学习识字、理解字、组词、造句及经典阅读,孩子就不会出现忘记的问题:

简单举例说明下,如生、声字等

1、图形记忆,了解每个字的原理及造字本义: 声,象形字,象馨石形状,编磬是一种乐器

2、将字组合拼拆: 生,由土和草独体图形组成,熟悉独体文、合体字

3、画与写,把汉字当成画来学习,通过画汉字接触、熟悉、理解并记忆汉字图文

4、逻辑思维的方式去理解汉字,让汉字活起来

5、识字以歌谣方式,更好的理解汉字的字义,歌谣都是从造字本义角度传唱

6、组词造句,并将国学经典句子嵌入识字当中

7、汉字拼图、玩具等方式,寓教于乐

8、汉字绘本形式

9、汉字视频,一字一视频,一字一科普,将汉字变成一幅幅图像

使用多维启蒙方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且汉字本身就蕴含着左右脑的思维(绘画、音乐属右脑,逻辑、抽象属左脑)。不把识字当成一门课程去死记硬背,孩子有了兴趣,才会有好效果。

这样教一年级的学生,改变的是一种识字思维模式,之后,只要有不到50-100识字量,专注力还可以,最好的识字效果:三天,每天2小时,增加1500字,如果掌握5000字,也就半年左右。当然,效果好坏,也是因人而异,但上述方法效果甚佳,对于零基础的外国人,学习汉字也很轻松,一天1.5小时能识11-15个字,能组词、成语、短语及句子,半年1800字,说读写都没问题。 (以上图文来源于《人字学习法》)

.

.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K12全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解字古诗文】

汉字师认证课程,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汉字老师、一名汉字启蒙师!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人字学习体系》,私信留言:“人”

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中国人学习汉字有多难

谢邀。

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中国人学习汉字有多难?

在汉语拼音发明之前,中国人是如何学习汉字发音的,这种发音的方法学习效率如何? 中国古代文盲遍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不是汉字的学习难度太大?

古代中国人学习汉字有多难?

非常难。

为什么历史是一部贵族史?因为普通人连字都不认识,如何能进入以文才取仕的上层阶级?我们说科举给了天下才子机会,其实只不过统治阶层是从原来的血统垄断变成相对好一点的文化垄断罢了。而实际上不是高门贵族,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谈什么科举,又谈什么管理国家,一展宏图?

何况科举刚开始也不是谁都能去的。李白才高吧,就因为是商人之子,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但是到了这个阶段,一般的人家,只要有钱,就可以读书识字,用才华来博取功名,这已经是比魏晋时期王谢大家的门阀政治要好太多了。

一直到解放前,文盲占中国的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

这当然与汉字难学有关。因为难学,所有教师资源,也就是“先生”们都在官家学堂,或者大家族的学堂,就算有回乡下办私塾的,也是要收学费的。虽然汉字难学并不是大部分人不扫盲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教化人,也就不会产生这么大的资源倾斜,不会让文化资源被有钱有势的大家族垄断。

为什么难?

为什么都说汉字比英文难,为什么有了汉语拼音之后就要容易了。

因为汉字太古老了,而且中华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

有人就会说,这不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的优势吗?怎么会造成汉字难读呢?

中华文化的传承优势集中在思想。是思想的延续性,自成一体的文化自洽,这是我们的优势。

汉字只是用来记录我们语言的一种工具。它是建立在甲骨文,甚至更早的“画”上面。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越是古老的东西越没有新生的东西遵循科学的道理。汉字是一种创新,同时由于文化的传承,虽然在字形上越来越简化,但是作为方块字,一个一个创立的字,是无法真正用现代的排列组合方法来进行归纳和学习的。

而英文只有二十六个字母,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各种表意。汉字有几万个,而且互相之间并没有联系,或者说没有紧密的联系来供我们举一反三。

通俗点说,我们学习汉字,是需要“音”、“形”、“义”三者全部记下来,合成指代一个具体的东西。而英文,我们只需要了解“形”(排列)、“义”就可以了,至于“音”,基本上排成什么形状,对应着音标就可以读出来了。所以,学英文,可能又不认识的生词,但是没有读不出来的单词。

这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替我们的大脑省下了一大步,所以,好学。

这也是为什么汉字拼音化之后也简单易学了很多。因为我们通过拼音注音标出了汉字的发音,看到标注,我们自然就能组合出这个字的“读音”,只要费点力气记住“形”(怎么写),“义”(代表什么),这个汉字我们就学会了。

有了汉语拼音,汉字才算和其他文字有了同样的竞争能力。

别不服气,看看你自己现在用什么在打字?

没拼音之前,怎么学汉字?

学习语言有共通性。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咱们英语学得不好时怎么办吗?咱们使用汉字标注英文单词。就像那个笑话:“爸死”——“bus”;“妈死”——“mouth”。当然这只是搞笑,不过我估计大家都用过这种方式。而咱们古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来传承汉字读音,只不过用汉字标注汉字而已。

这也就是上面书里面标注“切”的意思了。古代标注发音有两种方式,“直切法”和“反切法”。直切就是用读音相同的字标注,比如下图中“晕”字,直切标注为“音运”,上方标注这个汉字音调为“去声”,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光晕”的“晕”。

再看详细解释:“日月旁气也,月晕”。再看左边标注“禹愠切”,这个就是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来注另“晕”的读音。其实“愠”按理来说也可以直切“晕”字。反切法中两个字,前一个称反切上字,代表生字的声母和清浊,“禹”即“y”,后一个称反切下字,代表生字的韵母和字调,即“un,去声”。

下面那个“烟”字,直切法是用“焉”。左下角标注音调为“平”,这不就知道怎么读了,如果“焉”还不认识,那再看反切法。“乌前切”,声母发“w”,韵母发“ian”,平音。大家会说这不对啊?“wian”是什么鬼?这个是由于古音标注没有今天精确,也没有声韵母之说,加上各地口音不同的一些问题,碰上这种情况,怕读不准确,就要去问先生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言传身教特别重要的原因了。

请先生就得花钱。穷人一天到晚连饭都吃不饱,还有闲钱去请先生?古人读书识字,是有钱人才能干的事情,请先生摇头晃脑地教学是免不了的。

汉字本身难学是一方面的原因,穷是根本原因。

年轻人不认识汉字怎么学习

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小时候是在国外长大的,回到中国以后,虽然能听会说,但是不懂得写汉字,也不会认。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学习汉字,建议从头开始学。由于已经能听会说了,所以不存在语言和语法的问题,所以只需要学会认字就可以了,学习方式和母语者学习方式是没有区别的。

首先花一两天的时间把拼音学好,拼音总共只有40多个发音,每种发音有4个语调,只需要学好40个发音,对于已经会说话但不会写字的人来说,语音语调并不是很大的问题。

然后就可以买一两本小学一年级水平的带有拼音的书籍,然后根据拼音读文字读懂以后,在每个字每个字的抄写。

中文和英文不太一样,中文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需要多用手抄,就和画画是一个道理的,要多利用手的记忆力,字多抄几遍自然就会写了。汉字是图形文字只要你会写,自然就会认。

学写字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笔画笔顺,横竖撇捺折,笔画的顺序是什么样的?要认真学习一下,当然了,如果说从一开始就学习书法,那么写字的笔画笔顺会和标准的有略微的差别。稍微注意一下,通常来说也可以无师自通。

学习汉字,应当按照汉字的频率来进行学习。常用汉字,最开始是1500个,然后再学3500个,最后学6000个,基本上学到6000个汉字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像我这样的水平我大概也就掌握了1500个汉字而已。

学习完1500个汉字,就应该尽量让自己摆脱拼音。通过联系文章的上下文来好好学习汉字。在这个阶段应该多做阅读,可以看看报纸,遇到不懂的汉字,就查一下字典,汉语字典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拼音来查的,另外一种是可以根据笔画来查的。

在不懂发音的情况下,根据笔画来查,可以迅速找到汉字的读音。

学习完写字以后还是要学习一下组词的,虽然说已经会说能读,但是能不能用对字,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有系统性的学习一下组词,可以防止写错别字。

怎么教孩子学习认识汉字

让我一服装为例子,谈谈怎么教孩子认孩子。

重点词汇:衬衫,牛仔裤,外套,毛衣,T恤衫,长裤,裙子等

重点句型:1. 我喜欢_______。2. 我喜欢穿______(颜色)的_______。

01

课堂汉字活动:

  • 拼插汉字

在学习完汉字以后,通过拼插玩具,组合汉字和词汇,引入部首与左右结构概念。这里一定要着重介绍的就是衣字旁。

还可以加上英文,同时进行双语启蒙。

  • 汉字衣架

和孩子一起用纸剪出不同形状的衣服,再将中文、英文和图片组合在一起,一起夹在衣架上。

  • 汉字九宫格

把汉字、图片、英文卡片都准备好,一起和孩子玩连线游戏,连成一条线就是胜利。

02

词汇活动:

  • 苍蝇拍活动

在白板上展示出各类衣服的图片。两人比赛。老师报一个词汇,学生要迅速用苍蝇拍击打白板,选择出正确的相对应的图片。

此活动可以只显示各类衣服图片。

还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同类衣服的图片,学生需要根据颜色来击打正确图片。

还可以增加难度,白板上显示主语和动词,老师报出一句话,学生根据这句话,连续击打正确的图片。例如下图,老师可以说:男孩不喜欢穿衬衫。学生则需要连续击打三张图片来描述这句话。

  • Picture it! (描述图片游戏)

这个活动是我的学生最爱的活动之一。学生两两一组,其中一名学生背对白板,手拿一张纸和一支笔。另一名学生面对白板。老师在白板上展示一组图片,面对白板的学生需要根据图片用中文来描述画面内容,另一个学生需要根据描述,在自己的纸上画出相对应的图片。等到活动结束后,背对黑板的同学需要对照自己的作品和老师的展示图片,找到不同之处。在这一过程中,描述的同学也能根据同学的画作,迅速检测到自己的描述是否正确。这一活动,选择图片很重要。图片涉及的细节越多越好,例如下图。

  • 衣服版萝卜蹲游戏

选出五名同学,每名同学负责一个衣服单词。游戏开始后,学生运用已学句式“我喜欢______,不喜欢_______”来造句。第一个空格运用自己负责的单词,第二个空格自由选择其他同学的衣服单词,被点到的同学继续造句。例如A同学的单词是衬衫,B同学的单词是牛仔裤,A同学要说,“我喜欢衬衫,不喜欢牛仔裤,”B同学要接力说,“我喜欢牛仔裤,不喜欢T恤衫。”T恤衫同学继续接力。

  • 打包短途旅行的行李

学生两两一组。活动设计每一组同学要去附近的国家公园进行短旅旅行,需要准备各自的行李。里面必须包括六件衣服。先按照自己的需求,将六件衣服的中文和图片画在行李箱的作业纸上,然后记下小伙伴的六件衣服,对比其中的不同,最终选择10件衣服放进行李箱。

  • 服装大赛

这个活动既简单又有趣,只要准备几张大的彩纸,发给学生就可以了。让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衣服,并要在做完以后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服装,同组同学要用中文来介绍。最后全班一起评比出最佳创意奖。下面这套衣服得到了最佳创意奖,扮演的是minecraft游戏里的人物。

  • 翻翻书

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给纸片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可以制作成翻翻书,不仅非常简单,而且运用在课堂上也十分合适。这一活动灵感来自于“Happy Toddler Playgame“网站。

  • 探究型活动

在这一主题中,探究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是最好的课题。另外一个主题是研究汉服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继续把这个课题的方案介绍给大家。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有更多老师、家长留言分享你们的活动,让我们把这些活动集结起来,用在生活里、课堂中,让我们的孩子在玩中学双语。

柏力果双语家庭(bilingualfamily)由美国双语教育博士、应用语言学硕士和资深美国外教共同创立,为您提供最有价值、最具操作性的幼儿双语启蒙知识、亲子口语课程。

让全世界所有人学习汉字除了“孔子学院”,还有什么好的方式和渠道

中国人的汉字汉语是通过基础教育学的,不是孔子学院。外国人的汉字汉语有从大学汉语专业学的,汉语公共课学的,也有从孔子学院学的,还有通过留学、网络、自学、媒体、外贸等等渠道学的。只要想学,就能想办法学;不想学,孔子学院也没办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