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真实身份吓死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人间是什么朝代)_悟空_三星_唐僧

本文目录

  •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人间是什么朝代
  • 教授孙悟空通天本领却又昙花一现,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到底如何
  • 孙悟空的师父真实身份是什么
  • 孙悟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 孙悟空的真实来历到底是什么
  • 孙悟空的师父到底跟谁是一个层次的人物
  • 孙悟空有多少种身份哪种身份最高
  • 孙悟空的真实容貌是怎样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人间是什么朝代

《西游记》正文 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书文:贞观十三年,九月甲戌初三日,陈玄奘大阐法师,在长安开坛讲法,观世音菩萨前来卖袈裟。唐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唐僧辞谢出关而去。可见:唐僧取经的日子是唐朝贞观十三年九月初三(公元639年)。实则历史上唐僧取经的时间为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他取经回来的时候是贞观十九年(645年)。

《西游记》正文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书文: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可见孙悟空被压在山下是王莽篡汉时期。(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唐僧取经的日子是唐朝贞观十三年九月初三(公元639年),王莽篡汉的时期是公元9年,可见孙悟空被压在山下不是500多年,而是630年。

孙悟空被勾魂大闹地府,修改生死搏时,看见自己寿命是342年,可见大闹地府孙悟空342岁,孙悟空第一次受招安在天上当弼马温干了15天就是15年。返回花果山,称齐天大圣干了180年,大闹天宫在炼丹炉练了49天也就是49年,五行山下压了630年到唐朝贞观13年。

向前推,孙悟空取经是唐朝贞观十三年(唐朝李世民时期),被压五行山下是新朝元年(王莽篡汉时期),被扔到炼丹炉那一天是西汉永光四年(汉元帝时期),所以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期应该是西汉末年。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那一天是秦始皇二十七年(秦始皇时期),当弼马温那一天是秦始皇十二年年(秦始皇时期)那么孙悟空出生那一年就是周简王九年(春秋时期),大概就是电影《赵氏孤儿》的那个年代。

教授孙悟空通天本领却又昙花一现,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到底如何

菩提祖师很厉害

菩提祖师究竟有多厉害,原文中有答案,说一日祖师登坛讲道——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后来他见孙悟空悟了,准备正式传授他道法,让孙悟空选一门,并亲口告诉他:

“‘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

由此可以看出,菩提祖师精通儒释道三家的功法,讲的也很好,道家功法一共有三百六十旁门,他每一门都已经修成了正果,让孙悟空随便选。

菩提祖师的名字带个祖字,而西游记中敢于带祖的,下界是地仙之祖镇元大仙,灵山有如来佛祖,天庭有道祖三清,就这么几个人。

他本身又是道家打扮,传授的主要内容也是道,所以他应该是道家的高人,那只能是三清之一了。

其实他就是元始天尊

孙悟空闯龙宫、闹地府,玉帝不仅没有惩罚他,还相继封他为弼马温和齐天大圣,偷蟠桃、喝御酒、盗金丹,把天庭搅了个天翻地覆,玉帝还是没有镇压他。

后来如来佛祖应邀来后给孙悟空讲了许多为人的道理,最后以孙悟空赌输为由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也是没有下死手对付他。

能让如来佛祖和玉帝忌惮的大神,整个西游记中也就只有三清了,三清中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只管炼丹,上清灵宝天尊根本没有露面,多次露面的,只有玉清元始天尊。

身为三清之首,他才是西游记中最厉害的大神,没有之一。也只有在他的教导下,孙悟空才能三年悟道、学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这些可都是顶级的法术。

正因为有他在,所以不管孙悟空惹出多大的娄子,都没有人朝他真正下狠手。

原文有多次暗示

元始天尊第一次出现,是安天大会上领衔出场,向世人说明他才是三界第一人。

第二次出场,是镇元大仙应邀去听他讲混元道果,结果正好唐僧来了,因为和道童争执,孙悟空一怒推倒了他的宝贝人参果树。

第三回是弥勒佛祖应他邀请赶赴三月三日聚会,结果在家的童子偷了金饶儿和搭包儿下界,把孙悟空等一班大神折磨的死去活来。

第四次是荡魔天尊说的,他当年收降东北方黑气妖氛,奉的是元始天尊的符召。

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元始天尊召见他们的时间,就是唐僧走到他们地盘的时候,因为不在家,所以下面的人才向唐僧出手。

这明显就是一个阴谋,人为的痕迹太明显,为的就是给唐僧制造点麻烦。

元始天尊为什么要培养孙悟空

那么元始天尊为什么要培养孙悟空,又为什么要推进西天取经事业呢?

正因为元始天尊是三界第一人,是幕后的三界之主,所以他要从整体和大局出发,讲究矛盾和平衡,要让儒释道三家在三界和平融洽,共同发展繁荣。

他不能让一家独大,那样容易造成畸形发展,尾大难除,没有了对手和竞争,也就没有了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从一开始,元始天尊化身菩提祖师,把孙悟空精心培养成为那个搅动三界的大神。在天庭闹一场,肃清了偷蟠桃等各种流弊。去灵山走一趟,扫清了路上暗中隐藏的各路妖魔。

所以等孙悟空一出师,世上就再也没有了菩提祖师的身影,因为菩提祖师的身份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

孙悟空的师父真实身份是什么

所有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都有一个疑问。孙悟空的授业师傅——“须菩提祖师”,文中也叫“菩提祖师”,也简称“祖师”,他到底是哪路神仙?到底是和尚还是道士?为什么后来再没出现过?

孙悟空的师傅,可以说是全书最神秘的人物。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作为神仙,无论是哪吒、托塔天王、二十八宿、太上老君,还是观音、普贤、五百罗汉,我们都能在别的小说、演义、故事中见到,但唯独这位“须菩提祖师”,在别的什么书里都再没有提到过,只在《西游记》里有,还这么大本领。

文中祖师登坛开讲时,“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

这三百六十傍门中,书中提到的有:

“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

“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

“静”字门中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动”字门中“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只待了二十年,前七年还只是“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

显然孙悟空只学了九牛一毛,就能“大闹天宫”,西行路上“斩妖除魔”,而且能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自己。

这位“须菩提祖师”的法力之高,可见一斑。

很多人都在论证谁是菩提祖师。

电视剧中菩提祖师是以一个道家仙人的身份出现。其实小说原文并没有描写菩提祖师的着装,到底是僧是道。

之所以穿道家服装,因孙悟空路遇樵夫,樵夫唱到祖师“静坐讲《黄庭》”,《黄庭》是道家经典。虽没说菩提祖师的着装,但写了他座前童子,是“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显然童子是道童的打扮。

但他的名字,书中提到他是“须菩提”,“菩提”是佛教用语。我们很容易想到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大弟子是神秀,是大家公认的弘忍大师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老去,要在弟子中寻找继承人,所以他就让徒弟们都做一首偈子,也就是有禅意的诗。

大弟子神秀就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我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要通过“持续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强调后天修行的作用,属于“渐修”说。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其他弟子都说好,只有弘忍大师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也就是后来的六祖惠能禅师听到了,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

于是他又做了一个偈子,惠能自己不会写字,就拜托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就是广为流传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说,神秀还有明镜台,还需要常打扫,以免染上尘埃,而自己的心,什么都没有,连落尘埃的地都没有。他这个偈子带有禅宗所强调的“顿悟”的理念,比神秀的又高了一级。

弘忍大师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成为六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

都是三更传道,都是头上打了三下就走,都是成道后就赶走了弟子。

《西游记》的作者,肯定知道这个故事,显然也借鉴了这个故事,但要说“须菩提祖师”的原型就是五祖弘忍大师,也还不是。

作者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借鉴弘忍大师和六祖慧能的故事桥段。

那“须菩提祖师”到底是谁呢?属于哪路神仙呢?

答案是,这个神仙就是——你自己。

其实,“须菩提祖师”是一个不见任何经典的,是《西游记》作者凭空杜撰出来的想象人物。

我们先来看《西游记》产生的时代,当时的中国上至内阁首辅,下至普通士子,哪怕是带兵的武将,都信仰一种思想,那就是王阳明的“心学”。

其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更是影响到了今天,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都信仰他的学说。蒋介石更是将台湾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把“心学”故事化的作品。

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度成佛”,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完美的追求。

我们仔细看“须菩提祖师”所住的洞府,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不是灵山,而是类似“镜台”是指人的“心”;“方寸”有成语叫“方寸已乱”,也是指人的“心”;而“斜月三星”,把弯弯的月亮放倒,就是一个“卧钩”,再加三个“星星”是什么字呢?是一个“心”字。

所以说,“菩提者,心也。”也就是心的代表。

像第56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开篇,诗曰:

灵台无物谓之清,寂寂全无一念生。猿马牢收休放荡,精神谨慎莫峥嵘。除六贼,悟三乘,万缘都罢自分明。色邪永灭超真界,坐享西方极乐城。

“须菩提祖师”就是“心”的最高境界。

作为弟子的孙悟空,他就是普通人“心”的具体形象化的产物,第一回就把孙悟空的诞生,就叫做“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孙悟空的本领来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修行。一切本领、神通,都源于自己的内心。

全书三个部分,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西天取经成正果,实际上暗喻一个人的“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

书中还不时让孙悟空像唐僧宣传“明心见性”的主张。

如第24回唐僧问孙悟空何时到西天雷音,悟空答道:“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第85回,悟空还用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提醒唐僧道:“在心头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顿时唐僧明了:“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所以,真正的““须菩提祖师””就是每个人,“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面。人的“内心”才是真正无穷力量的源泉。

第6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李天王二太子木叉,南海观音大徒弟惠岸”助父亲托塔天王李靖捉拿孙悟空,与孙悟空大战,木叉的兵器也是“铁棒”。

小说原文:

好太子,双手轮着铁棍,束一束绣衣,跳出辕门,高叫:“那个是齐天大圣?”大圣挺如意棒,应声道:“老孙便是。你是甚人,辄敢问我?”木叉道:“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观音菩萨宝座前为徒弟护教,法名惠岸是也。”大圣道:“你不在南海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木叉道:“我蒙师父差来打探军情,见你这般猖獗,特来擒你!”大圣道:“你敢说那等大话!且休走!吃老孙这一棒!”木叉全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立那半山中,辕门外,这场好斗——

……

这大圣与惠岸战经五六十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大圣也收了猴兵,安扎在洞门之外。

木叉是观音大弟子,这是佛门势力第一次和孙悟空交手,“五六十合”,就被孙悟空打败了。

而第49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八戒与沙僧拜问道:“这鱼儿怎生有那等手段。”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那一柄九瓣铜锤,乃是一枝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炼成兵。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我今早扶栏看花,却不见这厮出拜,掐指巡纹,算着他在此成精,害你师父,故此未及梳妆,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他。”

孙悟空只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行十几年,就能大闹天宫。

一个莲花池里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用“一枝未开的菡萏”,就能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都拿他不住,最后还得请观音亲自前来捉拿。

可见无论是佛是道的修为,还是在“内心”,正如唐僧所说:“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作者正要告诉你们,其实没有什么“菩提祖师”,有的只是你们自己。

正像那个时代“阳明心学”所说的“满街皆是圣人”。

当“良知”被发现时,普通人就能成了圣人。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王剑

孙悟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孙悟空是太上老君亲生儿子,当年老君解化女娲补天,消耗元气过大,倒地呼呼大睡,醒来发现遗留下一点精血在剩余的补天石上,老君掐指一算,面露尴尬之色,只能大呼冤孽,选择既来之则安之。

于是布下阵法,让这块石头吸收天地元气,孕育其中胎儿。算到将来这孩子出世,会惹下不少麻烦,老君造出水帘洞,供孩子享用,又点化山中猴子看守,照顾这孩子。

孙悟空出世,跟着猴群瞎闹,不求上进,老猴子劝他修仙,老君分身菩提祖师,教授悟空仙法,后看悟空有所成,赶悟空回花果山磨炼,慢慢打熬法力,等待日后机缘合适,成就大罗金仙。

谁知道猴子顽劣,闯下不少祸来,悟空大闹天宫,老君为救孩子,将悟空带回兜率宫,放进炼丹炉重新磨炼,悟空法力大涨,掏出炼丹炉,推倒了老父亲(也是母亲),逃出去乱打。

玉帝愤怒,又发现了老君和悟空的关系奇特,所以不理老君,招来如来镇压了悟空,老君只能默默垂泪。

如来镇压悟空之后心思不宁,总是心惊肉跳,不明所以,招来观音商量,发现惹了大麻烦,把老君得罪死了,闷闷不乐。观音想了个办法,正好有个取经任务,安排悟空参与,正好把悟空放出来,将来还有个佛的出身。

如此安排,老君开心不已,又怕悟空出事,安排关门弟子朱悟能混入取经队伍,做悟空的护道人,一路保护悟空。八戒听从老师安排,一路上插科打诨,对保护唐僧毫不上心,经常偷懒。但悟空有生命危险,都是八戒解救。遇见稀柿山这样的难关,也是八戒显示大神通帮忙过路。

取经完成,如来知道八戒不稀罕佛门的职位,只给了一个净坛使者,八戒毫不在意,自回高老庄过自己的安稳日子,悟空成了斗战胜佛,地位还在唐僧之上,老君终于安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生了猴子劳心劳力,十分不容易。

孙悟空的真实来历到底是什么

猴子出世后,玉帝只说是天产石猴,而地府的簿子也显示天产石猴,加上多年乖乖呆在花果山,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道教降低警觉。

那么猴子真是天产石猴那么简单吗?我以为不然。

在原书第七回,孙悟空独战三十六员雷将时,诗云: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看到没有?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

孙悟空的本相是一颗摩尼珠。换句话说,孙悟空的原形并非是所谓的石卵,所谓的天产石猴,只能说是瞒天过海的措辞!这里所谓的瞒天过海,自然是指要瞒过天庭,确切说是天庭中的道教集团。

那么问题来了,摩尼珠是怎样变成孙悟空的?在原书中第四回,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哪吒奉命捉妖,有一句: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 

  奇怪,哪吒和孙悟空本无瓜葛,这里却说他们是本源流。本源流的意思是根源一样,或者说同来源。也就是说,哪吒和孙悟空的根源是一样的。何解?

原书第八十三回里说,哪吒儿时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哪吒的身体是如来给的。假设如来没有给他身体,哪吒就存在了,有何根源可谈?而孙悟空和哪吒又是同来源,因此孙悟空的身体也是如来给的。哪吒的身体是如来用碧藕造的,而猴子的身体是如来用摩尼珠造的。

正因为猴子的身体是如来用摩尼珠所造,因此才有了刀剑不伤,水火莫浸的特性,换句话说,只有这样的猴子才能过得了斩妖台,经得起刀枪雷火之伤。

只有这样的猴子,才有资格让如来教导,教导完后找个由头让猴子回去花果山作大王,玉帝才会派人招安,不管有没有闹龙宫的事情都一样。招安后再将猴子安置在蟠桃园旁,猴子因为是猴子,才会偷蟠桃,直至闹天宫,最后召唤如来闪亮出场镇压而不是天庭本有的道教高手,由玉帝捧为佛祖,举行西游。

可见这一环套一环,绝对是安排好的,否则随便教导出来的猴子没有金刚之躯,受了天庭的雷劈刀剁火烧啥的,恐怕就要挂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只有孙悟空一只猴子吗?看这情况似乎还有一只猴子啊。还别说,这个可以有。

这猴子刚出场就干了几件作死的事:袭击唐僧,抢走行李,回到花果山后找几个猴子变成唐僧师徒的模样,最后跟孙悟空一路相爱相杀,闹到如来那儿被叫破原形,给孙悟空一棒打死。更重要的是,这猴子跟孙悟空一模一样,甚至本事、衣着和兵器。这猴子到底是谁呢?如来给出了答案:六耳弥猴。

这是我对于真假美猴王的另一解读,之前我是认为六耳是猴子变出来的,用以自导自演在佛祖面前挣同情,但仔细一想却又未必,猴子本就是如来教导的,不管去往西天有没有功劳,都会由如来分封果位,怎么会由度关文牒的名额而定?猴子那么聪明不可能想不明白这一层,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真的有一只六耳猕猴!

有人认为六耳弥猴是孙悟空用法术变的,这个纯属扯淡,因为两只猴子都被照妖镜照过,依然是两只猴子,而不是一只猴子和毫毛。也有人说,六耳弥猴是猴子的心魔,这个更是无语,如果是猴子的心魔,为何独独比猴子少了一个金刚之躯?按道理说不应该啊。还有就是,假沙僧被打死后现出原型来,六耳将其肉吃了,而猴子早在乌鸡国救国王那阵子就证明是不吃肉的,这又是一个疑点!

只有一个理由解释的通,六耳猕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恐怕比猴子更早被如来掌握。

先看看六耳到了花果山作了些啥,把几只猴精变成唐僧三人,一边看文牒,念了从头又念,一边等正主上门。沙僧不知道六耳的身份,看见六耳的举止自然奇怪:“师兄不是已经熟悉了吗?这文牒还有啥好看?”而六耳说的话很耐人寻味:“我今熟读了牒文,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好吧,四只猴精以六耳为首,所谓的“立我为主”倒还说得过去,“万代传名”又怎么说呢?要知道六耳是以孙悟空的身份回东土,要传名也是传孙悟空的名字,管他什么事?

这个疑问先搁下,数落一下六耳那些作死的事儿:

作死1:六耳猕猴只打了唐僧一棒,而不弄死了帐,唐僧就会告诉八戒沙僧是孙悟空所为!八戒沙僧就会去花果山要行李,这样就会和六耳猕猴有冲突,而引出大人物出手干预。这对六耳猕猴的目的而言,是有害无利的!反观打死的话,八戒沙僧会以为是强盗杀了唐僧,结果要么是散伙,要么他趁机而入,加入取经团队将经书取回东土。因此对比六耳的目的而言,打死唐僧要比不打死唐僧有利,但是六耳猕猴选择无利的,他不打死唐僧。

作死2:如果没有回花果山,沙僧就不会和六耳猕猴有冲突,如此也看不到有两个孙悟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观音作证,孙悟空也很难摆脱嫌疑!孙悟空要想再去取经的希望也不大了。在没有了孙悟空的取经队伍,唐僧被吃的可能性要大的多了,六耳猕猴的机会也大多了。如果唐僧被吃的话,六耳猕猴再出现,杀了妖魔,变出个唐僧,不等于自己去取经了吗?大不了到了如来那儿再说明实情,反正传经东土已经完成,唐僧的事也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六耳猕猴选择回花果山了!他又选择了对自己无利的。

作死3 六耳猕猴搞出个猴精变成唐僧,这怎么看怎么白痴。沙僧道:“师兄言之欠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我佛如来造下三藏真经,原着观音菩萨向东土寻取经人求经,要我们苦历千山,询求诸国,保护那取经人。菩萨曾言:取经人乃如来门生,号曰金蝉长老,只因他不听佛祖谈经,贬下灵山,转生土,教他果正西方,复修大道。遇路上该有这般魔障,解脱我等三人,与他做护法。兄若不得唐僧去,那个佛祖肯传经与你!却不是空劳一场神思也?

意思很明白:取经就要有唐僧。也就是说:猴子变的唐僧必须要见如来。跟孙悟空长相穿戴神通手段相差甚微的六耳猕猴也许如来认不出,猴子变的唐僧如来会认不出吗?这样,六耳猕猴取经的目的也就泡汤了!这个白痴的主意,对六耳猕猴的目的而言,又是有害无利的!

看看,六耳猕猴为了上西方拜佛求经,这好几个策略对自己都是有害无利的。如果为了目的,去实施中稍微有点漏洞,还说得过去!现在六耳猕猴整个计划都是有害无利的!这说明六耳猕猴根本不是为了上西方拜佛求经。

事情越来越奇怪了,这六耳猕猴搞这么多事出来,究竟要干什么呢?

无所不知的谛听是这样说的:“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么?”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

这是两只猴子在地府时,谛听听出来的结果,意思很清楚:两只猴子的神通手段无二,能除去六耳猕猴的,只有如来。而且谛听绝对知道六耳猕猴的名号。不过谛听和地藏的话有点玄机!六耳猕猴的神通和孙悟空是一样的,如果谛听指出哪个是假的,那么孙悟空加上幽冥之神,绝对可以拿下六耳猕猴。但是谛听却睁眼说瞎话,他把事情推给了如来。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只有如来解决是最合适的。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六耳猕猴是如来安排的,六耳猕猴是如来的人。

在《西游记》里有这样一首诗: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这首诗是给孙悟空的,孙悟空以借卵化猴为出世,假(借)他名姓为丹成。《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他的姓名其实是借用别人的!或者说:孙悟空盗用了别人的姓名。 盗用了谁的姓名?谁要万代传名,就是盗用谁的姓名!

很明显,孙悟空这个姓名,原本应该是六耳弥猴的,孙悟空是六耳弥猴在西游不得已用上的替身!

说到这一步,我不免有些深感如来心思慎密:六耳猕猴先被如来收罗,学会了本事,但由于他没有金刚之躯,过不了斩妖台,过不了斩妖台一切免谈,老君也不会出现,老君不出现也没有大闹兜率宫,没有大闹兜率宫也就没有玉帝请如来,如来不到如何崛起,如来不崛起玉帝也就无法制衡道教!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严重打击道教的威信这一基础上,孙悟空的表现很令如来和玉帝满意!

于是如来想了个办法,他以六耳猕猴为蓝本,用摩尼珠造就了一个孙悟空。这也是:六耳猕猴的外型,原形,神通,为什么会和孙悟空一样的原因。也就是说,孙悟空夺走了本该属于六耳弥猴的一切,包括孙悟空这三个字。

所以他不甘心,凭什么那猴子是“混元一气齐天圣”,而我只能是“久炼千灵缩地精”,缩地,缩地,被雪藏如此之久,如来不公啊!

所以他被观音放出来后(菩萨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了成正果。”注意“伤身之难”四字),选择一系列作死的事情,越闹越大,连观音都不帮他了(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就是为了质问如来:“为!什!么!”

如来的话说的很玄乎:“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是什么意思呢?灵明石猴(孙悟空)、赤尻马猴、通臂猿猴(水帘洞的老猴子)都是我的人,你六耳弥猴只是西游计划的失败品!因为你自作主张,闹得太大,别怪我心狠!

就在这一刻,六耳的表现是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我个人以为,真正令六耳胆战心惊的不是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而是“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说明什么?说明如来承认了孙悟空的身份地位,六耳弥猴被当作了弃子,从姓名到身份,一切都属于孙悟空了。

写到此处,我不由为六耳深感唏嘘,不仅仅是为西天神佛的狠性,更是为这冰冷无情的世间,当一切只有用利益来衡量真假的时候,不甘心为棋子的六耳,远比乐在其中的孙悟空,多出了几分血性,固然我曾经执迷不悟,最后临了那当头一棒,我悟了,解脱了,逃脱了这扼住我命运的箍圈,可笑你这个替身永远不会了解,自由的可贵。

孙悟空的师父到底跟谁是一个层次的人物

孙悟空的师父表面上是菩提祖师,实际上是太上老君,隐藏了身份而已,三界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达到太上老君的层次。

一、太上老君安排孙悟空的出生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神仙并不能长生不老,也会有生老病死,根据其所修炼的秘籍,各有不同,当然,也有可以延长寿命的一些东西:蟠桃、人参果,太上老君所炼制的丹药等等。

然而,即便如此,也只是保证神仙在理论上可以长生不老,毕竟,神仙每隔五百年就要经历了一次天劫,若是熬不过或者躲不过去,便会烟消云散,回归自然天地。但是,这只是针对神仙的小天劫,每隔三千年还有大天劫。

对于地位高的,或者说,自洪荒大陆破碎,形成日月星辰之后,从上古妖族天庭、巫族天庭,到现在的天庭,经历了无数纪元,有相当一部分的神仙对长生不老依旧毫无办法,只能背靠天庭,希冀蟠桃相助,但是,对于五百年和三千年的天劫,都有了应对之法,比如地煞七十二变和天罡三十六变,就是专门为了应对这种天劫的法术。

然而,这只是针对神仙个人的天劫,其实,自开天辟地以来,三界一直面临着从混沌中而来的威胁,而三界由于在上古时期,诸多现身神祇的混战,导致杀伐不断,天地之间,怨气肆虐,扰乱修行,自后土以身化六道轮回,才解决一切,然而,妖族、巫族、先天神祇等等,为争夺三界至高之地位,竟然攻伐六道轮回,导致圣人后土陨落。

后土有大功德,这件事情,最终导致天地有了裂痕,十分不稳,虽然后来太上老君化身女娲补天,可天地心印记终究对众生产生了强烈不满,埋下了祸根,三界之中,所有神仙都要面对最终的灭世大劫,即便是圣人也要应劫,无处可逃,除却有限几人,众神将迎来黄昏,尽数陨落。

太上老君预感到一切,推演了整整一个纪元,演化万千,计算了七十多亿次,才有手段,改变最终的结局。于是,他的一缕化身,前往人间,成为了周朝图书管理员的老子,最后,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重新返回天庭。

这一次,他化胡,为佛,是为了让三界之间出现一股不同于以往的新生力量,而在周朝做图书管理员,则是明白人族有大气运,曾经的历代人皇至高无上,一度是三界之主,所以,他也要汲取人间各大流派的知识,充实自己。

此后,第一代古佛燃灯创立了灵山,然而,时间没有过多久,如来便修成丈六金身,入主灵山,这一切的变化,已经不符合太上老君的推演,燃灯古佛存在的时间太短,超出了太上老君的预料。

太上老君再次推演,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而三界的大劫没有消失,似乎正来源于灵山,三界之内,竟然无人可以逃脱,甚至是自己,也会被卷入其中,须知,他是真正超脱于三界之外的超级存在,原本的天地大劫,他是不会被卷入其中的。

一番推演之下,太上老君明白,试图去改变一切,然而,无论何种新生的力量,都依旧在三界之中,所以,就算是去努力改变,却没有跳出这个窠臼,终究是徒劳无功,而且加剧了这样一种天劫的到来。

那些年,太上老君开始闭关,最终,拿出了解决办法,需要一个在三界之中诞生,又不属于六道之内的生灵,去面对最终的劫难,最终化解一切。

这样的生灵,显然很难自然出现,于是,太上老君决定亲手制造出这样一个生灵。

将当初补天时所剩下的一块五彩灵石,放置在洞天福地花果山之巅,并且,对这一块石头进行了雕刻,让其长宽高符合周天之数,吸收日月之精华,众所周知,一切生灵都在六道之内,然而,石头并没有生命,若是石头孕育出生命,则超越在六道之外。

为了使得孙悟空顺利出世,太上老君不惜以大手段改造花果山,汇聚天下龙脉之气息,又亲手建造了水帘洞,以自己的一缕分身居住在内,看护着这一方灵石,日积月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孙悟空顺利出生。

这样一个不在六道之内的生灵,一旦出世,便惊天动地,虽没有修炼,其气息却已经直冲凌霄,玉帝瞬间得知,太上老君为了掩盖孙悟空的真实身份,给孙悟空打造了身份气息,并且改动了生死簿。

二、一步一步个局

然而,即便孙悟空不在六道之内,但是,区区一个猴子,会被人一掌拍死,所以,孙悟空必须强大起来。

孙悟空诞生灵智,在太上老君一缕分身所化的老猴子引导之下,孙悟空产生了远离家乡,出门拜师学艺的想法,于是,众猴子打造了一只木筏,想要漂洋过海,原本,一只木筏经不起大海之中的滔天海浪,但是,由于太上老君的帮助,虽经历磨难,但是,孙悟空依旧完成了这一旅途。

孟子曾说过:上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太上老君之所以不直接出现,传授孙悟空法术,便是为了磨炼其心性,让他经历人间红尘,锻炼其意志,不入红尘,谈何了解众生?孙悟空一路而走,终于让他遇见了那个樵夫,那个樵夫便是人皇大禹,游戏人间,受太上老君所托,让孙悟空进了斜月三星洞,见到了太上老君的一缕化身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学识渊博,传授了孙悟空各种知识,不仅仅是长生不老之术,而且很多时候,大多是保命的技术,而人皇大禹为了人间,对孙悟空也十分看重,因此,赋予了孙悟空一缕气息。

回到花果山之后的孙悟空,太上老君所化的老猴子继续对孙悟空引导,让孙悟空去了东海龙宫,在这里,孙悟空索要兵器,最终看上了定海神针金箍棒,定海神针矗立在东海无数年,一直没有认主,桀骜不驯,任谁都无法驾驭,毕竟,他上一任主人乃是人皇这样的超级存在。

龙王之所以让孙悟空去动金箍棒,并非因为金箍棒太重了,毕竟对于神仙而言,搬山填海都不在话下,何况区区一万多斤?龙王知晓金箍棒的内幕,自从追随过人皇之后,金箍棒便不再愿意跟随任何人了。

然而,孙悟空得到了人皇大禹所赠的一缕气息,金箍棒认出了人皇的气息,于是欢呼雀跃,十分欣喜,十分听孙悟空的话,成了孙悟空的兵器。

其后,孙悟空又大闹地府,玉帝决定对孙悟空进行招安。其实,玉帝乃是三界之主,身负大功德,地位仅次于太上老君,当孙悟空出世之时,没有让天界众神对孙悟空进行干预,便是已经知晓了孙悟空将来的使命,因此,玉帝一直在和太上老君打配合。

所以,当龙王和地府上凌霄宝殿对孙悟空进行告状时,玉帝暗中知会太白金星,对孙悟空进行招安,但是,玉帝觉得,孙悟空一路学艺的经历,对孙悟空的磨炼,还不足够,因此,利用各种手段,比如让孙悟空做弼马温,比如让他做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最终,甚至不惜代价,逼得孙悟空大闹天宫,来磨炼孙悟空。

这一步一个局,都是为了磨炼孙悟空,所以,当观音想用玉净瓶砸孙悟空时,太上老君担心孙悟空受不了,便亲自出手,有个轻重。而最终,将孙悟空投入炼丹炉,有两个原因:

1、孙悟空吃了太多的丹药,并没有完全与自己融合到一起,通过炼丹炉,就是为了让他彻底吸收,为他打造金刚不坏之身。

2、将来的天地大劫,必须让孙悟空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炼丹炉之中,为他赠送了一双火眼金睛。

以天庭为代价,来磨炼孙悟空的心性,可谓是大手笔,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于是,太上老君故意放水,让孙悟空再次出来,又进行了第二次大闹天宫,而这一次之目的,玉帝和太上老君都很明显,他们推测出如来想将灵山之法东传,于是,便如此安排了。

孙悟空明明进不去凌霄宝殿,天庭的众多高手,比如真武大帝等人,根本都没有出手,甚至二郎神也还没有出手,玉帝却直接派人前往灵山,宣如来救驾。

玉帝是三界之主,如来不敢怠慢,丝毫不知道,自己也已经步入局中,立刻奉旨而来,但是,此时的孙悟空战斗力太强,如来也没有办法,但是,他毕竟是奉旨而来,所以,为了战胜孙悟空,如来干脆欺骗了孙悟空,让孙悟空自己进到了手心之中,以自己一只手掌的代价,将孙悟空镇在五指山下。

可是,孙悟空太强了,强得有些过分,无奈之下,只得集合灵山所有的力量,化成六字真言,封印在五指山上。

三、孙悟空力挽狂澜

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都是为了磨炼孙悟空的心性,让孙悟空回到正途之上。

但是,玉帝和太上老君担心孙悟空将来独木难支,便又做了安排,天蓬元帅、卷帘大将这些深受信任的人,却因为奇怪的事情,一点点小事,被打落凡间,化成妖怪,他们都是在等待孙悟空,将来会成为孙悟空的臂助。

如来毕竟也是三界顶尖的存在,虽然有心让灵山之法东传,但依旧觉察到了有点不对,一切似乎太过巧合,但是,他似乎又改变不了什么,灵山之法东传,已经成为定局,无奈之下,不得不做出补救,沿途安排了九九八十一难。

为了阻止唐僧四人组的到来,甚至故意传出吃了唐僧肉便可长生不老的话。

然而,这一切,都在太上老君和玉帝的预料之中,正中他们的下怀,在他们看来,这并非是一件坏事,这样的一场经历,或许可以彻底让孙悟空的心回归到正途之上。

经历了当初学艺之苦,又经历了大闹天宫,又被压在山下五百年,五百年后,又被戴上金箍,一路西行,经历磨难,最终成正果,彻底磨炼了孙悟空的心性,让孙悟空的境界提高到了另外一个程度。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小白龙这四个人,全部到了灵山,变成了灵山之人,静静地等待大劫的到来。

果然,多年后,三界之灾,便是从灵山而起,当年,如来为修成丈六金身,入主灵山,太过着急,直接跨越了时间,为了速成,剥离了自身的恶念。如来的恶念吸收三界之怨气而成型,不在三界六道之中,竟然入主灵山,最后席卷三界。

无天没有对手,他不在三界六道之中,别人无法对他造成伤害,最终,孙悟空以自身为代价,消灭了无天,还了三界一个清平,挽救了一场大劫。

四、为何说孙悟空的师父是太上老君,以及太上老君的地位

1、水帘洞是人为建造的,外面有铁板桥,里面有桌椅板凳,还有人生活过的痕迹,水帘洞还有对联。

2、菩提祖师在传授孙悟空武艺时,让孙悟空自己选择,而菩提祖师给孙悟空提供的武艺,包含太广,诸子百家,皆在其中,唯有太上老君的一缕化身老子,曾经做过周朝的图书管理员,学贯百家。

3、孙悟空本是一只妖,但是,天庭对孙悟空似乎格外放纵,前期是招安,后期,即便是孙悟空想掀翻天庭,赶走玉帝,对孙悟空的处罚也很轻。想想其他妖怪,甚至是神仙,孙悟空那些行为,早就被斩了。

4、太上老君的丹炉可以炼化一切,唯独孙悟空可以躲避,那都是因为,太上老君在为孙悟空放水啊。

5、在《西游记》原著之中,诞生孙悟空的那一块巨石,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更不像天然的,因为,他的长宽高都是符合周天之数,很有可能是人为雕刻的,就是为了培养孙悟空。

太上老君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呢?

《西游记》原著之中,太上老君和观音两个人在观战,观音准备帮助一下二郎神,用玉净瓶砸孙悟空一下,太上老君阻止了观音,拿出了自己的金刚琢,并且说,自己当初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时,曾经用金刚琢防身。

观音乃是灵山的一方大佬,太上老君当面说出自己当年化胡,为佛,观音却坦然接受,没有任何的反对,说明此事为真。

因此,可见太上老君的地位。

在《西游记》原著里,太上老君曾化身千万,他不仅仅是开天辟地的存在,而且也曾补天。

青衣客最后有话说

太上老君地位如此之高,为何向玉帝称臣呢?因为玉帝是名义上的三界之主,太上老君如此做,其他人岂能还有别的想法?

何况,那并不是太上老君的真身,真身一直居住在混沌之中,天庭的老君,不过是一缕分身。

孙悟空有多少种身份哪种身份最高

谢邀!简答引玉。

身份指出身和社会地位,属于意识形态,是一种情结,往往纠结于称谓和身份之间。这里勉强把称谓和身份统称为身份,如有出入请宽谅。初步整理如下:

石猴/石猿

花果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

美猴王/猴王

石猴带众猴进入水帘洞后,要求众猴守信拜王。众猴拱伏无违,排班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菩提祖师门下第十辈徒弟孙悟空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 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 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

老孙

孙悟空下山返回故里,剿杀混世魔王后,向众猴说了自己的求艺和得名“孙悟空”的经过,被众猴奉承为老孙。原文摘选如下:

众猴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家孙、一国孙、 一窝孙矣!”

天生圣人/上仙

孙悟空去东海龙宫借宝时,在门口自称“天生圣人”。紧接着被敖广接进龙宫,敬称孙悟空为“上仙”。如出一辙,大闹森罗殿时,前后称谓也是完全一样。

妖仙/妖猴/妖怪/泼猴/猢狲

东海龙王和秦广王告孙悟空御状、太白金星和玉帝封官等时,即主要集中在大闹天宫期间,对其有此称谓。

弼马温

天庭未入流的养马官身份,但享受仙箓编制,也有工资拿。

齐天大圣/大圣

虽“无禄”,但“有官”,玉帝不但亲口加封说“官品极矣”,而且亲自为孙悟空督建了一座“齐天大圣府”,原文旁白诗评价:“仙名永注长生箓,不坠轮回万古传。”更有甚者,孙悟空几乎成了“天庭总巡查”,朦胧间,如来、玉帝的身份也不过如此。原文如下:

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

孙行者/唐僧的大徒弟/大师兄

两界山唐僧救孙悟空时,给他起了个混名“孙行者”,收为大徒弟。从笔墨篇幅上讲,这个名字或身份在全书最多。

镇元大仙的结拜兄弟

镇元子是三清的朋友、四帝故人、九耀的长辈,他家五庄观里只奉天地,不供三清四帝罗天诸宰。通过救活人参果树,二人结拜为兄弟。更有甚者,结拜后强留师徒一个星期不说,还情投意合的与孙悟空整日粘在一起,把唐僧八戒沙僧凉一边,弄得师徒很尴尬。这隐约中直接导致下一回白骨精时,孙悟空被大家排挤出了团队。

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

大闹天宫时的旁白诗、通天河鳜婆之口、真假美猴王打斗等处,都或多或少提及此尊衔相关。

斗战胜佛

如来亲自加封:“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小结

综上,原著中孙悟空的身份大约有十二种以上,欢迎补充。其中有一拼的当属“齐天大圣”和“斗战胜佛”,因为二者都出自“官方”认定,主流书评更多倾向“斗战胜佛”。

但是,“斗战胜佛”再大,也是在如来之下,感觉最多能和燃灯古佛、观音、弥勒佛、旃檀【zhān tán】功德佛等等平起平坐都难。如来在「西游记」原著中虽高高在上,却还是要听从玉帝调遣。

而玉帝亲口加封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并亲自督建“齐天大圣府”所附带的政治光环,那可不是如来下属佛职所能媲美的,那简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孙悟空当初不大闹天宫闹翻了脸,估计孙悟空见如来都是平级左右。

由此可见,“齐天大圣”的身份貌似最高。当然这只是笑谈,希望读者多侧重孙悟空称谓和身份的变化脉络来思考其“隐恶扬善”的细节。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孙悟空的真实容貌是怎样的

孙悟空真实容貌就是一只身高七尺的猴子样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网上一度传言《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样子是身高四尺,丑陋恐怖,看起来非常吓人,实际上这完全是断章取义。

那么原著中孙悟空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孙悟空在原著中的外貌其实就是一只猴子。

原著中对孙悟空外貌有太多描写,如:

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这是普通形态时的孙悟空样貌,其实就是一只猴子。

当然,为了表示自己的高明很多人会拿出另一段“恐怖丑陋”的描写来来断章取义,认为孙悟空的样子很丑。

“毛脸雷公嘴,身高不足四尺,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这就是典形的是断章取义!这段描写中的“螃蟹”“獠牙”等特征是孙悟空发怒时表现出来的神形,后面还有描写:

这大圣正在前边发狠,手执一根棍子,咬牙恨恨的,要寻人打哩。

而现实中的猴子发怒时本来就有獠牙……

当然,也可能有人会说原著中有孙悟空吓到了老人的情节,所以他长得很丑,对此我只想说:你突然看到一个像人的猴子还扛着棒子不会被吓一跳?

“那老者见了他相貌丑陋,便也拧住口,惊嘬嘬的,硬着胆,喝了一声,用藜杖指定道:“你这厮,骨挝脸,磕额头,塌鼻子,凹颉腮,毛眼毛睛,痨病鬼,不知高低,尖着个嘴,敢来冲撞我老人家!”

所以,原著中的孙悟空外貌就是一只猴子。

接下来再来说说孙悟空的身高。

很多人说孙悟空身高四尺,这也是典型的断章取义。《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猪和猴都能说话,所以书中的猴子自然也不能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猴子来参考。

很多人都曲解《西游记》,认为孙悟空身高不满4尺,实际上这是被一些人带入了误区。

原著中的孙悟空身高其实是7尺。

说孙悟空身高仅有4尺无非是断章取义,抓住了原著中这两段描写:

1.魔王见了,笑道:“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甚么上下?“

这句话虽出现孙悟空不满四尺,但却是从混世魔王眼中得到,后文还有“年不过三旬”,可见“身高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并非实指,而是混世魔王对孙悟空的一种藐视!

2、那怪仔细观看,见行者身躯鄙猥,面容羸瘦,不满四尺,笑道:“可怜!可怜!”

这句话是从黄风怪眼中所见,和混世魔王的角度一样,都是对身高不如自己的孙悟空蔑视。而实际上,在这句话后还有对孙悟空身高的旁白描写。

行者笑道:“你这个儿子,忒没眼色!你外公虽是小小的,你若肯照头打一叉柄,就长三尺。”那怪果打一下来,他把腰躬一躬,足长了三尺,有一丈长短,慌得那妖把钢叉按住。

这里作者明确写出了孙悟空的真实身高:孙悟空长了3尺后有一丈长短,也就是说正常身高是一丈减去3尺等于7尺,而这7尺身高的孙悟空正是黄风怪最开始所说“不满四尺”的孙悟空实际身高。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看你样子感觉你有4尺高,但你长了3尺后身高1丈(10尺),那么你真实身高是多少?

相信普通小学生也能算出来是7尺吧!

七尺身高在混世魔王和黄风怪这样高大的妖怪眼中自然是一种“不满四尺”的感觉。

除此之外,《西游记》中多次侧面描写孙悟空就是常人身高。

行者又有眼色,见师父洗浴,脱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过来披在身上,却将那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走到师父面前道:“老孙今日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这等样,才象个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裰儿,你就穿了罢。”悟空唱个喏道:“承赐!承赐!”

孙悟空穿上了唐僧脱下的短小直裰后感到很合身,由此可见孙悟空的身材与此时的唐僧相差不大,可能和年轻时唐僧身高一般,也属于常人身高。

那怪真个倒背着手,凭他怎么绑缚。却又揪着耳朵,拉着他,叫:“快走!快走!”那怪道:“轻着些儿!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

忽见行者把那怪背绑揪耳而来,一个个欣然迎到天井中,道声“长老!长老!他正是我家的女婿!”

孙悟空能揪着高大身材的猪八戒的耳朵,是否可以说明二人身高不会相差太多?

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

孙悟空学艺时随便剥下路人的衣服就能穿在身上,这也说明孙悟空的身材和普通人一般。而龙宫夺宝时孙悟空穿上龙王的锁子黄金甲依然很合身,这也说明孙悟空正是普通人的身材。

所以,孙悟空真正身高是7尺,而不是4尺,也就是说孙悟空真正的外貌其实就是一只普通人身高的猴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