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骗唐僧下一句(白骨精的三次变化顺序中有什么学问)_唐僧_悟空_白骨精

本文目录

  • 白骨精的三次变化顺序中有什么学问
  • 唐僧为什么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 唐僧耳根软,禁不起白骨精的花言巧语,还一再认为悟空不听管教一再惹是生非,为什么说是错的
  • 孙悟空为何冒着被唐僧撵走的风险也要打死白骨精
  • 《西游中》白骨精是什么来历是逝去的冤魂还是有某位大佬撑腰
  • 《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为什么会说:让唐僧和白骨精变的少妇成亲

白骨精的三次变化顺序中有什么学问

从《西游记》书中去看,白骨精的三次变化顺序是很有些学问的。层层递进,以阴柔克强刚,彻底瓦解了唐僧与悟空的师徒关系,迎合并操纵着唐僧悲悯心怀,怨恨第子打死了一家三口人的无辜性命,难取真经,在八戒撺掇之下,被逐出了取经团队。

一,幻化村姑,花容月貌,假装送饭,撩起八戒凡心,诡计虽没得逞,却虚意周旋,在唐僧的再三抯拦下,被悟空劈脸一棒,假死道途。

二,又化老妇,纪起八旬,多言佛善,手抚竹林,假意寻女。唐僧自知,其女一死,愧疚在心,回复何言。可,又被悟识破,棒打而死。

三,再变老公公,手柱龙头拐,口颂佛经,寻女又寻妇,更是唐僧掩面自羞,无言应对。然,诡计虽高,难彰孙大圣火眼金晴,自然不免一死。

三打白骨精节选之《西游记》第二十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书中文笔精妙,前因后果,意趣纵生,把书可看,不复赘言!

唐僧为什么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写了一个专栏《晨曦小荷大话西游之旅第一部》,里面有更多更详细的西游记解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

唐僧为什么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那因为唐僧善良,更准确的说是愚善。他没有火眼金睛,他肉眼凡胎,分不清妖魔鬼怪,所以唐僧死活不让孙悟空打白骨精,因为这个时候在他的眼里,那不是白骨精,而是妙龄女孩、老妇人、老者! 我们知道佛家讲究不杀生,走路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何况是活生生的“三个人”呢?

其实这个白骨精所幻化的三个人,代表着人的贪、嗔、痴三毒,要拔除这三毒,就要用戒、定、慧。他们本身就是人身所具有的东西,所以打在他们身上,却痛在唐僧的心上。首先是白骨夫人变成的十八岁美丽少女,带着吃喝而来,这就是食和色,而见到这两样,猪八戒依然第一个把持不住,符合了他的本性,其实唐僧此时也饥渴难耐。这就是“贪”,贪什么呢?贪色,贪口。结果被孙悟空一打,吃食都变成了癞蛤蟆、青蛙和长蛆,美女变成了一具尸首,想想这个场景就可怕和可憎。这是一打,打得就是贪念。

由贪而生嗔,唐僧不干了,念紧箍咒;猪八戒不干了,串掇唐僧收拾孙悟空,趁机报复被菩萨们穿珍珠汗衫的怨恨。虽然最后平息了师徒间的争执,但是一念既生,二念即来,嫌隙算是加大了。这个时候白骨夫人就变成老妇人,来寻女儿了。孙悟空依然照打不误,因为他有火眼金睛,可是唐僧没有。这还了得,这还不嗔怒!所以唐僧怒了,猪八戒也怒了,连之前不知道该怎么站队的沙和尚都有些怒了。老妇人也怒了,杀了自己的女儿自然要怒。这里里外外全怒了。结果就是老妇人依然被撂倒,成为一具尸首,孙悟空依然被念咒,除了孙悟空其他三人结成了统一战线,大家得到的结论:孙悟空嗜杀成性,使用障眼法蒙骗他们。师徒几人的嫌隙加大。为后续的分裂做了铺垫。

贪嗔既过,痴迷就来,这个时候白骨夫人化成老者,颤颤巍巍地来寻妻女,八十多的老者怎么会有十八岁的姑娘?荒郊野外的怎么会有这么三人?老者拄杖数珠念经?这一切都透着古怪,可是唐增已经痴迷不悟,当人从贪到嗔自然而然就到了痴迷的境地而不自知。人有各种痴,有情痴、武痴、书痴等等,唐僧就是佛痴、法痴、空痴。孙悟空抡棒照打,白骨精无处遁形,只留下一具脊梁上写着“白骨夫人”的白骨骷髅。三打之后,矛盾逐步升级,师徒分裂,取经团队残缺。

贪、嗔、痴虽然不算多难见的“毒”,就如同白骨夫人一样,没有多少道行,连猪八戒和沙和尚都尚且不惧,但是他对于人的修行来说却是开始的大障碍,只有用戒、定、慧来拔除。

说点题外话,在中国的禅宗里有个白骨观,是佛家修持法之一,为佛教五门禅法之一种,通常由不净观、白骨观、白骨生肌和白骨流光四步组成。主要的目的是息灭对色身的贪恋。这大概也是白骨精的一个出处。 如是观照:玉体横陈,如骷髅一具;骷髅当面,栩栩如生。只有金刚不动的念力才能有这样的修为。所以历来白骨观难以修持。稍有不慎,就落“魔道”。

世上事没有“捷径”,有师师度,无师自度,总归是:善调身口意,菩提日日增。不是吗?

唐僧耳根软,禁不起白骨精的花言巧语,还一再认为悟空不听管教一再惹是生非,为什么说是错的

为什么说唐僧耳根子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骨子里的善念,他追求的是至真至善至美,所以他最后才能成佛。

唐僧的生杀观念,前文已有定论

唐僧收了孙悟空做徒弟的第二天,因为孙悟空打死了六个小毛贼,师徒二人第一次产生了矛盾,唐僧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不能杀生:

“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

唐僧是大唐有名的得道高僧,佛法研究的很精深,他这些理论全是从书本上学来的。相传佛陀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唐僧学的就是这么一种充满善念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唐僧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孙悟空确实不好管教,前文已有先例

孙悟空天生天资过人,所以他一直很骄傲,道有所成后更是有点目中无人、骄横自大,菩提祖师管不了他,把他撵走了。玉皇大帝也管不了他,只好诏安封官。如来佛祖来了也管不了他,只好把他压在五行山下。

在和孙悟空打交道的人中,只有唐僧是一介凡人,武功和法术神通皆无,孙悟空对他更是十分的不服气,所以在被骗戴上紧箍儿后,扯住菩萨的衣服不放:

“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

孙悟空火眼金睛,能看清妖怪的本相,但是唐僧是肉眼凡胎,真假不分,孙悟空和他讲道理根本讲不通,所以孙悟空才撂挑子。

唐僧有点迂腐,所以说他错了

坚守三皈五戒、乐善好施只是修行的一种形式,但不是最高级的修行方式,最高级的修行方式是这样的:

“心中有佛祖,处处皆菩提。”

古代的大贤就是这么做的,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个历史上很有名的济公(道济和尚),也是一代高僧,他宣扬的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所以他即喝酒又吃肉。

观音菩萨是佛家排名极其靠前的大佬,号称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但是她因为金鱼精的事而发怒,当场灭掉了通天河满河的鱼虾。

就连如来佛祖,对大鹏每天吃掉五百条龙以及吃掉了狮驼城满城的百姓一事也不管不问。

佛祖和观音都很灵活,但是唐僧不一样,他坚持的是原则,哪怕不正确也要坚持下去,结果因为不听孙悟空的劝阻而屡次被妖怪捉去,害的孙悟空整日里各处奔波求救,所以才说他确实是错了。

孙悟空为何冒着被唐僧撵走的风险也要打死白骨精

孙悟空冒着被唐僧撵走的风险也要打死白骨精,因为他发现了白骨精最大的秘密,那就是白骨精是一堆白骨变的!

白骨哪里都有,为什么白骨精就很可怕呢?

猪八戒啃的猪蹄骨头,往地上一扔,那就是白骨;沙僧吃了九个取经人,脑壳往脖子上一套,还是白骨;孙悟空更是伤天兵无数,时光一吹,也只剩下一堆白骨。

可白骨精这堆白骨不一样,有神智,有目的,直接奔唐僧来的,背后一定有古怪,孙悟空就要揪出背后黑手。

白骨精变成个老太太,孙悟空那货可不是善良之辈,火眼金睛一看,咦?碰瓷的,一棍子下去,叫你为老不尊!白骨精真身跑了,当时孙悟空就愣了,这妖精有来历!

结果唐僧不干了,要赶孙悟空走,好人难做啊,孙悟空为了揪出背后黑手,只好认怂,委委屈屈道歉,再陪伴同行。

白骨精又来了,很漂亮的一个少女,如花似玉,差点就把猪八戒的心给触化了,象旧情人嫦娥,象高家庄的小媳妇,所以当孙悟空再次打死白骨精,恶向胆边生,不弄死孙悟空也得让猴子知道猪不是好惹的。

唐僧念了一通经,孙悟空痛呀,恨死猪八戒了,猪也有恼子,为什么就不能拿来用用呢?所以孙悟空又一次怂了,取经为重!

当白骨精化成老头前来寻找妻儿,戏已经看完,是该揭开谜底的时候了,所以这次孙悟空再不留情,一棍子连真身一起灭了!

但是事情出了意外,背后黑手并没有出现,及时现身替孙悟空解释,于是孙悟空吃了一个哑巴亏,这才明白,自己才是被算计的人!

解脱唐僧的人间杂念是孙悟空领悟到白骨精三变是有人教化的,是设好的局,所以孙悟空顺势把事情做大好断了唐僧的尘念。

但让孙悟空万万没想到的是幕后人并不现身,利用师徒相杀,现出猪八戒的贪念和异心,同时又用来磨灭己身的杀念和傲慢不逊,兼且断了唐僧的俗欲,一箭三雕,孙悟空被赶出师门才恍然大悟,因此吩咐沙僧戒备八戒后潇洒走了。

唐僧遇难,反而是沙僧明白了其中关键,便让系铃还须解铃人的猪八戒出面,请孙悟空出手。

眼见幕后主使人不再出面,既然教训了猪八戒,孙悟空便去救了唐僧,但在后来没少找幕后人的麻烦。

是的,白骨精就是观音大士用来磨师徒四人的刀,三变也是观音教的。

幕后主使者就是观音!

凡事找观音,孙悟空为此找了不少麻烦,观音也心知肚明,自然鼎力支持。这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真正原因。

《西游中》白骨精是什么来历是逝去的冤魂还是有某位大佬撑腰

白骨精是白虎岭上一枯骨,怨灵不散,求于镇元大仙,希得以超度,摆脱桎酷,转世而去。

镇元子知晓唐僧西天取经快到西牛贺洲,届时可超度此怨灵。

因白骨精祸害相邻,镇元子封印白骨为白骨夫人,驻守白虎岭修道,并告知西行和尚唐僧为金蝉转世,十世好人,吃一块唐僧肉可延寿长生,但此之前必须素食为善。

白骨精于是日夜修道,吸收日月精华,渐能掌握变化之法,但人畜无害,一心只等唐僧师徒到来。

镇元子本来打算告诉唐僧,经过白虎岭时,师徒四人给白骨精做法超度,结果因为弄出个人参果事件,白骨精的事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也是孙悟空、唐僧该受这次劫难,唐僧最初吃了人参果,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孙悟空也是,偷几个吃也就罢了,还扈气不减,弄倒地仙至宝人参果树。

告诉白骨精吃唐僧肉可延寿长生,本是镇元大仙安抚白骨精一心修道,等待唐僧师徒给与超度转世的一时之策,却成了白骨精修道的精神支柱。

白骨精只是初修道法的怨灵,只能通过刚成不久的变化之法,来接近唐僧,乘机吃一口唐僧肉,没想到遇到个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最后修道不成,还被打杀在白虎岭,超度转世泡影成空。

《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为什么会说:让唐僧和白骨精变的少妇成亲

孙悟空说让唐僧和白骨精变的女人成亲,虽然只是一句戏语,但也透露出些许的无奈!

一是气唐僧人妖不分

前文四圣试禅心,孙悟空一早肯定是看出来了,但是碍于菩萨的威严,不敢当面拆穿,只能陪着她们演戏,所以他怂恿猪八戒上,因为只有猪八戒才能上当,当然最后闹了个皆大欢喜。

中间仅仅过了一个万寿山,在廖无人烟的白虎岭,又出现了如此漂亮迷人的女子,而且是一个娇滴滴的妇人,却一点也不怕危险,这女人出现的也太诡异了。

事出反常必为妖,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何况猪八戒鲜活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唐僧怎么转眼就忘了呢,这师傅到底是怎么做的,难道非要把他也吊在树上才能记住?!

孙悟空见了有点生气,难道他真的是被白骨精迷住了,所以对唐僧就有点冷嘲热讽。

二是戏唐僧屡劝不听

孙悟空回来后一看是个妖精,掏出金箍棒就打,唐僧连忙扯住他,孙悟空明确告诉唐僧这就是个妖精,过来就是想骗你的,但是唐僧不信。

然后孙悟空不惜自爆家丑,以自己在花果山时期作的恶为例,详细而生动地说明白骨精就是个骗人的妖精,因为这事自己以前也没少干,套路都是一样一样的。

但唐僧还是不信,他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娇滴滴的大美女,怎么可能是妖精!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唐僧,因为上路至今他还没有遇到过妖精变的美女,他潜意识里认为凡是完美的美女都是人,妖精都是有棱角、有标志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孙悟空屡劝不止,又无可奈何,所以才语出戏言。

三是激唐僧回心转意

孙悟空一劝再劝,唐僧就是坚持己见,这事走到了死胡同,孙悟空没办法了,干脆兵走险棋,反其道而行之,希望能激起唐僧的逆反心理:

“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这招果然见效,唐僧当场被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孙悟空趁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虽然也埋怨他不听劝阻,但看了罐子里的所谓的饭的真相后,也就相信了孙悟空。

这件事到这里本该是一个堪称完美的结局,孙悟空说的这句话也收到了奇效。但是猪八戒这个夯货怜香惜玉、吃醋争宠、抽了神经,在最不该说话的时候进了一句谗言,结果闹的师徒反目、兄弟成仇,孙悟空说的这句话也变成了一句毫无价值的废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