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里特尔·冯·勒布的个人经历?二战德国27位元帅都什么下场_元帅_世界大战_德军

苏军在9月下半月还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南翼实施了强大的反突击,进攻苏联的3个集团军群成立了由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1940年中央集团元帅陆军司令部陆军司令官王列布1940年陆军元帅北部陆军指挥官列出陆军元帅,集团陆军指挥官芬g 魏x陆军元帅1943 F集团陆军指挥官模特元帅1944年北部集团陆军司令Schour纳陆军陆军元帅1945年中央陆军指挥官拉德尔海军元帅1939年海军邓尼茨海军元帅1943年1943年1943年1943年1943年,他于1933年10月被任命为驻卡塞尔的第二集群(集团军级)总司令,勒布的北方集团军群虽推进到了预定地域,1942年北部集团陆军陆军元帅北部集团指挥官范·曼塔泰(芬g 曼泰泰因因因Marshal)1942年河集团指挥官朗梅尔陆军陆军陆军元帅1942年北非1942年北非1942年北非1942年北非司令,北方集团军群辖两个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群。

威廉·里特尔·冯·勒布的个人经历

1898年,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抗击外来侵略者。德国有一位小少尉报名参加了东亚派遣军,同欧洲其他列强所派军队在瓦德西元帅率领下前往中国,参加了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侵华战争。这位小少尉当时任东亚派遣军野战炮兵团山炮一连的排长,于1900年12月14日在胶州湾的中国海岸登陆作战,同大清朝的腐败军队交过手,耀武扬威在别人的国土上直到1901年。该侵略军小少尉就是勒布。
勒布于1876年9月5日出生于莱希河畔的兰茨01格。1895年从帕绍的一所旧式中学毕业后即加入了驻奥格斯堡的巴伐利亚野战炮兵第四团。1897年晋升少尉,次年考入炮兵与工程学校受训1年。从中国回国后,1903年考入驻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两年后晋升中尉。1907年至1909年在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服务。1909年10月被调往柏林的总参谋部服务。晋升上尉后,调炮兵射击学院工作。1912年3月调任驻埃尔兰根的巴伐利亚野战炮兵第十团连长。1914年元月,他被调回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不久派任第一巴伐利亚军司令部第二参谋官并随部队开赴前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5年3月起,改任新成立的巴伐利亚步兵第十一师首席参谋宫并于5月参加了戈尔利采附近的大突破战。1年后晋升少校并因参谋业务成绩卓著而获马克斯一约瑟大骑士勋章。平民出身的勒布被晋封为骑士,被称为“威廉骑士勒布”。
1916年夏,步兵第十一师在东战场参加了科维尔附近的布鲁希洛夫攻势作战。几个月后,该师参加了对楚尔杜克山隘的突破作战以及阿尔特和阿格苏尔会战,后又转战西战场。1917年5月,勒布被派往巴伐利亚皇太子鲁普雷希特的集团军总司令部任职,直到一次大战结束。
战后,1918年12月勒布重回巴伐利亚参谋本部,半年后参加了平定共产党“叛乱”的行动。1919年5月,任巴伐利亚军政部陆军司司长,同年10月调往柏林,任国防部司长。1921年夏季调任驻什切青第二军区参谋长。次年2月晋升中校。1923年调任驻慕尼黑的第七军区参谋长,接着任巴伐利亚第七炮兵团山炮二营营长。1925年2月晋升上校,1年后任巴伐利亚炮兵第七团团长。此后,他的军衔直线上升:1928年任第五军区炮兵指挥官,1929年晋升少将,1930年晋升中将,出任巴伐利亚第七师师长,兼任第七军区司令和巴伐利亚邦军事指挥官。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勒布就爱好登山运动。1931年春,他参加特尔少校主持的陆军登山训练班,成绩优良。在第二阶段训练结束时,他就被当时的陆军总司令破格任命为陆军登山的向导。在他任师长期间,特别注重部队的登山训练,为后来的德国陆军山地训练打下了基础。
希特勒上台后,他于1933年10月被任命为驻卡塞尔的第二集群(集团军级)总司令,积极参与了扩军备战,并已经作好了战时担任西线作战指挥的准备。1934年1月,他晋为炮兵将军。
勒布逐渐成为德国战史上著名的防守战略家。1934年,他草拟了构筑西线要塞的基本方案,次年完成草案。1938年正式颁布汐陆军教范。《阵地战与对永备筑城阵地的作战》、《防卫》都包含了他的防御思想。他认为,野战统帅的神圣使命就是防范敌人的攻击,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德国的重整军备应为防守态势服务。但这些原则被希特勒的作战指导思想所否认,后者要的是进攻原则。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勒布的注意和疑虑,他已逐渐感到这个人是一个天生的恶魔,他不像其他将领那样易受希特勒的迷惑。加之他不习惯隐瞒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希特勒产生了伺机除掉勒布的想法。当布隆贝格元帅和弗里奇上将被免职的时候,这个机会终于来到了。
1938年2月4日晚,勒布突然接到希特勒的传令官送来的命令,要他立刻申请辞职,并于次日前往总理府报到。政府机关报《民众观察》上立即发表消息说,有12位将领(勒布就是其中之一)申请辞职,以便让位给较为年轻的指挥官。
1938年3月1日,勒布被荣誉地晋升为上将,同时被宣布退役。该年7月,因他在陆军中特别是炮兵中的声望,重新服役,被希特勒任命为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并按照希特勒的命令指挥部队参加了侵占捷克的苏台德区的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勒布任西线的c集团军群总司令,共辖8个基干师和二十五个后备师,后者还须动员,装备和训练都不很强,没有坦克兵团,其部队配置于从瑞士边境到北海一线。德军在西线同法军进行了阵地战,勒布指挥第七集团军沿巴塞尔到卡尔斯鲁厄一段莱茵河部署;第一集团军在莱茵河至卢森堡边界之间占领西方壁垒;一个不大的“A”战役集群在韦瑟尔以南展开。双方在西方壁垒前进行了一些局部战斗,各伤亡五六百人,损失了一些飞机,德军后期稍占优势,俘虏法军600多人。
扩张政策的初步成功使希特勒急于发动对西方的攻势。在1939年10月6日的国会上作了“和平演讲”之后,希特勒立即命令加紧作攻击准备,并决定11月25日为发动攻击的日期,这使勒布上将非常不安。当时,他在日记里发泄对希特勒的不满:“他要破坏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中立,去实施疯狂的攻击。希特勒在国会的演讲是对德意志民族的一种欺骗!”
勒布同西线的其他两位总司令官龙德施泰特和博克商量之后,写了一封给陆军总司令布劳希齐的信。信中说:“……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命运,完全系于你的身上。反对领袖企图的军事理由已很明显。刀剑已不像领袖所想象的那样锋利了。整个德意志民族无不深切地渴望和平,因为他们本能地感觉到,消灭英法是不可能的,一切阴谋的计划必须立即放弃……”实际情况也确实如他信中所言一样。当时,陆军无论从员额还是训练程度上都不能满足战争所必需的要求。勒布认为这是他一生中遇到的一幕大悲剧。由于处在这样的位置上,他就得下违心的命令,而出于他口的命令会造成许许多多无辜生命的牺牲,他感到良心的责备。可他矛盾的心理又不愿放弃权力,这是他奋斗一生荣誉的一种标志。
龙德施泰特和博克虽然同意勒布的意见,但他们太受服从天职的束缚,不愿采取其他措施。特别是博克,根本就不想反对领袖本人。勒布不愿眼看着希特勒去铤而走险,他敢于在任何场合诅咒希特勒的政策。当他得知自己的儿子于1939年9月9日在波兰前线阵亡时,竟敢于破口大骂希特勒是“骗人的笨蛋和罪犯”、“是战争疯子”。这些话传到纳粹党的最高法官布赫耳中,从那时起,秘密警察就开始监视他的行动,甚至检查他的私人信件。
希特勒视许多军队将领的反对而不顾,绝不放弃自己的战争计划,尽管攻击西方的日期拖延了达20次之多,攻击还是在1940年5月10日发动了。勒布的c集团军群奉命在马奇诺防线当面以积极的佯攻行动牵制尽可能多的同盟军兵力于该地段。他指挥所辖维茨莱本上将的第一集团军一路猛攻,6月中旬已在圣阿沃尔德和萨尔布吕肯之间楔入马奇诺防线,多尔曼炮兵上将的第七集团军在上游强渡莱茵河推进向科尔马。法军开始从尚未发挥大作用的马奇诺防线撤退,但已晚了。德军第一集团军在萨尔河以东突破了法军守备部队英勇抵抗的筑垒线,第七集团军在孚日山脉附近实施的猛攻,牵制了法军各退却集团军的北翼和东翼。在坦克兵团的配合下,德军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围歼了法军的第二集团军及其他集团军残部,俘虏法军70万人。已得知法国政府求和消息的失去抵抗愿望的法军防御体系崩溃了,马奇诺防线的要塞部队于6月22日放下了武器(参见法兰西战役)。
1940年6月24日,战功卓著的勒布因突破被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而获骑士铁十字勋章,并于7月晋升元帅。12月,勒布被调任陆军总预备队的集团军群总司令。
西方战役的胜利坚定了希特勒铲除其头号敌人苏联的信心。进攻苏联的3个集团军群成立了由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和由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
北方集团军群辖两个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群,共20个步兵师、3个摩托化师和3个坦克师,是3个集团军群中兵力最少的。它的任务是从后东普鲁士前进消灭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夺取波罗的海港口,尔后再夺取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使波罗的海舰队丧失基地。还应对起先向斯摩棱斯克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各快速兵团及时实施支援。规定要求北方集团军群应力图以强大右翼的快速兵团首先向前推进,以便尽快进至奥波奇卡地域,阻止苏军由波罗的海沿岸退却,为尔后迅速向列宁格勒进攻创造条件。
可勒布元帅面对的是极为不利的地形,边界的轮廓迫使整个集团军群的兵力密集地集中在东普鲁士边界附近和涅曼河下游两岸,完全不可能直接从展开地域实施对苏军的有计划包围。
他的前面,是苏联著名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和其率领的部队。苏军显然已获悉德军兵团大量集中在东普鲁士,从一开始就成纵深梯次配置,7个步兵师部署在东普鲁士边界,24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两个坦克师和6个摩托机械化旅,分成数个军事集群配置在维尔纽斯、考纳斯、希奥利艾等市周围及后方的奥波奇卡、普斯科夫地域附近。
在此情况下,勒布元帅只有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才能从南面包围苏军,并在苏军退却之前予以消灭。经过周密策划,他命令布施上将的第十六集团军沿埃本罗德一考纳斯道路两侧向陶格夫匹尔斯及其以北展开进攻;屈希勒上将的第十八集团军沿蒂尔西特一里加道路向里加实施主要突击;赫普纳上将的坦克第四集群在涅曼河下游以北向芬斯克和西德维纳河挺进,夺占一切渡河点,进击阿波卡。
6月22日,各集团军向苏联发起进攻,迅速突破了几乎每一次只有少量苏军兵力防守的边防阵地。德军坦克第四集群在宽大正面渡过杜比萨河后,迅速向西德维纳河挺进,为了切断在西德维纳河前面的一切苏军退路,并赶上北面集团军的作战,第四坦克集群的前进就像是一场赛跑。勒布元帅命令赫普上将要完整无恙的夺占西德维纳河上的桥梁,这对于战役的胜利具有决定的重要性。各坦克师接到命令后,争先恐后向该河猛进。以便前出至该河的陶格夫匹尔斯、叶卡布皮斯地段。坦克集群左翼的一个军在进攻中一度被苏军坦克的猛烈反冲击所阻,双方展开了坦克战。6月24日至26日该军在考纳斯以北的凯代尼艾不得不进行一系列鏖战才击退了苏军。与此同时,另一个深远推进的军于6月26日以1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在陶格夫匹尔斯地域进抵西德维纳河,在其右岸夺占了1个登陆场。该军仅用了4天零5个小时。攻击冲入苏军防御地区达200里,并完整无恙的攻占了渡口,夺取了大桥,战斗力之强前所未有。
苏军为了阻止德军前进,倾全力反击以图控制渡口,空军一个中队又一个中队不顾德军飞机的袭击和地面高射炮的拦截,勇猛地低空扫射德军,轰炸桥梁。虽给德军重大杀伤,自己也付出了很大代价。
当德军整个坦克集群都已靠拢,并在利瓦内地域和叶卡皮布斯地域也建立了登陆场后,便不顾河岸边苏军如何抗击,于7月2日开始在宽正面上发起进攻。
这时,德军两个野战集团军经过激烈战斗,也在迅猛前出的快速兵团后迅速跟进。6月29日,第十八集团军夺占了里加。两个野战集团军进抵西德维纳河并粉碎了苏军的最后抵抗后,开始随坦克第四集群开进。该集群通过了苏军放弃的、紧靠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原边防地区后,于7月9日进抵普斯科夫北郊,7月10日进抵奥波奇卡以南。
但是,至今却未能按预定计划消灭苏军重兵。当德军集团军群主力在实施上述战斗行动时,第十八集团军翼侧兵团已着手肃清波罗的海沿岸南部地区之苏军,并于6月28日未遭苏军特别的抵抗即夺占了利耶帕亚,7月1日夺占了文茨皮尔断。还以一个军在西德维纳河对岸发动进攻,以图夺占爱沙尼亚。到7月10日前,该军进至塔尔图、派尔努一线。勒布的北方集团军群虽推进到了预定地域,甚至远远超过了西德维纳河,但战场上取得的战果却不那么辉煌,只不过是赶跑了当面的苏军。这是因苏军的配置起了很大作用,加之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收缩很快,使勒布枉费了一片心机。
这之后,苏军以钢铁般的意志、不顾牺牲的精神,无比顽强地阻止了德军的迅速闪击,还一次次发起反冲击,参战的坦克数量也多得惊人。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党卫军“死人头师”死伤惨重,其师长也在激战中阵亡。
在苏军激烈的抵抗下,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在楚德湖以南越过俄国旧边界后,进攻速度越来越迟缓。诚然,由于芬兰人在卡累利阿地峡向列宁格勒进攻牵制了苏军大量兵力,减少了该集团军群继续推进的困难,但是,向东北方向的进攻却导致了该集团军群南翼军队越来越脱离中央集团军群而过于深入,原计划配合作战的中央集团军群各坦克兵团又尚未开到,勒布元帅深感兵力不够用,每个军都缺少其必要的打击力,却又不得不勉励而为。
7月13日,勒布指挥北方集团军群开始了切断列宁格勒与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向列宁格勒挺进的行动。坦克第四集群的两个军越过俄国旧边界到达普斯科夫地域后,已深深楔入了苏军部署。右翼一个军于7月15日进至伊尔门湖西南的索利奇地域,左翼一个军沿楚德湖东推进,其先遣支队当日即进至纳尔瓦东南地域卢加河下游。这一线的苏军没有因为德军的楔入而惊慌,他们沉着地抵抗着进攻,激烈的战斗使德军坦克部队在步兵军开到之前只好停止继续推进。保障北方集团军群右翼的德军第十六集团军主力经过非常激烈的战斗,于8月份进抵霍尔姆。北面的德军经多日激战后夺取了旧鲁萨,进抵洛瓦季河流入伊尔门湖的河口。同时,第十六集团军左翼和在其后跟进的第十八集团军,在伊尔门湖和楚德湖之间地域把在他们当面防御的苏军压迫到了坦克第四集群早在7月中旬就已到达的地域。双方在伊尔门湖西北和卢加河附近顽强地展开了猛烈战斗,形成了对峙。
勒布为打破僵局,命令第十八集团军西翼部队从楚德湖和里加湾之间冲入,肃清拉脱维亚境内及塔林和波罗的港以南爱沙尼亚境内的苏军;命令坦克第四集群由东南实施突击,攻占纳尔瓦。8月17日,纳尔瓦和楚德湖与芬兰湾之间的狭窄部分落入德军手中,但是苏军主力已及时渡过纳尔瓦河东撤。
在伊尔门湖以南,进抵洛瓦季河的德军第十军,遭到苏军第三十八兵团的突然反击,使其处境危险,被迫转入防御,并被压得节节败退。渡过洛瓦季河的苏军强大兵团,企图把德军逐到伊尔门湖。勒布急令坦克第四集群的部队火速支援困难重重的第十军,同时命令由南面开到的坦克第三集群战时加入北方集团军群的一个坦克军进抵瓦尔代高地西侧,从而解除了这次危机。德军各坦克兵团与第十军一起将苏军逐过了洛瓦季河及波拉河,又在瓦尔代高地西侧地域击溃了苏军第三十八兵团。德军第十六集团军南翼这寸已推进到伊尔门湖东端至奥斯塔什科夫地域一线。
在伊尔门湖西北,第十六集团军左翼正逼近沃尔霍夫河,而第十八集团军正向列宁格勒挺进,勒布令该集团军通过向施吕瑟尔堡实施的突击,完全切断连接列宁格勒与莫斯科和沃洛格达的道路,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合围。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尽管兵力较弱,也没有得到原计划里中央集团军群要以强大兵团及时支援的战场实施,未能获得决定性的战役胜利。但在勒布元帅这个防御战专家率领下,依靠自己的力量,进攻战斗的实施还是比较成功的,战果仍然相当大,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多次包围战中俘虏苏军30余万人。
9月初,北方集团军群各快速兵团已挺进到列宁袼勒以东的捏瓦河。9月8日,这些兵团实施强攻,夺取了施吕瑟尔堡,从而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其东南交通线的联系。第十八集团军基本兵力进逼列宁格勒市区边缘,由陆上完成了对该市的包围。第十六集团军左翼在沃尔霍夫附近掩护自己的左邻。
勒布经过侦察,认为攻取列宁格勒是有希望的。当时该市居住着450万人,粮食不够,瘟疫流行。可是帝国元帅戈林却夸口锐,要以空军的集中轰炸毁灭这座城市。而希特勒正想着先占领乌克兰,于是决定延缓对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进攻。9月中旬,北方集团军群被抽调走了6个师,用以参加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的攻击。坦克第四集群和赶来支援作战的坦克第三集群也一起转隶到中央集团军群,这就使原定的使用坦克集群对列宁格勒实施深远包围的计划难以实现。
勒布在此情况下,还想找出苏军防御的薄弱环节,在决定性的地点楔入列宁格勒苏联方面军的阵地深处,攻入该市。于是在9月18日,他下令发起攻击。德军经过一周非常激烈的战斗,不得不承认,以剩下的这些兵力决不可能再继续向该市进攻了。
希特勒这时试图不攻而以饥饿迫使列宁格勒投降,这个城市也确实因此而遭到巨大损失。冻、饿、病死的人数是战死者的好几倍,但苏联军民的意志力在列宁格勒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以高昂的斗志和牺牲精神,使希特勒的企图成了一厢情愿的梦想。苏军在9月下半月还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南翼实施了强大的反突击,将其压制于瓦尔代高地和伊尔门湖很难再进攻,使占领验吕瑟尔堡的德军处于防守态势,德军的攻势被迫减弱了。苏军还在拉多加湖的厚厚冰层上铺设了一条铁路。用以供应市内所需的绐养和弹药。德军空军却始终也未能将其炸掉。勒布对此曾愤怒地拍着桌子大骂:“希特勒在俄国指导作战。简直就像他和俄国订有什么密约似的!”
10月初,勒布奉希特勒的命令在伊尔门湖以北发起进攻,他对已受到削弱的集团军群重新部署后,于10月中旬下令所属各军向东北方向实施突击;起初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很快就遭遇到苏军强大的反击,瓦尔代高地的攻势受阻。德军第十六集团军北翼于11月10日克眼了苏军的顽强抵抗,推进到季赫温。但随后苏军在12月初发起反击,又将其逐过了沃尔霍夫河。第十八集团军在施吕瑟尔堡和沃尔霍夫附近的战斗也很艰难。勒布就连想把苏军海军陆战队从陆上赶下海去,攻占喀琅施塔得。切断列宁格勒供给线的愿望也未能实现,苏军海军陆战队牢牢扼守住了在奥拉宁包姆及其以西地域的一个宽50公里、纵深25公里的登陆场。整个列宁格勒四周的战斗非常激烈,已近白热比,德军虽已进抵该巾南郊,但苏军在列宁格勒工人的强大支援下表现得极为顽强,硬是把德军顶住了。勒布不得不感叹苏联军民的英勇,对预期的胜利也失去了信心。
在圣诞节前后几天,北方集团军群的正面,整个出现了虚假的沉寂。
1941年底和1942年初,苏军发起反攻的部队在伊尔门湖和列宁格勒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突破,推进到了沃尔霍夫河西岸。驻守施吕瑟尔堡至沃尔霍夫河正面的德军第十八集团军为保障整个集团军群的后方,拼命阻挡苏军的反攻,并在沃尔霍夫河西岸由南北两面向过河的苏军实施不断的反冲击,使苏军的突破口宽度缩小到几公里。尽管如此,苏军还是在河西岸夺占了半径为25公里的地域,并通过不间断的冲击向四面扩大。苏军在伊尔门湖东南岸附近向西的反攻,进抵旧鲁萨地域;向南的反攻打得德军第十六集团军几乎无法招架,在洛瓦季河谷地以西开辟了通向南面的道路,并与由霍尔姆地域北进的苏军会师,合围了德军第二、第十军的六个师,构成了杰米扬斯克包围圈。
勒布一面请求空中补给合围圈内的10万德军,他们一昼夜所需的粮食、弹药、油料最少也得约200吨;一面命令台围圈内的德军挡住苏军的冲击,许多战斗已经在合围圈内展开。并同时下令德军从旧鲁萨西南地域发起进攻+以解救被围的两个军。德军经持续的激战,穿过苏军顽强扼守的40公里宽的走廊,打到了台围圈西端。终于与被围各师的联系得以恢复。
在霍尔姆的德军同样也遭到下苏军合围,也只得靠空中进行补给,它在更加困难的处境中,以后又坚持了几个月,守住丁德军在杰米扬斯克合围圈和大卢基之间的这个唯一据点。
勒布的防守指挥原则很成功,顺利抗击住了兵力占20倍优势的苏军的猛烈围攻,在土兵中建立起了信心,他们对自己总司令官的长处大加赞扬。勒布在部队被围,补给线遭到炮击的情况下,还违背了希特勒“一步不许后退”的意志,准许受到被歼灭威胁的第十六集团军一部撤退,这使希特勒大为恼怒。
此时,希特勒已免去了布劳希奇元帅的职务,自任陆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古德里安、福斯特尔、霍普纳和盖尔诸将领也先后被免职,施特劳斯上将请了病假。1942年元月13日,正在指挥被围德军作战的勒布.也被解除了职务。但他的防御战原则,还支撑着被苏军合围的德军部队的信心。
勒布在近两年来一再提出辞呈,这不仅是由于不满希特勒的指挥,主要是由于他对虐待犹太人的政策极为反感。党卫军在占领区的所作所为也今他恶心,特别是进攻苏联前,德军最高统帅部发来的所谓“政委命令”最让他难以接受。该命令的主要内容是对于所俘获的一切苏俄政工人员,均一律就地枪决,以表示反共精神。勒布认为从国际法的观点上看,这些所谓“政委”者,其身分是很特殊的,他们不能算是一个军人,也不能等同于牧师、军医、战地新闻记者可以获得非战斗人员的身分,其只能算是战斗督促者。不管对这些政委们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是何种看法,要把俘虏就地枪决,总还是违反了军人的传统精神。若是执行这一类的命令,则不仅有损军人的荣誉,也对本部队的士气有影响。这个命令只能导致苏俄军队在这些政委的督促下拼命打到底。他拒绝接受将其就地枪决的命令,并提出要求把这类命令撤销。
勒布把他的职务移交给了屈希勒尔上将,自己隐居于霍恩施旺高。1945年5月2日,他在该地被美国宪兵逮捕。
1948年10月28日,勒布、屈希勒尔和施佩勒三元帅以及10名将领在纽伦堡美国的军事法庭上受审。勒布以“破坏和平”、“实施侵略战争”的罪名被提起公诉。勒布为自己辩护道:“我们是在接受军人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以忠于国家为职责。但在希特勒统治下的第三帝国,我们却看到同我们的原则相违背的一切倒行逆施。我们也曾反对过,但在一个独裁制度之下有效手段是有限的。我们虽是军人,但未发动战争。我们认识到战争的可怕,从而尽了一切努力来制止希特勒推行其战争计划。”
勒布病死于1956年4月29日。

二战德国27位元帅都什么下场

博lomburg:陆军元帅。他被迫辞职,战后审判,并在监狱中死亡。戈林:空军元帅。帝国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罪犯在判刑前两个小时自杀。雷德尔:海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罪犯于1946年被判处无期徒刑,并于1955年获释。Blawishchi: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他在英国陆军医院去世。凯特: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被绞死。隆德Schma特: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他被任命为四次,并在英国被监禁。他于1949年因疾病而被释放。博克: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被撤职两次,死于空袭。 Lebu:陆军的元帅。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被解雇了两次,被判处3年徒刑。李斯特: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被判处无期徒刑,并于1952年因生病而被释放。克鲁格: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服用毒药。维茨勒·本:陆军的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戴上。赖希eau: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于心脏病(中风)。米尔斯:空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刑15年。他在1954年被宽恕。元帅空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于1947年被判处死刑,后来改为生命监禁。他于1952年获释。施佩勒:元帅空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审判,但他们被宣布无辜。隆美尔: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服用毒药。 屈Helle:陆军的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被判处20年徒刑,在1951年被判处12年,并于次年被释放。 曼chi尼ne: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于1949年被判处18年徒刑,并于1953年被释放。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他被英军俘虏,作为战争罪犯送往南斯拉夫,后来引渡了苏联并在监狱中死亡。魏克: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国军方俘虏,并免于起诉。他于1948年被释放。奉献: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死于英国战俘营。邓尼茨:海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被判处10年徒刑。保卢斯:陆军的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捕获了测量。 Richthao芬:空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在美国战俘中死于疾病。现场:陆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自杀。申纳:陆军的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在苏联被囚禁了10年,并在被释放后定居在西德。他在1957年被判处4年半徒刑,并于1960年出于健康原因被释放。克:空军元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俘中的解毒

二战德国26位元帅名单有哪些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帅:名字冯名字,1935年戈林空军元帅冯最高时期,1940年帝国元帅,1940年总理兼内政部范·邦贝尔元帅元帅,1936年国防部长冯。 1940年元帅B集团陆军军团指挥官,中央陆军骑兵冯总司令,卡特勒陆军元帅1940年国防军司令国防军参谋长,1940年中央集团元帅陆军司令部陆军司令官王列布1940年陆军元帅北部陆军指挥官列出陆军元帅,1940年,一支陆军指挥官冯·德隆德·施特隆德·施特格(芬g德龙d Scht特德)冯陆军元帅1940年南部集团陆军指挥官,司令 - 司令 - d陆军集团冯总司令陆军指挥官,西线首席指挥官冯。赖希eau陆军元帅1940年南部陆军指挥官冯。 1942年北部集团陆军陆军元帅北部集团指挥官范·曼塔泰(芬g 曼泰泰因因因Marshal)1942年河集团指挥官朗梅尔陆军陆军陆军元帅1942年北非1942年北非1942年北非1942年北非司令,远征军军军,北非。法国B集团陆军团体指挥官冯冯冯班什陆军元帅。集团陆军指挥官芬g 魏x陆军元帅1943 F集团陆军指挥官模特元帅1944年北部集团陆军司令Schour纳陆军陆军元帅1945年中央陆军指挥官拉德尔海军元帅1939年海军邓尼茨海军元帅1943年1943年1943年1943年1943年,海军总统 - 德国总统米尔奇航空公司部队元帅1940年空军主管凯sylle空军1940年空军南陆司令,西线德国指挥官施佩勒 Air Force Marshal 1940总统芬g Richdhod Hed Hed Hed hed He德芬Air Force Marshal Marshal Marshal 1943年第二名航空公司芬g Glaim Air Fieng Glaim Air Force Marshal 1945 Air Force Com曼德r 1945 Air Force Com曼德r 1945 Air Force Com曼德r 1945 Air Force Com曼德r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