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全解(说说清明整首诗的表达技巧)_清明_杏花村_表达

本文目录

  • 说说清明整首诗的表达技巧
  • 《清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说说清明整首诗的表达技巧

你好,我是秋风学诗,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要想回答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表达技巧?

所谓的表达技巧,就是作者用来表达文章内容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修辞方法等。

一是表达方式。也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景物或情感需要所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包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二是表现手法。是通过相应的方法巧妙恰当地反映揭示主旨,为中心服务。

三是行文结构。是文章主题与前后内容的相应关系。

四是修辞方法。是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如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清明》的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交代了当时的季节和环境;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写出了路上行人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回答了作者所问。

这首诗根据清明春雨中所见,所问,所答,所思,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因此,我以为《清明》整首诗的表达方式为叙述,也就是直接叙述,从清明春雨到行人心情到寻找摆脱心境方法再到杏花村,一气呵成;表现手法为借景抒情,清明节日,孤身独行,细雨纷飞,平添愁绪。由低而高、逐步上升,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行文结构为开宗明义,直接用清明这个节日进入主题,不拐弯抹角,点明主旨表达情感;修辞方法为比喻。“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用“断魂”比喻行路者此时愁绪的心境。

《清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第一句—启:清明时节雨纷纷,写清明节的天气 ,是个下雨的节气,人物内心如这雨天一样:阴湿、暗沉

第二句—承:路上行人欲断魂—看到路上的人像丢了魂魄,也许是刚刚从亲人的坟头哭过一场。

第三句—转:借问酒家何处有?心中的思念无处排解,想借酒消愁 ,却找不酒家。

第四句—合:牧童遥指杏花村。对面来了个放牛娃,他告诉我前面杏花村就有著名的杏花酒了。我的失落,我的思念,我的消沉,等喝了酒就会减轻了。

这首诗很巧妙的接着清明这一节气表达了对已故亲朋的思念之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