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过的话有哪些(诸葛亮说,我们蜀国带甲百万,粮食充足,这句话有什么历史错误)_撤军_将军_参军

诸葛亮说,我们蜀国带甲百万,粮食充足,这句话有什么历史错误

诸葛亮不能说这样的话。

诸葛亮一生谨小慎微,对事物情况掌握非常清楚准确。从《隆中对》及诸葛亮所写《出师表》文章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时局把握非常清晰、明白、透彻。诸葛亮是中国智慧的化身,把一些错误现象不应安在诸葛亮身上。

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时期还真没有人敢说带甲百万,连曹操率军南征,给孙权信中也仅说带兵八十万,会猎东吴。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两方对阵的兵力可能总计不超过十二万。蜀汉政权是三国中最弱国家,刘备在世,在拥有荆州、四川,夺取汉中鼎盛时期估计兵力也不一定超过二十万,经夷陵之战后蜀汉兵力也可能不超十五万。因此说带甲百万不现实。

诸葛亮到底说了什么,把别人气死

“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这!就是诸葛亮气死李严的原话。“平”就是李平即李严。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李严之死中,参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把李严之死强行的嫁接给了诸葛亮的“辉煌”影响力?让李严无端端地为诸葛亮的卑鄙勾当买单,自羞而死。这实在不能算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所为!!!

原文:“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丰官至朱提太守。”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于是发病而死。李严生前常企望诸葛亮会再次起用他,考虑除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愤发病。李严之子李丰官至朱提太守。

滑稽透顶?,李严是怎么被废的他自己会不知道吗?应该说,刘禅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储君?。在诸葛亮第一次要求罢黜李严的奏章呈上后,刘禅并没有理睬?!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刘禅明明知道就是诸葛亮在撒谎?。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公元231(建兴九年)春,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严)负责督运粮草。夏秋之季,正逢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李严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诸葛亮,让他撤军,诸葛亮得到信后答应退兵。

李严听说军队已撤退,于是又故作惊讶,说:“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用意在于解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显出诸葛亮延误战机的错误。

他于是上奏后主说“军队伪装撤退,其实是用来引诱敌人好与其决战”。诸葛亮便将李严的前后书疏原本手迹递上去,李严的错误和矛盾一下子暴露无遗。李严辞穷理屈,只得叩头认罪。

阴谋就出在狐忠和成藩身上!至于这个“传话”具体指的是言语还是书信就不好说?原文记载着: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呼”似乎就是招呼的意思,没有文字!但是,“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又是哪儿来的呢。又似乎是有文字?有没有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严能不能做这种自欺欺人的事儿?他给诸葛亮说一套,给刘禅说一套,还有确凿的字句?哈哈哈……!这会是一个骠骑大将军的智商所为吗?

再说了,刘禅也下旨要求诸葛亮撤军了。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明确记载着:“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接应不上,而又收到后主刘禅下令北伐军撤退的圣旨,诸葛亮只有引军退回。”我们先不管刘禅下旨给诸葛亮撤军的时候接没接到李严的上奏,李严的上奏写的清清楚楚(有副本):“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这就太重要太重要了!

因为,确实是如李严所言,与张郃战了,射杀了他。难道这不是第四次北伐最大的战绩吗!难道这不是李严告诉刘禅的实际情况吗!!难道诸葛亮不撤军司马懿会令张郃追赶正在撤退的蜀军吗……??

所以,李严给无论是文字还是传话给诸葛亮要求他撤军,都是第四次北伐反击战术的始作俑者。而且与刘禅的意见一致。那么,李严就不可能是因为粮草接济不上才让诸葛亮撤军的!!!

所以,李严给诸葛亮的“呼”和给刘禅的上奏表是一模一样的,就是要求诸葛亮利用撤军的假象打乘胜追击的张郃一个漂亮的反击。从而也说明,第四次北伐的战绩诸葛亮呈报的是假的——“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司马懿呈报的才是真的——“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

倘若真如诸葛亮所言,取得了那么大的战果,刘禅和李严为什么还要让他撤军呢?用李严的话说:“军粮饶足”何以撤军?显然是前线打败了,不得不撤军,当然承担撤军责任的人名义上就应该是刘禅;实际上的替死鬼就是李严。

诸葛亮是不可能有错误的?哪怕失误都应该有人来顶替!甚至常胜将军赵云都有“箕谷不戒之失”,何况参军马谡的“纸上谈兵”呢,哈哈哈哈哈……

轮到李严就简单多了,你不是招呼我撤军了吗?所以我撤军就是因为你说军粮不济的。射杀张郃也是我撤军的时候安排的用兵计策,与你无关?!你是因为接济不上粮草才忽悠后主刘禅撤军之计的……只要把其中的几个“字”删除或者划几个断句,就是你欺上瞒下的最好的佐证?。干掉你,就在当下……

于是,一纸上奏表呈给刘禅:“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然而,刘禅也不是傻子!究竟为什么撤军他心里太清楚不过了!!!他不在战场上,怎么会下旨让诸葛亮撤军呢?显然撤军是诸葛亮的本意,传达给了刘禅,这才是刘禅下旨撤军的原因。那刘禅岂能不知道孰是孰非??????!所以,刘禅对诸葛亮的这一套不予理睬?。

到此为止,难道李严自己没长嘴吗?他自己不会辩解是非。李严面对诸葛亮突如其来的栽赃陷害,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他其实对刘禅是抱着最大的希望知道刘禅是能够分清曲直的。果然,刘禅对诸葛亮的卑鄙行径置之不理……

那么!对不起了,“辄与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臣刘琰、使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臣魏延、前将军都亭侯臣袁綝、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臣吴壹、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臣高翔、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臣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臣邓芝、行前监军征南将军臣刘巴、行中护军偏将军臣费祎、行前护军偏将军汉成亭侯臣许允、行左护军笃信中郎将臣丁咸、行右护军偏将军臣刘敏、行护军征南将军当阳亭侯臣姜维、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雝、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臣胡济、行参军建义将军臣阎晏、行参军偏将军臣爨习、行参军裨将军臣杜义、行参军武略中郎将臣杜祺、行参军绥戎都尉盛勃、领从事中郎武略中郎将臣樊岐等议,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

?!我去。这是在弹劾李严还是威逼刘禅?我“只是认为李严本性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些荣誉、利益而已,哪料到他竟然存有颠倒是非之心,以致如此。如果这种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将导致国家的祸败。这是为臣愚暗,说多了徒增愧咎之情。”

刘禅还敢无动于衷吗、李严辩解的再有理有据又有什么用呢!于是废李严为民,流放梓潼郡。

言归正传,既然是这样,那么诸葛亮之死对李严来说应该是天大的好事,他怎么还能为此感叹不会再被人任用而死呢?说不通道不明。这只不过是陈寿主观上的认知而已。

实际情况是诸葛亮一死,刘备的托孤大臣就只有李严一个人了!他对刘禅充满了期待。而从刘禅的角度来说,他当了十一年的傀儡皇帝,压抑的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是绝对不会再任人摆布的了!!!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渭滨病逝。刘禅大赦天下,任命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镇守汉中。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李严是彻底没有指望了……

诸葛亮的“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这番话刘禅应该是真的听进去了,就等于葬送了李严的政治生命。

赵云死时诸葛亮到底说了什么你怎么看

不要抢,我来回答。

首先纠正一点,是赵云死的时候,诸葛亮说了什么?而不是赵云对诸葛亮说了什么?

那么,赵云死时,诸葛亮到底说了什么呢?

诸葛亮说:“吾愧对将军,愧对先主,愧对大汉。”旋即大哭一场,一夜之间,须发尽白。

那么诸葛亮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那是因为赵云死前大呼道:“北伐!北伐!”然后才望北而亡。

众所周知,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以来,一直都是刘备的军师,可以说参与指挥了所有的战役。除了实现了“天下三分”的战略构想,其他的真没有什么成就。这也是诸葛亮遗憾终身的事情。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以前也分析过这个问题。

一是“隆中对”制约了他的思想,我们知道,古代的谋臣都是心高气傲的,一旦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志向,就会终其一生去实现。然而正是因为取蜀而立国,进而三分天下,造成了蜀国发展的局限性。随着荆州的失守,征战天下的战线被数十倍延长,最终失去了取中原的条件。

二是诸葛亮的性格过于自信,自比管仲乐毅,视全天下的谋臣如无物,导致了他疏于了解曹操和孙权阵营的谋臣。这就导致了失去荆州和汉中,甚至失去了先主刘备。等他知道刘备要死的时候,悔之晚矣。

三是赵云的死意味着蜀国的战力值直线下降,成为了三国最弱的国家,诸葛亮这个时候才醒悟,真的早该团结东洲集团和荆州集团以及关陇集团的力量,趁蜀国最强盛的时候一举拿下宛城继而进攻洛阳,夺取天下,成为一代名臣,并且是功成名就的名臣。诸葛亮是真的后悔,不是假装的。

然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世界上也没有后悔药卖,所以,诸葛亮也知道,已经没有办法挽救蜀国了。

所以,诸葛亮哭赵云啊!哭得天地变色,日月无辉。赵云,一代天骄,落寞的死去,是何其的悲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