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最高的禅诗(唐代王维的诗,感觉意象、意境均“空灵”,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吗)_佛家_道家_禅师

唐代王维的诗,感觉意象、意境均“空灵”,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吗

盛唐时代,儒、释、道三家在中国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文人墨客们在各种思想的浸润下,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象,王维也不例外。

然而,从他的整个生涯来看,王维的诗歌受“佛家”思想的影响最深。

生于信佛的家庭,一生与佛结缘

据《旧唐书》记载: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不仅如此,王维在去世前写给朋友的书信中,仍然殷切地敦促友人“奉佛修心”。因此,后世给王维的称号为“诗佛”。

那么,王维这种偏爱佛法的性格,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

  • 第一个是他的母亲,崔氏。

《旧唐书》对于王维有这样一个评价:事母崔氏以孝闻。

可见,王维不仅是一个孝子,他的孝行甚至被载入史册,举世闻名。母亲去世后,王维“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崔氏对于王维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这样一位母亲,是一个忠实的佛教信徒。

王维曾经上书,请求皇帝施舍一座庄园,建为寺庙。在这篇《请施庄为寺表》中,他深情地怀念了自己的母亲,并且表明了心迹:

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馀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母亲去世后,王维当即发心,愿为伽蓝,永劫追福。”

  • 第二个人是道光禅师

这位禅师的名声不大,至少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事迹。然而在王维看来,道光禅师却犹如圣贤一般。

在王维为他写的祭文中,这样说道:

其世行遗教,如一切贤圣。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

我们可以知道,王维与道光是十年的师徒关系,整篇祭文洋溢着崇敬和赞美之情,在文末也表露了王维打算继承其遗志的想法。

道光禅师对于王维的影响力之深,可见一斑。

王维的作品中有浓浓的禅韵

都说王维的诗意境空灵,不同凡响。这种味道,更偏向于佛家的“禅”,而不是道。

“禅”是佛家的一种修持方法,提倡“静坐”,排除世间一切杂念。可以说,“静”是“禅”的核心特点,而这个特点,道家是没有的。

王维的诗里面,处处体现一个“静”字,如: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寨》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王维在写下这些诗句时,极有可能是在某处幽僻的环境中,安然地“坐禅”,否则,他的心境不会这样平静自然。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非《过香积寺》莫属: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里,王维不但详细描写环境的“幽静”,而且直接写明自己是来坐禅的(安禅制毒龙)。如此直抒胸臆,已经不需要怀疑了。

“佛”与“道”究竟有何不同?

佛与道,在很多方面都是想通的。它们都提倡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追求高深的真理和境界。

因此,很多人认为王维的诗歌受到道家的影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佛与道至少有两大不同,决定了王维的诗歌更偏向于“佛”,而不是“道”。

  • 第一个不同,前文已经说过:

佛家提倡“静修”,在打坐之中参悟禅理;而道家提倡“逍遥”,动静结合,顺其自然,没有具体的形式要求。

  • 第二个不同:

佛家重视“人心”的修炼,提倡要从自身出发,提高修为,免受轮回之苦;而道家更多的是追求外在真理,崇拜自然,从道家衍生出来的道教,提倡“修仙”、长生不老。

而王维的诗歌,处处体现出“静修”的味道,凡事皆从内心出发。其中不牵扯自然或者宇宙,也没有太多的神秘色彩,和道家是不沾边的。

因此我认为王维的诗,并非受道家影响,而是佛家。

《唐诗三百首》究竟有多少首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唐诗数量约有五万多首,后世多有选本。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撰,《唐诗三百首》每有增补,有三百一十三首、三百一十七首、三百二十一首等不同版本。此次盘点以三百一十八首的版本为准。

收录了多少首诗?多少位诗人?

《唐诗三百首》共收录诗人77位,作品共318首。这77位诗人分别是:

白居易、岑参、常建、陈陶、陈子昂、崔颢、崔曙、崔涂、戴叔伦、杜甫、杜牧、杜审言、杜荀鹤、高适、顾况、韩翃、韩偓、韩愈、贺知章、皇甫冉、贾岛、金昌绪、李白、李端、李频、李颀、李商隐、李益、刘长卿、刘方平、刘昚虚、刘禹锡、柳中庸、柳宗元、卢纶、骆宾王、马戴、孟浩然、孟郊、裴迪、綦毋潜、钱起、秦韬玉、丘为、权德舆、僧皎然、沈佺期、司空曙、宋之问、李隆基、王勃、王昌龄、王翰、王建、王湾、王维、王之涣、韦应物、韦庄、温庭筠、无名氏、西鄙人、许浑、薛逢、元结、佚名、元稹、张祜、张籍、张继、张九龄、张泌、张乔、张旭、郑畋、朱庆馀、祖咏。

体裁分类

五言古诗(35首)

乐府(43首)

七言古诗(28首)

五言律诗(79首)

七言律诗(53首)

五言绝句(29首)

七言绝句(51首)

收录诗作数量前五名的诗人

杜甫:39首

李白:33首

王维:29首

李商隐:24首

孟浩然:15首

最长的诗:《长恨歌》

《长恨歌》(节选)

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共120句,840个字,形象的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语言宛转动人,感染了无数后世的读者。

被引用最多的诗句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因为太过闻名,不仅被无数文人雅士引用在诗词里,现在也被许多作词者引用到歌词里,足见其魅力。

最著名的节气:清明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两首佚名诗作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说是杜秋娘,至今仍有争议。

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这首诗是题在杭州望海楼的柱子上的。作者名姓已不可考,但我们可从中体会到一种复杂的情感。这不是一般的思乡之情,而是作者常年羁旅在外而产生的一种落寞之感。

最全能的诗人:李白、杜甫

杜甫和李白是唯二位,每种体裁的诗作都有作品收录的诗人。

唯一的皇帝诗人: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这首诗是唐玄宗祭孔子时所作,此诗嗟叹了孔子复杂坎坷、栖遑不遇的一生,表达了深深的悼念

题目最长的诗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首诗的题目共59个字,比正文还多出3个字。题目就像序言一般,意为因为战乱,兄弟离散。某天看到月亮,于是写下这首诗,寄给散在各地的兄弟姐妹。

因为原题名太长,一般人称这首诗为《望月有感》,「一夜乡心五处同」也成为思念的名句。

看完这些记录,对于《唐诗三百首》你是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呢?

公众号【ACG古风控】欢迎你的关注!

图片仅供欣赏,不作商用,侵权即删

与其相忘于江湖,不如手动关注我们

请推荐你读过的最好的十首禅诗

野狐试答

佛弟子悟道、证道所做的偈子都是禅诗。禅宗对唐及唐以后诗歌有着很大影响,很多诗人自觉不自觉的都把禅意带入诗中,王维尤其如此,这些文人所做的带有禅意的诗歌也算作是禅诗。如此说来禅诗可谓蔚为大观了,今选我喜欢的十首和题主交流。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神秀强调一心向佛,勤敬修持,渐渐开悟。慧能的偈子讲的是顿悟,更符合禅宗的精神,所以得五祖弘忍衣钵成为六祖。

2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

(寒山诗) 寒山都没法说,我也就闭嘴了。

3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南台静坐诗) 无事就是小神仙。

4 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醒,猛虎一声山月高

(俞紫芝诗)清谈向火、童子酣眠、猛虎长啸、山月朗照一切都是禅。

5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山人还向山中去。

6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五代比丘尼悟道诗)春在枝头,枝在眼前。骑驴寻驴,就地打转。

7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曼殊本事诗)看与不看潮是潮,识与不识我是我。

8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志芒诗)闲到白云可成仙,老僧还比白云闲。

9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契此插秧诗)禅道想通,佛道相亲,难怪后世能万教归一。

10 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梦幻,世间唯有妙莲华。

(王安石和诗增女)真是英雄到老皆依佛。

二十年前望终南,如今终南还是山。青山无语观今古,今古几人识青山。

野狐续貂一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