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意思是什么?阴晴圆缺表达了什么意思_月亮_阴晴_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出处: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阴晴圆缺表达了什么意思

“阴晴圆缺”表达了人生无常,人生道路坎坷曲折。“阴晴圆缺”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
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阴晴圆缺的意思是什么

阴晴圆缺:形容月亮的形态各异。比喻人生无常,人生道路坎坷曲折。

阴、晴:指月亮在夜晚阴天的时候昏暗、晴天的时候明亮。

圆、缺:指阴历每月15左右月圆,月初是月牙所以说是缺。

解释:描述月亮各种状态的词语,常用来比喻人生无常,人生道路坎坷曲折。

造句:她不愧为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特色(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周国平。第一自然段)

扩展资料: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年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总是成为最应景的诗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人很早就观察到了月亮这种周期性的阴晴圆缺变化,并把这种变化的循环周期称为一个“月”。

因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亮绕地球运行而变化,月亮才有了看上去圆缺形状的更迭

月亮位于日、地之间时,叫做“朔”,此时月亮暗的球面朝向地球,人们看不到它,朔之后一两天

镰刀状的新月在天空露面,并且明亮的部分日益扩展。五六天以后,成为半圆形,这时的月相称为“上弦”。

再过7天,便到了满月,月亮与太阳遥遥相望,我们称之为“望”。满月之后,明亮部分又渐渐亏缺,经过“下弦”,逐渐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一丝残月。

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作品,描绘了十五的月亮。

1,著名的有唐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古代的诗人们,虽然不掌握天体理论,但对月相的描述却是真实而精彩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阴晴圆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