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名言(麦克阿瑟的军事才能如何是否称得上一流名将)_麦克阿瑟_杜鲁门_菲律宾

本文目录

  • 麦克阿瑟的军事才能如何是否称得上一流名将
  • 如何评价麦克阿瑟这位美国五星上将
  • 麦克阿瑟到底有没有五星上将的水平感觉他有打打顺风仗本事,没什么打逆风的能力呢
  • 在太平洋战争中,麦克阿瑟将军和尼米兹将军究竟谁的贡献更大
  • 为什么在很多军事书中,对麦克阿瑟的评价都不高
  • 二战末,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无还手之力,麦克阿瑟为何还执意打菲律宾战役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这句话什么意思,或者说怎么理解
  • 如何评价麦克阿瑟呢
  • 作死永无止境为何说麦克阿瑟是“作死”名将的典型代表

麦克阿瑟的军事才能如何是否称得上一流名将

他老人家要一直坚持当西点的校长,他的人生一定更加光辉灿烂,相当圆满。甚至他去混好莱坞,以他的演技,对美国民众的心理把握,以及对记者们的圆滑政治手段,拿个小金人,也绰绰有余的很,但要说他的实际军事能力,那就很尴尬了,要是把他做成一个游戏里的武将角色,这个人的素质设定,政治九十,武力十,指挥三十应该非常合理。就美军而言,科学的体系,各个层面上的专业素质保证了这支军队综合战斗力爆表,配合超强国力,确实难逢其敌,从而到战略层面上,这支军队就简单粗暴了些,专玩一力降十会!比如海湾战争,人家集中左路出击,就号称这是左勾拳。老实说这种情况,美军在战略上只有个更合理分配资源的问题,指挥上,说可以随心所欲也不为过。二战时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当烦了校长,通过自己的人脉,谋了个类似南洋总督的职位,跑到菲律宾享福,然后被日本人南下战略卷进战火,当然,最初美军在南洋的部署,被日本人吊打,也是非战之罪,不能怪麦克阿瑟守不住,但他跑路时,放豪言,就是灰太狼那句名言:“我一定会回来的!”然后他巧妙的利用这点,让美国上下都觉得由他亲自来报这个仇,更有戏剧性,更有看点,也更符合美国的英雄主义情结。所以,该战区还是交由他负责,他也就得以直接进到美军地区战略层面的指挥上,有一说一,这一时期,著名的蛙跳战术出笼,确实是下面一个校级军官提出的,但是麦克阿瑟作为决策人选定这一最合理战略计策,因该说还是非常明智的,没有完全昏头,就是说指挥能力上,还没有低级到分不出明显的好歹,足以打三十分,但也仅此而已了,关于他这一时期,还有他军事能力的别的看点吗?!

如何评价麦克阿瑟这位美国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属于那种:如果你远远看,觉得他很厉害,但是身边的人,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觉得他很菜,麦克阿瑟这一辈子最为指的称道的,不是他重返菲律宾,也不是打败了多少日本人,而是他重建日本。

二战前的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经历过一战,受过伤,但是并不严重,整个一战美军本身就在打酱油,因此也不算出彩,战后成为西点军校的负责人,后来又升级为陆军最年轻的少将,1932年,美国发生了一次“酬金进军”的事件,这个事件给麦克阿瑟生涯招了不少黑。

麦克阿瑟有一句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是实际上麦克阿瑟对老兵的态度可不怎么样,1932年,当时17000名一战时期的退伍老兵聚集在华盛顿,想要讨回薪金,他们用垃圾堆的建筑材料建了临时的庇护所,在华盛顿进行日常游行。

结果在1932年7月5日下午1点40分,麦克阿瑟带着骑兵队,开始驱逐当地聚集的军人。

而且尤为恶劣的是,当退伍军人逃离营地的时候,当胡佛总统明明已经命令停止突袭以后,麦克阿瑟居然无视了总统命令继续进攻,导致55名退伍军人受伤,135名被逮捕,其中还有一个退伍老兵的妻子流产。

老兵不死----只是被麦克阿瑟殴打。

逃出菲律宾

1941年,罗斯福总统任命麦克阿瑟为远东陆军指挥官,并且在次日晋升其为中将。

菲律宾战役又是麦克阿瑟战役生涯的一个耻辱,实际上当珍珠光事件以后,麦克阿瑟的下属布里尔顿就向麦克阿瑟提出轰炸台湾(当时是日本殖民地),结果麦克阿瑟以天气不佳和兵力不足拒绝了。

麦克阿瑟认为其能动员20万菲律宾军队保护菲律宾,不但能够保护菲律宾,甚至能够保护整个东南亚,而且在两个月内把菲律宾要塞化,日军绝对攻不进来。

麦克阿瑟在美军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爱吹牛的将军,而且他也算是倒霉,打脸打的真是猝不及防。

由于菲律宾军队缺乏训练,温莱特少将既不能击退日军登陆,又不能在海滩压制敌人,26骑兵旅和日军交火,损失惨重后撤退,日军进攻的第二天已经突进了16公里,大批大批的菲律宾士兵投降或者逃跑。

巴丹半岛岌岌可危的时候,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退到澳大利亚,算是给麦克阿瑟留了一条生路,撤退后不久,整个巴丹半岛沦陷,大批大批美军被俘,后来这些被俘的美军开始了3年半的战俘营生活,包括巴丹死亡行军以及在工厂和矿场里面做苦工。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军在仁川登陆,迅速逼退朝鲜军队,麦克阿瑟可能已经记不得当年在菲律宾吹牛皮的“光荣事迹”了,一路往鸭绿江方向推进,声称要在圣诞节之前把整个朝鲜给打下来。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彭德怀元帅指挥的志愿军击退了麦克阿瑟,美军连战连败,一路退却,麦克阿瑟狗急跳墙,居然声称要使用原子弹。

1951年3月,美国偷偷拦截了麦克阿瑟对东京驻葡萄牙和西班牙大使馆的谈话,他声称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引发了当时的总统杜鲁门的注意,杜鲁门发现这个麦克阿瑟想煽动公众对于他参与战争的支持,而且还在秘密告知外国政府他会参与到美国政治,这已经严重违反了美国宪法定下的基本政策----总统才是三军最高统帅,军人不得干政。

此后杜鲁门召集了国防部长,国务卿以及联席主席,把麦克阿瑟解职,麦克阿瑟回国后就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老兵不死”的演讲。

实际上后来接手麦克阿瑟的李奇微将军,打的比麦克阿瑟好的多的多。

纵观麦克阿瑟一生,作为一个军人,他的战争生涯实在乏善可陈,开战后菲律宾陷落这是他的责任,后期反攻菲律宾,更多的功劳不是麦克阿瑟,而是尼米兹,麦克阿瑟是个特别喜欢现,特别喜欢出风头的将军

这张著名的照片实际上是当时摆拍的。他当时连演讲都准备好了。

麦克阿瑟作为一名军人,最大的功绩不是战绩而是政治建设,这一点也是很多人没想到的,战后的美军全面控制日本,把日本的战争机器拆的一个不剩,战后日本凋零,吃饭都是问题,麦克阿瑟找来的大米解决了饥荒问题,同时通过控制天皇来发布命令,这一招非常高,麦克阿瑟在日本期间,督促日本建立了现代的民主政治体系,这一点功不可没。

麦克阿瑟到底有没有五星上将的水平感觉他有打打顺风仗本事,没什么打逆风的能力呢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打仗水平如何?

麦克阿瑟出身将门,毕业于美陆军将官摇篮之称的西点学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师长兼参谋长之职,率领美军著名的彩虹42师,赴法国对德作战,由于表现出色,先后出任美西点军校校长、美陆军参谋长等职,后任美军驻菲律宾军事顾问。二战期间,被任命为美国陆军远东总司令,对日作战。二战结束后,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

麦克阿瑟从军生涯,颠峰之作,是"仁川登陆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附近,和南朝鲜军队交战胜利,乘胜向三八线以南推进,解放了大部分领土,半岛统一胜利在望。这时,以南朝鲜保护人自居的美国乘机出兵干涉。并纠集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17国)联合国军,杀入朝鲜,和三八线以南的朝鲜人民军率先交火。随后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拦腰切断朝鲜人民军战线,以及后方补给线,三八线以南的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功败垂成,只得从朝鲜半岛南部向北匆匆撒退。朝鲜战局顿时逆转。导致的后果是,联合国军(欺世盗名)大举越过三八线,迅速占领北朝鲜全境,抵近中朝边境鸭绿江南岸!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召开朝战军事会议时,大部分高层将领,出于对仁川登陆的海况、地形极差,和担心运输船、登陆部队少不易成功而反对。但麦克阿瑟不妥协、坚决坚持仁川登陆计划,最后总统杜鲁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权衡后,只得在犹疑重重中,勉强同意了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计划!

仁川登陆的成功,和随之而来的战果,把麦克阿瑟55年的从军生涯,推向了辉煌的颠峰。其力排众议,不按常规出牌,使整个战伇蒙上了传奇色彩。常胜将军、战神桂冠加冕,各盟国贺电沓来纷至。部下更是对其唯马首是瞻。此时的麦克阿瑟,云天雾地,目空一切。骄狂之气急剧膨胀,引发的后果是在三八线以北屡战屡败。期间,麦克阿瑟不断抗命、犯上,还把美军的失败责任,推给总统杜鲁门和华盛顿军方,和杜鲁门直接冲突。由于麦克阿瑟多次直接向美国政府决策层挑战,最后被杜鲁门以抗命罪解职!

综上所述,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打仗水平如何?请众网友予以置评!

谢谢!




在太平洋战争中,麦克阿瑟将军和尼米兹将军究竟谁的贡献更大

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简单来说:尼米兹将军的战功更大,而麦克阿瑟将军的政治才能更突出。

二战期间,日、美之间的太平洋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史诗级的大战,美方的两位前线指挥官: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和西南太平洋战区司麦克阿兹陆军上将,都居功至伟!但若是具体分析起来,两位将军的长处还是略有差别,两人的贡献也各有侧重。

尼米兹海军上将的特点是:思维缜密、精于计算,出击果断、擅打硬仗。众所周知,在太平洋战场上,海上交锋是日美之间的主弦律,通过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马里亚纳大海战、莱特湾大海战等一系列海上大战,美国海军彻底打垮了日本联合舰队,而这一切战役的总指挥就是尼米兹上将。

麦克阿瑟陆军上将的特点是:英勇无畏、敢于冒险、长于战略、目光远大。从菲律宾撤退、澳大利亚站稳脚跟、新几内亚反击战、到发明“蛙跳战术、重返菲律宾、最后占领日本。麦克阿瑟将军麾下的美国陆军也立下赫赫战功。

相比之下,美国海军的战功还是略高一筹。所以,从战场上的贡献上来看,尼米兹上将并不亚于麦克阿瑟上将。但是,尼米兹将军是职业军人,不是很精通政治,而麦克阿瑟将军则是军、政两手都很强。所以在太平洋战争进行过程中,尼米兹将军掌握了更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麦克阿瑟将军在战后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成为了驻日盟军总司令。

在“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正式投降仪式上,麦克阿瑟将军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部签字,尼米兹将军代表美国签字。前者的政治地位略高于后者,而后者的军事才能则相对出色一些。



为什么在很多军事书中,对麦克阿瑟的评价都不高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麦克阿瑟,一米八的个头,放秤上称一称一百五十斤的体重,一张永远欠揍的脸,再配上一个永远都不会点燃的玉米烟斗,一副遮了半张脸的蛤蟆镜,脑瓜顶上永远顶着一顶独一无二用金线绣着美国鹰帽徽的帽子,就这形象烧包到了极点。

看着他的事迹,老梁觉得麦克阿瑟绝对是一个被军事耽误了的顶级好莱坞演员。说道这里估计喜欢美军的人,就要反驳:“老梁你啥眼睛了,眼睛都长脑瓜顶上了,就你家人好,人家是名气最大的二战将军!”

说的不错,麦克阿瑟的确是老美二战中牛气冲天的将军,你说的事,老梁也知道。名气这东西总得有点底子衬托才成,所以老梁先给大家伙摆摆麦克阿瑟的底子,咱在撸起袖子,抽一家伙,让大家伙了解一下他真的只是名气大而已。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的家庭就是一个军人家庭,他老爹就是一名美国陆军三星中将,所以在他老爹的影响下,这位十九岁的时候,就加入了西点军校。

好吧,他在这地方拿到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首杀,以98.43的高分毕业。放西点这块,就这成绩到了现在都没有人打破,也算是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过了二十年后,吼着:“俺胡汉三又回来啦!”以三十九岁的年龄坐上了西点军校校长的宝座,就这年龄又成为了西点建校以来最为年轻的校长阁下。

这么说吧,西点军校历来就是美军出人才的地方,麦克阿瑟当了校长之后,更是人才辈出,知道那个牛脾气比牛还大的巴顿吗?就是麦克阿瑟手底下出来的。

老美地头上唯一一个搞过一战,撵着屁股又搞二战,回过头来跑到亚洲这块地参加朝鲜战争的人。

就这履历放那都是闪闪发光,刺的人似乎看不到他的缺点。那好老梁接下来就来揭着老底。

二战

就说二战吧,山本五十六这狂妄的赌徒,将小鬼子最后一点积蓄压在了偷袭珍珠港上面。美日之间的矛盾可就爆发了。

跟着小鬼子就挺着三八大盖,迈着罗圈腿来搞菲律宾。这时候菲律宾的太上皇就是麦克阿瑟,手里抓着各种型号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一大把,美菲联军就有十万来人,麦克阿瑟对外声称是一百万的军队。

这位狂妄和自负的主蹲在地头上,就等着小鬼子来侵犯。好吧,麦克阿瑟告诉大家伙他没想到,小鬼子又弄了一出偷袭珍珠港的计划,而麦克阿瑟很配合的参加了这场演出大戏。

六百多架飞机就在露天的机场上成为了燃烧的垃圾,而被麦克阿瑟吹嘘的一百年都不可能被拿下的甲米地要塞,转手就被本间雅晴这位称不上军事指挥的诗人,给轻轻松松的碾出了要塞。

不到一个星期,菲律宾彻底完蛋了,老美为了照顾自己的颜面,害怕麦克阿瑟这样的高级军官被俘虏了,专门派遣飞机和强力的有关人员,把想要自杀的麦克阿瑟拉回了美国。

而麦克阿瑟在上飞机的时候,就丢了一句二战很有名的话:“俺胡汉三还回来的。”带着老婆孩子跑到了澳大利亚避难去了。

而留在菲律宾的老美们,开始了他们的“巴丹死亡行军”四万盟军就这么被小鬼子虐待死了。

当麦克阿瑟带着美国的大头兵又一次的踏上了菲律宾的土地,为了实现俺又回来的承诺,摆造型,走场子,搞了无数次的小照片拍摄,这才满意的走出了飞机,一时间这小照片都贴在了老美疙瘩报社。

您要说,他不是影帝,老梁第一个不服,这明显就是一个顶着五星级上将脑瓜的顶级演员吗。

还有那个著名的蛙跳战术,一般认为是麦克阿瑟发明的,其实是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和他的参谋发明的。

再有这朝鲜战争,被咱大华夏一个就上了两年私塾的放牛娃(猜猜他是谁?)给放到在了朝鲜半岛上,最后收拾残局的是李奇微,这个李奇微一个磁性战术给咱大华夏还真造成了不少的麻烦,这可是自负的麦克阿瑟没有做到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二战末,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无还手之力,麦克阿瑟为何还执意打菲律宾战役

个人感情也是因素之一,因为他说过一定会回来。另外,对于菲律宾来说,这句话意味着美国政府的承诺,如果不回来,会让菲律宾等过认为美国抛弃了他们,从而政治上就不正确了。

战略上么,菲律宾附近还有数量庞大的陆军,随时会从空中打击美军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这句话什么意思,或者说怎么理解

  •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西点军校的校歌歌词,老校长麦克啊瑟在华盛顿参众两院发表了感人肺胕的告别演说,演出的结束语至今仍为人铭记。
  • 麦克阿瑟在演讲中说:“我52的军旅生涯就要结束了。我在世纪之交以前参军,圆了我少年时代的希望与梦想。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大平原)操场上宣誓以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次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希望与梦想很早就被遗忘了。”
  • 正像西点军校的歌谣中唱的一样,我这个老兵现在也要结束我的军旅生涯,要隐退了,上帝的光明让我这个老兵看清了自己的职责,这个老兵曾经努力尽职,再见。”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英雄们都会老去,但人们永远都记着他们年代时的英雄伟大举动,却在英雄们老去的时候逐渐淡忘他们。“老兵永远不会死,只会悄然隐去”是麦克阿瑟的名言,也是全世界老兵的共同心声,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老兵,听到这句非常有感染力的语句都会有无比的感慨!

如何评价麦克阿瑟呢

麦克阿瑟这个人的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同时还是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也是美国的五星上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老兵永远不死,只是逐渐消失,这个便是麦克阿瑟所说的。

当然并不是说麦克阿瑟这个人是一个完美的人,麦克阿瑟的一生毁誉参半,麦克阿瑟这个人非常的会包装自己,有人说麦克阿瑟的负面评价就是因为他太爱表演了,不可否认的是,麦克阿瑟每次走到哪里,戴着军帽和墨镜,抽着烟斗,人们总会欢呼起来,当时的历史中麦克阿瑟人气是非常高的。

麦克阿瑟一生战功无数,胜利的就不说了,麦克阿瑟也犯过不少的大错,比如因为他自己个人原因判断失误,导致美国在菲律宾的战斗机全部被日军轰炸,这也导致了美国在菲律宾溃败,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麦克阿瑟还是彭老总的手下败将。

麦克阿瑟的优点很明显,同样的缺点也很明显,他在朝鲜吃了败仗之后,气急败坏,直接说要用核武器,杜鲁门一看麦克阿瑟这样,选择将其撤职。总体而言,麦克阿瑟有许多成功的军事战略战术,同时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目前很多军事学家认为,麦克阿瑟其实是一个被过度包装的人而已。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只要是人,总是会犯错误的,麦克阿瑟当然不例外,他也会犯错,任何一个将领都会犯错,常胜将军可是不存在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作死永无止境为何说麦克阿瑟是“作死”名将的典型代表

1951年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免去军事职务,这一命令是在美国的广播中播出的,而没有第一时间通知麦克阿瑟,属于特别个案,耐人寻味。

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的狂妄言行。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对南朝鲜开战,很快只剩下釜山地区在美军和南朝鲜军手中。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命令参与朝鲜战争,他要求麦克阿瑟打一场有限度的战争,不要随意扩大战争范围。(麦克阿瑟在朝鲜照片)

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将金日成的部队拦腰截断,一路势如破竹,打算在1950年圣诞节前会师鸭绿江畔,彻底消灭金日成的部队,统一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10月25日入朝到1951年1月8日截止,经过三次战役,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美军圣诞节梦想破灭,这让麦克阿瑟大为光火。(彭德怀和金日成在朝鲜照)

在朝鲜战争开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国务卿艾奇逊、美军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对麦克阿瑟等参战将领们的言行做出了限制,不能随意表态,公开谈话内容涉及朝鲜战争,必须要征得美国总部的同意;对新闻界禁止散播美国外交和军事政策层面的消息,这明显是针对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合照)

1951年3月20日,美国总统和马歇尔等人要求麦克阿瑟同中朝方面接触,避免战争扩大化,准备和谈。麦克阿瑟拒绝和谈,并且于3月24日发表公开谈话,威胁要轰炸中国东北和沿海地区,公开和美国总统唱对台戏;此后他的言论更加激进,叫嚣要使用原子弹针对中国,全面解决中国问题,假如苏联参战,不惜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麦克阿瑟不是简单说说而已,并派美军侦察机和轰炸机对中国边境目标侦查轰炸,意图扩大战争。

杜鲁门一看麦克阿瑟不听招呼,一意孤行,和主要幕僚商谈后,于1951年4月10日签署命令,撤销麦克阿瑟的军事职务,这一命令是广播播出,违背了政府任免官员的程序,有点复仇的味道。(麦克阿瑟和宋美龄合照)

麦克阿瑟被免职有一小部分是志愿军胜利的原因,更多是麦克阿瑟一路走来作死的性格决定的。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马歇尔的恩怨情仇。

麦克阿瑟是军人世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被任命为西点军校(1919年)的校长,是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1930年,暂领上将军衔,任职美军陆军参谋长,是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麦克阿瑟是同班同学,而且同岁,他的命运就比较坎坷,在一战中和麦克阿瑟有些矛盾,做了十多年的中校,53岁了才做到中校团长职务,和麦克阿瑟有天壤之别。(马歇尔)

麦克阿瑟(陆军参谋长)也特别“照顾”这位老同学,任命马歇尔为国民警卫队少将师长。唉吆,这不是提拔,美军军官调任国民警卫队意味着养老退休,将不会得到提拔,人生上升途径直接封顶。马歇尔写信给老麦要求取消这一任命,老麦不同意;马歇尔又找了老上级潘兴将军(一战欧洲美军总司令)、总统罗斯福等人求情,陆军部长是潘兴将军提拔的,他也同意不调任马歇尔。陆军部长不知道马歇尔和麦克阿瑟有嫌隙,麦克阿瑟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坚持让马歇尔调任国民警卫队,而且要立马上任,否则以军法从事。

直到麦克阿瑟卸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才被提拔到美国陆军的一个旅担任准将旅长,仇恨已经结下了,马歇尔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物,从来没在大事上为难麦克阿瑟,有时经常站在麦克阿瑟一边,时机未到不出手。

杜鲁门总统是高中毕业生,因为罗斯福总统的去世而接任总统,他对军事和外交领域比较生疏,没来得及早接触,为了和军队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们沟通,只得依赖温和的马歇尔将军。

1944年,美国共和党有意提名麦克阿瑟为总统候选人,而杜鲁门是民主党,是铁定候选人,此次提名共和党认为麦克阿瑟的声望不高,胜选的可能性不大而作罢,两个人是潜在的总统有力竞选者,是对手。

麦克阿瑟在一些公开场合不太尊重杜鲁门,美国总统杜鲁门到维克岛视察,麦克阿瑟陪同。杜鲁门总统不吸烟,而麦克阿瑟先点着自己的烟斗,再问杜鲁门介不介意他吸烟,这不是征求意见而是对杜鲁门的漠视,对他极为不尊重。

杜鲁门总统在第二任总统任职期间,由于产业纠纷、贸易、苏联间谍等,声誉大损,失去了1952年民主党竞选总统的资格,而麦克阿瑟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之一。

从美国的两党政治角度出发,麦克阿瑟和杜鲁门是竞争对手,杜鲁门要抓住时机整治麦克阿瑟;从私人角度,麦克阿瑟看不起杜鲁门总统,在公开场合对杜鲁门非常不尊重;从朝鲜战争时期麦克阿瑟公然违反总统命令,图谋扩大战争,与美国的大政方针相背离;从个人的价值来开,麦克阿瑟的利用价值尽失,美国战争失败总要有个替罪羊。这时杜鲁门和马歇尔等人走到了一起,麦克阿瑟被免职那是必然的,而且这次免职让他丢尽了颜面。(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合照)

后话。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纽约万人空巷欢迎这位美国英雄,各地也掀起了反对杜鲁门的示威游行,让杜鲁门总统的支持率下降到26%;美国有四个州的州议会要求恢复麦克阿瑟的职务,这是让老麦做总统候选人的节奏,他本人也志得意满。

最终美国共和党选择了另一位美军将领艾森豪威尔为总统候选人,麦克阿瑟先败于菲律宾,后败于朝鲜,个人口风和声誉远低于艾森豪威尔,他只得黯然离场了,又被摆了一道。

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麦克阿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