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兵谈冻死的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面临哪些困难,都是如何克服的)_志愿军_麦克阿瑟_美国

本文目录

  •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面临哪些困难,都是如何克服的
  • 有些人,关于美国军队天下无敌的观念是怎么来的
  • 电影《长津湖》志愿军要经受零下40度的低温,是怎样的彻骨寒冷
  • 战场上能一直活着的老兵真的只是运气吗
  • 志愿军的遗骸是怎样辨别的
  •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击败了兵至鸭绿江边的美韩联军的
  • 攻取汉城后,彭德怀为什么严令志愿军各部,不得乘胜追击美军
  • 美国哪一场战争失败得最惨
  • 美国军事历史上最大的失败有哪些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面临哪些困难,都是如何克服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面临的困难很多,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空中力量的支持。

新中国刚刚建立,空军和海军还刚开始组建,苏联以还没有准备好为理由,不愿意出动空军参战。

美国和所谓的联合国军仗着空中优势,每时每刻都派出大批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运输线和后方基地实施狂轰滥炸,他们使用燃烧弹,定时炸弹及各件炸弹不分昼夜地出动轰炸,给我们的战士,运输线造成极其巨大的破坏和人员损失,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烈士,就牺牲在美帝的轰炸之中。

面对如此残酷的局面,志愿军没有被吓倒,没有后退一步,他们采取了各种手段,去减少损失,恢复运输线,具体做法有:

一,增加人工防空哨。在雷达,探照灯等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增加人工警戒,发现飞机马上报警。

二,不分昼夜的抢修各种被炸毁的公路,桥梁和山洞,铁道兵,工程兵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冒着寒冬冰雪,不怕苦,不怕牺性,建立起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从而保证了志愿军在前线的物资供应。

三,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尽管只飞行了几十小时,面对飞过几千小时的美军王牌飞行员,他们敢于空中拼刺刀,连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也被他们打了下来,当时美军的空军参谋长惊呼,中国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空中强国。

四,中国人民响应毛主席和党中央号召,捐钱捐物买飞机,有力的支持了志愿军空军在朝鲜前线的作战。

有些人,关于美国军队天下无敌的观念是怎么来的

近些年来,美国打了伊拉克、打了叙利亚、打了阿富汗,打了利比亚,虽然后果不怎么好,但还算是打胜了,所以世界上特别是它的盟国,就把美国吹上了天。我国的一部分专家有时也把美国吹的神乎其神,好象美国是天下无敌的。其实并非如此,早在数十年前,在朝鲜、在越南,我们就把美国鬼子打的哭爹叫娘。今天它脑狠伊郎、委内瑞拉,都不敢动手,面对强大的中国、俄罗斯,它敢妄称天下无敌吗?

电影《长津湖》志愿军要经受零下40度的低温,是怎样的彻骨寒冷

零下40度的彻骨寒冷,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能体会的。这是精神的丰碑,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流血的最好证明。朝鲜战争,也是彻底洗刷了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110多年外战疲软的耻辱,让世界眼前一亮,原来中国人会打仗,能打仗,而且还不畏生死,纪律严明。只要没吹进攻的号角,那么战士们也不挪动一步,那怕是零下40度,也无怨无悔,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意志,是不可屈服的。

倘若志愿军当时有今天这样的现代化装备,美军早就被赶出日韩东北亚地区了,台湾也早就回归了。可惜当初一穷二白,但就是这样都能跟美军打个平手,当然了,说平手是抬举美军了。因为平手对我们而言就是胜利,毕竟咱是弱势的一方。但对美军而言,平手就是意味着失败。查阅历史可以知道,长津湖一战,帮助朝鲜收复了东北部大片失地,深深震撼了美军。

最后做个小结,《长津湖》影片告诉我们大家,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好时光。更要发扬吃苦耐劳的品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遭遇挫折,遇到失败,那也不要气馁,多想想长津湖战役里面的冰雕连,那才叫苦,那才称得上活受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身处太平盛世,感恩祖国给予我们的一切美好时光!

战场上能一直活着的老兵真的只是运气吗

我们知道,战场上新兵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能活下来的大都是老兵。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老兵的运气比新兵好,子弹都拐着弯走?显然不是,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在面积仅为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志愿军和联合国军总共投入了约10万人,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弹爆炸,火力密集度已经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作为防守方的志愿军,承受了巨大的伤亡,许多连、排都被全部打光,或者仅剩几根独苗。

然而,神奇的是,在如此惨烈的战斗中,有一个班竟然全班9名战士无一人牺牲,成为在上甘岭战场上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班,这就是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8连4班,9名英雄分别是:

沈金来、况厚胜、陶园林、高学良、李元万、韩道存、向太金、安文成、蔡兴海。

下面就来说说这个班的英雄事迹。

在12军接管阵地前,阵地是由15军防守。15军采取的是添油战术,部队损失后再补充,再损失、再补充……打到最后阵地上建制过多,有的连甚至只剩几个人,十几个人,几百人的部队,连长就有十几个,命令混乱,不知道听谁的好。

12军吸取经验,改用轮战,即一个连打一天,到了晚上无论伤亡大小都撤下来,第二天再上一个连,上个连长留下,向下个连长介绍战场情况。撤下来的部队抓紧时间修整缩编,准备打第二轮。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每天上的都是生力军,而且命令统一,不会混乱;另一方面战士们也觉得有盼头,只要扛到天黑,这一天就算是活下来了。

91团第一个上阵地的是8连,各个班分散在各个阵地防御,其中4班被分在九号阵地。4班战士一到阵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挖工事。

由于阵地是在最前沿,阵地上敌我尸体极多,又是夜间,非常影响挖掘,得先把尸体扒开才能挖,非常累,而且还都是炮轰后的虚土,根本拍不实。于是4班向连部请示能否用敌军尸体来堆堑壕,连部回应可以。

于是,4班战士开始摸,摸到脖子上挂着狗牌的,就是敌人的尸体,拖回来按照一层土、一层尸体的方式码出了一道胸墙。虽然这个举动有点残忍,但是在残酷的战场上,保命是最重要的。

天亮后,美军开始进行例常炮火覆盖,4班战士都进入坑道躲避炮火,只留韩道存在战壕里观察。没多久韩道存就被炸伤,大家把他抬回来进行简单包扎,同时换陶园林观察。副班长蔡兴海觉得敌军一直在炮击,留人在坑道外观察是徒增伤亡,于是就叫回陶园林一起蹲着,每隔一段时间出去看看就行了,这就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

在坑道里躲了一会儿,战士们听到炮火声渐渐变远,似乎有向后延伸的迹象,以为敌人步兵开始要冲锋了,于是全体走出坑道,准备迎敌。刚出坑道,蔡兴海就被什么东西重重的拍在后背,整个人都拍的向前翻滚,等他站起来,定睛一看,是一段血淋淋的断手,手掌都还在动。根据距离和服装判断,这是友军的断手,再结合阵地前敌人的诡异表现,蔡兴海立即断定,这是假的“炮火延伸”,目的上引诱阵地上的志愿军出来。

于是,蔡兴海立刻下令,全员撤回坑道。果然,最后一个人刚跑进坑道,敌人的炮弹就再次漫天呼啸而至,4班又躲过一劫。

在坑道内,4班很快就定下了接敌战术,全班9个人被分成了4个战斗小组,每组两个人,剩下的一个人做机动。班长、副班长和两个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各带一新兵轮流作战。

同时还商定,对冲锋的敌军,50米距离时用冲锋枪射击,30米距离时投掷普通手榴弹,25米以内投掷加重手榴弹。当敌人一个排以上兵力冲锋时,在阵地左翼使用手雷,右翼使用爆破筒,敌多路冲击时先打各自面前之敌,再相互进行支援,敌人一个方向进攻时,则集中火力阻击。

战术布置清晰明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该怎么打,由此可见志愿军的战斗素养之高超,绝不是像一些影视剧所抹黑的那样,说志愿军只会使用人海战术。

在4班战术高超的战术配合之下,敌军的多次冲锋都被打退,阵地前铺满了敌人尸体。战况非常惨烈,其他阵地上的友军大多损失惨重,甚至伤亡殆尽,但是4班这边,却始终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并且没有一个牺牲。期间,连长三次派人来增援,均被以“阵地无工事依托,兵多徒增伤亡,去增援友邻吧”为由,被4班拒绝。

战斗进行到最后,敌军整整两个连压了上来,4班被四面包围,战士们也体力不支,被迫撤进坑道。老兵况厚胜守在坑道口,说道:

“你们莫得怕,我守在这儿,谁也别想进来……我岁数比你们大,敌人要来炸洞子,我就跟他们同归于尽!”

刚说完,一根爆破筒就从洞口扔了进来况厚胜眼疾手快,抓起爆破筒就往外扔了出去,爆破筒在敌人密集处爆炸,当场炸死几个,况厚胜也被强大的冲击波掀飞,重重的拍在坑道壁上。敌人见况厚胜这么不怕死,也吓懵了,当即就后撤了。不知道是被吓怕了,还是忘记了这个坑道,后面直到战斗结束,都没有敌人再向这个坑道发起过进攻。

激战一天,4班共打退敌人大大小小进攻共7次,歼敌400余,而自己仅仅负伤3人,无一人牺牲,创下了小兵群作战的奇迹。

从4班的战斗经历来看,战场上能存活下来,除了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外(比如4班在最后躲进坑道后,再也没有敌军向坑道发起过攻击),更多靠的是高超的战斗素养,敏锐的战场意识以及不怕死的勇气,这些才是支撑老兵活下来最关键的因素

曾有老兵说过:在战场上千万不要害怕,一害怕,行动就会变得犹豫迟缓,这样不被子弹打中才怪。

战斗结束后,4班全班记集体一等功,担任主要指挥任务的副班长蔡兴海,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并且记功命令还是和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传奇英雄一起下的。

值得一提的是,蔡兴海老英雄是个老寿星,至今健在。而且,老英雄非常谦逊和低调,一直深藏功与名。直至2019年6月12日,他和黄继光、邱少云一起立功受奖的事迹才在全国广为人知。当时有记者去采访这位老英雄,谈起那些长眠于异国的战友,蔡兴海老人潸然泪下,说道:

“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我不是什么英雄。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走下战场就是最好、最高的待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替他们继续为祖国奉献力量。”
“我现在享受的待遇以及曾经获得的荣誉,都是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我沾国家的光,做了损害人民利益的事,那就忘记了自己在党旗下立下的誓言,背叛了牺牲的战友、背叛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句句话语,风骨铮铮;片片深情,初心熠熠。蔡兴海老人,不仅是上甘岭战斗英雄,更是一座时代精神丰碑。

志愿军的遗骸是怎样辨别的

志愿军的遗骸是怎么去辨别是不是我国的?

判断找到的遗骸是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根据遗骸身上的物品判断。

例如:

1、肯定性判断:

穿有中国军服(扣子)、腰带(带扣)、鞋帽等;当时的军服鞋帽都是棉布制品,这么多年过去,多数已经腐烂了,但是军服的扣子、金属腰带扣、鞋子胶底一般还在,多数可以判断其主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美韩军人。

随身物品系中国军队特有的,例如各种中国武器弹药(武器弹药多是苏式,与美韩军队有明显区别,例如波波沙冲锋枪等),冲锋号,水壶、钢笔等;

有中国军队的标志,例如茶缸、徽章、纪念章、印章、旱烟袋、照片等。

在中国军队特有的车辆、飞机残骸内部的遗体,或中国军队阵地内部的遗骸。

2、否定性判断:

穿有外国军队特有的服装鞋帽;

随身物品系外国军队特有的,例如洋文字符、名牌、武器弹药等。

第二种:根据历史文献、当事人回忆、群众记忆等途径判断。

例如,某某军史记载,在某某高地发生激战,我方阵亡五百多人,敌方阵亡四百多人,清理战场的时候,我方烈士分三个坑掩埋在阵地中部小高地上,后来这几个掩埋坑被找到了。

例如,当地群众记忆,战斗结束后,村民帮助收敛我方烈士遗体四十多具,集中掩埋在村后的山坡上,并留有标记,后来这些地方也找到了。

例如,当地工程施工挖出多具遗骸,遗骸中有一块砖,上边简单刻着烈士部队和日期。显然砖块上的字系当时部队撤防匆忙留下的。

当然,一般来讲判断是否中国士兵,需要尽可能多的凭据。

下边的附图是志愿军遗骸附近的物品,很显然凭这些物品足以认定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击败了兵至鸭绿江边的美韩联军的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决不能忘记其中的“第二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国志愿军取得了一场史诗般的胜利,美韩联军和其它傀儡军队遭到耻辱性失败。

“第二次战役”后,美韩联军分东西两路攻占北朝鲜并在鸭绿江畔胜利会师成为泡影,美韩联军溃退到“三八线”以南才稳住阵脚并与志愿军形成拉锯战,直到美国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为止。

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诱至预定战场后,采取迂回包抄和正面突击战术,对其突然发起反击聚歼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关键战役。

第二次战役”大致描述

麦克阿瑟为“仁川登录”胜利冲昏了头脑,决定乘势攻占整个北朝鲜。

1950年9月15日,美军发起“仁川两栖登陆”作战获得成功,美韩联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迅速越过“三八线”向北朝鲜进攻,10月19日,美骑兵第一师和韩国第一师已占领了北朝鲜首都平壤。

美国的胜利助长了麦克阿瑟占领全朝鲜野心,他决定在11月6日发起“总攻势”,预计在12月25日(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

麦克阿瑟麻痹和轻敌

尽管在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已出现在朝鲜并开始阻击联合国军进攻,被称为“第一次战役”(10月25日~11月5日)。志愿军第39军与美骑兵第一师于11月1日—3日在云山打响了中美两军首次遭遇战,美骑一师第八团遭到了重创。但麦克阿瑟不以为然,认为志愿军出兵朝鲜只有象征性意义,他们没有能力阻止联合国军向北推进并占领整个北朝鲜。联合国军“总攻势”继续实施。

联合国军总攻势

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向北长驱直入进攻。其中美第八集团军携带土耳其旅、英军第29旅和韩军沿朝鲜西海岸进攻,美第十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美和陆军第7师一个加强团为主力)沿着朝鲜东海岸进攻。联合国军总兵力有5个军、13个师,另3个旅和1个空降团,共22万余人。

志愿军迎头阻击联合国军。

彭德怀指挥志愿军9个军30个师38万余人,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在大馆洞、温井、妙香山、平南镇地带等候埋击西线进攻美军;在旧津里、长津湖地带等候埋击东线进攻美军。

11月25日、11月27 日,志愿军分别在西东两线打响了对美军歼灭战的“第二次战役”。

美军伤亡惨重、丢下辎重装备仓皇突围溃退,到12月24日才脱离中朝两军追击,直到逃跑到“三八线”以南。

“第二次战役”战果

中朝军队粉碎了美韩联军占领朝鲜梦想,并迫使他们退回“三八线”以南组织防御,再没敢向北越雷池半步。

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歼灭了南朝鲜军第7、第8师,基本歼灭了土耳其旅和美军第7师1个加强团,歼灭性打击了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重创了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仓皇撤退中遭遇车祸身亡。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和缺少重武器装备条件下,抗严寒不畏牺牲勇猛作战,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人伤亡代价。

“第二次战役”打出了中国的尊严和中国军队血性和军威!西方惊呼,中国仿佛瞬间变成了“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第二次战役”有许多值得纪念、不能忘记的壮举。例如;

①,38军113师深入敌后,长途奔袭占领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切断了美第八集团路南逃退路,并与拼死突围和赶来接应的美军展开誓死不退让的惨烈战斗,勇士们被美军燃烧弹击中也要在最后时刻带火抱住美军同归于尽,成就了“万岁军”视死如归威名。

②,志愿军某部连长杨根思,率领连队在长津湖“小高岭”阻击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突围,全连战至他最后1人,杨根思跳入敌群拉响炸药包,与围攻他的美军同归于尽。

(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遗照)

③,志愿军第九兵团某部六连奉命坚守“死鹰岭”(顾名思义;老鹰都会冻死之地),准备伏击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全连官兵身着夏装,遭遇零下40℃严寒袭击仍然不退,直到全部冻僵都手持武器、保持着伏击作战姿态。

(“冰雕连”电视剧照)

这就是极其悲壮被誉为的“冰雕连”,它揭示了志愿军官兵为了胜利,不惜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顽强意志品质,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被敌人战胜的!

④,志愿军2名炊事兵刘会来、陈代全,在战地送饭途中,用一根黑油油的扁担(美军没见过的“秘密武器”)俘虏了全副武装的8名美军,大长了中国人志气。

⑤,美军一个黑人建制连在战地被迫集体向志愿军投降,大灭了美军威风。

逼的美军从此修改条例,不允许美国黑人官兵单独成军。

……

“战争第二法则,不要与中国陆军作战”。

这是朝鲜战争后,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留给世界的忠告!

攻取汉城后,彭德怀为什么严令志愿军各部,不得乘胜追击美军

题主一定说的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前我们已打了四次战役,当时我们人员伤亡没有及时补给,而且后勤补给严重的不足,这时敌人给我们反包围是十分危险的和可怕的……实践证彭总是正确!

美国哪一场战争失败得最惨

抗美援朝战争。

即1950年10月25日到1953年7月23日共计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

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战,此战也让美国遭遇了建国以来最惨重的失败,并直接影响了其后美国和世界的发展。

而这场战争,不是某些专家大书特书的“朝战”,更不是某些公知鼓吹的“韩战”,那是朝鲜半岛内部的战争,从1950年6月25日至1950年10月25日。

二战结束后,三八线南北的朝鲜半岛分别成立两个国家,苏联扶持的金日成政府雄心勃勃,试图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大举进攻韩国李承晚政府,韩国军队一溃千里。随后美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在9月15日发动仁川登陆战,朝鲜战场形势逆转。

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北朝鲜大举进攻,并轰炸我国丹东等边境城市,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此时的斯大林鼓动金日成向我国求助,并多次暗示会让金日成到东北建立流亡政府。面对极端危险的局面,我国在警告美国不许越过三八线的同时,请求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和空中掩护。

但因为美国飞机误炸苏联远东机场,恐惧的斯大林出尔反尔。中国人民志愿军只好在没有苏联空军掩护的情况下,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北部。

1950年10月25日第8兵团在西线的温井与联合国军先头部队遭遇,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

针对麦克阿瑟的左勾拳计划,志愿军一个军在东线阻击联合国军北上,其中5个军1个师在西线对狂妄的联合国军迎头痛击,挫败了麦克阿瑟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将联合国军赶至清川江以南。

遭到迎头痛击的麦克阿瑟,完全不相信我国政府敢于参战,麦克阿瑟乘飞机在朝鲜北部侦查,并未发现志愿军痕迹,遂得出志愿军只是小股部队的结论。而志愿军在麦克阿瑟的眼皮子底下,已经完成了大规模集结。

从1950年11月7日开始,志愿军从东西两线对联合国军展开大规模进攻。西线的六个军对清川江以南之敌展开突击。东线的三个军则在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包围了长津湖周边的联合国军。

此时的朝鲜半岛上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寒冬,由东南方向三野将士组成的第9兵团,为彻底围歼美军骑兵第一师,在未全面换穿冬装的情况下,东线第9兵团在长津湖周边遭遇大量非战斗减员,冻死冻伤者超过11000名以上。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有三个连队在朝鲜战场被成建制冻死在阵地上,他们是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及27军80师242团5连。

而麦克阿瑟在食言之后,又高喊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固执的认为志愿军入朝只是保卫边境设施,将大量联合国军士兵送入虎口。

经过第二次战役的惨烈搏杀,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退至三八线以南。志愿军于1950年12月31日越过三八线发动第三次战役,将联合国军赶至37线以南,占领韩国首都汉城,震惊世界。

而此时的麦克阿瑟再也不敢小看志愿军了,但疯狂的麦克斯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美军在内的联合国军陷入空前的绝望。

不过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李奇微发现了志愿军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特点,提出空中封锁志愿军后勤补给线,同时与志愿军保持距离的“磁性战术”。

果然在志愿军取得第三次战役胜利后北撤修整时,李奇微迅速整军反击,志愿军于1951年1月25日开始,在三八线附近开始了顽强的防御反击作战。

在经历了异常惨烈的横城反击战、砥平里之战等战役之后,战局重新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虽然联合国军找到了志愿军的软肋,但始终无法摧毁志愿军的顽强意志,麦克阿瑟在美国乃至世界面前颜面扫地。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暴跳如雷的麦克阿瑟叫嚣着对我国沿海区域进行轰炸,要求美国国会同意蒋介石政府参战,甚至在朝鲜战场动用核武器,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终于使得美国总统杜鲁门忍无可忍。

1951年4月11日,美国白宫通过广播的形式撤销麦克阿瑟一切职务。这个狂傲的五星上将,在被志愿军打得一败涂地,发表了所谓的《老兵不死》的告别演讲后,彻底没入历史的尘埃。

李奇微取代麦克阿瑟后,志愿军于1951年4月22日发动了更为惨烈的第5次战役,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南展开反复争夺,虽歼敌甚多,但自身损失同样惨重,战线依然维持在三八线附近。

经过了半年多的厮杀,中美双方都意识到不可能打破僵局,双方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停战谈判。

对于美国而言,战线从三八线回到三八线,虽未取得胜利但保住了颜面;对于志愿军而言,战线从鸭绿江推进到三八线,达到了维护领土安全的目标,双方已经没有了本质利益上的冲突。

但斯大林希望美国深陷朝鲜战争泥潭,以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主动地位,因此对于中美停战谈判,苏联始终从中作梗,这使得中美两国陷入边打边谈的艰难进程中。

而志愿军也逐渐抛弃了大兵团作战的形式,以“零敲牛皮糖”的战法,大量杀伤联合国军有生力量。而且从1952年开始,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进行规模宏大的冷枪冷炮运动。而在艰苦的停战谈判期间,新生的志愿军空军在苏联空军的帮助下,与联合国军在朝鲜北部进行了惨烈的空中厮杀,被称为“米格走廊”。

经过将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新生的共和国不仅没有被拖垮,社会各领域反而取得了巨大进步。因为志愿军的辉煌胜利,共和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苏联也加大了对我国的援助,我国在维护主权完整的同时,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相反在中苏两国的猛烈打击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深陷朝鲜战争泥潭,国际威望大受影响。

根据美联社公布的数据,在不到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包括美国在内的联合国军阵亡、负伤、失踪、被俘等的总人数总人数超过147万人。其中美军死亡54246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伤103284人,总计172847人。

根据我国的战后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阵亡115786人,战伤221264人,失踪、被俘29095人,共计366145人。

因为此战对美军的空前打击,包括北极熊团这样的常胜之师都被彻底消灭,美军不得不对志愿军刮目相看。而给他们带来巨大阴影的抗美援朝战争也成为美国“被遗忘的战争”。

在十多年之后的越南战场,虽然我国没有给美军下过“地面部队不许越过17度线”的警告,但美军惧怕我国介入越南战场,所以地面部队始终没有越过17度线,美军只对北越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而因为我国的强力援助,美国在越南战场再次遭遇惨痛失败。

而在越南战争遭遇惨重失败后,美国积极谋求与我国关系的正常化,苏联终于在中美两国的合力打击下轰然瓦解。

所以抗美援朝战争绝不仅仅是二战后的一次局部战争,它使美国遭遇了空前惨痛的失败的同时,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1953年3月5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与世长辞,中美停战谈判旋即取得重大成果。

1953年7月23日,朝鲜停战谈判结束,持续了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落下帷幕。

战后,“联合国军”司令官,美国四星级上将克拉克感慨道:“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一一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而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也在战后感慨:“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致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参考文献:

王树增:《朝鲜战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美国军事历史上最大的失败有哪些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建国至今不过两百来年,中间的过程也是一帆风顺,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再到一战、二战,美国人打败了英国,打败了德国,打败了日本,唯独在朝鲜战场上败给了志愿军。

这算是美国军事史上最大的失败。

美国人这样评价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甚至前美国将军麦克尔·艾伦说:“只有傻瓜才选择中国作对手。”

在战争爆发前,美国可谓是充满了信心,1950年夏末,约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支持朝鲜战争,即便来自北京方面都警告越来越严厉,但依旧没有引起美国人的重视。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很穷,军事上还不够强大,且苏联方面也早已表示对直接干预战争没有半点兴趣。

最关键的是美国人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充满了信心:美八军、陆一战师、骑一师等都是美军响当当的王牌军和常胜军;官兵又刚打过二战,实战经验丰富;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火炮等各种轻重武器,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制海权,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美国似乎没有战败的理由。

只是,美军小瞧了志愿军守护家园的决心,也小瞧了志愿军的指挥以及抵抗意志。

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对志愿军的评价是:

“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他们携着步枪,腰上皮带配有二百粒子弹。他们携带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几天。中国军队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有时甚至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

李奇微是“联合国军”的第二任司令,他把韩国军队与志愿军做了对比:

“南朝鲜军队缺乏得力的领导,他们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大的畏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的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们没有秩序,丢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中国人在夜间进攻特别神秘莫测,不可思议。中国部队很有效地隐蔽了自己的行动。每个执行任务的士兵都能做到自给自足,携带由大米、豆类和玉米做成的干粮以及足够的轻武器弹药,因而可以坚持四五天之久。敌人以东方人特有的顽强精神奋力加固他们在山上的工事。中国人是勇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进攻。”

抗美援朝是很英明的决定,长篇大论的意义就不说了,这里举个例子:

有一位国民党老兵,因家里是富农,土改时受了迫害。就死心搭地跟着国民党,到了台湾后,又因为得不到重用,觉得没前途,就跑到了美国,在美国也没找到自己理想的世界,还受尽了白眼冷遇,就又跑到了北美。

几年的漂泊,早已使他忘了国家的概念。

1953年的一天,这位国民党老兵在北美的一个国家坐公交车,一位当地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先生,你是中国人吗?”老兵迟疑了一下,回答道:“是。”

当地人对着全车人大声说道:“看哪,这就是中国人!就在昨天,我们那个野蛮的邻居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佬就是被和这位先生一样的中国人给打败的,我们面前就站着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

于是,全车人都起立鼓掌,并纷纷与老兵握手,向他祝贺。那一刻,老兵的内心是复杂的,更是被强烈震撼了,作为中国人而拥有的尊严使他热泪盈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