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长莫及的故事(王母娘娘究竟是谁王母娘娘和周穆王发生过怎样的事情)_西王母_海盗_东夷

本文目录

  • 王母娘娘究竟是谁王母娘娘和周穆王发生过怎样的事情
  • 谁知道后羿射日故事发生地具体在哪里
  • 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
  • 《三国演义》中被张飞鞭打的督邮是干什么的
  • 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离间故事
  • 有什么少有人知道的探险故事

王母娘娘究竟是谁王母娘娘和周穆王发生过怎样的事情

王母娘娘何许人也?周穆王又是何许人也?他俩的鸳鸯谱,能谈到一起吗?月老敢给他俩牵红线吗?就算月老敢牵这根红线,想必周穆王也是长莫及啊。

神话故事里,与周穆王发生不可描述事件的女主角,是西王母。西王母家住昆仑山,王母娘娘家住天宫圣境之瑶池,二者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绝非一人。

根据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记载,在上古时期,人类的寿悠长。诸多奇珍异兽行走期间,人类用特殊的方法将它们驯养,成为人类的伙伴。这些被驯养的动物里,不乏一些极其凶残嗜血的,这个时期,被称为神话时代。

中国神话记载里的先祖,都是活跃在这个时代,包括三皇五帝等等。这个时期的人类,几乎都能活上千年,按照史书记载来讲,便是:其不寿者八百

后来不知因何变故,神话时代戛然而止,那些长寿的人类只有一只存活了下来,便是屈居昆仑山的西王母族。西王母族与蛇共生,同时又饲养了尸蟞、口中猴等奇珍,作为防守的秘密武器。

西王母族之所以能存活下来,是与他们生存的地方有关。他们生活的昆仑山,有奇特的陨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而这个秘密的发现者,正是西王母。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王母族长寿的秘密不知怎么,就传到了东土。身为东土国王的周穆王,便乘着八匹骏马,带着无数财宝,来向西王母求爱。与世隔绝了千年的西王母,被这突如其来的爱情击昏了头脑,竟然同意了这份请求!

可是啊,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甭管活了多少岁,西王母亦然。尽管她能够意识到周穆王并非真心对她好,可她仍然执意这份爱情。

终于,获知了西王母族长生的秘密之后,周穆王拔掉无情,弃之而去。临走之前,西王母以为他还会回来,便设宴为他祝行;周穆王果然再次回来了,与之前不同的是,他带来了大批军队。

这一次,西王母终于死心了!一场大战在昆仑山爆发,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西王母国再也没有往日的辉煌,周穆王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不死之药。此后,西王母族开始了复仇,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西王母身怀长生之秘籍,为何周穆王不喜欢她呢?难道假惺惺的装腔作势也不行吗?实际上,并不是周穆王不愿装腔作势,而是西王母的长相,一般人真的hold不住。

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尼玛,就这长相,你让周穆王怎么下得去嘴?从男人的角度,这真的不能怪周穆王绝情呀!难道你会在第一眼看到凤姐之后,对她示爱吗?

可怜西王母之单相思啊: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穆啊,咱这云老白了,水老清了,如果你没死的话,能再来陪我一晚上吗?

谁知道后羿射日故事发生地具体在哪里

感谢邀请。

“羿射九日”是个远古神话,非要问他是在哪儿射的,大概和一定要说出孙悟空是从哪个石头缝儿里蹦出来的差不多。不过,咱们可以捋一捋这个神话的来龙去脉。

一,古文献里,记载了三个叫“羿”的人,都以善射著称——一个是唐尧时期的,传说射九日的就是他;另一个是帝喾手下的神箭手;还有一个夏朝“有穷(究?)氏”的诸侯国国君。其实,如果这是不同的三个人,在世时间相差也不远——恰好是尧舜禹时代,他仨是紧挨着的,或者说处在同一时期。
二,说到“羿射九日”的,最早可见的,的确是屈原的《天问》。他说:“羿焉彃(bì)日?乌焉解羽?”——后羿怎样射下九日?射下的金乌掉落在哪里?屈原对这件事不但不清楚,还存有疑问。他生活的年代,是约公元前340—前278年,至少那个时候,已经有了“羿射九日”的传说。

三,比屈原稍早的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或前275年,也知道天上曾有十日这件事。他在《齐物论》里,说到帝尧考查接班人舜,问他:“我想消灭宗、脍、胥这三个屡犯边庭的小国,但是想到天子的责任又放不下对他们的牵挂,这是什么原因呢?”舜回答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能在偏小卑微之地生存下来也真不容易。所以您想消灭他们心情就不愉悦。这说明什么呢?过去曾有十个太阳同时普照大地,万物皆能承受恩惠,您的道德境界是胜过十个太阳普照的”——舜很会拍马屁。 四,再往早了说,就是《山海经》的记载了。这部书,很可能是西周初期周王室的舆图档案,后来被王子朝于公元前500年左右裹挟带到了楚地,于是流散于民间,吸收了楚国文化和燕国等诸侯国的资料而成为后来的样子。这也可以解释屈原是从哪个渠道听到“羿射九日”和其他很多传说的——要知道,楚本苗蛮,消息闭塞,战国时期突然成了文化大国。《山海经》的《海外东经》和《大荒南经》里,有关于“十日”的记载;也有羿的记载,说他杀了这个杀了那个,只是没说射日的事。

五,把“羿射九日”这件事描述的最清楚的,是西汉刘向的《淮南子.本经》。其云:“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陕险易远近始有道里。”翻译成白话文是,“到了帝尧的时代,十个太阳一起出来,烤焦了庄稼禾苗,晒死了树木花草,使百姓没有能吃的食物。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些凶猛禽兽一起出来残害百姓。于是尧帝让羿在畴华这地方杀死凿齿,在凶水这地方杀死九婴,在青丘泽射死了大风,向天射落九个太阳,于地杀死猰貐,在洞庭斩断修蛇,在桑林擒获了封豨。这样,百姓皆高高兴兴,推举尧为天子。于是天下不管是广阔的地方还是险峻的地方,不管是远的地方还是近的地方,都有了道路和村落。” 六,不妨分析一下羿在何地射落九日。尧,应该处于公元前4000年之前的龙山文化晚期。山西陶寺,发现了规模很大的红山文化遗址,一些学者认为当为尧都。照此分析,羿射九日如果是真事儿,应该在山西陶寺附近。这是一种分析。另一种分析是,中国神话分为两大系统——华夏系统和东夷系统。羿,属于东夷神话系统中的英雄。《山海经》关于十日,载于《海外东经》和《大荒南经》,说东海有扶桑树,九日栖枝上,一日栖枝下。如此看,羿射九日又应该在东海之滨。

七,关于羿的三个说法的另外两个——其一,说羿是帝喾麾下的神箭射手。已有很多学者做过考证,证明帝喾、帝俊、帝舜本指一人,是东夷集团的最高首领。更有学者论证,尧舜禹的禅让,并非虚构,而是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联手对抗三面集团,禅让是约定好的轮流执政。这个说法比断然推翻禅让的存在更为可信。因此,有学者认为,帝喾手下的射手羿,与帝尧命之射日的羿,同为一人。其二,关于夏朝之羿。《左传.鲁襄公四年》记载比较详细,大意是,夏启子太康继位后,兄弟5人争夺王位,后又出现叛乱。太康死,子仲康立。仲康死,子相立。此时东夷族有穷(究?)氏首领后羿,攻入夏都,夺取王位。但善射的后羿恃其武力而不修民事,不久被东夷族伯明氏寒浞所杀。夏后相妻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结束了后羿与寒浞40年左右的统治,恢复了夏王朝的政权。 八,这三个羿,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历史学家孙作云先生(1912-1978)的见解,很值得参考。这三个羿,原型很可能是一个,但有两个叙述系统——一个是华夏族的历史系统,就是夺夏位之羿;另一个是东夷神话之羿,这是作为民族英雄来传颂的。系统不一样,所以产生了矛盾。他认为,羿射九日,并非真的射日,而是除掉了九个部落。羿字的本义就是善射,善射者称羿,射官也称羿。东夷以创制弓矢著称。通名变为私名,是一种英雄崇拜。后裔,当为东夷酋长,所以才得到帝俊(喾、舜)所赐传国兵器。帝尧把羿拢入旗下,是以东夷强族身份,干掉了以日为图腾(太阳崇拜)的九个部族。这是羿射九日神话的源头。孙作云先生的考证不能说没有道理。 九,最后说几句嫦娥。羿射九日的传说够乱。嫦娥奔月的传说也够乱。最早说到嫦娥的,也是《山海经》。《大荒西经》里,称为“常羲”,说她是帝俊之妻,就是帝喾或者帝舜的媳妇。《诗经.疏》又说,她是帝喾下妃之女,叫“常仪”。《周礼.檀弓上.疏》说叫“常宜”。《淮南子.览冥》最早把她说为后羿之妻,叫“姮娥”,窃不死之药以奔月。古时,羲、仪、宜、娥同音。《太平御览》、《搜神記》就改为“嫦娥”了,据说是要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这个神话流传很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里已经有“嫦娥奔月”。羿射九日,是救民于水火的大英雄,英雄配美人,嫦娥成了后裔的媳妇,大可理解。问题是嫦娥干嘛要窃药奔月?鲁迅先生1926年写了故事新编的小说《奔月》,说嫦娥天天吃乌鸦肉炸酱面受不了了,也是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吧,谁能有更好的解释?

(图片选自网络)

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

客家土楼的故事或历史:

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

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土楼很注重防御要求。闽、粤、赣3省交界地区早先是一片莽荒,迟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处原始森林,虫蛇出没,野兽甚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就连福州、广州、南昌这3省都城,也因相处极端、隘坚路险而奈何不得。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 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初级火器时代,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

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扩展资料:

客家土楼的结构分类: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

1、五凤楼,从整体看,以三堂屋为中心的五凤楼含有明确的主次卑意识,可以肯定,它是客家文化发源地的黄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续发展,在其群体组合中,只有轴线末端的上堂屋(主厅)采用了坚厚的夯土承重墙。

2、方楼: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

3、圆寨,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寨是堡垒,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的准军事工程。

4、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三国演义》中被张飞鞭打的督邮是干什么的

首先说明一下,在《三国演义》中是张飞鞭打的督邮,然而真正鞭打督邮的是仁义闻名的刘备。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这就说明刘备因讨伐黄巾军有功被授予安喜县尉,督邮前来督察工作,结果不接见刘备,刘备一生气鞭打了督邮,然后弃官而去。

督邮西汉中期开始设置的官职,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每郡太守所辖区域甚广,于是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设一督邮,如西部督邮、东部督邮等;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督邮虽然位阶低下,然而拥有实权,职权很重。督邮代表太守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因此,能够见到刘备一个县尉时,傲慢而不看在眼中。

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离间故事

历史上有哪些厉害的离间故事?

七十年代上演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其中就有一场戏杨子荣利用离间计除决了土匪栾平。

当时我军侦察排长杨子荣按照参谋长部署,通过土匪黑话的巧妙应对,顺利的打进了土匪窝威虎山,献给了座山雕朝思暮想的联络图,受到了座山雕的重用,被座山雕当场封为威虎山上的老九。

正当杨子荣策划利用百鸡宴来个里应外合端掉这个土匪窝时,突然山下被我军俘虏的栾平,越狱逃到了威虎山上。杨子荣曾经审讯过栾平,栾平会当场指认他是共军。怎么办……。

当时杨子荣急中生智,来了个离间计,利用他多智多谋的才能而巧妙的应对突发事件,硬是把栾平说成是共军派来的奸细,正当座山雕左右摇摆不定时,杨子荣趁机命令土匪把好上山口,把栾平上山时留在雪里的脚印扫除,以防栾平把共军引上威虎山,这几句话句句打动了座山雕的心,使座山雕对杨子荣深信不疑……。

杨子荣看到离间栾平时机成熟,想到必须尽快除掉栾平,以防后患。这时座山雕正好发令让杨子荣亲手枪毙了栾平。为日后解放军扫平威虎山清理了障碍。

有什么少有人知道的探险故事

通往小龙岛的客船上,有一个自称前来探宝的青年人。

他说他是海盗头子混江蛟的后代,要到岛上寻找传说中藏宝船。

说的有鼻子有眼,还拿出一张所谓的藏宝图。

此举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

客船上有一个老人,装做漫不经心的样子向青年人打听事情经过。

青年人口无遮拦,他讲了一个故事。

解放前,大孤山李青山李司令将搜刮多年的民脂民膏,金银珠宝装满一船从花园口出发,准备运往塘沽,再到天津港。

为了安全起见,他派了一个连士兵,还有两艘小炮艇负责押运,浩浩荡荡在海面上航行。

当时黄海还在国民党统治下,虽然解放军在山东济南一带接连告捷,势如破竹,但缺乏大型军用舰,对海面的船只常常是鞭长莫及,望海而叹。

倒是活跃在这一带海面上海盗们,经常驾驶着快艇,在海上神出鬼没,拦船打劫,黑白通吃,令人防不胜防。

当年这里最出名海盗是浪里豹,混江蛟两兄弟带领的一股海匪,他们占据小龙岛,在方圆百海里称王称霸。对外号称有几百人,几百条枪,兵强马壮,并在岛上修筑工事,构建巢穴。

李司令的船队一出发,就有探子上报浪里豹,混江蛟两兄弟,这到手的鸭子岂能让它从眼皮底下飞走?两人一商量,决定在黑龙潭附近把船队拦下来。

考虑到对方有炮艇,还有一个连士兵押运,为了安全,小龙岛海盗几乎倾巢而出,摆好阵式就等对方上门。

经过一小时激战,海盗们成功地将货船劫了下来,运往小龙岛。

当天晚上,海盗们摆下庆功宴,整个小龙岛上下一片欢腾,人们沉醉在喜悦中。

谁也没有想到,半夜时分,约一个营国民党兵乘座大型登陆艇悄悄摸上小龙岛,把整个小岛围个水泄不通。原来,李青山得知货船被劫,气的暴跳如雷,发誓要血洗小龙岛,夺回宝物。

海盗里早就有李青山安插的眼线,事先将哨卡的海盗全部灌醉,大军直冲山上聚义大厅。

由于事出仓促,岛上几乎没有防备,被打个措手不及,虽然海盗们顽强抵抗,但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正规部队,瞬间土崩瓦解。

那天夜里,岛上杀声四起,炮火连天,海盗们苦心经营多年的老巢一夜之间被连根拔除。

天亮后,整个小龙岛一片浪籍,到处都是尸体。士兵们找到了浪里豹的尸体,但是搜遍了整个小岛,就差没有掘地三尺,就是没有找到金银财宝。而且混江蛟也不见了,还有浪里豹的儿女,混江蛟的老婆儿子均不在俘虏和死者中。夜战中,她们神秘地失踪了。

得知这一消息,李青山深感不安。斩草不除根,春风春又生。而且大宗的真金白银就这样不翼而飞,石沉大海。

他还没来的及采取进一步行动,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东北,将盘踞在这里蒋家王朝悉数歼灭,李青山也成了人民的俘虏。

为了将功赎罪,李青山向人民政府交代了事情经过,政府也派人查找,可是几十年过去了,这批宝藏一直下落不明,始终是个迷。

故事讲到这里,这个自称是混江蛟的后人,拿出一张藏宝图。据他介绍,当年,大兵压境,眼看着性命难保,危急时刻,浪里豹,混江蛟打开岛上一条密道。原来,为了以防万一,两人早已派人在岛上暗中挖通了一条通往岛后百丈悬崖的救命通道,在那里,一切准备就绪。本来浪里豹和混江蛟是和家人一起逃离,后来两人改变了主意,浪里豹回岛上找出卖兄弟的叛徒报仇,混江蛟带两家人逃命,匆忙中,将一张藏宝图一撕二张,两家各执一半。只有藏宝图拼到一起,才能找到藏宝的地方,到时候五五分成。

就这样,混江蛟开着快艇乘乱离开小岛,狼里豹又杀回岛上,结果枉送了性命。

听了这个故事,老人不禁暗自心惊。

话说这老者,也非外人,他就是当年把李青山的队伍偷偷带上山的小龙山海盗师爷,绰号小诸葛。

他也有名有姓,曾经是东北某大学的高材生,有一年,带着年轻美貌的妻子一起回家探亲,坐船途径小龙岛时,被海盗们盯上了。

一船人被抢劫一空,海盗头目(后来他知道叫混江蛟)看中了他的妻子,硬要抢上岛做压寨夫人,可怜他手无缚鸡之力,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带走。不久传来妻子不堪羞辱,自杀的消息。

他悲愤万分,发誓不报此仇,绝不为人,恰巧这时,李青山李司令要派人打入海盗内部做眼线,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上了岛,因为他饱读四书五经,满腹经论,海盗们除了打打杀杀,很少有他这样有文化的人,先是管帐,后来提拔当师爷,委以重任,起个绰号小诸葛。

货船被劫,引起了李青山震怒,一气之下,他带兵洗劫了小龙山,杀死了浪里豹,给他报了仇,事后李青山一个劲怪罪他消息不利,他也一直纳闷,这满满一船货物还有一群人,上天入地了,咋就不见呢?。

后来,他从浪里豹一个亲信嘴里得知,这批金银财宝放在岛上一个秘密地方,这地方只有浪里豹和混江蛟知道,其他知道的人全部被杀死,扔进了大海。

他这才知道岛上还有他不知道的秘密,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岛上等,他相信,总有一天,这些人会垂诞这批宝藏上岛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天终于让他等到了。

(后来,他设计利用宝物引诱混江蛟出山,准备一洗前仇,殊不知混江蛟也一直在寻找当年出卖小龙山海盗的人,为死去的浪里豹等人报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结果一场格斗,两败俱伤。临死之前,匆匆赶来的浪里豹女人告诉他,那个年轻人就是他的儿子。当年他的妻子被掳走时已怀有身孕,生下儿子后才投海自尽。其实混江蛟是知道他出卖小龙岛,一直等儿子长大,才上演了一幕父子相残的悲剧。

小诸葛含恨而去。

关于那一船宝藏,至今还埋在小龙岛某处。所谓的藏宝图不过是混江蛟编排的一个诱人的理由,引小诸葛出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