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最后的挽歌:除诸葛瞻、诸葛尚外,至少还有几个蜀二代、三代战死绵竹?雷军怒怼华为之后,华为有任何反应吗_蜀汉_诸葛_绵竹

本文目录

  • 蜀汉最后的挽歌:除诸葛瞻、诸葛尚外,至少还有几个蜀二代、三代战死绵竹
  • 雷军怒怼华为之后,华为有任何反应吗
  • 攻取剑门关的魏国主将是谁
  • 为什么说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妻在蒙古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 南宋名将李显忠有哪些感人的事迹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 毛文龙的作用有多大
  • 历史上关羽和徐晃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呢
  • 求最后一个字是入的四字成语

蜀汉最后的挽歌:除诸葛瞻、诸葛尚外,至少还有几个蜀二代、三代战死绵竹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在保卫蜀汉的最后一战中,蜀汉开国功臣名将的后人们虽然没能保住先辈创下的基业,但却以死报国,舍生取义,表现出了崇高的气节和极大的勇气。

蜀汉终极保卫战

(昭烈皇帝 刘备)

公元 263 年 8 月,曹魏政权的实际控制者司马昭决定伐蜀。钟会主力被蜀汉大将姜维阻于剑阁,邓艾率偏师偷渡阴平(甘肃文县),直取成都。

蜀汉派卫将军诸葛瞻率诸葛尚,张遵,李球,黄崇等出师抵御邓艾。诸葛瞻不采纳黄崇「快速进兵,抢占险要地形」的建议,使邓艾军长驱直入平原腹地,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

在绵竹之战中,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李球黄崇先后战死。张遵也率军冲入敌阵,力战而亡。绵竹之战失败后,刘禅在谯周的建议下投降,蜀汉亡国。

诸葛亮张飞之后

(诸葛尚)

在这场战役中,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诸葛尚乃诸葛亮之孙。一门三父子,终身保蜀汉!

诸葛亮 46 岁时才育有一子,即诸葛瞻,诸葛尚是诸葛瞻之子,文武双全。绵竹之战战死时,诸葛瞻 36 岁,诸葛尚仅 19 岁,回想起公元234 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年 53 岁,19,36, 53 ,各差 17 岁,这是天意么?

张遵是张飞之孙,张苞之子。张遵之死有祖父遗风,不愧五虎上将之后。

李恢黄权之后

(黄崇)

这二人大家或许不太熟悉,均为蜀汉重臣。李恢任建宁太守,即今天云南的曲靖玉溪一带,组织调运南中各郡物资,支援蜀汉中央财政。金庸「鹿鼎记」中的建宁公主曾欲远嫁云南王之子,这个设定还是符合历史地理的。

绵竹之战中阵亡的李球便是他的侄儿,他的亲生儿子李遗娶关羽之女关银屏为妻。能与五虎上将联姻的,自然非寻常人家。

建议诸葛瞻抢占险要地形的黄崇,时任尚书郎,乃蜀汉重臣黄权之子。

黄权早年曾劝说刘璋拒绝刘备入川,归顺刘备后,又建议直取汉中。关羽失荆州,力劝刘备不要伐吴,刘备不从,拜其为镇北将军防备曹魏。夷陵之战失败后,黄权不得已降魏,父子各事一朝,也算是奇迹了。

赵云刘备之后

(赵云次子 赵广)

这二位也有后人展现出了极高的气节,虽然他们均未直接参与绵竹之战,但也与其息息相关。

赵广是赵云次子,随姜维赴沓中屯田,即今天的甘肃舟曲县。邓艾钟会伐蜀时,赵广在沓中战死。赵云的长子赵统在跟随刘禅赴洛阳的路上病逝。

绵竹之战失败后,刘禅决意投降,其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力劝继续战斗为国而死,刘禅不从。刘谌即先杀妻儿,然后在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自杀。

总结一下,在绵竹之战中,诸葛亮之子,葛瞻,之孙诸葛尚,张飞之孙张遵,李恢之子李球,黄权之子黄崇战死。之前赵云之子赵广战死于沓中,战后刘备之孙北地王刘谌殉国自杀。

另外补充一个冷知识,其实曹魏伐蜀的有三位将领,除了钟会邓艾,还有一位诸葛绪,也是诸葛亮的老家琅琊人,出自琅琊诸葛氏。

再想想魏国的诸葛诞,吴国的诸葛瑾诸葛恪父子,以及蜀国的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代,三国时期的琅琊诸葛氏果然不同凡响,搅动天下风云。

雷军怒怼华为之后,华为有任何反应吗

不用反映,华为心里都没看上小米,虽然雷军还是大牛人。

华为这些年战思科,赢爱立信,全球布局赶超苹果,集团军作战都没失败过,连美国政府都害怕。

小米的股东之一美国公司高通,雷军为自己利益免不了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攻取剑门关的魏国主将是谁

夺剑门者,司马昭也。先别反驳,且听我细细道来…

剑门关简介

剑门关位于今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大小剑山之间,由于其底部天然隘口最窄处仅50米,使其成为最为天然的天下第一关隘。 剑门关在蜀汉时期多被称为“箭阁”或“剑阁”,传闻诸葛亮行军至此,见大剑山中断出如天开一线,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便下令在此天堑垒石建关。自此以后,剑门关便成为入蜀的咽喉之地,兵家的必争之地。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多次北伐中原均经过于此。但由于剑门关战事不断,关楼已多次被毁,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剑门关已是于2010年由同济大学设计重建的。

在冷兵器历史上,并无任何历史记载有曾有军队从正面攻破剑门关。唯一的一次破城也是北宋王全斌通过两面夹击的战术才得以攻破,可见其在古代战争中的军事地位。

曹魏伐蜀

公元463年,魏伐蜀,司马昭为大将军,统筹三军。钟会为主将,统兵十万,由斜谷和骆谷主攻。邓艾为征西将军,统兵三万,与姜维周旋。诸葛绪率军三万负责在武街、桥头等地截姜维后路。 钟会在一举拿下汉中多处据点之后,蜀军依剑门关天险与钟会军队僵持至十月,由于天气严寒,且运粮路途遥远,钟会已开始考虑退兵事宜。 反观右军邓艾,精明的采用迂回策略,越过数百里荒芜之地,凿山开路,直取江油,后又于绵竹斩杀司马瞻父子。姜维闻讯司马瞻父子被杀,便令从剑门关撤军前往巴郡。钟会顺势占领空城剑门关。

如此看来,钟会的正面军队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纯粹打了个酱油,捡了个空城,岂能功劳归之于钟会?而迂回进入蜀国腹地的邓艾起最为关键的作用,但邓艾却没有去剑门关,说邓艾夺取的剑门关也太过于牵强。如果非要说是谁夺取的剑门关,那只能是统筹三军的大将军司马昭,因为纵观全过程,是正确的战略部署逼迫姜维弃关而去。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点赞和关注,谢谢支持。

为什么说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妻在蒙古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大家好,我是老虫,今天来说说蒙古帝国汗位继承问题。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汗位由其三子窝阔台继承。但到1250年之后,汗位开始由成吉思汗四子托雷的后人继承。而这种变化,就是靠着托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的谋略。

唆鲁禾帖尼是拖雷正妻,一共育有四子,分别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蒙哥和忽必烈都做过蒙古帝国的大汗,旭烈兀在西亚开创了伊儿汗国,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位汗位长达四年之久。由于她的儿子都做过帝王,她也被后世称为“四帝之母”。

1、拖雷和窝阔台

成吉思汗的正妻生有四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他们为蒙古帝国的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吉思汗也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职位,术赤管狩猎,察合台掌法令,窝阔台主朝政,拖雷统军队。这四人虽然是一母同胞,他们之间也有亲疏远近,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关系密切。长子术赤是在他母亲被俘期间出生的,察合台和窝阔台就经常诋毁术赤的出身“有问题”,只有拖雷愿意和术赤来往。

拖雷是个出色的军事家,他常年跟随在成吉思汗身边,立下无数功勋,掌管着蒙古帝国80%以上的军队。按照蒙古“幼子守家业”的习惯,本应该是拖雷继承汗位,但成吉思汗考虑到蒙古需要一个懂政治的首领,于是就立下遗嘱让三子窝阔台继位。但按照蒙古当时的制度,继承人必须由部落议会决定。所以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并没有立即继位,汗位空缺了2年,期间一直是由拖雷监国。

直到两年后,部落议会召开,一部分人支持成吉思汗的遗命,选取窝阔台继承汗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要坚持蒙古传统,支持幼子拖雷继承汗位。但当时术赤已死,察合台和窝阔台两人联手,拖雷稍落下风,只好选择支持窝阔台。

2、拖雷之死

窝阔台即位后,拖雷继续成吉思汗的遗命——假道宋朝灭金国。1231年,拖雷取得三峰山大捷,击败了金国主力,顺便还占领了河南地区。1232年夏,由于天气炎热,拖雷班师回朝,途中病死,此时距离窝阔台登基也仅仅过了4年。

拖雷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拖雷死的时候才40岁,有很多传说都说拖雷死于窝阔台的毒手。据说拖雷是喝了窝阔台的赐酒后死亡的,有人说是下毒,也有人说是巫师在酒中施法术。不过当时拖雷确实是窝阔台的劲敌,拖雷掌控着大量的军队,对窝阔台的统治造成巨大威胁,窝阔台有足够的理由杀死拖雷。

3、唆鲁禾帖尼的韬光养晦

拖雷死后,唆鲁禾帖尼按照“寡妻执政”的风俗执掌了拖雷系的大权。在追随拖雷的生涯中,她就已经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她审时度势,依靠聪明才干,维护和巩固拖雷系的实力,伺机而动。

虽然拖雷死了,但窝阔台并没有放弃对拖雷一系的打压。为了吞并拖雷一系的人马,窝阔台甚至提出让唆鲁禾帖尼嫁给他的儿子贵由,但被唆鲁禾帖尼以照顾幼子拒绝。窝阔台为了挑起拖雷一系的矛盾,强行将原属于拖雷的一个部落赐给他的儿子阔瑞。这个部落的人不服,还是唆鲁禾帖尼出面将他们说服,避免了一场战乱。唆鲁禾帖尼的忍辱负重,获取了窝阔台的一点信任。

唆鲁禾帖尼还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她十分严格,不但教育他们礼仪品德,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他的四个儿子很早就展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才能。

蒙哥成功劝阻了窝阔台的亲征,并在战争中展现出优秀的军事素养,得到人们的爱戴。忽必烈和汉族士大夫走得近,招揽贤俊,有着突出的见识和才能,旭烈兀和阿里不哥也都是勇谋双全,被称为蒙古帝国的“四柱石”。

窝阔台死后,汗位的继承上也有分歧。窝阔台有意传位给其孙失烈门,但窝阔台的皇后想立长子贵由为汗,窝阔台次子阔瑞也跳出来争夺汗位。唆鲁禾帖尼在部落大会上支持贵由,让贵由顺利登基。唆鲁禾帖尼也因此获得贵由的好感,并得到很多实惠。

唆鲁禾帖尼在加强自身的同时,还积极的寻找同盟。术赤系和拖雷系交好,但术赤系的势力距离蒙古汗庭较远,一时也不能给与有力的支持。此时术赤系的掌权者是术赤的位置拔都,由于拔都没有参加部落选举大会,贵由怀恨在心,于是就发兵亲征攻打拔都。唆鲁禾帖尼暗中给拔都报信,让他做好准备。

4、拖雷系的上位

贵由本来就体弱多病,1248年,在征讨拔都的途中,贵由突发重病身亡。贵由的死,给拖雷一系带来转机。

贵由虽然执政时间只有2年,但他树敌极多。在他本系中,他打击排挤他的兄弟子侄,窝阔台一系中就有人对他离心离德。他还插手察合台系的事物,因为他和察合台五子也速蒙哥关系密切,他就将也速蒙哥立为察合台汗国的汗,这让察合台一系内部十分不满。同时贵由还出兵攻打拔都,和术赤系关系也不好。而且贵由的后代也不争气,能力普遍不足,这就免不了衰败。

而拖雷一系在唆鲁禾帖尼的经营下,四个儿子能征善战,内部兵强马壮。术赤一系内部也很稳定,拔都继位后,他的兄弟们都束手听令,并且建立了钦察汗国。拖雷系和术赤系联手,夺权已是定局。

贵由死后,拔都以长兄身份召开部落大会,唆鲁禾帖尼看出拔都无意汗位,就让长子蒙哥主动和拔都接触,以获取先机。果然,拔都心思全在钦察汗国上,无意沾指汗位,加上和拖雷系的同盟关系,两人很快就定出选举蒙哥为大汗的计策。

但贵由的后代却显得十分愚蠢,贵由上位之时,曾和诸位首领有过誓约,就是汗位的继承人一定要从窝阔台系中的人选。贵由的儿子们还认为他们一定会继承王位,却没有意识到部落大会也是个看实力的地方。

到了选举的时候,拔都提出让蒙哥继承汗位,加上出席的多为拖雷系旧部,唆鲁禾帖尼也暗中拉拢人心,大会几乎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但窝阔台系的人以蒙哥不是窝阔台系的人为由,拒绝出席大会。唆鲁禾帖尼和拔都对反对的人威逼利诱,在没有窝阔台系的参加下,单方面选举出蒙哥为大汗,窝阔台一系的统治到此结束。

唆鲁禾帖尼为拖雷一系的发展贡献巨大,蒙哥即位后,她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她,拖雷系就不可能获取汗位。

南宋名将李显忠有哪些感人的事迹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李显忠,南宋著名将领,原名世辅,字公弼,南归宋廷后赐名显忠,陕西绥德军青涧人,为

唐宗室后裔,有唐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他好读书,通《左氏春秋传》《孙子兵法》,随父亲李 永奇披坚执锐,出入行阵,胆略过人,武艺超群。父子破家殉国,志复中原。辗转自西夏投奔南 宋后,李显忠曾率宋军屡败金兵,战功卓著,晚年定居绍兴。

少年英雄

李显忠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智勇双全。17 岁时,金兵侵犯鄜延,经略王庶命李世辅(李显忠原名)之父李永奇派人侦察敌情。李永奇时为 宋军巡检,他选择了作战经验丰富的张琦担此重任,此外还需一人同行。李世辅闻之,向父自荐 请行。李父说:“你从未有打仗的经历,必定会连累张琦。”李世辅急忙争辩:“我年龄虽不大, 但胆气不小。我定会与张琦一起完成任务,不让大家失望。”李父见李世辅出征心切,也知晓他武艺出众,胆略过人,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在这次出征中,李世辅不负众望,夜袭敌营,首立战功。他被宋军元帅提拔为承信郎,此后又积功至武翼郎。

假降金国

不久,延安府陷入金人之手,李世辅父子被俘。金人久闻李氏父子英勇,为了笼络当地军民

人心,授李世辅父子官职。李氏父子身在金营,心却思宋。李永奇密嘱李世辅:“你如果有机会, 一定要想方设法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而改变志向,若归宋事成,我亦可名垂千古了。”

此后,金兀术授李世辅承宣使一职,命他治理同州。李父密授李世辅计策:“从同州往南山,是金人往来驿路,你可在此地擒敌首领,渡洛(河)、渭(河),经商、虢而回到宋朝。你到鄜城时通知我,我再起兵取延安而同归。”

遵训南归

李世辅赴同州后,即派遣黄士成持书信经四川至浙江,向南宋朝廷呈报归朝之事。李世辅在

同州抓获金元帅撒里曷,驰马出城到达洛河,因舟船误期而无法渡河。金兵闻讯追来,李世辅与金兵屡战而胜,见金兵越来越多,李世辅将撒里曷推下山崖,长驱而往鄜城,并派人告知李永奇。李永奇闻讯后即带领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口时,大雪纷飞,朔风凛冽,地上积雪难行,李氏一家老小终被金兵追上,全家 200 余口人惨遭金兵杀害。皑皑白雪之上血流成河,延安人闻知噩耗声泪俱下。

当时,夏、金不和,李世辅率部属 26 人杀出金兵重围,投奔西夏,并借西夏之兵攻金。因李世辅身在西夏,心在宋朝,夏人大为不满,就以铁鹞子军进攻李世辅军,被李世辅打败。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李世辅自西夏率旧部及所招募的万余兵马回归南宋。他虽历尽艰险,父母妻子俱亡,但对国家之忠心矢志不移。回归之日,李世辅心潮澎湃,失声大哭,部属亦哭,哭声不绝,感天动地。

“忠义归朝,惟君第一。”宋高宗在宫中亲自接见李世辅,表彰他的赤胆忠心,赏赉颇丰,并赐名显忠。适逢金兵进入南宋边境,李显忠与诸将率兵迎战,金兵大溃而退。此后,李显忠屡败金兵,声威大震,金兵闻其名,无不胆战心惊。绍兴二十九年(1159),金兀术两次发兵南侵,宋高宗命李显忠出兵讨伐。李显忠勇猛无比,屡建战功,收复和州、灵璧,中原震动。之后,李显忠累官至太尉。

北伐抗金

宋孝宗即位后,积极准备北伐中原。李显忠率宋军奋勇杀敌,收复虹县、宿州等地。当时,

南宋将领邵宏渊与李显忠共同主持隆兴北伐,但邵宏渊心胸狭窄,嫉妒李显忠之功,耻居其下。

六月,金帅孛撒率马骑 10 万攻宿州,李显忠亲率宋军与敌战数十回合,孛撒大败撤军。翌日,更多的金兵前来攻打宿州,李显忠请邵宏渊并力夹击,但邵宏渊却躲在城内按兵不动。李显忠只得独自率部与金兵展开了百余次恶战,杀敌 5000 余人。不久,金兵援军又至,情况十分危急。此时,邵宏渊对其部下说:“如此盛夏,摇着扇子还觉不够凉快,更何况在烈日下穿着盔甲去苦战呢。”邵宏渊如此惑众,顿时军心涣散,所属将士趁机临阵脱逃。李显忠移军入城后,城内军力空虚,他虽竭力御敌,又斩敌 2000 余人,终因寡不敌众,使宿州城得而复失,导致隆兴北伐失败。此战宋军损失惨重,李显忠纳印待罪,被贬为果州团练副使,安置在潭州。

兵败归老

不久,朝廷获悉李显忠兵败原因后,让李显忠来到绍兴,恢复其防御使、观察使、浙东副总

管等职。李显忠十分仰慕绍兴,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不少英雄在此建功立业,留下不朽功勋。大禹治水,地平天成,其功巍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实现复兴大业;马臻筑鉴湖,舍身造福后世。他走遍了绍兴的山山水水,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他深感自己年迈,希望百年后能长眠于这方神奇的土地,遂向孝宗提出归老于此的请求。

不久,李显忠复太尉职,宋孝宗在绍兴府城西小河旁赐其府第居住,岁赐米两千石。淳熙四

年(1177)初,宋孝宗为李显忠府第赐名“武勋”,以表彰其功勋。同年七月,李显忠去世,享

年 69 岁,谥号“忠襄”,葬于绍兴秦望山北面的老虎山上。

李显忠一生,立功异域,与其父破家殉国,志复中原,未就而卒,天下惜之。宋孝宗为纪念

他,命人将其画像绘于临安阁上。

毛文龙的作用有多大

毛文龙是个智勇双全的将军,打仗不靠硬拼,讲究以智谋取胜,屡次袭扰后金的后方,威胁后金大本营的安全。

努尔哈赤对其极为忌惮,由于毛文龙从不与后金的主力进行大规模决战,只打游击战,努尔哈赤拿他毫无办法。

天启元年(1621年),当时担任游击一职的毛文龙,率领一百九十七名士兵,进入后金控制的镇江一带活动。

七月十四日,毛文龙探知镇江城内空虚,便率领人马趁着夜色,突袭了镇江,擒获很多后金官员。

由于这一战是明朝对后金首次取得的大胜仗,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御史董其昌赞扬毛文龙说:″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

天启二年,毛文龙派出多人到后金腹地活动,鼓动当地的百姓袭杀后金人,努尔哈赤不得已下令,部下必须十人以上方可结伴出行。

努尔哈赤派皇太极和大将阿敏率大军扑向镇江,毛文龙避其锋芒,带领军队退入朝鲜与其周旋。

经过数次恶战,双方互有伤亡。孤军作战的毛文龙审时度势,退入皮岛。招募逃难的老百姓,把身体强壮的编入部队,老弱之人则从事耕作。发展壮大队伍,待机而动。

天启三年(1623年)夏,毛文龙出兵收复了金州、旅顺等地。

当年九月毛文龙又在牛毛寨和乌鸡关大胜后金军。迫使正在集结军队,准备进攻山海关的努尔哈赤不得不回师救援。

天启三年十月,毛文龙又相继收复复州和永宁。

天启五年正月,努尔哈赤进攻宁远。毛文龙随即派出军队,奔袭海州和沈阳,努尔哈赤无奈,只得匆忙回援,又一次无功而返。

毛文龙给后金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有效的牵制了努尔哈赤的大量兵力,让努尔哈赤感觉如芒刺在背,时刻不得安稳。

毛文龙与汉朝的开国名将彭越极为相似,都是以袭扰敌人的后方为主要任务。

刘邦是在″飞鸟尽“,天下形容大定的情况下,才决定“良弓藏“,除掉了彭越。

而毛文龙却是在后金与大明朝相持不下的关键阶段被诛杀,这相当于帮助努尔哈赤卸下了身上的千斤重担,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从此再也无人能够阻挡住后金的铁蹄。

由于袁崇焕忽视了毛文龙在抗金大局中的关键作用,擅自诱杀了毛文龙。从而间接帮了后金的大忙。

导致抗金形势急转直下,从此大明朝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再也沒有了翻盘的机会。

历史上关羽和徐晃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呢

当年曹操打袁绍,

颜良文丑把阵叫。

五子良将不敢上,

无奈才把云长邀。

关羽跨马抡大刀,

徐晃提斧只有逃。

若拿有伤论输赢,

难免结果让人笑。

求最后一个字是入的四字成语

病从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长驱直入 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趁虚而入 趁力量虚弱时侵入。

乘隙而入 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乘虚而入 乘:趁。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大含细入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单刀直入 用短柄刀直接刺入。原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格格不入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鬼出电入 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扞格不入 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无孔不入 孔:小洞。比喻有空子就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