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由来(过年了,贴对联和放爆竹的由来,有什么寓意)_春联_桃符_贴春联

本文目录

  • 过年了,贴对联和放爆竹的由来,有什么寓意
  • 贴春联的来历
  • 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你可知道贴春联的由来吗
  • 春节贴对联的典故是什么
  • 你家过年还贴对联吗贴春联的习俗由来是怎样的
  • 贴春联起源于哪个朝代
  • 为什么过年中国人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贴春联的含义什么呢
  • 春节的放鞭炮贴春联是什么意思

过年了,贴对联和放爆竹的由来,有什么寓意

“春节”,也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和燃放爆竹。那么贴对联及放爆竹到底有什么来历和寓意呢?

流传和影响最为广泛的说法是:相传在中国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午夜,就上岸入村进户吞食伤害人命,人们便举家逃进山里避难。后来有仙人告诉村民,“年”的弱点最怕红色的东西,以及火光和爆响,只要对准它的弱点,就不难对付。于是人们便纷纷在自家的门窗上贴上大红的对联,在除夕夜悬灯挂彩,并燃烧竹子制造爆响声,还逐屋点燃火烛,彻夜不眠进行守夜,以恐吓驱赶“年”的到来。

其它贴春联最早源自于贴桃符,在古时人们为了保护家宅平安,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和“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或画上它们的神象,制作成桃符,悬挂在大门的两旁,以用来驱邪、避邪和压邪。还有在除夕夜前后,通过大量燃烧竹子,制造爆响声,同样也是为了恐吓驱赶阴邪鬼怪之目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桃符和爆竹逐渐被春联和鞭炮所取代。春联和鞭炮更演化为一种春节文化现象。现在过年时人们贴春联及放鞭炮,已不再是迷信行为,纯粹是为了增添节日纷围而己。




贴春联的来历

桃符,就可以把它看成是原始版春联。

大约从周代开始,人们会在自家门前挂上桃木做的木板,桃木板上刻着降鬼驱凶的神仙名字,而且一挂就是一整年,到了新一年再把前一年的桃木板摘下来、换上新的悬挂,这个桃木板就叫做桃符。

到了五代时期,有一个皇帝是后蜀的末代君主,名叫孟昶,他率先在旧有的桃符上,写下了一副对联,并且挂在自己寝宫门口。而这一幅写在桃符上的对联,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对春联。

这副春联写的词也很像是后来我们常见的贺佳节词了,写的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而到了宋代以后,由于纸张的普及,人们广泛地在门前张贴纸质的春联,代替了悬挂古老的桃符。所以春联,就是升级版的桃符。

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有贴春联,你可知道贴春联的由来吗

森林大厦建成了,共有 150 层。兔子住在二楼,乌龟住在 136 楼。 一天,兔子在森林大厦前又碰到了乌龟,想起了以前的赛跑失败的事,心 里很不服气,便对乌龟说:咱们再来一次比赛吧,这次我一定能赢! 乌龟说:比就比,你说,怎么个比法? 兔子说:咱们就从这里出发,先到楼顶者,就是冠军!话音末落,就撕开 腿一溜烟跑了。 兔子一口气就跑到了第 10 层,低头一看乌龟才刚刚爬到第一层,吸取上一 次的教训,他不敢怠慢,便加快速度一溜烟跑到了楼顶。 兔子气喘吁吁,感到实在太累了,见楼顶有块石头,便一屁股坐了上去。 心想这次我在终点休息,总该没事吧!他跷起二郎腿,悠闲地环顾四周等着乌 龟。 谁呀?怎么这么没礼貌?兔子吓了一跳,仔细一看,简直惊呆了,原来是 乌龟。 你你怎么这么快?兔子问。 坐电梯呀。乌龟得意洋洋说。 兔子伤心地低下了头,又输了,这不能怪乌龟。怪只能自己没有说明比赛 的规则! 《龟兔赛跑》是人乐此不疲的话题。《龟兔赛跑》(新传)赋于了这则古 老故事新意。这一次兔子没有偷懒,也没有轻松,但还是输了,原因就在双方 对比赛规则有着不同理解,在电梯面前,善于奔跑的兔子也无可奈何!看来思 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可怕的!

春节贴对联的典故是什么

北宋名相王安石有一首《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的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贴春联,已经流传千家,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小学生都会背诵。

春联起源于桃符。秦汉以降,民间有一习俗,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每年辞旧迎新之际挂在大门上,祛蠹驱邪,是为桃符。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隋唐,到了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除夕这天突发奇想,别出心裁要在桃符上题词。

毕竟这是破天荒的创举,学士幸夤逊(后人误为幸寅逊)绞尽脑汁,憋出了两句文辞,献给君主。孟昶一看不满意,干脆自己来吧。于是,孟昶大笔一挥,中国的第一副春联诞生了:“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宋初的张唐英和清代的梁章钜,都把孟昶的这幅对联视为“中国第一联”。后人对孟昶的这副春联评价相当高,字面喜庆,语意吉祥,特别是对仗工整,成为后世春联的固定格式。不论字数多少,春联必须对仗。现在,没人怀疑孟昶首创春联的地位,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幅春联背后的故事。

孟昶写春联那一年,也是后蜀灭亡之年。写过春联之后的正月十三,还没过元宵节,孟昶就打开城门,向赵匡胤的北宋军队投降了。特别奇巧的是,赵匡胤的生日正是“长春节”这一天,而他派到后蜀的首任长官名叫吕馀庆。这不正是:后蜀的新年“纳”了吕“馀庆”,蜀地从此“嘉节”要贺“长春”了吗?

可以肯定,因为赵匡胤灭后蜀与孟昶写春联的巧合,才让后人记住了“中国第一联”!




你家过年还贴对联吗贴春联的习俗由来是怎样的

我家过年还贴春联,春联上多是辞旧迎新或表达美好愿望的话。而最让我过目不忘的是街坊一光棍贴的春联——上联: 一年一年又一年;下联: 年年结婚没有咱;横批:再等一年。

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

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做的,在上面写“神茶”、“郁垒”两个神名或驱邪降福之类的吉祥语,称为“题桃符”。

到唐五代时期,便演变成写对偶、警譬之句。据《宋史 蜀世家》记载,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在新年到来之时,命学士们“题桃符”,他认为学士们题得不大好,就自己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春联仍然被称为桃符。如,宋代,王安石有《元日》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联语真正称之为“春联”,始于明代。据明代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话》一书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出观。”朱元璋还亲自题了一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院文章第一家”,送给学士陶安。

自此,贴春联的习俗就兴盛起来了,并流传至今。


贴春联起源于哪个朝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写的《元日》诗。在这首家喻户晓的诗中,反映了当时人们每到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悬挂桃符的盛况。这里的“桃符”,其实就是今天的“春联”。

春联,有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介形象的文字抒发人们美好的愿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贴春联是华人血统的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每逢春节到来之际,无论是城市还是广大的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挑细选,把最漂亮的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增加节日的祥和气氛。

春联起源于我国周朝的“桃符”。据史料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尺,桃木板上书写着“神荼”、“郁垒”两位降鬼大神的名字。“正月初一日,造桃符着户,名曰仙木,百鬼所畏”。所以,在周朝,当时人们把“桃符”悬挂于大门两旁,主要用于驱鬼避邪。

直到宋朝,春联仍称桃符,有王安石的《元日》诗为证。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也有人说孟昶的儿子孟喆)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们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不过,据流失国外的敦煌佚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在近代被西方强盗斯坦因盗走)该佚书记录有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其中“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一联,是十二副春联中的第一副。其撰联人为唐代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比起后蜀主孟昶的题联要早240年,如此看来,刘丘子的题联理所当然应为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朝时,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做“春贴纸”,后来称为“春联”。古人认为红色预示着吉祥,有驱鬼辟邪之功用,所以制造桃符的桃木是红色的。后来春联也大都沿用大红纸书写。(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庙宇里的春联、楹联一般都是用黄纸)这一汉民族习俗起于宋朝,并在明朝时开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贴春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群臣撰写。据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记载:“春联之设,自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族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私访,看到大街上家家户户张贴着各式各样的春联,心中不免大喜。可当他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时,猛然发现门上没有贴春联,心生纳闷。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家是屠户兼阉猪的,因为自己是文盲,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一时兴起,于是挥毫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样一副春联赏给了这户人家。得到皇上赏赐的春联,这家人不胜感激,如若至宝,把它悬挂在正屋中堂两旁。

私下感觉这个故事有点好笑,因为据我所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有他的儿子成祖朱棣都是文盲,大字识不了几个,怎么会写出如此潇洒、神采飞扬的春联呢?为了不打扰大家的雅兴,权当作一个有趣的笑话以资乐趣吧。

正是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才使得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蔚然成风。

咱们中国封建社会从官府到民间,最注重的莫过于孝道。如果家里有老人“老了”(意为去世),晚辈们需要守孝三年,服孝期间,一般从当年起三年内不贴红春联。可用白、绿、黄三种颜色的纸贴春联,即第一年要用白纸,第二年用绿纸,第三年用黄纸。第四年服孝期满,方可恢复用红纸贴春联。故白绿黄三种颜色的对联俗称“孝联”或“丁忧联”。不过也有的地方,在服孝三年期间可以分别贴黄蓝绿三种颜色的春联。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新春佳节,万象更新,普天同庆。所以除了个家各户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牛羊圈、鸡鸭鹅等畜舍以及存放粮食的粮囤上也要贴春联,寓意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所以,过去人们过春节时贴春联是很必要的。

为什么过年中国人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贴春联的含义什么呢

东汉王充所著《论衡·订鬼篇》引自《山海经》一段话: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种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

大意是说:在这四海八荒之内,有一座景色宜人的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蟠曲三千里。桃树东北角有个拱形的枝干,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山上的妖魔鬼怪出山都要经此路过,亦唤作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作恶人间,派了两个神将去监察鬼怪,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以示驱灾压邪,是为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春节的放鞭炮贴春联是什么意思

谢悟空!

首先感谢您一年来关怀与陪伴!在新年来临之际,祝你事业兴旺,全家身体建康!幸福美满!更上一层楼!

过年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传统,它包含着辟旧迎新的用意,消煞辟灾,迎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偶意。

帖对联,春联这个概念也是迎新年的象征,意味着全家人要团聚过大年,红红火火,喜气满堂的标志,也是代表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奋斗目标,迎接喜气,财运,福禄,和谐,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心愿!

祝所有的朋友,新年大吉大
利,心想事成,顺心顺意,合家欢乐,美满辜福!

敬请关注老三逢!诚信互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