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的事迹简介?汉武帝身高介绍_汉武帝_皇帝_太子

本文目录

  • 汉武帝刘彻的事迹简介
  • 汉武帝身高介绍
  • 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三位帝王在晚年谁罪过最大
  • 汉武帝的生平简介
  • 汉武帝简介详细
  • 汉武帝有什么功绩
  • 一代雄主汉武帝,为何被称为亡国之君
  • 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戾太子刘据的才能,如果他顺利登基,汉朝历史会有怎样的不同
  • 汉高祖和汉武帝谁的武功更盛
  • 卫子夫可谓“千古一后”,是汉武帝的最爱,汉武帝为何要杀她

汉武帝刘彻的事迹简介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影响。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武帝身高介绍

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

据说,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约有大小玉片2498片,串玉片的金线就有两斤多。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其身高大概也要1.80米左右。

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三位帝王在晚年谁罪过最大

谢邀。三位帝王都是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君主,尤其是汉武帝雄才大略,李世民文治武功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人都是有缺点和犯过错的时候,伟大的帝王也不例外。下面将三位帝王晚年过错由轻到重分述:

李世民过错较轻,影响最小。李世民晚年中风得病后,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他开始享乐,比如大兴土木,将终南山上的太和宫重修扩建为翠微宫,将仁智宫重修扩建为玉华宫,做为避暑行宫。两处宫殿都是富丽堂皇,耗费的人力财力不可胜计。 另外就是开始寻找长生不老药,这很可能就是病魔和死亡带来的恐惧,让李世民想抓住一切继续活下去的可能,但他不知道的是,服食长生不老药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这些都对朝政有所影响,但未祸及百姓。

汉武帝晚年最大的事件巫蛊之祸。晚年的汉武帝疑心很重,有一天他梦到有几千个木头人手持木棍想要袭击他,醒来后就感觉身体不舒服。大臣江充借此上书汉武帝说是有人用巫术想害他,其实是想借此削弱太子刘据和卫皇后的势力。于是汉武帝命江充为使者调查此事,巫蛊之乱正式爆发,数万人因此而死。汉武帝最大的败笔就是轻信了江充的鬼话而被利用为自己留下了如此大的污点。 后来刘据迫于无奈起兵诛杀江充,汉武帝误以为太子造反,太子刘据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后来在逃亡的过程中,自知难以逃脱于是自缢身亡,两个儿子也在此时被害。而刘据的母亲皇后卫子夫在太子逃亡的过程中也被汉武帝勒令自缢而死。 这些过错殃及人员很多,对朝政影响也很大,也导致了汉朝开始由盛转衰。

唐玄宗在天宝年间,任命奸臣李林辅和杨国忠为宰相,朝政被二人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很多忠臣也被纷纷贬到远方或者调往外地。其次,唐玄宗痴迷于酒色,终日里和杨贵妃在皇宫里厮混,不理朝政。由于其昏庸,任用奸佞,荒于酒色,爆发藩镇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从此唐朝失去了昔日辉煌,大唐由盛转衰,祸烈深远,影响最大。

纵观历史,凡是大有作为的一代帝王,个人能力与政治行为对当时及后世都会产生历史影响,但也要看到无论是朝代的兴盛还是衰落,最后的落脚点都关系到黎民百姓。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诚如是也。

汉武帝的生平简介

直接百度百科吧,因为回答也是搬运过来的。我觉得百度百科上的应该是最权威的刘彻生平简介了,要不然也不会放上去的。?

汉武帝简介详细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其事迹见《史记》、《汉书》,其轶事多见《汉武故事》 。

汉武帝有什么功绩

汉武帝的统治长达54年(前140-87),在中国历史上看也是非常长的。在他执政时期,是西汉的鼎盛阶段,也是西汉历史的转折时期。在他统治的年代里,从汉初无为而治的巩固统治政策,转为实行积极强硬的对外政策,对长期侵扰秦汉帝国的匈奴进行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对周边少数族地区也越来越施加强有力的影响。

对内政策则继续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削弱分封王侯的势力,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从而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问题。还采取许多措施增强国家财政的权力。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树立起儒家的独尊地位。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积极主动政策,特别是连年的对外战争,消耗了汉初以来积蓄起来的国家实力,内政方面也激化了国内的一些矛盾,所以在武帝统治末年,已经出现了国库空虚、社会秩序紊乱,皇室内部矛盾重重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给武帝的后继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武帝以后的几个皇帝都难有太大的作为,西汉王朝终被王莽所篡夺,其根源也在汉武帝时的穷兵黩武。

不过,尽管如此,武帝统治时期仍然常常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力强盛的时代,他的很多政策也对其后的中国社会有着长远而深厚的影响。

一代雄主汉武帝,为何被称为亡国之君

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常常乾纲独断。为了能够保证自己的一意孤行,汉武帝通过建立内朝制度,巧妙的把权力集中于自己一人。也可以说,汉武帝采用了独裁的统治手法。在汉武帝手中,这种统治手段彰显出了意想不到的好处,独裁的高效性彰显得淋漓尽致。由于汉武帝无与伦比的才能,也把独裁统治的弊端压制,所产生的弊端便被留到后任。虽然汉朝在汉武帝时期走上巅峰,但同时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这个隐患累积下去,就看能撑到他的哪个后世子孙了!

汉武帝的独裁统治,直接破坏了汉朝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保障。汉武帝能力超群,并不代表他的后世子孙也是能力超群。一个正常运转的国家机器,能够保证这个国家在出现平庸之主时,也能够正常运转。而这一个正常运转的国家制度却被汉武帝给破坏了。等到汉武帝一死,内朝外朝的矛盾便凸显出来。虽然汉武帝临终之时,做好了一切布局,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外戚专权。

汉武帝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己却“外儒内法”,从而控制住了儒家的影响。汉宣帝为了自己的帝位合法性,只有尊崇汉武帝。虽然汉宣帝自己“霸王道杂之”,但儒学逐渐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到了汉元帝时,儒家已经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此时的儒家并非当年的“孔孟之道”,已经异变为了“坑蒙之道”。到了汉哀帝时,“天人感应”已经使汉室自己都相信气数已尽。正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百年之后把王莽推上了皇帝宝座。

外戚的做大,起因在于汉武帝;儒家的做大,起因还是在于汉武帝。正是这两个原因,直接导致了西汉的灭亡。而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却已经被汉武帝破坏殆尽了!



【每篇文章都是脑中迸出的小火花。】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戾太子刘据的才能,如果他顺利登基,汉朝历史会有怎样的不同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儿子,生下来汉武帝为他就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他的母亲卫子夫也母凭子贵,连带着卫氏一族飞黄腾达。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为人正直,是个太平盛世应该有的储君形象。他才华横溢,深得父皇在辞赋方面的天赋遗传,可惜,他不该做汉武帝的儿子。

汉武帝在位54年,是汉人皇帝级别在位时间最长的,他一生为开创大汉盛世做贡献,若论出发点,他没有任何问题。与匈奴争战,派张骞出使西域,与乌孙和亲,与大宛交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办太学等,开创历史上很多第一。他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却有开国皇帝没有的历史功绩。恰恰是这样一个皇帝,他做的成功事越多,就越害怕不足。

随着刘据渐渐长大,汉武帝发现这个儿子适合守成,却不能和自己一样为国开辟更多创举,所以失望也是与日俱增。但尽管如此,他没有要废除太子的想法,卫青试探他时,他还说自己穷兵黩武,大汉想要安定,离不开像太子这样贤明的人。

然而人一上了年纪,难免会做出糊涂事,汉武帝越老疑心病越重,加上宠幸奸臣江充等人,又逢后宫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生下幼子刘弗陵,偏听偏信认为太子刘据造反,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饮恨自杀,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卫氏一族和刘据后人受牵连的让长安城血流成河。幸运的是,刘据的长孙,当时尚在襁褓中的刘洵活了下来,成了死后“孝宣中兴”的汉宣帝,刘据泉下有知也会有所欣慰了。

对于这件事,汉武帝晚年是后悔的,所以他建忘思台,希望刘据魂如有灵,能回来看看这个已经垂暮的老父亲。如果刘据顺利登基,凭借他的心性,我想大汉朝不会比汉昭帝继位更差,毕竟汉昭帝属于英年早逝的那种。别忘了,天下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刘据的后人手中。

汉高祖和汉武帝谁的武功更盛

这个不好评价的。刘邦的武功要比汉武帝强一点。刘邦是从基层开始做起的,汉武帝一出生就是皇帝!

卫子夫可谓“千古一后”,是汉武帝的最爱,汉武帝为何要杀她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谥号的皇后,她于武帝晚年的巫蛊案中受到牵连,自尽而死。

刘彻的第一任皇后是表妹陈阿娇,虽说曾经留下“金屋藏娇”的美名,但却是一桩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刘彻的妈妈王美人为了儿子能够上位,费尽心力拉拢盟友,陈阿娇的妈妈窦太主很会拉皮条,因此与弟弟汉景帝关系亲密。

王美人希望儿子能做皇帝,窦太主希望女儿有个好归宿,双方一拍即合。

有窦太主这个大外援,刘彻最终击败太子刘荣,成为大汉王朝的继承人。

但陈阿娇的肚子很不争气,不知道是不是近亲结婚的关系,入宫多年没有生育。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普通人家没有儿子尚且不能善终,何况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不能生儿子有很多原因,但在古时候就只有一条:女人不行。

职场上有句名言:你不行,那就让别人上。

这话对皇帝不太适用,应该改为:你不能生,皇帝就上别人。

歌女出身的卫子夫因此得到了机会。

西汉公主有为皇帝拉皮条的传统,窦太主为汉景帝拉皮条,汉武帝也有御用皮条客:姐姐平阳公主。

卫子夫就是平阳公主圈养的皮条,某年某月某天被汉武帝撞见,于是天雷地火,卫子夫就此进宫。

比起陈阿娇不争气的肚子,卫子夫那可绝对是优良育儿品种,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后,生下了汉武帝第一个儿子:刘据。

此时的汉武帝已经29岁了,古人36岁就能自称老夫,再等等,汉武帝就是老来得子了。

大喜过望的汉武帝很快册封刘据为太子,生子有功的卫子夫也顺理成章的做了皇后。此后卫青、霍去病青云直上,大破匈奴,卫氏一门,极尽荣光!

如果汉武帝就此归天,历史地位可能高很多。

但这位生育能力一般的皇帝,身体素质却不是一般的好。

刘据都三十多岁了,还是太子,老爸刘彻16岁就是皇帝了。

每个皇子都想做太子,但太子却是个十分危险的职业,尤其是长期做太子,更危险。

就好比是走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

刘据就遇到了鬼。

征和二年,巫蛊案爆发。

巫蛊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迷信。

无知穷苦的老百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是科技落后年代无可奈何的产物。

但中国古代的皇帝,也都信神信鬼。

在日慕乡关看来,这是一件十分精神分裂的事情。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曾有言在先:子不语怪力乱神。

皇帝都读《论语》,唯独对这句话不上心。每个皇帝都说自己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每个皇帝都信神信鬼,疑神疑鬼。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才高八斗的贾生面对求贤若渴的文帝,本以为可以高谈阔论,为天下苍生立命,却被问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贤明的文帝尚且如此,暴躁的孙子就更不用说了,巫蛊就是汉武帝疑神疑鬼的产物。

大盗朱安世被抓后,咬出了太子刘据,卫青长子卫伉,还有阳石公主等一大票人,除了通奸等罪名外,还有一条:巫蛊,打小人诅咒汉武帝早死。

汉武帝虽然也不小了,但他可不想死。

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他死也不行。

刘据本是个性格软弱的孩子,但刀剑加身,不得不奋起抵抗,他趁着父亲去甘泉宫的机会,利用母亲给的令牌,调兵反抗,杀掉了企图诬陷他的宠臣江冲。

太子调兵杀掉钦差大臣,这是很严重的事情,汉武帝当然不会坐看大权旁落,于是刘据被害,卫伉、阳石公主等坐株。

苦心孤诣三十余年的儿子,就这样死了,就连孙子孙媳也未能幸免。

卫子夫心如死灰。

皇帝废后的诏书已经在路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当着她的面宣读,不仅要平静接受,还要跪谢天恩。

许多年前,她就是这样取代了不能生育的陈阿娇。

如今她的儿子死了,她是不是也要重复陈阿娇的命运,或者更惨?

人在苦难中煎熬并不可怕,至少他们还有希望。可怕的是,得到一切后又再次失去。

卫子夫老了,她虽然是皇后,但汉武帝早已不再宠幸她,李夫人,钩弋夫人,一个个宠冠后宫。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只见新人笑,哪听得旧人哭。

于是她在废后诏书到达前自杀了。

从地位卑贱的歌女到母仪天下的贤后,她的前半生很传奇,从太子的母后到失孤的妈妈,她的后半生很凄凉。

儿子死了,老公抛弃她,死亡,可能是她唯一解脱的方法。

但也正因为她先走了一步,宣帝继位后,才有了平反的理由。

她不是废后,她已经先走了。

“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谥号,司马迁说她:嘉夫德若斯。千古一后的称号,并不为过。

武帝没有杀她,但她却是因武帝而死!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