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意思(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十七章,推政,讲了什么)_韩非子_君主_奸臣

本文目录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十七章,推政,讲了什么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 第二十三章,应变,讲了什么
  • 怎么看“命运那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手”这句话
  •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可以深到什么地步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十七章,推政,讲了什么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 第十七章 推政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说》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面对竞争与争斗所采取的应对方法。韩非子总结概括为三句极为简单的话“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十五个字说清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竞争实质。

古代的人在道德上竞争,处理事物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包容心,懂得礼让,无私无欲,心胸就像天地一样广阔。古人面对争执,不是看谁厉害,而看谁谦让得多。道,是自然规律,德是包容,能容得下天地阴阳万物和万物的阴阳。心有道德,容天地于心,必不争于一物。这是为君之道,君主要有“道”一般的特性,无形无相,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君主要有“德”一样的品格,能容得下社会中的阴阳万物与万物的阴阳。

中世的人在智谋上竞争,人类最好的智谋不是如何战胜自然和人定胜天,而是如何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团结,还是争斗。“合纵连横”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也最为宏大整体的战略谋划,其实质就是团结与争斗。人一多,心易散,说得好听一点是是多元化,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公私相争,个人主义挑战集体主义,分裂挑战团结。在这种情况下,最需要的智谋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剔除一切离心离德的人,净化队伍,凝聚力量。

当人类从上古的无私走到中世的“自私”开始为自有资产而努力时,“争”进入了我们的意识思想中,这种“争”有它特有的历史环境与社会因素,从最开始为了生存的因食而争,发展到为了生活的因地而争,再到为了名誉的为名而争,直到现在的为财而争。这种“争”是人的天性所定,从个体的角度讲,也是人类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原始动力,从集体的角度讲,这种“争”本就是保障自我存在的必然手段。

到了“当今”,韩非子说得很直接,就是靠力量与实力。中国的近代史证明了韩非子的话是正确的,其实人类发展到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实力的竞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和2021年新冠疫苗的接种,就能看到国家实力在对抗天灾人祸时的重要性。

韩非子接着古人“寡事备简,朴陋不尽”的话题继续说道“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意思是:古时候人少而互相亲爱,物品丰富而轻视财利、容易谦让,所以有拱手把天下让给别人的做法。这应该是原始族群时代,还没有发展到部落时代,那时一个族群人口少,物资多,不存在互相争夺,在人的思想里没的争斗争夺与私利占有意识,所以轻财谦让,常用拱手表示礼让。

生活环境决定了古人的思想意识,思想意识决定了族群的管理方式。所以韩非子说“然则行揖让,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他们行礼谦让,推祟仁慈恩惠,称道仁义忠厚,就都属于原始的政治措施了。今天我们用仁义忠厚来界定上古时代族群的管理方式,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们对上古先民说出“仁慈恩惠、仁义忠厚”他们未必能听得懂,其实,对于上古先民来说没什么仁义忠厚与仁慈恩惠,一切只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上一个时代的特征都是下一个时代为之总结归纳的,历史从来都是后人写的。

我们看待问题总是易犯“自以为是”的错误,没有办法,这是人的认知局限性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做到实事求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辩证法来看待问题。用“当今”的眼光看,古人的政策过于“人为”,丝毫没有依法治国的思想,但,这样的政策符合当时的现状,能解决当时的族群问题,这就是良政,就已经很好了。

【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然则行揖让,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

韩非子批判孔子的“仁爱治国”,是为了说明孔子想要恢复的“周礼”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强行推礼,只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所以必须推倒他。经典里的智慧不是一尘不变的,也要发展,与时俱进。智慧是办法的根源,但办法因循守旧就成了障碍。仁爱是智慧,周礼是办法,办法不革新,只能被推翻。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 第二十三章,应变,讲了什么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 第二十三章 应变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起乱》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何为“除阴奸”。阴奸者,阴险奸诈,一个“阴”字准确地说出了借外敌亲信祸乱朝政的奸臣。“阴”字有两意,第一是乱为阴险,不亲自乱政,而是借外敌亲信的力量影响君主,达到乱政的目的。第二是危害阴险,因为是君主畏敌信亲导致决策错误,朝政才会混乱。“阴”字既有计谋阴险之意,又有手段隐蔽不易被人察觉之意。

如何“除阴奸”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也许你会说依法办理不就行了吗,可问题出在“阴”字上,奸臣行乱甚是隐蔽,既是查清,普通大臣也无法接受,而且这涉及到外交强敌与宫内亲信,有可能触发战争与宫斗,后果严重,不得不三思而行,谨慎处理。韩非子提出了三个办法,第一不杀,但又怕生事,第二杀了,又怕坏了君主的名声,第三毒死,又不忍心,实在不行通过奸臣的仇人之手借刀杀人。韩非子也是为难得不行,要为朝廷的稳定与君主的威望想一个万全之策。这就是真实的世俗世界,人类社会,精神与物质,客观与主观交织相生。

其实,韩非子提出的“质、镇、固”三种节持之策,也是以人性为基础,人是有意识有感情的有机体,思想繁杂,结构复杂,其本身就是一个宇宙。人是有可塑性的,这就是教育能发挥作用的原因,同样,人也是可以被改造的,这就是法规存在的价值。法家提倡轻罪重罚,就是怕君主的宽容不忍纵容臣子做大阴奸,最终发展到威胁君主破坏国家的程度。韩非子的意思是君主不以臣子小罪而容忍不罚,更不能以臣子小功而忽视不赏,还是要奖罚分明,责任到人。

韩非子讲完“除阴奸”之后,又讲到了君主最为基础的为君之道,如道一般,“隐藏”自己,不显露喜好,无形无相,但却能无处不在,无所不能。韩非子说“医曰诡,诡曰易”意思是:蒙蔽也就是诡诈,诡诈也就是变化无常。不显露,就能蒙蔽对手,对手对自己一无所知,自己就能诡诈行计。这句话的关键点是不显露,要让对手无所可知无处下手,给对手的的感觉就是诡诈,而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变化无常,行为无规律,让对手看不清、想不明、理不顺。

君主应对奸臣的“诡诈”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法治国,赏罚分明,以不变应万变,韩非子说“易功而赏,见罪而罚,而诡乃止。”意思是:君主能够见功行赏,见罪行罚,奸臣就不敢诡诈。在法规准则与行为标准面前,是对就是对,是错就是错,没有什么“阴”或是不可言的原因,一切都以“阳”为准。行为正确,结果有成,就赏;行为错误,结果有失,就罚。这是君主对付奸臣“诡诈”的最好办法。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繁杂的事情标准化,就像计算机的二进制一样,不需要人为的搬动,逢二进一自动完成。

而君主如何让臣子感到“诡诈”而无从下手呢?韩非子的策略是“是非不泄,说谏不通,而易乃不用。”意思是:君主不把对是非的判断泄露出去,也不将臣下的谏说互相透露,奸臣随机应变手段也就不敢使用。这一点非常重要,是为君之道的基础。既不向臣子泄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也不向他人泄露臣子的进言。只有这样,臣子才能完全地信任君主,同样,奸臣也就不能随机应变施行奸计了,因为他们抓不住君主的机会。

【医曰诡,诡曰易。易功而赏,见罪而罚,而诡乃止。是非不泄,说谏不通,而易乃不用。】

奸臣阴险,不显露自己,君主隐藏,也不显露自己。一阴一藏,都不好应对。自然界告诉我们,驱散阴霾最好就是阳光,所以韩非子的策略就是正大光明的依法治国,赏罚分明,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以实事为依据,以结果为导向,结果有成,赏,结果有失,罚。

怎么看“命运那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手”这句话

年少的我曾经满怀雄心壮志,信心满满,以为只要足够努力足够勤奋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命运运气的说法不屑一顾,认为那不够是失败者找的借口、算命师骗人的鬼话。后来,走入社会,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才发觉:命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像一只无形的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指引着你人生的轨迹。比如什么时候会碰到影响你一生的人,什么时候会遇到改变你一生的事。发生之前,你无法预知,过去之后,你恍然大悟。于是你庆幸:幸亏当时某某帮了我、幸亏当时我做了某某决定。或者你后悔:都怪自己听信了不该相信的人、要是自己不那样做就好了...其实,命运就是这么神秘莫测,如果你提前知道人生的答案不是你所想要的,你还会努力吗?在命运面前,你就是被牵着牛鼻子的牛,在命运这根无形的绳的牵引下,你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朝着未知的未来努力拼搏、辛勤耕耘。当你人生的脚步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命运才会告诉你:这,就是你的人生。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可以深到什么地步

诚挚感谢邀请。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可以深到什么地步?面对此问题,我一时很难回答。

生而为人 ,总有其局限性。然,不同领域就是产生了让我们仰视的巅峰性人物。

哲学有黑格尔、卢梭、尼采等等,我国产生了伟大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老子、孔子、庄子、孟子。

波兰的哥白尼、美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中国的屈原被尊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科学上,自然人文领域等等,都产生过至今无人超越的“大家”。

佛之“大家”,我最敬仰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竟然能吟唱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那么作为普通人,思想深度又能达到怎么样的一个深度呢?正是有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才有了今日的世界!

朴实勤劳的劳动者,我满怀深情,该用怎么样的字、词来歌颂你们?中华民族每一个汉字都是你们创造的!我唯有用真诚的心来深深感念。

回到此文的问题: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可以深到什么地步?无数的生离死别让我们对生命的陨落司空见惯。但是我们仍然热切地爱着生命,不冷漠,不颓废。有着“秋尽江南草未凋”一样的努力向上的精神,这就是我作为普通人对这个问题的终极回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