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三国时期,吕蒙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_周总理_太子_僵尸

本文目录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 三国时期,吕蒙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 有资格、有功劳、有实力继承皇位的刘襄,为何最终白忙活了一场
  • 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的临终遗言你有什么感触
  • 如果林正英现在还在世,现在的僵尸片会是什么样的现状
  •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受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周总理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高尚的一生,他为国为民,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周总理为了人民群众和国家日以继夜的辛劳,身体却早已被病魔摧残,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期间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而这段时间周总理约人谈话220人次,公开会见外宾65次,主持或参加会议32次。

被病痛折磨的周总理,依旧凭借强大啊毅力参加各项工作,终于在1975年9月他的病情已经严重到不得不住院治疗的地步,然则谁曾想到,敬爱的周总理就再也没有离开医院。

1975年12月,周总理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每天身上都插了七八条管子,用来输液、输血、排液等,但是他的头脑很清晰。在12月份的一次昏迷过后,周总理醒来,他用细微的声音问道:“主席,主席身体怎么样?”旁边的人回答说:“没有大的变化。”他又问:“刘帅、身体……”周总理还没说完,他已经没有力气说下去了。

周总理醒来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关心自己,而是关心主席和刘帅。周总理和毛主席是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一起风雨同舟,并肩作战几十年;周总理和刘帅自武昌起义便相互认识,刘帅敬佩周总理的伟人,周总理信任刘帅的军事才干,两人也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样是12月份的一天,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了邓颖超奶奶。周总理和邓奶奶自”五四运动“时相识,从此两人一起走过了几十年革命的风风雨雨,两人的爱情是世间的楷模。

周总理为国事操劳,邓奶奶则悉心招呼周总理,然而当邓奶奶看看躺在床上憔悴不已的周总理时,内心伤心不已,而又不能表露。当周总理醒来看到邓奶奶时,周总理说:”小超,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邓奶奶点了点头,说:“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他们都没有说,他们彼此都知道对方想说什么,所以他们把肚子里的话都带走了。

1976年1月1日,即周总理逝世前八天,这天周总理把身边的人都叫了过来,面对昔日朝夕相处的秘书们,周总理说了最后一句话:“你们都来了?向家里人问好。我累了。”随后,周总理又陷入了昏迷之中。

周总理的一生情情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但是他从来没有说个一次“累”。

即使是周总理身体瘦的只剩下76斤的时候,周总理依旧坚持工作,依旧接见外宾。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说他要”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他做到了这一点。

周总理的去世前的遗言,他关心并肩作战的战友,关爱风雨同舟的妻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出了“我累了。这三个字包涵多少辛酸,包涵多少委屈,但是周总理都不在乎。我为我们祖国、我们民族有周总理这样的伟人,这样的领袖而骄傲、自豪,最后只想对周总理说:”总理,您辛苦了。“

三国时期,吕蒙究竟是怎么死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吕蒙是病死的,但吕蒙的死亡却并非世人所想的那么简单,而搞清楚吕蒙之死背后的故事,也正好可以让我们更加看清楚,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吕蒙,是一个被我们低估了的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一场瘟疫席卷中华大地,三国各地均有名士大将感染。吕蒙之前还身强体壮,白衣渡江,大败关羽,之后却忽染病不能劳动,不能饮食,连针灸都疼痛难忍,这很有可能和那一场没有被完全消灭的瘟疫有关。

吴下阿蒙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不赘述了。而吕蒙究竟死于何时,这其实隐藏了很多东西。《三国志•吕蒙传》“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除此之外,没有详细记载。一般人们认为,在关羽被杀后数日,吕滚就病故了。其实不然。

吕蒙最早可能死亡的时间是建安二十五年初,220年的春天。因为二十四年十二月(已是公历220年初)才刚定荆州;最晚的情况是,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夏四月,孙权离开公安还都武昌,吕蒙肯定死于这之前因为孙权走之前都一直对他照顾有加。

所以吕蒙死于220年春到221年春这一年里。

让我们看看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吴国根据之前吕蒙的既定计划,发兵攻占魏国的军事重镇襄阳和樊城,却在同一年放弃了防守,退还了襄阳和樊城。而刘备在关羽死后的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20年初)到221年夏历四月称帝,七月出兵伐吴。刘备在关羽死后整整一年,什么也没有动,一直等到了吕蒙死亡,然后称帝、战争动员、出兵、伐吴。

那吕蒙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呢?可以看出,吕蒙对魏国,对吴国的震慑力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吴国发动战争应该是利用了江、汉的汛期,就如关羽之前水淹于禁一样,都选在“秋七月”。直到此时,吕蒙尚未卧病在床,仍能指挥大军,他病发应该是大约在冬季。吕蒙之死,也立刻让三国战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气势如虹,攻城略地的吴军因为痛失大帅,变的一蹶不振。曹仁徐晃之所以感觉从宛城发动攻势,并能重新占领襄阳,也正是因为吕蒙病故,吴军退走的原因。

吕蒙之死让孙权不得不把战略防御重心转至长江三峡,把刘备重新最为头等大敌来对待。蜀国军事实力其实是三国里最弱的, 而刘备在关羽死后隐忍一年,刚一登基就敢于伐吴,就是在欺吴国无帅,吕蒙新死。

刘备的东征明显没有灭吴的打算,他就是想趁这个时机,给自己新登基的这个皇帝的位子和关羽之死找回来点面子。但如果吕蒙尚在,他是万万不敢的。因为历史上的刘备,也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诸葛也不会任他意气用事。

由此,我们能看出了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最清楚他雄才伟略的, 恰恰是把他视为大敌的,曹仁徐晃,刘备等人。而作为一代名将,吕蒙为后人所知的却仅仅是“吴下阿蒙”的故事,他救夷陵,克庐江,善不战而屈人之兵,白衣渡江只不过是他身后仅留的一个故事罢了。

吕蒙,是一个被我们低估了的人。

有资格、有功劳、有实力继承皇位的刘襄,为何最终白忙活了一场

刘襄是刘邦长孙,180年吕后驾崩,刘章通知哥哥刘襄发兵关中,铲除诸吕,伺机夺取帝位,刘襄遂发兵西进。吕产闻迅急派灌婴率兵迎击,灌婴忠于刘氏天下,至荥阳扎营,与齐国刘襄军队和兵一路,发兵长安,诛灭诸吕。后来刘襄、刘章与功臣陈平、周勃、灌婴诛灭诸吕后!陈平和周勃等朝中大臣,为了自身利益,觉得刘邦子孙中刘襄、刘章太能干了,不好驾驭!刘邦7子淮南王刘长是吕后抚养长大的,拥立刘长继位,大臣们怕他将来为了吕后报复大臣,所以就排除了刘长。之后大臣们反复合计觉得刘邦四子代王刘恒,忠厚老实,人品厚重,其母薄姬人品亦忠厚,所以就秘密接刘恒入京,继大统!就是开启了文景之治赫赫大名的汉文帝!

但是刘襄是诛灭诸吕的首要功臣,如果不是刘襄发兵入关,灌婴就不可能率军讨伐,大臣和刘氏皇族的联合也就成为无有!大臣拥立刘恒之后,刘襄被迫回到齐国,作为诛灭诸吕的奖赏,刘恒就把之前吕后夺走齐国的三郡还给了刘襄!这三郡本来就是齐国的,等于有首功的刘襄不仅皇位没有了,赏赐也是象征性的!不禁郁郁寡欢,自我感觉窝囊至极,文帝继位当年就溘然长辞,不过诗书只是说了刘恒继位当年,刘襄就病死了!呜呼哀哉!

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的临终遗言你有什么感触

1976年1月7日,周恩来总理的病情持续恶化,气息已经十分微弱,更是长时期间陷入昏迷中。在深夜11时,周恩来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认出守在他身边的吴阶平医生,周恩来对吴阶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总理留下来的最后一句话。

周恩来总理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还先想着别人的困难,从来没为自己着想,实在是令人心酸。

邓小平在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说,周恩来总理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有时甚至长达16小时以上,自周恩来担任总理之后每天都是如此。

周恩来总理曾在快70岁时说:“多给我点时间为人民工作。”

周恩来曾经创下过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的记录,可是说周恩来总理是活活给累出病来的。

那时由于“四人帮”的作乱,批斗下了不少国家领导,周恩来总理不能病,也不敢病,他不能倒下,他还要竭尽所能维护正义,在他的努力下,挽救了很多人。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这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民的好总理终于支撑不下倒下了,可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他去世后更是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景象,甚至所有联合国成员都为他下半旗致哀。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所有中国人都会永远尊敬他,爱戴他,怀念他!

如果林正英现在还在世,现在的僵尸片会是什么样的现状

如果林正英现在还在世的话情况会是怎样的呢?第一个值得肯定的是,僵尸片会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在1985年《僵尸先生》票房大爆之后,香港影视圈就出现了大规模的僵尸片风潮,但是没多久,又被正值巅峰的周星驰、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等人所取缔了,比如说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成龙的动作喜剧,李连杰的功夫片,周润发的赌片、枪战片等等,这些类型片严重的挤占了僵尸片的市场,所以《僵尸先生》以后,僵尸片的市场是大幅度下降的,到了1993年,林正英再拍僵尸片的时候,票房只有两三百万了。

所以,林正英也无法改变僵尸片渐渐没落的局面,但是林正英会让僵尸片这个题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比如说他后面拍《僵尸道长》的电视剧,就是为了丰富和完善这个体系,可惜《僵尸道长3》拍摄前夕,林正英溘然长辞!45岁,正是一个演员或者说导演的黄金年龄,人气和经验都有了,往往是经典作品辈出的时刻!

但是说起地位的话,林正英如果现在还在,他也成为了纵横影坛四十多年的老戏骨了,哪怕最终无法使僵尸片重新走向辉煌,但是也是一个演技精湛的好演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开创了僵尸片这个类型片的黄金时代,影响非常深远!综合成就排进香港影坛男演员前十位应该问题不大,大概排在李小龙、成龙、周星驰、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张国荣、甄子丹、洪金宝之后。

武则天是逼死自己儿子的凶手吗

后人根据武则天能杀王皇后、萧淑妃,能杀忠心耿耿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老臣,传说她还杀死了自己的女儿以及她那么多亲人,那么,她再杀俩儿子,除掉阻碍其执政野心的绊脚石,又有何不可呢?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

(一)太子李弘之死

当年,高宗李治疾病缠身,他想把担子交卸给皇后武则天,让她权摄国政,待条件成熟后再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但李弘的身体状况并不比高宗好多少。有一天在随高亲、武后游幸洛阳合璧宫时猝死,留下了一桩历史悬案。

千百年来,多少人为此探究不已。自李弘死后八十多年的肃宗时代就开始有关他死于非命的说法,而且这种说法被演绎得越来越逼真,以致在唐代后期的有些记载中,都认为李弘是被母毒杀的。

但更多人认为,李弘的死,是疾病所致的。要说有人为因素,那是大臣们劝高宗让李弘摄政,而让李弘感到压力太大,加重了病情。

(二)太子李贤之死

太子李弘死后不久,李贤被立为皇太子,这一年他二十岁。高宗与武后便把希望寄托在次子李贤身上,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接班人,令他监国,培养他治国御臣的能力。

但李贤对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感到烦腻,背地里开始放浪起来。他有时在长安四郊到处飞鹰走狗、纵马肆猎,有时在东宫与下层奴隶整日鼓吹喧华,游乐无度。李贤沉缅于色欲,骄纵无制。无聊至极时,他还好男风,宠幸娈童赵道生,赏赐他不少金帛,从而一班小人得以“亲左右,承颜色”。一时太子府被弄得乌烟瘴气,又酷似一个上代太子承乾。

为了劝导太子,武后命北门学者著《孝子传》、《少阳正范》等颁赐太子,又写了几封信给他,措辞严厉地指责他的所作所为。李贤为此很不高兴,对武则天越来越不满。

恰在这时,李贤又听到前太子李弘被武后毒杀的谣言。还有宫女中又有传言,说他不是武后所生,而是武后姊姊韩国夫人所生。

李贤信以为真,他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人,立即把对母后的不满写成一篇《黄台瓜辞》,命乐工传唱,发泄心中的怨恨。诗词说: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尚可,摘绝抱蔓归。

武后有四个儿,按李贤的猜度,武后野心勃勃,所以残害了太子李弘。如果野心发展,下一个又会杀他自己,再下去就是李显、李旦。既然武后不是他的生身母亲,他决定要有所行动,以防不测。

当时,在东都有一个叫明崇俨的正谏大夫,据说会相面。有一天,明崇俨应天后之邀为几个儿子相面,他说:“太子贤的面貌是福薄寿短之相,不堪继承大统。李显模样酷似太宗皇帝。李旦的相貌最贵。”这话原本武则天并没在意,但过了不久,明崇俨被人暗杀了,武则天开始怀疑是李贤派刺客犯案的

后来,太子李贤与娈童赵道生欢狎之事为天后所知。天后大怒,便进行追究,这就使太子平日的怨言及种种丑行暴露无遗。天后怒上加怒,彻查下去,在东宫马坊搜出数百套武器,这充分证明了太子有谋反的嫌疑。

在审问赵道生时,又招供了太子让他带人杀死明崇俨的事。按照唐朝法律“太子不德与庶子谋嫡并弃之”,于是,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于别所,其党羽全部诛杀,数百件武器被运送到洛阳的天津桥南,烧毁示众。

随后,武则天派遣丘神勣去巴州监管李贤,后来李贤就死了。关于他的死,史书记载有两种可能,一说丘神勣去巴州,名义上是监管李贤住宅,以防备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其实是授意杀害。另一说亦很有可能是丘神勣管制过于严格,李贤感到无出头之曰而自杀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