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淡定的人,内心是不是真有本事?我们如何才能从容淡定不焦虑地养育孩子_孩子_育儿_父母

本文目录

  • 从容淡定的人,内心是不是真有本事
  • 我们如何才能从容淡定不焦虑地养育孩子
  • 淡定从容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从容淡定的人,内心是不是真有本事

从一般概念上说从容淡定的人,内心是比较强大的。从应激事件上的临危不惧,从容淡定可以看出这个人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说明这个人内心是有真本事的。被现实吓傻的人是淡疼不是淡定。

我们如何才能从容淡定不焦虑地养育孩子

如何才能从客淡定不焦虑地养育孩子?《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给出了实用易操作的方法。

在拿到何小英、魏华、李丛合著的《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这本书前,我解决孩子的问题的能力只剩下一个字:吼!简单粗暴,快速奏效,可我分明看到孩子泪眼里的不满,心痛!可我已经黔驴技穷了!

翻到“游戏学习法,学习根本停不下来”这页书。我眼睛一亮,何不现学现卖,我对磨蹭蹭的二宝说“宝贝,今天,我们边做作业边玩游戏。”孩子一听“玩游戏”,眼睛亮亮的,开心地回答“好啊!”于是我和孩子一起研究书中介绍的“卡片学习法”。做好准备,很快玩上了,玩得不亦乐乎。出乎意料,那天孩子很快完成了作业。还意犹未尽的说:“妈妈,再玩一次,好吗?在和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我就像个孩子一样,哈哈大笑,童年好像重临于我的心头。心变得柔软、温暖。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终于明白,自己育儿路上焦虑迷茫,“狮吼”,是因为不懂孩子。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作者何小英、魏华、李丛都是因为在育儿路上曾困惑、焦虑,积极学习育儿方法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不但把孩子照顾的很好,也发展了自己的事业,成为育儿专家。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是作者培养孩子的经验总结,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沟通5个关键方面,用大量的案例,引领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经过作者亲身实践并被很多家庭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运用书中给出的方法时,把握好以下原则,不急不吼,也可以轻松养出好孩子

一、懂比爱更重要。

二、左手父母,右手爸爸,让育儿路上更轻松。

三、温和而坚定,让孩子快速成长。

一、懂比爱更重要。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学校的老师说: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可见,养成好习惯是多么重要。

1、学会四叶草法则,可以帮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四叶草法则

在分析这个法则前先来看我自己亲身体验的事:我和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去参加侄女的婚礼庆典,在宴席上,金黄的鸡腿刚上桌,大宝立即伸长筷子连夹了两个鸡腿,我一看,坏了,每人一个鸡腿,这孩子就多占一个,更何况,不等菜转到自己的面前才夹菜,这孩子真没礼貌。我挺尴尬的,之后我不断地提醒两个孩子,挺累的,孩子也很不开心,在回家的路上,大宝气呼呼地说:“我下次不要再参加这种宴会了!”我也生气的说:“谁叫你不懂礼”,二宝在旁边插嘴“妈妈,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们。”是呀,我以为孩子知道。我应该提前告知孩子的。读了《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中提到的四叶草原则,我终于明白自己错的根源。

● 提前约定,是让孩子对将要面对的事了解,“知情”会给孩子安全感,更容易发展自律的性格。让孩子参与,会提高孩子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更愿意遵守和履行。

● 给孩子有选择的空间,而不是指定,让孩子觉得被尊重,被理解,更愿意和家长合作。

● 为什么8岁以下的孩子不良行为,比较容易纠正,那是因为6~8岁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家长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2、孩子的天性就爱玩。

为什么有的孩子一提到学习,就无精打彩,一说到游戏,眼睛就大放光彩。那是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事是玩呀!如果学习像游戏一样好玩,谁不愿意?用心的父母不是放任孩子,而是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孩子的兴趣。举个真实的例子:小辉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就不爱做作业。小辉的表哥知道了,和小辉玩他最喜欢的“东南西北”的游戏,在游戏中,谁输就按对方要求去做。比如“做鬼脸”、背自己最拿手的课文、写五个英语单词、吃一个冰淇淋......在玩中,小辉一点都不觉的自己在做作业。

3、孩子不爱吃饭,爱撒谎,谁的原因,竟然是父母!

你肯定马上怒怼,怎么是我的错,我怕他吃不饱,营养不全,我可是软硬兼施,吃饭变成了拉据战累死了。至于撒谎,我可没教孩子! 孩子有权利吃多少?选择吃什么?很明显,没有,人的天生就不喜欢被操控的,一旦孩子发现自己被操控,就会消极应对。请把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

“把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这让我想起那些整天追着、哄着孩子吃饭的家长或爷爷奶奶,一次,我在学校的操场上跑步,看见一老人,正在追着一个小孩,大声叫:“停下来,吃一口”。小孩就停下来,吃了一口送到嘴边的饭菜,然后继续跟伙伴们跑上跑下。这小孩正读三年级。我笑着问老人,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吃饭呢?老人心疼地说,小孩哪里会吃饭,经常吃两口,就急着去玩了,这孩子,从小都这样,我习惯了。再说了,如果不是我,这孩子怎么会长得那么壮!说到这,老人挺骄傲了,我开玩笑说,如果有谁这样一直喂我,我现在都不会吃饭。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学习生活的技能,以及学习技能。事事插手,正在给社会培养一个个“巨婴”。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长大了,生活能力很差,学习力差。

你对孩子“说话算数吗?”

我就这样做过:我对孩子说,上午,你把作业做完,下午和你一起去书市,到了下午,我觉得太阳火辣辣,就不想去了,我说,孩子你看,天气那么热,改天吧。孩子很不满。生气说,骗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就严厉的惩罚,孩子害怕,就会撒更多的谎。因此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让孩子有安全感,更容易敞开心扉,说出自己撒谎的原因。

4、一张 “兴趣—优势” 表帮你发现孩子的天赋。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成绩,在其他方面也优秀。就想当然的把孩子往各种兴趣班塞,不顾自己孩子的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优势。结果往往是家长干着急,孩子不肯学的拉锯战。一张“兴趣—优势”表让父母判断孩子在音乐、绘画、演讲、财商运动等方面是否有天赋。再做合理的引导培养。

5、孩子厌学,游戏来帮忙,学习根本停不下来。

孩子天生就是玩家,游戏让他们乐此不彼。你追我跑这种简单的游戏,都能让孩子玩上大半天。如果,学习也像游戏一样有趣,谁还不爱学习呢?卡片学习方法、积木学习法、鼓励树和彩虹墙等游戏,把学习和游戏结合在一起,符合孩子的天性,孩子不喜欢才怪!

三、左手父母,右手爸爸,让育儿路上更轻松。 育儿路上,单靠妈妈一个人支撑,太累了,如果有老人的支持。那就轻松多了,可身份错位和观念冲突,让隔代育儿矛盾重重,怎么说,老人才愿意听呢?

1、“黄金圈沟通法”,隔代育儿不犯愁

第一层目的:理清目的,统一战线。 父母和老人一起育儿,目的都是爱孩子。跟老人统一战线,让老人意识到,自己和儿女的养育方式,都是爱孩子。

第二层信念:相互理解,表达感激。 老人帮助父母照顾孩子,父母要从内心感谢老人对孩子的照顾和爱。并在每周固定的一个时间用语言大声说出来,老人会更容易接受新的育儿观念。

第三层行动:提出方案,允许不同。 当父母没有和老人对抗,而是选择感谢老人的爱,并感谢他们的付出,老人反而开始愿意尝试父母的新方法。

2、牵着爸爸的手,孩子更坚强

爸爸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是不可缺席的。如果爸爸的角色在家庭里长期缺席,孩子会变得脆弱、自卑、不安且极度缺乏安全感。让爸爸乐意一起照顾孩子有巧招。

很多男人都有英雄情结,妈妈们在育儿中学会示弱,崇拜,让爸爸来帮忙。“哎,我的数学不行,你读书时数学挺厉害的,你帮忙辅导孩子的数学吧”“你爸爸最厉害,有他在,不成问题!孩子喜欢听好话,爸爸也不例外,因此妈妈要多鼓励爸爸。

三、温和而坚定,让孩子快速成长。

方法再好,也要孩子配合好,也要坚持,没有一种习惯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态度上要温和而坚定。那什么是“温和而坚定”呢?温和就是要尊重孩子,坚定就是家长要尊重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尊重当时的情景,不批评、不命令、不指责而是着远于解决问题。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实用的育儿方法,有根有据,案例分析,拿来就能用,易操作,亲测有效。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要懂孩子的成长规律,读懂孩子“不听话背后的愿因,让父母不急不吼,育儿路上更轻松。同时要尊重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批评、不命令、不指责而是着远于解决问题。家里的老人、孩子爸爸都参与到育儿的队伍,做好沟通,每个父母都可以做到不着急不上火,从容淡定的养出好孩子来。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观点,互相交流。

淡定从容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1、能上能下,能屈能伸。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遇事冷静,不急不躁。

4、拒绝攀比,学会知足。

5、丰富阅历,拓宽视野。

6、孕育底气,宠辱不惊。

7、心态阳光,不烦不恼。

8、善于思考,掌控情绪。

9、坚强勇敢,乐观向上。

10、心宽量大,不小心眼。

11、节制欲望,合理消费。

12、杜绝八卦,不论人非。

13、不惧孤单,不想计较。

14、善于学习,提高修养。

15、胜也不骄,败也不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