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对应的历史事件(每个人都想做力挽狂澜的人,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力挽狂澜的英雄)_力挽狂澜_节度使_唐朝

本文目录

  • 每个人都想做力挽狂澜的人,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力挽狂澜的英雄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将领
  • 历史上谁才是最能力挽狂澜的人
  • 历史上有哪些人有过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或者大臣,做出过力挽狂澜的大事
  • 历史上有没有哪位皇帝是在国家就要灭亡之际力挽狂澜的
  • 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英雄故事
  • 历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人物

每个人都想做力挽狂澜的人,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力挽狂澜的英雄

当得起力挽狂澜这四个字的,只有于谦了!

大太监王振把皇帝忽悠上了前线,于是发生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的皇帝明英宗都落到了瓦剌人手里。瓦剌太师也先心里乐开花,带领大军兵峰直指北京,准备用皇帝这个大肉票好好的敲敲大明王朝的竹杠!

皇帝被抓了,整个大明王草如同天塌了一般,很有些树倒猢狲散的架势,不少人害怕的想马上收拾行李回南京故都,把北方让给瓦剌人算了!

力挽狂澜的人出现了!于谦不愧是大明朝的擎天白玉柱,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立即驳斥了准备迁都南京的建议,同时积极布置北京城的防御,准备和也先死磕到底!

但皇帝在也先手里,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但部队会因此而军心混乱丧失战斗力,敌对阵营的也先也会用皇帝来威胁大明王朝。怎么解决?那可是天子,是大明王朝的象征,总不能不管皇帝的死活,任凭也先处置吧?

事实证明,于谦虽然是进士出身满腹经纶,但却不是书呆子,在危急时刻懂得变通。他向太后进言,如今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敌人必然用皇帝来要挟大明,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换皇帝?

此言一出可谓石破天惊。皇帝还没死呢,只是被敌人俘虏,怎么能说换就换?

反对者虽然群情激奋,但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再加上太后的支持,换皇帝是事情就定了下来,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继位。

也先高高兴兴地带着肉票皇帝来到北京城下,准备好好的捞一笔。但两军对垒之下,他发现自己错的厉害,明军并没有想象中的士气低落,反而抵抗的十分顽强。打不下来就谈判吧,也先发现自己错的更厉害,肉票皇帝已经失去了价值,于谦明确告诉他:社稷为重君为轻。我们为了国家,已经换皇帝啦!你抓住那个,想放回来你就放回来,不想放,就麻烦你帮忙养着吧!

绑匪失去肉票是什么滋味,那是相当郁闷啊!

也先没办法,只能通过谈判撤兵放人。北京保卫战胜利,岌岌可危的大明也安定下来。

于谦铁肩担道义,最后换来的是身首异处。

明英宗不会忘记这个另立新君的大臣,同僚之中的小人也嫉妒他的功业,最后于少保被判死刑,惨死在闹市之中!

于岳两少保,千古同可悲!

欢迎关注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将领

苍茫大地依据《资治通鉴》介绍一位令人扼腕的、差点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局面、一统天下的威武大帝柴荣力挽狂澜的故事。

周太祖郭威显德元年春天正月十七,太祖薨世。

二十一日,晋王柴荣继承姑父兼义父郭威之皇位,史称周世宗。

北汉国主刘崇闻讯,想趁乱捞一把,亲率三万大军,令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又从契丹求得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一万铁骑直扑潞州。

北汉兵进抵后周国境线,驻扎在梁侯驿。后周大将李筠派穆令均率步骑兵二千迎战,李筠屯潞州西北的太平驿筑垒坚守。穆令均被诱入伏击圈,自己被杀,士兵被杀被俘一千余人,李筠吓得尿了裤子,逃归上党,绕城布防,不敢发兵进攻。

周世宗柴荣准备会一会北汉国主,朝臣一片反对声,太师、老滑头冯道更是力劝,只有宰相王溥是柴荣的铁杆粉丝。

三月初一,北汉军进逼璐州,柴荣令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兵出磁州固镇,抄北汉军后路,以镇宁节度使郭崇为该路副帅;令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兵出晋州,直指东北,抄北汉军归路,以保义节度使韩通为副帅;又令马军都指挥使.宁江节度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清淮节度使何徽、义成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任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率军先赶至泽州待命,以宣徽使向训为监军。

十一日,周世宗率军出大梁,十六日到达怀州,世宗下令兼程行军,控鹤军都指挥使赵晁对通事舍人郑好谦说:贼势正盛,我们应持重行事。好谦传话世宗,世宗大怒,追查幕后主使,好谦、赵晁被押往怀州监狱,十六日,柴荣宿泽州东北。十九日,柴荣前锋与北汉军交锋,北汉兵败退,柴荣敦促各路追击。

北汉国主中军扎巴公原,摆阵,张元徽在东,杨衮在西,军纪严明,军容整齐。后周河阳节度使刘词的后军未到,柴荣的将士有些畏敌。柴荣意气奋发,令白重赞、李重进率左路军列阵西侧,樊爱能、何徽率右路军屯东侧,向训、史彦超列精锐骑兵列中央,柴荣顶盔贯甲,马罩防护服,亲自督战。

北汉国主见周军不多,轻敌了,他对将领们说:我只用自己军队即可败敌,何必要契丹参战!这战,要一举两得,一是打败周军,二是镇住契丹军。将领们深以为然,杨衮观望周军情况,劝谏北汉国主慎战,北汉国主不以为然,杨衮禁声、不悦。此时,东北风大起,瞬转南风,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派司天监李义报告国主可以进兵,国主同意。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拦住国主马头劝阻,国主大喊:我意已决,再瞎讲,砍你脑袋。说完,令张元徽率一千骑攻周的右军樊爱能、何徽所部。交战不久,樊、何逃跑,一千步兵降汉。世宗见军情危急,率亲兵冒着飞箭、石块去右军督战,禁卫军将领赵匡胤挺身而出,对张永德说敌军死战可败。您部下很多擅长左侧射箭的,你率土兵顺势而下,向一左翼冲杀北汉军;我率军冲右翼,这是生死一战!两人各率二千人投入战斗,赵匡胤一马当先,所部以一当百,北汉军溃散。

周世宗内殿直马仁瑀大喊:使皇上招敌攻击,要我等何用?扬鞭跃马、拉弓搭箭,连射敌数十名,后周士气大振,殿前右番行首马全又率数百骑冲入敌阵。

北汉国主见周世宗上阵,下令张元徽乘胜进军,老张亲到前沿巡视,马失前蹄,倒地的元徽被斩,猛将一死,北汉士气低落。此时南风渐大,周兵奋勇杀敌,北汉军溃逃。国主刘崇亲举红旗,想收散兵未果,杨衮不敢出援,同时深恨刘崇不听良言,率契丹军撤出高平战场。

再说后周樊爱能、何徽率数千人南逃,一路抢劫,吓散运军需的士兵、民伕,使军用物资散佚。世宗连忙派亲信侍臣和随身军官带圣旨去制止,樊、何置若罔闻,甚至杀天使。还散布谣言说后周败了,余部投契丹去了,世宗后军统领刘词毅然不听樊爱能蛊惑,率军北上。此时,刘崇率一万残兵隔涧水立阵,以防后周进攻。刘词奉世宗柴荣旨意渡水进击。北汉兵大败,北汉枢密副使王延嗣也被周兵所杀,柴荣追至高平,北汉兵尸填山谷,辎重堆积如山。

世宗露宿野外,抓到投降北汉的步兵格杀勿论,樊爱能率部归队。二十一日,柴荣抵潞州。刘崇率一百骑狼狈逃回晋阳。

柴荣收捕樊爱能、何徽以下七十余军官,全部处死。当年守晋州有功的何徽赏一辆丧车,把棺材运回安葬。二十六日,柴荣赏所有高平战役有功之人。

柴荣有望一统天下,可惜英年早逝,被野心家赵匡胤、赵普钻了空子,发动陈桥兵变,从柴荣幼子手中夺过皇位,成了宋太祖。

窃钩者株,窃国者诸侯!赵匡胤摘到了老柴家的落地桃子。

苍茫大地想起了一个老生常谈的笑话:一老板起早贪黑地打拼二十年,创下偌大产业。不幸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替他开车多年的司机以人为本,先泡上了老板的遗产“老板娘“,后来又扩大战果,接管了老板的大企业,司机大笑:这年月,真不知是谁在替谁打工!不知一代雄主柴荣如果泉下有知,听到这个现代段子,有何感想?!

历史上谁才是最能力挽狂澜的人

只有毛主席多次力挽狂澜挽救了党和军队!毛主席功高至伟无人可及!!别人都是瞎吹!!

历史上有哪些人有过力挽狂澜的神操作

虞允文,毛泽东主席评虞允文: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采石大捷,以少胜多,击败了金军,使宋朝转危为安。

傅崇碧,铁原阻击战其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为我志愿军主力部队赢得了在“三八线”附近重新构筑防线的事件,同时也从心理上粉碎了美国政客们在朝鲜蜂腰处实施东西海岸登陆的阴谋。铁原阻击战的战损比, 1.5:2.2,整个抗美援朝真正意义上硬碰硬,以少打多。并且人数后勤处于绝对劣势。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或者大臣,做出过力挽狂澜的大事

有啊,很多很多,

著名作家卞毓芳写了一篇神文,《文天祥千秋祭》

原文就不贴了,有兴趣可以一看,有一句很经典,称赞某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直击主题吧?

这篇文章,乍一看写的是文天祥,看不懂的人也以为是写的文天祥,猛地一看,才明白写的是谁,我看了三遍才猜出来。

也不剧透了,自己去猜吧!考智商的。

除了这个人,近现代还有耄,也是力挽狂澜,独柱擎天的人物,没有他,不敢说重蹈蒙元满清的覆辙,至少现在可能还是殖民地。

再往前的,也有很多啊,比如田单、范蠡、商鞅、苏秦、子贡、杨坚、赵构、于谦、嘉靖、张居正、雍正、慈禧,

当然,这里面可能有普遍认为的反面人物,看你怎么想了,

至于说,这么些人干了什么事,自己去搜吧,要写估计得几万字

历史上有没有哪位皇帝是在国家就要灭亡之际力挽狂澜的

不请自来的回答下问题啊!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逆天的开国君主,也有不少优秀的守成之君,不过最为难得的,毫无疑问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君主,这里就得提出一位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的君主了——唐宪宗李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王朝,曾经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大盛世,但是唐朝从安史之乱之中国力大损,近乎于崩盘,整个唐朝危机重重,各地藩镇割据,朝廷宦官专权,党争四起,中央萎靡不振,整个唐朝一派亡国景象。

虽然唐肃宗李亨凭借着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扫平了安史之乱,消灭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但是他们的部将,唐朝已经无力消灭,为此不得不进行妥协让他们割据一方,也就是后来的河北三镇。之后淮西、山南东道等地出现了强藩,朝廷无力剿灭还串通一气,连成一线,几乎形成了割据唐朝东方的“东朝”。河南河北到湖北几乎完全成为唐朝的国中之国,从唐代宗到唐德宗四十年的时间,唐朝对此不仅毫无办法,还只能坐视藩镇日益强大。

不过与此同时,朝廷上的危机和边疆危机比藩镇还要危险,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不得不依靠宦官执掌的神策军作为中央军,所以宦官势力异常强大,李辅国鱼朝恩等超级大太监陆续出现,他们专权专断,权势堪比天子,西部的吐蕃趁着唐朝衰弱的契机蚕食陇右,长期威胁长安,而朝廷上的奸臣如卢杞等也不断出现,唐朝的灭国危机可以说是迫在眉睫了。

不过天佑大唐,唐宪宗李纯适时的出现了,他虽然即位不太正常,是趁着唐顺宗病重在宦官的拥戴下即位,但是一上台就展现了他的能力与权术。元和元年,李纯刚刚即位,四川节度使刘辟就发动叛乱。李纯毫不犹豫,一概德宗朝对藩镇姑息养奸的政策,直接出兵清扫,屡战屡胜,最终抓住流弊,整个四川因此成为唐朝稳定的后方。元和九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在未禀报朝廷的情况下,继承了自己父亲吴少阳的位置,李纯决定对淮西用兵,经过三年血战,淮西被彻底攻破,吴元济被俘。这一胜利直接扭转了唐朝藩镇形势,全国藩镇纷纷对唐廷效忠,淄青等节度使纷纷被部将杀死投降唐朝,就连最为强大的河北三镇都纷纷入朝,表示臣服,唐朝重新统一了全国。

不仅仅是军事上节节胜利,经济上元和时期的唐朝经济繁荣,史称元和中兴,米价也几乎恢复到开元时期水平,可以说唐宪宗成功实现了唐朝的中兴,逆转乾坤。

只可惜晚年的唐宪宗出现了严重的误判,沉迷丹药,他死后唐朝昏庸相继,河北三镇恢复割据,否则唐朝重现开元的辉煌也不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英雄故事

如果说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英雄,我认为项羽就是其中的一位,虽然他最后失败,但是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将自己的力挽狂澜的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彭城大战

汉王二年四月,刘邦借着齐楚大军在城阳大战之际,乘彭城空虚之际,派五路大军共计56万攻取彭城,分别从彭城西北、正南、东南等方向联合进攻彭城,最后,刘邦军队由西向东连克砀(今河南夏邑东南),萧(今安徽萧县西北),顺利攻占彭城。

影视剧中的刘邦

而当刘邦攻克彭城的时候,大惊,因为毕竟那是自己的根据地,根据地没了,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项羽决定,命诸将继续攻齐,自率3万精锐骑兵急驰还救彭城。但是项羽当时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1. 双线作战。一方面还要继续与齐开展,一面还要会师救彭城,腹背受敌。

2.兵力差距极大。刘邦联军56万,规模之大势在必得,而项羽分不出多少兵力应战。

3. 大本营陷落,回援属于孤军深入,只能速战速决。

4. 远离战场、长途奔袭。

5. 盟友背叛,陷于孤立状态。

虽然存在诸多的严峻形势,但是项羽就是项羽,他毅然决然率领3万精锐起兵,驰援彭城。

影视剧中的项羽

于是,楚军由鲁南出胡陵,到达萧,首先击败汉军一部。接着又绕道至彭城西、南两面,切断了联军归路。拂晓时,楚军由西向东猛袭联军侧背,联军乱做一团,自相践踏,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至中午,联军大败。楚军将联军压缩于谷水、泗水(今江苏徐州西),斩杀十余万人,接着南追溃敌至灵壁(今安徽淮北市北)以东的睢水之上,又歼灭十余万,睢水为之下流。联军被楚军紧围3重,刘邦无法逃脱。突然大风猛袭而来,一时间飞沙走石,乱军中,刘邦率十余骑终于突围而逃,奔至荥阳。

所以,项羽以一人之力,带领自己的铁骑段段时间内实现回援,将彭城夺回,而且让刘邦打败,损失几十万的兵马,不得不说项羽的勇猛。

历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人物

毛泽东主席就是力挽狂澜的伟人。

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时所说的:“毛泽东一生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同志对毛主席的功绩概括得很清楚,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我们党很可能还在黑暗中苦斗。”邓小平同志对毛主席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朱德委员长晚年在读了毛主席新赋的一首诗词后,回想近半世纪以来的曲折经历,浮想联翩,也写了一首绝句:“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朱总司令自然更是不会违心地吹捧谁的。

一计自主,两个依靠,三大法宝,四渡赤水,扭转乾坤建新华。

四面反击,三线建设,两弹爆炸,一星升空,突破封锁定国安。

在与国民党的两次合作和引进国外技术中,毛主席始终坚持以独立自主为根本的方针,始终依靠人民和人民军队,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通过在东南西北四面对来犯之敌的坚决反击,击退了美联、南越、印度、苏联的军事挑衅,打破了国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封锁,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所以,中国有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之幸,是人民军队之幸,是中国人民之幸,是中华民族之幸。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