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鐫【朝鲜李朝哲学家,汉学派的代表】_朝鲜_太极_汉学

尹鐫简介

尹鐫,(Yun-Hiu ;1617~1680),朝鲜李朝哲学家,汉学派的代表。

尹鐫字希仲,号白湖。

朝鲜南原人。

曾任功曹判书、右赞成等职。

因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朱子学而被流放,后被杀害。

著作有《中庸大学解说》、《论语注解》、《孟子源安针砭》、《周易诗传尚书洪范说》、《礼记家语孝经注解》、《尊尧录》等,收录在《白湖先生遗集》中。

尹鐫公开否定朱子学的绝对权威,创立了古证学派或汉学派。

即17世纪后半期朝鲜两班(士宦阶层)中的进步学者,为反对正统的朱子经传注解,提倡中国汉朝古注,而以托古的方式在朱子学外探求真理的学派。

尹鐫主张世界起源于物质的气,认为“气之始”生“太极”。

“太极”又生“阴阳”、“两仪”,“阴阳”、“两仪”形成天地万物。

他明确指出“太极为气”。

这是在朝鲜哲学史上第一次用“气”来解释“太极”的尝试。

在认识论上,尹鐫以“气”解释“心”、“性”、“情”,认为“心者,气之构形也”,“心性者,亦气之交于形也”,“情者,心交于物者也”。

他认为人的意识或心理感情发生于气,只有人接触客观世界的事物时才能形成。

他的思想接近了唯物主义认识论。

在伦理道德上,尹鐫反对朱子学所谓“四端”是天赋道德的观点,认为“仁、义、礼、智”虽受肉体欲望的障碍,但任何人经过理性的修养,都可以具备这种道德品质。

尹鐫用气的聚散来说明“人心”、“道心”、“四端”、“七情”,这对揭露朱子学的“人心道心说”和“四端七情论”(见四端七情理气之争)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唯物主义解释“四端”、“七情”开辟了道路。

但他认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是绝对的,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借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尹鐫反对朱子学的绝对权威,企图从朱子学外探求真理。

这种学风,在当时起了启蒙的作用,对后来进步的实学思想的形成也有直接的影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