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刘志,东汉第十一位皇帝】_宦官_外戚_朝政

汉桓帝简介

汉桓帝刘志(132年-168年1月25日),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46年8月1日-168年1月25日在位)。

字意,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母匽明。

刘翼于元初六年(119)被封为蠡吾(今博野县)侯。

刘志在蠡吾随父母度过童年。

本初元年质帝崩,梁太后与兄大将军梁冀定策,迎立为帝,时年十五。

太后临政。

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

延熹二年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诛灭梁氏,朝政于是由宦官专断。

九年,朝中官员、太学生员与外戚联合反对宦官当权,他下诏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禁锢终身,史称“党锢之祸”。

刘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

信任宦官,察举非人,时人讥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谥桓,葬于宣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